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lhratings.com研究报告1 化债背景下西安市城投企业观察 联合资信公用评级三部|尹丹|张博|谢艺菲 报告概要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和“双中心”城市之一,享有国家多项发展战略实施带来的政策红利,战略地位突出。西安市产业基础深厚,经济和财政实力居陕西省首位,已形成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同时西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复苏势头强劲。西安市金融资源较为丰富,多层次金融市场较为完善,陕西省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的银行均在西安市。 西安市下属各区(县)及开发区发展情况分化,雁塔区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均位于全市首位。西安市各开发区生产总值合计占西安市的一半以上,开发区经济发展对西安市有较大贡献。各开发区中,西咸新区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实力远超其他开发区。西安市政府债务率处于陕西省内高位,西咸新区、西安市浐灞生态区、西安航空基地和曲江新区政府债务率高。在防风险与稳增长的总基调下,中央及地方政府多举措防范及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同时积极 推进城投企业改革转型,更加强调化债与转型发展的统筹平衡。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已披露2021—2024年6月财务报表且历史数据具有可比性的30家西安市发债城投企业作为样本,通过解析财务报表反映出的城投企业在投资、回款、筹资、债务及偿债能力等方面的变化及特点,以期反映当下背景下西安市城投企业的经营财务情况。整体看,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投资增速有所放缓,政府补助对西安市样本城投企业利润贡献程度大。部分区(市)短期债务占比较高,融资结构尚需调整;部分区(市)非标融资占比较高,融资渠道有待优化;各开发区城投企业由于承担了较多建设任务,债务负担整体较高,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一、西安市经济及财政实力 1.西安市区域特征及经济发展状况 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省会和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是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世界文化历史名城,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西安市经济实力居陕西省首位,位居副省级城市中游水平,产业基础深厚,金融资源较为丰富。 西安市战略地位突出,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是陕西省省会、西北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和世界文化历史名城。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市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下,成为国家明确建设的3个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2023年西安市获批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成为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之后的中国第四个“双中心”城市,战略定位高。西安是中原出关的重要门户,正致力于打造“米”字型交通网络,东西向有陇海客运专线,东北、西南走向京昆铁路,同时拥有北方第二大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我国十大国际航空枢纽之一。 西安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位于副省级城市中游水平,经济实力居陕西省首位; 人口保持增长,城镇化水平高。经济运行方面,2019-2023年,西安市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在陕西省各地市中排名第1位,GDP增速大部分年份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23年,西安市GDP占陕西省GDP总量的35.55%,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10(从高到低排序)。2019-2023年,西安市人均GDP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增长态势,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1-9月,西安市地区生产总值8685.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2%。人口方面,2023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1307.82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33.09%,比上年末增加8.23万人;城镇化率79.88%,高于全国水平13.72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区域数据库 图1.1西安市经济总量及增速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区域数据库 图1.2西安市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 西安市目前已形成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 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主导产业,同时西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复苏势头强劲。根据《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西安市基本形成了“6+5+6+1”的现代产业体系1。西安市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2023年三产结构为2.7:34.5:62.8。西安市的支柱产业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2023年,西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4和4.0个百分点。同时,西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文旅产业复苏势头强劲,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大唐不夜城、华清宫、西安城墙等景区进入全国热门景点榜单;2023年西安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7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3.1%;实现旅游总收入3350.39亿元,同比增长65.0%。 西安市金融资源较为丰富,多层次金融市场较为完善。银行资源方面,西安市拥有属地银行11家,包括2家城商行、1家农商行、7家村镇银行和1家农信社;其中 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规模超5000亿元,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陕西秦农农 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陕西省内资产规模超过4000亿元的银行均位于西安市内。非银机构方面,西安市拥有3家信托公司、11家担保公司、105家融资租赁公司。截至2023年末,西安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4129.