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研究 证券研究报告 2024年12月26日 作者 低利率时代,港股央企红利攻守兼备 吴先兴分析师 SAC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120001 wuxianxingtfzqcom 低利率时代,港股央企红利攻守兼备 港股资产配置价值凸显。南向资金对港股市场重视程度提升、投资积极性提高,截至2024年12月20日,南向资金当天流入港股金额为1534亿元,累计流入总量为3223130亿元,今年整体上行,并创下2024年以来的年内新高;截至2024年12月20日,全港股市盈率(TTM)中值与恒生指数市盈率(TTM)处于2023年以来相对低点且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投资吸引力较高;同时,在国内政策作用下,部分公司的AH溢价或有望继续收敛,截止2024年12月20日,AH股折溢价为14490,处于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附近。 央企上市公司在A股和港股市场中均有优异的分红表现。在A股市场,2017年至2023年央企分红公司数量、分红总额以及平均分红总额的增长幅度皆超过其他上市公司,在分红表现上优势明显。在港股市场,同期内进行分红的央企上市公司数量分红总额累计增长速度突出,且已分红的公司中,央企平均分红总额远超其他上市公司,整体分红表现出色。 红利策略优势凸显。红利策略以股息率为核心指标的选股策略,旨在选取特定上市公司获取长期稳健收益,其盈利表现稳定且现金流相对充裕,具备持续高分红可能。该策略在A股和港股市场均有效,近年来红利风格走势强劲,截至2024年12月20日,A股与港股红利资产自2023年以来涨幅良好,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相较于恒生指数有3727的超额收益,可见红利风格盈利稳定且抵御市场波动能力较强。此外,港股红利资产在性价比方面优势明显,截至2024年12月20日,港股通高股息的股息溢价约为741,高于中证红利的531。 政策持续扶持,港股红利有望共振。2024年以来利好政策持续发布扶持港股发展,4月新“国九条”针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采取警示激励举措,加强对分红相关情况管控及对优质公司激励,推动分红更具稳定性等。中国证监会也发布5项对港合作措施,优化拓展沪深港通机制,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两会期间香港证监会主席雷添良建议降低港股通个人投资者股息红利税收水平与内地投资者准入标准,有望使港股红利资产共振,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投资价值分析 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简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中央企业实际控制的分红水平稳定且股息率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港股通范围内股息率较高的央企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成份股流动性良好,股息率高,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今年以来,港股走出“V形反转”,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总收益为2518,业绩表现领先于恒生港股通中国央企红利、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CPR、港股通高股息CNY、港股通红利低波和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等同类型指数;近四年以来,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总收益为2870,且夏普比高、最大回撤小,具有更优的风险收益比。 华夏港股央企红利ETF(基金代码“513910”,场内简称“港股央企红利ETF”)跟踪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同时配备两只联接基金,分别为华夏港股央企红利联接A(基金代码“021142”)和华夏港股央企红利联接C(基金代码“021143”)。 风险提示:本报告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市场环境、政策变动等因素皆可能使得本报告分析失效。海外局势演化超预期;流动性收紧超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等。 相关报告 1《金融工程:金融工程量化择时周报:TMT成交占比创年内新高,大盘静待缩量信号》20241222 2《金融工程:金融工程戴维斯双击本 周超额基准046》20241222 3《金融工程:金融工程大模型解读行业研报文本景气度周度跟踪 (20241222)》20241222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1 内容目录 1低利率时代,港股央企红利攻守兼备4 11港股资产配置价值凸显4 12央企上市公司在A股和港股市场中均有优异的分红表现5 13红利策略优势凸显6 14政策持续扶持,港股红利有望共振8 2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投资价值分析9 21简介9 22市值分布及流动性9 23行业分布10 24股息率高11 25估值合理11 26业绩表现12 3基金产品14 图表目录 图1: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及累计净买入(2024060120241220)4 图2:南向资金及细分累计净买入(2024010120241220)4 图3:全港股市盈率(TTM,中值,倍)(2023120120241220)4 图4:恒生指数市盈率TTM(倍)(2014122420241220)4 图5:当前AH股溢价位于均值上方(2006010120241220)5 图6:A股市场中各央企和其他上市公司分红规模及数量(20172023)5 图7:港股市场中各央企和其他上市公司分红规模及数量(20172023)6 图8:A股、港股市场央企及其他上市公司平均分红规模(20172023)6 图9:中证全指成份及中证红利全收益成份现金流(2013123120231231)6 图10:A股、港股红利资产均获得明显超额(2023010120241220)7 图11: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相对中国10年期国债(2018010120241220)7 图12:港股红利资产具有较高股息溢价(2018010120241220)7 图13: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成分股的市值分布(20241220)10 图14: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成分股过去一年的日均成交额分布10 图15: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行业分布(20241220)11 图16: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行业分布(20241220)11 