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西南证券]:储能+充电桩迎双轮驱动,新产能投放在即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储能+充电桩迎双轮驱动,新产能投放在即

2024-05-13韩晨、汪翌雯西南证券c***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储能+充电桩迎双轮驱动,新产能投放在即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3年年报,公司2024Q1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同比上升33.8%;2023年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上升76.4%。公司2024Q1实现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增长6.0%;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0亿元,同比增长80.2%。24Q1净利率较低主要是由于苏州工厂正进行产能爬坡导致费用比较高、同时一季度整体为经营淡季所致。2023年4月,公司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用于建设“苏州年产5GW储能设备建设项目”,苏州工厂今年开始会陆续投放产能。 储能:营收占比提升显著,产品储备深厚助力全球化发展。2023年公司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业务营收9.1亿元,同比增长255.7%,占营收比重为34.3%,较2022年提升17.3pp。公司PCS产品为业内领先,旗下PWS1- 125M 为全球首款碳化硅版本工商业模块化储能变流器。公司30-1000kW全功率范围储能变流器产品均已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50~250kW系列模块化储能变流器成为全球首款同时满足UL、CPUC和HECO相应规范的大型并网逆变器,公司扎实产品、技术储备有助于公司在海外积极开拓储能业务扩展。 充电桩:业务大幅增长,有望充分受益于国内、欧美充电桩行业高速发展。2023年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机务营收8.5亿元,同比增长99.6%,占营收比重为32.1%,较2022年提升3.73pp。公司整桩产品包括直流桩和交流桩、一体式和分体式等多种类型,充电桩模块涵盖15kW、20kW、30kW、40kW等功率等级。公司前瞻布局欧洲充电桩市场,在2021年就推出欧标充电桩,也与英国石油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同时,公司也获得美标充电桩认证,逐渐开启美国市场。 费用率管控良好,毛利率小幅下滑主要是储能业务市场竞争加剧。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4.3%,,较2022年下降3.3pp,具体来看,销售费用率为12.5%,较2022年下降1pp,研发费用率为8.7%,较2022年下降1pp,管理费用率为3.6%,较2022年小幅下降0.4pp。毛利率来看,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41%,较2022年下降2pp,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因为储能业务毛利率下滑、且营收占比逐渐提升,但公司净利率水平较2022年同比提升0.33pp,2023年实现净利率15.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EPS分别为1.70元、2.47元、3.20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16倍、11倍、8倍。我们认为公司为优质储能pcs及充电桩企业,出海竞争力较强,给予2024年24倍估值,对应目标价40.8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政策风险,充电桩市场增速或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投产或不及预期。 Table_MainProfit] 指标/年度 1先进模块电能质量,电能领域多方位发展 深圳市盛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盛弘股份”)成立于2007年,于2017年8月深交所上市。公司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从事电力电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主要从事于括电能质量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等产品的生产制造,专注于电力电子变换和控制技术,借以实现变换和控制电力的核心功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不同电力形式的需要。 图1:盛弘股份历史沿革 公司多名高管曾就职于知名电气公司。截止2024Q1,方兴先生、盛剑明先生和肖学礼先生为公司前三大股东,共持有28.82%的股份,在公司决策中具有一定权力与影响力。 方兴曾在宝洁和捷普电子任职,肖学礼曾任华为电气工程师、艾默生总监,盛剑明曾担任艾默生采购专家团主任,反映了股东在此领域的技术与供应整合能力。 图2:公司股权结构及子公司(截止2024Q1) 业务结构清晰,新能源突飞猛进。公司提供用以提升用电质量与安全的电能质量产品和高端制造装备及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电源的工业配套电源产品;在新能源领域,提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储能领域储能微网系统核心设备及解决方案;以及运用在消费及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过程中的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 图3:业务结构 2新能源提供坚实支撑,业绩强势增加 营业收入增速显著,业绩实现新高。公司在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76.4%;2024Q1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同比增长33.8%。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收益显著增加,主要受益于国家政策引导及新能源汽车爆发行情。且公司正在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结合海外新能源需求,海外业务逐渐扩大其份额,为公司实现收入来源结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 公司归母净利润逐年上升。公司在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0亿元,同比增长80.2%;2024Q1实现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增长6.0%。公司收入在2021年增速较低以外,每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速都呈现较高的水平,公司通过新产品研发与原有产品持续升级迭代,并配以供应链综合降本等措施,实现了较好的成本控制及利润产出。 图4:2019-2024Q1营业收入情况 图5:2019-2024Q1归母净利润情况 毛利率有所承压,净利率稳步上升。公司在2023年实现毛利率43.9%,同比上升0.4pp;2024Q1实现毛利率41.0%。公司毛利率相较往年呈现了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业务市场逐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市场竞争中,进而毛利率在2022年后开始呈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分业务看,工业配套电源毛利率53.7%,同比减少0.8pp;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毛利率33.1%,同比减少10.7pp;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毛利率39.6%,同比增长4.3pp;电池检测及化成设备毛利率44.9%,同比增长5.6%。