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控股的能源技术服务公司,盈利水平稳定。海油发展由中国海油控股,诞生于中国海油重组时,由前身基地集团发展为以海洋石油生产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2024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6.17亿元,同比+20.90%。 公司业务与油气生产端关系紧密,相较于其他央企系油服公司,公司业绩稳定性更强,考虑到中国海油产量增长前景乐观,桶油作业费维持稳定,我们认为海油发展的盈利能力有望随中国海油作业费支出的上升而持续上升。 打造多元化服务平台,覆盖海洋石油生产各主要环节。公司布局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能源物流服务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公司能源技术服务板块23年营收同比增长21.19%,持有的FPSO数量位列亚洲第三、全球第四,在中国近海FPSO生产技术服务市场居主导地位。能源物流服务产业营业收入受油价影响较大,但毛利率较为稳定。低碳环保与数字化方面,公司重点发展安全应急、节能环保、水处理、绿色涂料、冷能利用、数字化等技术服务。 “增储上产”成效显著,国内海上油服景气提升。中国海油注重油气增储上产,2023年油气净产量达678.00百万桶油当量(超660百万桶油当量目标上限),同比增长8.7%,已连续五年创历史新高。2024年中海油计划投产13个新项目,高峰产量合计15.4万桶油当量/天,支持未来产量增长。23年全球上游资本开支持续回升,全年上游勘探开发投资为5687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其中海上资本开支为1770亿美元,同比增长19.7%,海上资本开支增速较快。2024年新项目投资仍将稳中有升,项目FID数量将超过23年。 持续深化改革提升效能,着力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公司不断激发改革深化提升效能,着力提升公司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公司坚持“一切成本皆可降”,聚焦提质增效,狠抓“两金”管控,2023年,总资产净利率为7.40%,同比增长0.86pct,总资产周转率1.15次。公司绿色核心产品更新换代,“绿色工厂”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光伏、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公司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发挥重大科技成果在塑造核心产业方面的引领作用,数字化赋能油气勘探开发生产,释放油气生产力。 投资建议:油服行业维持高景气,国内“增储上产”工作持续推进,公司持续降本增效推动数字化赋能,有望持续受益。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14/42.62/46.98亿元 , 对应EPS分别为0.37/0.42/0.46元/股,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分析:原油价格波动,政策落实不到位,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安全环保风险。 公司盈利预测与估值简表 1、中国海油控股,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能源技术服务公司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油发展”、“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海油”)控股的上市公司,聚焦海上、陆上油气生产领域,致力于发展成为以提高油气田采收率、装备制造与运维、FPSO一体化服务等为主导产业的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能源技术服务公司。公司积极把握能源转型大势,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加快推动低碳环保和数字化产业发展,致力于成为海洋石油行业发展绿色产业和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公司以海洋石油生产技术服务为核心,拓展陆上非常规油气田技术服务业务,为海上及陆地油气资源的稳产增产提供技术及装备保障。同时,公司通过物流、销售、配餐等能源物流服务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生产及销售支持。另一方面,面对能源转型大势,公司以产业低碳化、数字化为抓手,加快推动公司低碳环保和数字化产业发展。公司以技术服务支持生产,以产品带动技术服务,以物流服务联通技术服务与产品销售,形成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能源物流服务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具备综合性强、风险抵御能力强的业务竞争优势。 图1:海油发展主要业务流程 1.1诞生于中海油重组时,控股股东为中国海油 海油发展由中国海油控股,诞生于中国海油重组时,由前身基地集团发展为以海洋石油生产服务为核心业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海洋石油公司的稳产增产提供技术及装备保障。 中国海油主辅分离,诞生基地集团。1999年中国海油以上市为目的进行资产重组,将一部分准备上市的优质资产组建为油气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一部分资产划分到专业服务公司,剩余的非优资产则组成了“基地”。2001年,油气公司几经周转后在香港市场上市,集团又对专业公司进行重组,成立了中海油田服务有限公司(COSL)和中海油田工程有限公司(COEL),其中中海油服在2002年和2007年分别于香港和上海上市,海油工程2002年于上海上市。2005年,中海油对基地资产进行整合,即将中海油渤海公司、中海油南海西部公司、中海油南海东部公司、中海油东海公司、中海实业公司五家地区公司进行战略重组,成立基地集团。 中海投资入股,基地集团重组变更为股份公司。2007年,中国海油对基地集团的业务和资产进行了进一步重组,并以基地集团全部业务和资产范围为基础,引入中国海油全资子公司中海投资作为基地集团新股东,变更设立海油发展。 中国海油和中海投资的货币、资产出资合计90.22亿元,折股后海油发展总股本为600,000万股,其中中国海油持有586,700万股,占总股本的97.78%;中海投资持有13,300万股,占总股本的2.22%。 海油发展于2019年在A股主板IPO上市。2019年6月26日,海油发展登陆上交所主板,公开发行价为2.04元/股,发行约18.65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8.35%,募集资金净额为37.33亿元。 图2:海油发展发展历程 公司的控股股东为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的控股股东中国海油直接持有公司81.65%的股份,中国海油是国资委直属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其主要业务包括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与服务、炼化与销售、天然气及发电、金融服务等五大业务板块。 