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机械行业高端装备“扬帆出海”系列(二):工控厂商出海“三部曲”,增量印度&东南亚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机械行业高端装备“扬帆出海”系列(二):工控厂商出海“三部曲”,增量印度&东南亚

机械设备2024-11-24华创证券曾***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机械行业高端装备“扬帆出海”系列(二):工控厂商出海“三部曲”,增量印度&东南亚

工业自动化出海的必经之地:印度及东南亚五国。海外工控市场相比于国内,空间广阔、毛利率更高,远期看是我国工业自动化厂商兵家必争之地。 从出海地区来看,出海市场正由近及远,由成熟到新兴逐步扩张。目前我国出海企业在东南亚、欧美等区域布局较广。其中,东南亚、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凭借相对更低的劳动力要素价格和相对宽松的贸易环境,成为了出海企业首选目标地区;欧美作为发达国家集中地区,高价值客户较为集中,是企业出海的远期目的地。不同区域的壁垒有着显著差异。 从出海方式看,无非“借船出海”和“行业线出海”两种方式。借船出海主要与国内工业客户出海潮流有关;行业线出海与全球供应链转移与重塑息息相关。我们认为,国内工控厂商会按照“三部曲”的模式加速全球化进程。 从η值出发,看印度及东南亚五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的容量。我们设立一个研判国家制造业自动化率的指标η。η可以解释为某国通用自动化市场规模与制造业增加值之比。参考睿工业、Mordor Intelligence,我们测算2023年我国、印度η值分别为0.9%、2.9%,η值越高,意味着该国目前制造业自动化改造投入仍处于加速阶段,通用自动化产品需求旺盛。按照制造升级经验,一国的η值会伴随自动化渗透率提升,从低位向高位增长,当自动化率程度达到相对高位,η会回落至稳态。随着全球产业链洗牌背景下,印度及东南亚五国的自动化生产改造也会如火如荼进行,结合相关假设,我们测算上述六国市场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2246亿元,整体空间体量巨大,潜力不亚于国内市场。 国产工控厂商出海“三部曲”:出口贸易、境外代理、并购建厂。我们参考装备制造业的出海思路,国产工控厂商出海进程将会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出口贸易、境外代理以及并购建厂,逐步实现全球市场的渗透与布局。海外市场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业自动化需求差异显著,通过针对性地开发和提供符合当地需求的行业解决方案,例如汇川的纺织方案和伟创的光伏扬水方案,迅速建立市场认知和信任度。进一步,在海外打开由0到1的突破后,国内工控厂商进而完善海外子公司、经销商,提高服务响应速度,增强市场黏性。 台达:解构中国台湾通用自动化出海先驱。台达作为中国台湾工业自动化龙头,业务的成长受益于家电、自动化、新能源车和AI浪潮等时代红利。我们侧重台达的全球化之路,面对欧美市场台达往往采用并购的方式,而泰国、印度等亚洲市场却加大投资建厂。台达在泰国、印度、斯洛伐克均有生产基地,通过“本土化运营”,台达泰国为例,2023年营收占到集团整体的32%以上。 在关键市场设立生产设施,能够贴近客户、更高效地捕捉终端需求的变化并灵活调整策略,台达得以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持续突破和稳步增长。 行业投资评级与投资策略。国内工控市场呈现“弱复苏”态势,在全球产业链洗牌背景下,无论是行业线还是借船出海,海外机遇将打开国内工控厂商全新增长空间;其中印度及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相比欧美,更加追求性价比、准入门槛低,国内厂商通过复刻标品和行业解决方案,有望快速进入市场。给予工控行业“推荐”评级,推荐汇川技术、伟创电气、信捷电气,关注鸣志电器、雷赛智能、禾川科技等。 风险提示:全球产业链转移风险,海外项目落地不及预期,产品海外认证等。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 投资主题 报告亮点 1)聚焦工业自动化出海,以出海地区、出海方式为切入口,认为出海市场正由近及远,由成熟到新兴逐步扩张;出海方式以“借船出海”和“行业线出海”两种方式为主。同时,分析印度、东南亚市场与欧美市场的显著差异,通过设立研判国家制造业自动化率的指标η,测算六国市场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 2)构建国产工控厂商出海“三部曲”:出口贸易、境外代理、并购建厂。我们参考装备制造业的出海思路,国产工控厂商出海进程将会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出口贸易、境外代理以及并购建厂,逐步实现全球市场的渗透与布局。 