而净利率随着费用率的下降呈现了一定的上升趋势。公司在2023年实现净利率14.9%,同比增长3.8pp,2024Q1实现净利率15.1%。 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有效提升。在毛利承压的背景下,公司实现了降本增效。但公司为提高市场竞争力,维持电力电子行业产品竞争力,研发费用仍占据着较高的水平。在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3.93%,同比下降0.5pp;管理费用率为3.9%,同比下降1.3pp;研发费用率为9.8%,同比下降1.3pp;财务费用率为-0.1%,同比下降0.8pp。 在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12.5%,管理费用率为3.6%,研发费用率为8.7%,财务费用率为-0.4%。 图6:2019-2024Q1毛利率与净利率情况 图7:2019-2024Q1四费情况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显著,新能源业务异军突起。公司近年来的海外业务与我国的华东、华南地区的业务增长较为显著,为公司提供了客观的营业收入,这与充电桩在华南地区铺设更为密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地域差异存在较为显著的关系。同时,公司近年来业务主要依托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的大幅上涨和储能微网业务的大幅增长,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对于新能源市场的机会优秀把握能力及盈利能力。 图8:2019-2023按地区主营收入(百万) 图9:2019-2023按业务主营收入(百万) 储能市场大幅增长。根据能源局一季度新闻发布会,2023年底全国已投运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31.39GW/66.87GWh较2022年底增长260%;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22.6GW/48. 7GWh, 根据CNESA统计 , 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34.5GW/74. 5GWh,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21.5GW/46.6GWh,超过100个百兆瓦级项目投运同比增长370%。 图10:全球已并网储能情况 图11:我国已并网储能情况 政策密集出台,新型储能高速发展。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战略新高地的重要领域。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出台各项产业政策,为新型储能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其中在《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到30GW以上的目标。政策驱动下新型储能规划规模进一步超预期。截至2023年4月,已有25个省份提出“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其中在储能装机方面,以甘肃、青海、山西等省份储能装机目标最大。 表1:国家发布的储能相关政策通知 储能系统集成所处环节为行业产业链中游,起到承上启下作用。作为储能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储能系统集成(BESS)上承设备提供商,下接储能系统业主,主要包括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中游核心环节储能系统集成,含电池组、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四大关键部分以及其他设备(如:电池控制柜、本地控制器、温控系统与消防系统等),并提供给下游储能EPC厂商完成项目安装与运维,终端应用场景主要在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和微电网四大领域。 图12:储能产业链结构 储能业务领先,多项认证加护。公司提供了多种储能设备,如储能变流器、直流变换器、逆变升压设备等,同时也提供集装箱式集成产品。多种产品助力公司储能业务发展。且公司的储能产品均通过UL和TUV认证,多达60几种产品均通过国际认证,为公司储能业务出海提供了坚实技术基础。且公司产品支持模块化与高度定制化,可任意增加功率及交直流变换模块,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 图13:公司储能产品 图14:公司储能产品获得的认证 新能源汽车大放异彩,行业整体快速前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在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也在大幅度提升。随之而来需要面对的就是新能源汽车续航问题带来的充电桩问题。我国在大力推进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智能有序慢充和应急快充服务模式,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公共充电桩数量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得到快速的发展,截至2023年底,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达859.6万台。 图1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 图16:公共新能源充电桩数量 多类型充电设施仍将快速发展。根据中国电动汽车通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新增297.7万台随车配建充电桩,随车配建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884.7万台;同时新增公共充电桩108.4万台,其中公共直流充电桩52.6万台、公共交流充电桩55.8万台。在区域分布上,广东与江浙沪地区具有较多的充电站数量,可以发现,在温度较高、经济更为发达、电动车续航不容易受影响的地方,充电站更加丰富。 图17:充电基础设施保有量预测(万台) 图18:2023年充电站数量TOP10(座) 行业发展迅速,但竞争程度加剧。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预测,到2026年底,我国充电桩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870.2亿元,2021-2026E复合增长率预计为48.4%。若新能源行业仍维持较高增长率,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但是随着市场扩大,行业内竞争逐渐加剧,前四厂商在充电联盟内市占率从77%下滑到59%,凸显了行业内竞争程度在几年内加剧。 图19:充电桩市场规模(亿元) 图20: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集中度情况 业务合作广泛,产品功率领先。公司在产品方面提供直流桩和交流桩、一体式和分体式等多种产品类型;充电桩模块涵盖15kW、20kW、30kW、40kW等功率等级。同时公司在此业务上,提供一站式充电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项目咨询、系统规划、工程交付和售后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图21:公司充电业务合作伙伴 图22:公司充电整机 新能源发展助力电池化成与检测市场。根据工信部披露数据,我国锂电池产量在近几年实现了超高增速,多数年份增速超过100%,在2023年得到了940GWh的容量。 借由储能与新能源市场的市场的拓展,电池化成与检测将预期同步扩张。 图23:全国锂电池产量(GWh) 图24:我国电池测试市场规模(亿元) 高精检测助力公司业务发展。公司产品可实现充放电电压精度≤0.05%电流精度≤0.05%,高精度的检测加之产品的自动分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