图3:海油发展股权结构 海油发展定位于发展成为向国际能源工业提供运营综合服务的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工程技术与服务板块是中国海油五大业务板块之一,在集团内包括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和海油发展三家专业公司。三家公司在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生产环节分工各异、独立发展:中海油服业务集中在勘探和钻井环节,海油工程集中于开发环节,而海油发展则集中于生产环节,主要业务包括能源技术服务、FPSO生产技术服务、能源物流服务、安全环保与节能服务,定位于向国际能源工业提供运营综合服务的公司。 表1:中海油工程技术与服务板块三家专业公司情况 1.2业绩稳步增长,费用、成本管控良好 公司持续聚焦主责主业,业绩稳步增长。公司持续聚焦主责主业,积极把握“增储上产”机遇,扎实推进生产经营任务,经营质效持续提升,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能源物流服务三大产业稳步增长,技术服务类工作量增加。 同时公司持续开展提质降本增效行动有效管控成本费用、持续提升经营质量,“一利五率”指标持续改善。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493.08亿元,同比增长3.19%;实现归母净利润30.81亿元,同比增长27.52%。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6亿元,同比+4.69%,实现归母净利润16.17亿元,同比+20.90%。 图4:公司历年营业收入及同比 图5:公司历年归母净利润及同比 费用管控良好,三大费用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海油发展持续深入推进降费增效工作,近年费用率水平呈下降趋势。2024H1公司销售、管理及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54%、3.31%、-0.05%。 图6:海油发展三费率情况 公司坚持科技驱动战略,研发投入水平高。公司构建了覆盖核心产业的科技研发体系,培养了一支素质优良、技术实力雄厚的科技创新队伍,并取得了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目前,公司拥有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3项,建立企业级以上标准1391项(包括国际标准11项、国家标准635项、行业标准672项、团体标准73项)。此外,公司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等19个创新平台,拥有37家企业技术中心,运营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业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经科技部或工信部备案的国家级科研机构。2023年公司拥有2652名研究人员,研发费用为11.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37%。 图7:海油发展研发费用及同比变动 图8:海油发展研发人员数量及人均研发费用 公司盈利能力稳定,成本管控良好。公司整体毛利率较为稳定,近五年处于12%-14%的区间内,24H1毛利率为14.1%,同比上升1.2pct,净利率为7.8%,同比上升1.0pct。公司的资产收益率自22年开始迅速提升,2024H1净资产收益率(ROE)、总资产收益率(ROA)分别为13.0%、7.4%,同比分别提升1.2pct、0.6pct。 图9:海油发展毛利率和净利率 图10:海油发展ROA、ROE 1.3业绩稳定性较强,受益于中国海油增储上产 海油发展业务与石油公司生产端关系紧密,业绩稳定性较强。油服公司的业务一般与石油公司的勘探开发环节有关,中海油服、海油工程等油服公司的主要业务涵盖钻井、工程建设等环节,而海油发展的主要业务包括能源技术服务、能源物流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均与石油公司的生产端关系更为紧密。在油价波动周期中,石油公司的上游资本开支往往波动较大,导致勘探活动、工程建设的投入的波动较大,进而影响相关油服公司的盈利能力,而油气产量与油价波动相关性较小,因此海油发展相较于其他央企系油服公司,业绩稳定性更强,在油价低迷的2020-2021年亦能获得较好的归母净利润。此外,得益于中国海油产量的持续增长,海油发展在22-23年的油价高位时期亦能获得一定的业绩弹性。 表2:海油发展与其他央企系油服公司业务对比 图11:上市大型油服公司历年营业收入(亿元) 图12:上市大型油服公司历年归母净利润(亿元) 公司业绩与中国海油作业费用密切相关,充分受益于中国海油增储上产。历史上公司的盈利能力与中国海油的作业费用密切相关,2014-2016年,油价下行期中国海油缩减产量,作业费用下降,公司归母净利润随之下降;2017-2020年,中国海油作业费用基本维持稳定,公司归母净利润亦维持一定水平; 2021-2023年,得益于“增储上产”的大力推进,中国海油产量大幅上升,作业费用随之增长,公司归母净利润亦获得大幅增长。考虑到中国海油产量增长前景乐观,桶油作业费维持稳定,我们认为海油发展的盈利能力有望随中国海油作业费支出的上升而持续上升。 图13:公司单季度毛利、净利与中国海油作业费用 图14:公司毛利、净利与中国海油作业费用 2、打造多元化服务平台,覆盖海洋石油各主要生产环节 公司布局有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能源物流服务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公司能够同时提供能源技术服务、FPSO生产技术服务、能源物流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品及服务,其中,能源物流服务对收入贡献最高,近年来占比近50%,毛利率最低,稳定在9%左右;能源技术服务在纳入FPSO生产技术服务后占比有所提高,2023年贡献36%的营业收入,毛利率稳定在15%左右; 2021年建立的新业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服务营收占比约20%,毛利率则高于传统业务,稳定在20%左右。 图15:2016-2023年分行业营业收入占比 图16:2023年分行业毛利率 2.1能源技术服务营收高速增长,FPSO规模全球领先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为油气公司提供包括工程技术服务、装备设计制造与运维服务、油气田生产一体化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并聚焦油气田生产阶段,从提高油田采收率、监督监理、油田作业支持、非常规油气一体化服务、设备设施运维一体化服务、FPSO生产运营服务等多个方面,为海上和陆上油气公司的生产作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保障。其中FPSO生产技术服务于2021年优化后纳入能源技术服务板块,更加突出了该业务的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