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财政之路开启20241012_导读 2024年10月13日16:17 关键词 长江证券电话会议白名单客户财政政策国债特别国债逆周期调节财政收支缺口地方化债隐性债务土地财政央行利润上缴人大常委会债务置换赤字率专项债经济下行非税收入资产负债表地方政府 全文摘要 本次电话会议聚焦于长江证券研究所白名单客户,主题为大财政收入的开启,讨论了财政政策期望,特别是国债及特别国债的发行量、时间等具体数字的披露。会议指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同,财政举债受严格限额管理,强调未来增量政策值得期待。分析了财政收支的压力,尤其是税收收入下降和地方财政面临的土地财政困境。讨论了几种关键财政政策工具和中国政府处理隐性债务问题的举措与影响。特别国债的发行以支持国有银行增强资本实力和财政政策在房地产领域的调整成为讨论焦点。强调了对民生支持的重要性,并指出中国经济政策更加注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整体上,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被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 章节速览 ●00:00大财政收入开启:政策态度积极,增量政策可期 本次电话会议专注于长江证券研究所白名单客户,主题为大财政收入的开启。会议讨论了财政会议后市场的不同看法,指出会议释放了积极政策信号,虽未详细披露规模与节奏数据,但强调未来增量政策值得期待。会议内容分为理解政策态度、潜在政策及评估政策效果三个部分,整体对财政政策持乐观态度。 ●01:57政策态度与财政国债发行政策讨论 讨论集中于财政政策期望,特别是国债及特别国债的发行量、时间等具体数字的披露。指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同,财政举债受严格限额管理。提及每年3月两会期间披露的新增与存量限额数据,包括赤字率、专项债等,并讨论了限额使用与超发的可能性。强调逆周期调节策略不仅限于已公开的政策,还有更多政策工具正在研究中。 ●06:23探讨财政收支缺口与政策应对措施 首先分析了财政收支的压力,尤其是税收收入下降的问题,预计年底将出现1.37万亿的收支缺口。随后讨论了地方财政面临的土地财政困境,由于房地产市场下行,土地出让收入大幅减少,预估缺口达到1.4万亿。最后提出了四种填补缺口的可能方法。 ●09:42中国财政政策工具及其潜在量级 讨论了中国财政政策中几种关键的工具,包括增发国债(特别国债)和利用限额空间(超发国债)的可能量级,以及央国企利润上缴和结转结余作为财政资金的潜在来源。测算显示,这些工具的潜在量级总和接近2.8万亿,其中增发国债的量级未定,需视人大常委会审批结果。 ●12:44探讨隐性债务减少及财政政策影响 讨论了中国政府在处理隐性债务问题上的举措与影响,特别是财政收支缺口和潜在政策对隐性债务的处理。提到从2013年开始,政府对债务进行了多次摸查,以求准确评估并采取措施减少隐性债务。领导强调,到2023年底隐性债务规模较2018年减少50%,但具体的债务规模数据未公开。市场通过评估城投公司的有息债务来推测隐性债务规模,估计约为60万亿。讨论了历史上的债务置换政策,目的是降低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修复资产负债表。目前,市场期待中央政府进一步通过国债替换地方债务,以支持稳增长政策。尽管财政平衡与稳增长之间存在矛盾,但处理好隐性债务有助于未来实施稳增长措施。 ●17:35金融支持实体及房地产政策调整的分析 讨论了发行特别国债以支持国有银行增强资本实力,以及财政政策在房地产领域的调整,包括专项债的使用范围变化。同时,强调了对民生支持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新挑战与历史时期的区别。指出,与以往相比,当前中国经济政策更加注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而非通过房地产市场来拉动经济增长,反映出政策定力的增强。 ●21:41大财政之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策略 在地产后周期时代,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政府需加大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借鉴日本和美国的经验,采取大财政政策成为必然选择。这意味着中央政府将主导财政政策,通过扩大举债空间和提高赤字,增加公共支出,以期对冲经济下行风险。然而,实际操作中需考虑财政政策的节奏和结构,避免过快行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金融市场,特别是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政策的积极转变将带来影响,但效果需时间显现,且市场预期需管理好。整体上,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被视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措施。 要点回顾 在本次电话会议中,市场对财政政策会议的预期如何,以及会议是否达到了预期?本次会议关于财政政策态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市场对财政政策会议存在分歧,有人认为低预期,有人认为超预期。但从政策态度上来看,会议释放了积极信号,表明未来增量政策值得期待。但由于部分政策法定程序尚未走完,财政部并未披露更多关于国债、特别国债的规模和节奏数据。