图17: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股息率(2017062820241220)11 图18: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和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对比(2017062820241220)11 图19: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市盈率(倍,2017062820241220)12 图20: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市净率(倍,2017062820241220)12 图21:2024年港股通红利指数等同类型指数收益比较(2024010120241220)13 图22:指数净值对比(2020122020241220)13 表1:2024年港股央企红利资产相关利好政策整理8 表2:指数简介9 表3:业绩表现(2020122020241220)12 表4:基金产品简介14 1低利率时代,港股央企红利攻守兼备 11港股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南向资金对港股市场的重视程度提升,在港股的投资积极性不断提高。截至2024年 12月20日,南向资金当天流入港股金额为1534亿元,累计流入总量为3223130亿元, 今年整体上行,并创下2024年以来的年内新高。其中,沪市港股通累计流入1758724亿元,深市港股通累计流入1464406亿元,均持续稳步增长,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信心在逐步增加。 图1: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及累计净买入(2024060120241220) 图2:南向资金及细分累计净买入(2024010120241220)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截至2024年12月20日,全港股市盈率TTM中值为170倍,恒生指数市盈率TTM 为900倍,均处于2023年以来相对低点,显著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具有较高投资吸引力。 图3:全港股市盈率(TTM,中值,倍)(2023120120241220)图4:恒生指数市盈率TTM(倍)(2014122420241220)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近期国内政策多措并举,部分公司的AH溢价有望继续收敛。截至2024年12月20 日,AH股折溢价为14490,处于历史均值1倍标准差附近。 图5:当前AH股溢价位于均值上方(2006010120241220)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12央企上市公司在A股和港股市场中均有优异的分红表现 A股市场中央企在分红方面相较于其他上市公司有显著的优越性。自2017年至2023年,A股央企分红公司数量由293家增长至360家,分红总额由6037亿元增长至10390亿元;其他A股上市公司分红数量由2512家增长至3529家,分红总额由5583亿元增长至11914亿元。已分红公司内,央企平均分红总额由21亿元增长至29亿元,其他A股上市公司平均分红总额由2亿元增长至3亿元。在A股市场中,央企在分红力度上有明显优势,分红总规模和平均分红的增长幅度都超过其他A股上市公司。 图6:A股市场中各央企和其他上市公司分红规模及数量(20172023)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同样,在港股市场里,央企上市公司在分红方面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港股央企上市公司历年所达成的分红总额颇为可观,累计增长速度也较为突出。自2017年至2023年,港股市场中进行分红的央企上市公司数量为126家,分红总额从7100亿元人民币逐步递增至9950亿元人民币;其他港股上市公司分红企业的数量从771家逐渐增长至843家,分红总额从668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9034亿元人民币。已分红的公司内,港股央企平均的分红总额从5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79亿元人民币,而其他上市公司平均分红总额仅是从9亿元人民币提升到11亿元人民币。港股央企上市公司在历年的平均分红总额较高,分红的表现较为出色。 图7:港股市场中各央企和其他上市公司分红规模及数量(20172023) 图8:A股、港股市场央企及其他上市公司平均分红规模(20172023)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13红利策略优势凸显 所谓“红利策略”,也可称为高股息策略,指的是以股息率为核心指标的选股策略。通过选取现金流稳定、长期稳定分红、分红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获取长期稳健收益。从财务指标来看,红利板块盈利表现更加稳定,实现了相对充裕的现金流,为持续高分红打下基础。 图9:中证全指成份及中证红利全收益成份现金流(2013123120231231)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红利策略于A股和港股两个市场均有效。近年来,红利风格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强劲走势。以中证红利指数代表A股红利资产,港股通高股息指数代表港股红利资产,截至2024年12月20日,A股与港股的红利资产自2023年以来均获得不错的涨幅,其中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相较于恒生指数有3727的超额收益,可见红利风格盈利稳定且抵御市场波动能力较强。 图10:A股、港股红利资产均获得明显超额(2023010120241220)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港股红利资产在性价比方面也颇具优势。从股息率来看,港股通高股息指数的股息率长期高于中证红利指数。从相对于国债利率的股息率溢价比较,近年来,无论是A股红利资产还是港股红利资产均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正股息率溢价。截至2024年12月20日,港股通高股息的股息溢价约为741,高于中证红利的531,位于2018年来4994分位水平,所以港股红利资产在性价比上有相对优势,有利于吸引更多资金流入港股红利资产,进一步推动其市场表现与未来发展。 图11:恒生指数风险溢价相对中国10年期国债(2018010120241220) 图12:港股红利资产具有较高股息溢价(2018010120241220) 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 14政策持续扶持,港股红利有望共振 自从2024年4月新“国九条”发布,针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提出警示激励并举的举措,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东减持、实施风险警示,加大对分红优质公司的激励力度,此外还提出增强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推动一年多次分红、预分红、春节前分红。后续中国证监会发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