3)复盘中国台湾台达的全球化之路,面对欧美市场台达往往采用并购的方式,而泰国、印度等亚洲市场却加大投资建厂。并以台达泰国为例,分析台达在泰国、印度、斯洛伐克生产基地的“本土化运营”模式,是其在全球化进程中实现持续突破和稳步增长的关键。 投资逻辑 国内工控市场呈现“弱复苏”态势,在全球产业链洗牌背景下,无论是行业线还是借船出海,海外机遇将打开国内工控厂商全新增长空间;其中印度及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相比欧美,更加追求性价比、准入门槛低,国内厂商通过复刻标品和行业解决方案,有望快速进入市场。给予工控行业“推荐”评级,推荐汇川技术、伟创电气、信捷电气,关注鸣志电器、雷赛智能、禾川科技等。 一、工业自动化出海的必经之地:印度及东南亚五国 (一)工控出海整体框架:往哪出&怎么出 图表1工控出海核心逻辑 海外工控市场相比于国内,空间广阔、毛利率更高,远期看是我国厂商兵家必争之地。 从出海地区来看,出海市场正由近及远,由成熟到新兴逐步扩张。目前我国出海企业在东南亚、欧美等区域布局较广。其中,东南亚、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凭借相对更低的劳动力要素价格和相对宽松的贸易环境,成为了出海企业首选目标地区;墨西哥等国家凭借政策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成为近两年出海的热点区域;欧洲和北美洲作为发达国家集中地区,高价值客户较为集中,是企业出海的远期目的地。不同区域之间的壁垒有着显著差异。 从出海方式看,无非“借船出海”和“行业线出海”两种方式。借船出海主要与国内工业客户出海潮流有关,国内客户拓展海外业务机会点,使得“借船出海”得到有效落地。 行业线出海与全球供应链转移与重塑息息相关,我们认为,国内工控厂商会按照“三部曲”的模式加速全球化进程。 (二)从η值出发,看印度及东南亚五国工业自动化市场的容量 印度及东南亚国家工业自动化市场空间广、潜力大。据Mordor Intelligence、Research and Markets、Nextmsc,2024年印度工业自动化、印尼自动化控制系统市场规模分别将达到151.2亿、1.10亿美元,2023年越南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28.1亿美元、2022年泰国过程自动化市场规模达到3.90亿美元。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物联网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普及,正推动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向高效、低成本的方向转型。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工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以及政府支持的工业转型政策,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国家对自动化技术的需求。随着更多非本土企业的新兴产业转移并带来更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印度及东南亚市场将成为全球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重要增长引擎。 图表2印度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亿美元) 图表3印尼自动化控制系统行业市场规模(亿美元) 图表4越南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亿美元) 图表5泰国过程自动化市场规模(亿美元) 从期间增速来看,印度及东南亚国家市场相比国内更快,智造化程度弹性大。据MIR睿工业,我们选取中国自动化2017年至2026年(预测)市场规模,由2322亿元增长至3058亿元,期间CAGR为3.11%;而上述四国期间增速分别为印度(14.25%)、印尼(25.08%)、越南(10.60%)、泰国(6.99%);高于国内市场。虽然观测大类和年份略有差异,但侧面反映出国内工控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转变,仅仅局限于内需智造率提升和国产替代的β或无法支撑较高的增速;而印度及东南亚国家的工业自动化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智能制造的需求更加迫切,或将成为国内厂商新的发展空间。 图表6上述四国市场规模期间增速与国内通用自动化期间增速预测对比 我们设立一个研判国家制造业自动化率的指标η。η可以解释为某国通用自动化市场规模与制造业增加值之比。参考睿工业、MordorIntelligence,我们测算2023年我国、印度η值分别为0.9%、2.9%,η值越高,意味着该国目前制造业自动化改造投入仍处于加速阶段,通用自动化产品需求旺盛。