会议强调了财政政策的积极态度,尽管未披露具体规模数据,但明确了逆周期调节政策已进入决策程序,并指出还有其他政策工具在研究中。 会议后潜在的财政政策有哪些? 潜在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财政收支缺口问题、地方化债问题以及扩大内需或稳增长措施。特别是针对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的问题,需关注税收收入下滑带来的收支缺口,以及政府可能通过增加非税收入来应对这一压力。 如何理解财政政策的限额管理和其影响? 财政政策不同于货币政策,实行严格的限额管理。新增限额包括赤字率和专项债限额,存量限额则涉及债务存量与经济规模的比例。实际操作中,限额空间可能未被充分利用,如新增限额未用完或政府存量债务核减导致空间增加。若要增发新债,需走人大常委会审批流程。 人大常委会在财政增量政策中的作用是什么? 人大常委会在今年9月份的会议中关注了养老金、延迟退休等问题,后续若要关注财政增量政策,建议关注10月份或11月份召开的人大常委会,因为相关议题可能在此期间讨论。 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的量级大约是多少?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的量级约为七八万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大头来自于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占比约为80%至85%左右。 如何填补今年政府预算缺口? 填补缺口的方法有四种,包括增发国债、限额空间使用、央国企利润上缴以及结转结余。其中,增发国债需通过人大常委会审议;限额空间使用潜在量级为2.3万亿;央行利润上缴可达1.7万亿;结转结余潜在量级约为1.5万亿。如果后三种工具使用得当,可能无需大量增发国债或特别国债。 房地产市场下行如何影响地方政府及其土地财政? 房地产市场的下行不仅拖累了居民资产负债表和消费,也严重影响了地方政府。如果将房地产市场比喻为面包,土地市场为面粉,那么今年土地财政受到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影响非常严峻,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速为-21.1%,全年预计有1.4万亿左右的缺口。 二三年隐性债务规模较2018年底相比有何变化?历史上隐性债务是如何化解的? 二三年隐性债务规模相较于2018年底减少了50%。市场通常采用城投有息债务来评估隐性债务规模,目前估算约为60万亿,具体数字未经官方公布,但市场普遍关注并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评估。历史上隐性债务的化解通过债务置换进行,即用显性的专项债替换高息的隐性债务,以修复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避免地方过度透支信用。过去四年左右的时间内,已置换掉12.2万亿的隐性债务,其中去年安排了2.2万亿,今年还有1.2万亿继续用于化解工作。债务置换的目的是降低地方政府的现金流压力,尤其是通过用低息债务替换高息债务。 在化解隐性债务的过程中,政府债务的替换方式是什么? 政府债务的替换方式是用中央政府的国债(如中央政府债务)去替换地方隐性债务。通过中央政府加杠杆并提供信用背书,帮助地方政府减轻债务压力。 在当前形势下,地方政府面临的两难选择是什么?财政收支平衡、化解隐性债务与稳增长之间为什么存在顺序关系? 地方政府面临既要化解隐性债务,又要承担稳增长职能的两难选择。若能平衡财政收支,缓解隐性债务压力,将更有利于实施稳增长政策。按照“打扫好屋子再请客”的原则,先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再解决隐性债务问题,最后才是稳增长政策。这是因为如果财政账面已平衡,地方债务压力减轻,实施稳增长政策将更为可行。 中长期扩大内需和稳增长政策主要聚焦在哪些方面? 中长期扩大内需和稳增长政策主要落脚于金融、地产和民生三个方面,包括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补充资本金,以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和化解不良资产;财政支持地产,允许专项债用于土地储备,对冲土地财政缺口;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特别是学生资助等民生政策。 当前中国经济与1998年、2014-2015年有何本质差别? 本质差别在于本次经济下行压力下,无法再通过动用房地产作为短期经济手段来刺激增长,因为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和总人口负增长等因素使得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地产后周期时代,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应采用何种手段? 在地产后周期时代,应采用大财政之路,即中央政府在财权、事权和债务规模方面占据绝对支配地位,通过中央政府加杠杆来应对私人部门因经济增长放缓和资产价格下行导致的不愿加杠杆问题。 对于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来说,此次政策的影响如何? 权益市场方面,政策积极转变,但市场预期可能有所超前;债券市场方面,随着货币和信用政策逐渐转向宽货币宽信用,牛市进入下半场,需关注央行降准降息等配合措施对债券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