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动态(撒哈拉以南非洲) 目录 专题聚焦2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智慧农业发展现状2 各国动态21 非洲21 南非21 乌干达22 马拉维22 塞内加尔22 刚果(金)23 专题聚焦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气候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21世纪已经过去了近四分之一,但是人类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的营养不良面临的挑战不断加剧。2021年,面临饥饿影响的人口在非洲共有2.78亿,占非洲总人口的20.2%,在各大洲中比例最高,其中又以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情况最为严重。《2022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指出,冲突、极端气候和经济冲击这些导致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的主要驱动因素正在加剧,不平等问题日益严重。2022年,非洲之角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超过13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即是气候影响的明证。 《2022年非洲气候状况》报告指出,农业是非洲民生和国民经济的支柱,支撑着超过55%的劳动力。本文将介绍“气候智慧农业”这一概念在非洲的落实与运用,从产生背景、概念内涵入手,辨析它与其他农业概念的关系,主体部分以气候智慧可可为例,为读者展现气候智慧农业实践的必要性、有效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一、“气候智慧农业”产生的背景 近年来,气候与粮食安全、农业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随气候变化而来的干旱、洪水、热带气旋等极端天气不仅导致雨养农业遭受严重损失,还会导致气候移民、粮食危机、人员伤亡、房屋和公共基础设施遭到破坏等严重后果。因此,农业粮食体系转型迫在眉睫:创建新型农业粮食体系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以满足随全球人口增加而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为应对气候危机提供多种解决方案,包括建设抵御力和适应能力、减缓全球变暖和封存温室气体,助力实现全球气候目标。 首先要明确的是,农业生产不仅是气候变化的受害者,同时也是加剧气候变化的推动者。早在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就明确了农业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人类农业活动影响气候,气候变化影响农业和粮食安全。生产粮食的过程会以各种方式排放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温室气体,这些方式包括为农耕放牧而砍伐森林和开垦土地、牛羊消化食物、生产和使用化肥粪肥来种植作物,以及使用化石燃料等能源来驱动农业设备或渔船。包装和分销粮食也会排放温室气体。另外,全球粮食损失和浪费惊人,这也意味着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没有起到任何正面作用。 事实上,农业粮食体系是仅次于能源部门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部门。1990至2019年期间,全球农业食品系统的排放量增加了16%。以2019年为例,农业粮食系统对所有人类活动的区域总排放量的相对贡献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最大,占56%-72%,土地利用排放在这两大洲也占很大份额。非洲不仅农业的温室排放比例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且面临最严峻 的气候挑战。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非洲在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当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0%,但却是最无力应对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大陆。 自从“气候智慧农业”(Climate-SmartAgriculture,CSA)概念问世十余年来,非洲农业有了更为明确的发展方向。此后发布的《2063年议程》(2013年)、《关于加快农业增长和转型以实现共同繁荣和改善民生的马拉博宣言》(2014年)、《非洲粮食共同立场》(AfricaCommonPositiononFoodSystems,2021年)、《非洲绿色复苏行动计划(2021-2027)》、《《非洲联盟气候变化和复原力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2022-2032年)》等都致力于应对气候冲击、减少碳排放、提高复原力,构建绿色发展新路径。“气候智慧农业”还为实现本世纪初通过的 《非洲农业综合发展方案》(ComprehensiveAfricaAgricultureDevelopmentProgramme,CAADP,2003年)等早期计划也提供了解决路径,在非洲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要探究这一概念,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实践是最适合的考察对象。 二、何为“气候智慧农业”? 1.定义与行动框架 粮农组织于2010年在海牙全球农业、粮食安全与气候变化会议上首次提出“气候智慧农业”这一概念,它的三个主要目标是:持续增加农业生产率和收入;建立和提高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气候韧性;在可能的情况下降低或避免温室气体排放。 气候智慧农业系统的四项要素包括: 管理农场、农作物、牲畜、水产养殖和捕捞渔业,以平衡近期粮食安全和生计需求与适应和缓解的优先事项。 生态系统和景观管理,以保护对粮食安全、农业发展、适应和缓解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为农民和土地管理人员提供服务,以便更好地管理气候风险/影响和缓解行动。 更广泛的粮食系统的变化,包括需求方面的措施和价值链干预,以加强气候智慧农业的好处。 实施气候智慧农业方法的五项行动包括: 建立和扩大证据库 证据基础由一个国家当前和预计的气候变化影响,查明农业部门和粮食安全、农业方面的关键脆弱性,并确定有效的适应办法这几方面组成。其中包括对适应战略可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增加碳固存)的估计,关于采用不同做法的成本和障碍的信息,与生产系统可持续性有关的问题,以及克服这些问题所需的政策和体制对策。 