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4%;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5528.47亿元,同比增长9.6%。截至2023年末,西安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占陕西省的50.99%和65.94%,拥有全省多半金融资源。 2.西安市各区(县)经济发展状况 西安市下属区(县)经济实力分化较为明显,其中雁塔区经济总量位居西安市首位且远超其他区县。开发区生产总值合计占西安市的一半以上,开发区经济发展对西安市有较大贡献。西安市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雁塔区和长安区,行业分布上以装备制造、航空产业为主。 西安市总面积为10752平方公里,下辖11个区(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高陵区、鄠邑区)、2个县(蓝田县、周至县),另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高新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经开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西安航天基地”)和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西安航空基地”))、1个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西安浐灞国际港2)、 1第一个“6”指六大支柱产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汽车产业、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食品和生物医药;“5”即5大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卫星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增材制造;第二个“6”指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以及会议会展,“1”指文化旅游产业。 2西安浐灞国际港于2023年底由原西安国际港务区和原西安浐灞生态区整合组建 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曲江新区),并代管1个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 产业空间布局方面,西安市统筹产业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匹配的关系,提出了逐步形成“一核三带一通道多板块”的产业空间布局。一核指位于城市中心的文旅商贸核心,“三带”指高新技术产业带、先进制造产业带和文化旅游产业带,“一通道”指从空港新城连接高铁新城到国际港务区的国际物流大通道,“多板块”指“一核三带一通道”区域及其外围的多个产业集群区。 资料来源: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 图1.3西安市现代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从拥有的上市公司来看,截至2024年12月9日,西安市共拥有A股上市公司 63家,总市值规模约11662.28亿元,其中民营企业数量29家;市值在一千亿以上的 上市公司有陕西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市值2383.03亿元)、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市值1336.06亿元)和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市值1073.43亿元),市值在300~800亿元的上市公司共5家,市值在100~300亿元的上市公司共14家,其余41家市值均在100亿元以下。西安市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雁塔区和长安区,行业主要涉及装备制造、航空产业等。 表1.1西安市各区(县)、开发区主导产业及上市公司情况 产业带 区域 行政层级 重点产业 代表性上市公司 文旅商贸核心 新城区 市辖区 文化旅游、现代商贸 供销大集、西部证券、源杰科 技等 碑林区 市辖区 文化旅游、现代商贸 -- 莲湖区 市辖区 文化旅游、现代商贸 西高院 雁塔区 市辖区 文化旅游、现代商贸 中国西电、金钼股份、蓝晓科技、陕国投A、易点天下、陕建股份、西安银行等 灞桥区 市辖区 生物医药、高端装备 -- 制造 未央区 市辖区 现代商贸、文化旅游 航发动力、西部超导、节能环境、陕天然气等 先进制造产业带 阎良区 市辖区 航空产业 中航西飞、三角防务等 高陵区 市辖区 装备制造 西部材料等 文化旅游产业带 长安区 市辖区 电子信息、研发设计 陕西煤业、隆基绿能、华秦科技、铂力特等 临潼区 市辖区 文化旅游、现代商贸、健康服务 -- 鄠邑区 市辖区 生物医药、汽车零部 件 康拓医疗 周至县 县 现代农业、文化旅游 -- 蓝田县 县 文旅康养、现代物流 -- 高新技术产业带 西咸新区 国家级新区 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临空经济、总部经济、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 -- 西安高新区 国家级高新区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兴产业和生产 性服务业 -- 西安航天基地 国家级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 航天产业、新能源 -- 先进制造产业带 西安经开区 国家级经开区 汽车、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 务业 -- 西安航空基地 国家级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 航空制造、航空服务 -- 文化旅游产业带 西安浐灞生态区 国家级生态区 会议会展、现代金融 -- 西安国际港务区 / 临港经济 -- 西安曲江新区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文旅商贸、现代金融 -- 注:1.主要产业根据公开资料查询,可能存在未能全面列举的情况;2.开发区与市辖区部分重合,未列示上市公司;3.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数据时间截点为2024年12月9日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区域数据库及公开资料 分区域看,各区(县)经济实力分化较为明显,雁塔区经济总量位列西安市首位且远超其他区县,未央区、长安区、碑林区2023年GDP超过1000亿元;高陵区、长安区、阎良区和周至县等GDP增速持续保持较快水平;雁塔区、碑林区、新城区和高陵区人均GDP领先其他区县。从各开发区来看,2023年西安市开发区GDP合计占西安市的一半以上,根据《关于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开发区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60%左右,开发区经济发展对西安市有较大贡献。 表1.2西安市各区(县)及开发区主要经济数据 区(市) 2023年 2024年1-9月 GDP (亿元) GDP增速(%) 人均GDP (万元) 常住人口(万人) GDP (亿元) GDP增速(%) 雁塔区 3118.94 4.60 14.65 212.91 2321.72 2.5 未央区 1565.45 0.80 9.63 162.57 1079.35 3.3 长安区 1455.17 8.00 8.85 164.42 958.51 0.1 碑林区 1145.70 4.30 14.71 77.86 900.34 3.1 莲湖区 846.44 5.40 8.16 103.75 637.78 4.3 新城区 722.10 5.70 11.52 62.70 502.91 1.5 灞桥区 709.61 5.40 6.65 106.69 515.57 7.4 高陵区 426.96 11.30 11.00 38.80 305.22 7.3 鄠邑区 406.39 7.40 6.83 59.52 307.65 3.5 阎良区 302.50 8.30 9.64 31.37 215.64 3.2 临潼区 275.01 4.40 4.0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