按照制造升级经验,一国的η值会伴随自动化渗透率提升,从低位向高位增长,当自动化率程度达到相对高位,η会回落至稳态。由此可以看出印度通用自动化市场潜力巨大。 2023年印度及东南亚五国通用自动化市场规模预计超过2000亿元,不亚于国内市场空间。在全球产业链洗牌背景下,六国的新兴制造业迎来爆发式增长,随之自动化生产改造也会如火如荼进行,我们假定其他五国η值与印度相似,则可测算出2023年印尼、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通用自动化市场规模分别为520、260、144、208、187亿元,六国市场总计为2246亿元,整体空间体量巨大,潜力不亚于国内市场。 图表7印度及东南亚五国通用自动化市场规模测算(2023年) 从我国主要工控厂商来看,海外营收规模较小。虽然我国工控厂商在国内市场具备一定竞争力,但与欧美、日本等国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企业相比,国际化进程尚处于初级阶段,海外市场开拓力度不足。一方面是由于品牌国际知名度较低、产品技术创新相对滞后,另一方面也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各国市场准入门槛较高有关。2023年,汇川技术、英威腾、伟创电气海外营收分别达到17.40、14.75、3.14亿元;汇川和英威腾海外营收结构中,部分由新能源车、电梯业务贡献,总的来看国内厂商整体通用自动化海外营收体量非常小。随着东南亚、印度等海外市场的快速崛起,拓展国际业务将是中国工控企业实现进一步增长的关键战略方向。 图表8我国部分工控厂商海外营收(亿元) (三)全球产业链洗牌背景下,印度及东南亚工业自动化市场出现新机 全球供应链转移背景下,东南亚等国家率先受益。全球供应链的重组自2019年开始加速,背景是欧美加征关税等贸易摩擦,推动了供应链的重新布局与调整。东南亚等地区成为供应链重组的主要受益方,吸引了大量跨国企业的投资和生产转移,尤其在印尼、越南、泰国等国表现尤为显著。供应链转移主要涉及3C电子、电动汽车、光伏锂电等多个关键行业,东南亚国家凭借丰富的资源和较低的生产成本,逐渐成为重要制造业基地。从宏观数据来看,印度及东南亚五国2023年整体GDP保持4%以上的增速,制造业增加值占比相比我国保持较低比例,未来发展空间可观。 图表9印度和东南亚部分国家GDP(亿美元) 图表10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从我国制造业向东南亚等国转移的趋势来看,整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受成本优化的驱动,电子、汽车和光伏锂电等产业率先向东南亚布局。第二阶段,涉及制药、半导体、家电、食品饮料等偏服务制造产业,转移速度相对较缓,主要系东南亚制造业配套基础不够完善。第三阶段,则是矿山冶金等传统工业产业,当地资源和政策支持力度有限,转移尚处于萌芽阶段。同时,工业母机作为制造业的基石,我国金切机床出口比例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制造业转移方向,据MIR睿工业,印度、越南、泰国位列2023年我国金切机床出口额第二、三、七位,分别同比增长53%、29%、14%。 图表11我国产业向东南亚等国转移三大阶段及2023年我国金切机床出口占比 1、泰国:外商大力投资汽车、数据中心等行业 汽车产业链:泰国拥有相对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基础,是东南亚地区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据MIR睿工业,泰国传统汽车本地化零部件采购率高达98%;同时在政策端,政府通过新能源汽车补贴(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7-15万泰铢/辆不等)和税收减免政策(2022年6月电动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从8%降至2%)。随着全球对中国汽车加征高额关税,泰国成为汽车产业链转移的重要承接地。 数据中心:泰国政府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每年以百亿泰铢计的巨大投入,持续打造政府数据中心,以支撑建设数字政府,增强在数字经济领域竞争力,同时促进泰国成为东盟数字枢纽。 图表12外资厂商泰国投资布局(左)&泰国汽车整车和零配件制造工厂(右) 2、越南:电子制造是重要市场增长点 电子制造:越南电子制造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成为全球电子制造业的重要基地,电子机械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占比从2005年的0.5%提升至2023年的6.3%,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如三星、鸿海(富士康)、立讯等在此设厂。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