资助扶持性政策和计划 支持制定相关政策、计划、投资,并在负责农业、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和土地利用的进程和机构之间进行协调。 加强国家和地方机构的能力建设 强大的地方机构为农民赋权、扶持和激励是至关重要的。在某些情况下,还需努力建设国家决策者参与关于气候变化和农业的国际政策论坛的能力,并加强他们与地方政府当局的接触。 加强融资选择 创新的融资机制将气候和农业融资以及公共和私营部门的投资联系在一起并加以融合, 是实施气候智慧农业的关键手段。《《 国家适当的减缓行动》(NationallyAppropriateMitigation Actions,NAMAs)和《《国家适应计划》(NationalAdaptationPlans,NAPs)是关键的国家政策工具,对获取国内外资金十分重要。国家部门预算和官方发展援助仍将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因此将气候纳入部门规划和预算编制是成功应对气候变化的先决条件。 加强实地实施 农民是关于他们的环境、农业生态系统、农作物、牲畜和当地气候模式知识的主要监管人。气候智慧农业必须与当地农民的知识、要求和优先事项有关,当地项目和机构支持农民确定易于采用和实施的适合气候的选择。 总体来讲,气候智慧农业侧重于强调粮食安全、适应和缓解气候变化的潜在协同作用,明确气候变化对农业系统影响的规模、即时性和广泛性,并确保将这些影响全面纳入国家农业规划、投资和方案之中。气候智慧农业并不是针对发展中国家提出减缓气候变化的要求,而是具有广泛的全球适用性,包括多种农业门类,重视综合生产系统、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土地和水资源管理、有效利用能源、减少食物损失和浪费等。如果气候智慧农业相关举措得以切实高效地实施,除了可以保障既定目标的实现外,还有助于性别与社会公平、城市发展、教育和就业以及森林和海洋健康等诸多重要目标的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气候智慧农业的三重目标实际上类似于不可能三角,因此并不意味着每个地区应用的每一种做法都应该追求“三赢”,而是确保最大程度地发挥目标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因此,气候智慧农业不是一套可以普遍适用的做法,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不同大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会有不同的田野实践,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为推动这一概念落地,粮农组织发布了《气候智慧农业经济和政策创新》方案(EconomicsandPolicyInnovationsforClimate-SmartAgriculture,EPIC)和《减缓农业气候变化》方案 (MitigationofClimateChangeinAgriculture,MICCA),成立了全球气候智慧农业联盟(theGlobalAllianceforClimate-SmartAgriculture,GACSA),还发布了《渔业生态系统办法》 (EcosystemApproachtoFisheries,EAF)、《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全球议程》(GlobalAgendaforSustainableLivestock,GASL)以及《畜牧业环境评估及绩效伙伴关系》(LivestockEnvironmentalAssessmentandPerformance,LEAP)。 同时,粮农组织建立了针对气候智慧农业较为完备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包括气候变化影响农业模拟系统(ModellingSystemforAgriculturalImpactsofClimateChange,MOSAICC)、全球畜牧业环境评估模型(GlobalLivestockEnvironmentalAssessmentModel,GLEAM)、粮食和农业可持续性评估系统(SustainabilityAssessmentofFoodandAgriculture,SAFA)、事前碳平衡工具(Ex-AnteCarbon-balanceTool,EX-ACT)、气候风险管理系统(ClimateRiskManagement,CRM)、社会性别主流化水平(GenderMainstreaming)、监测和评估温室气体排放和农业缓解潜力系统(MonitoringandAssessmentofGreenhouseGasEmissionsandMitigationPotentialinAgriculture,MAGHG)。 2.气候智慧农业与其他农业类型的关系辨析 当我们谈论农业类型时,脑海里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众多耳熟能详的名词: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等,本部分将简要辨析大众熟知及粮农组织提出过的农业类型与气候智慧农业之间的异同。 “可持续农业”的概念最早由世界银行于1981年提出,逐渐得到全球认可。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20)呼吁加强粮食安全和营养以及更可持续的农业,将其纳入联合国2015年发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粮食和农业(SustainableFoodandAgriculture,SFA)有五项关键原则:提高生产力、增加食物系统的就业和附加值;保护和提升自然资源;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提高人们、社区和生态系统的抗灾能力;建立与新挑战适配的治理机制。气候智慧农业完全符合上述要求,在粮农组织网站上是“可持续的粮食与农业·框架与方法”的一个子项目,能助力《2030议程》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及其相关指标的实现。二者都是基于粮食安全受到挑战的现实,相比较而言,可持续粮食和农业更多的是一种宏观的发展理念、具有前瞻性,更关注农业系统转型的直接结果——零饥饿;气候智慧农业更具体、更有实操性,更关注如何通过当下的实践来达成可持续的目标,但它只是有助于达成这一目标的实践方式之一。 生态农业《(EcologicalAgriculture)是一种着眼于整体的综合性方法,将生态学和社会学的概念及原则同时应用于可持续农业和粮食体系的设计与管理,包含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2018年粮农组织举办了第二届生态农业国际研讨会,确定了生态农业十大要素(2019年批准),包括多样性、知识共创与分享、协同作用、效率、循环利用、抵御力、人和社会的价值观、文化和饮食传统、有效治理、循环和互助经济,并发起“推广生态农业”倡议。生态农业是指导推动粮食体系可持续转型的关键对策,也隶属于可持续粮食和农业。从十大要素可知生态农业的范围比气候智慧农业大得多,效率和抵御力这两项要素可以等同于气候智慧农业的前两个目标。气候智慧农业可以采用生态农业的理念和方法,也能为生态农业实 践作出贡献,二者有所重合。 有机农业(OrganicAgriculture)强调避免使用化肥、杀虫剂、转基因技术,减少空气、土壤和水污染,对保障粮食安全、适应气候变化有贡献,但更重视农产品的高质量。气候智慧农业首先是为了让深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