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闭幕。会议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我们深入学习公报内容,体会如下: 背景方面,会议承认内外环境的复杂性,高度评价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议题,本届全会至少明确了六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其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理念、机制和新质生产力。其二,中国式现代化,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和战略支撑,对应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三大发展战略。其三,“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更加公平、更有活力”,二是“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其四,科学的宏观调控与有效政府治理的要求下,宏观政策调控进一步增强一致性和系统性。 其五,城乡融合发展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其六,坚持对外开放国策,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 经济社会具体领域,全会也指出民生社保、经济工作与防风险领域的重点工作。民生和社会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首提“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经济方面,扩大国内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外贸新动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统筹安全和发展,包括防范经济风险、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落实安全生产。经济领域风险的重点是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除此之外,本届全会强化对外部环境的关注。 历史上,三中全会多次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结合三中全会前的一些重要会议,我们可以观察人口、土地、财税等领域可能的具体改革方向。 一是优化人口发展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后续政策可能完善三孩生育政策、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二是促进土地要素流通,降低土地财政依赖。未来的土地政策或以促进土地要素流通,以及降低土地财政依赖为主导。针对农村土地利用效率低,加速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结合“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发展相关产业。 三是制度、产业和科技创新结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因素并且给予多个潜力型、创新型领域相关政策支持,例如数字化、绿色经济等,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形成高效能的生产力。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生产力“质”的显著提升。 四是发挥超大规模优势,优化对外开放布局。巩固外资在华发展信心,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放宽科技创新领域外商投资准入试点并且合理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市场准入,提高外商投资自由化水平。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五是推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尤其是消费税和地方税改革。将高档奢侈品等纳入征收范围,稳步推进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培育地方税源,扩大地方财力,合理配置地方税权,理顺税费关系。进一步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促进产业转型与收入分配。 结合学习思考,从债市长期发展的角度看,我们觉得有以下四点启示: 启示一,债市强化“高质量发展”底色。高质量发展不盲目追求经济增速,结构方面重点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链补短板行业。 启示二,宏观政策工具或持续创新,政策调控精度进一步提升。“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科学的宏观调控与有效政府治理的要求下,宏观政策调控进一步完善一致性和系统性。 启示三,防风险仍是今后经济领域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地产、地方债和中小金融机构领域。 启示四,政策或对外部因素更为重视,应对更为积极。本次全会首提“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引领全球治理,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并且指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短期来看,本次会议精神和要点表述基本符合此前市场预期,预计不会给当前债市交易情绪带来直接影响。投资者可能需要更多关注7月底政治局会议政策定调,以及央行关于长债走势调控措施可能落地的市场冲击。 风险提示:信息更新不及时,政策理解不到位,国内外经济波动超预期等。 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闭幕,并发布会议公报。会议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我们深入学习公报内容,体会如下: 一、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四个要点 本次会议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议题,外发公报总结评价了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介绍了当前与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提出了实现过程中关键问题,并对一些领域的具体部署做出阐释。经过深入学习之后,我们认为公报体现了以下四个要点。 1、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 会议承认内外环境的复杂性,高度评价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就。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需要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认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全会高度评价新时代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六个关键问题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核心议题,全会至少明确了六个方面的关键问题。 其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理念、机制和新质生产力。“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 其二,中国式现代化,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和战略支撑,对应科教兴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国三大发展战略。“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其三,“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至少有两大特征:一是“更加公平、更有活力”,二是“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全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 其四,科学的宏观调控与有效政府治理的要求下,宏观政策调控进一步增强一致性和系统性。“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要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 其五,城乡融合发展要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其六,坚持对外开放国策,依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制度型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本届全会还提出全过程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国家安全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性。“全会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全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全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全会提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经济社会领域的工作部署 经济社会具体领域,全会也指出民生社保、经济工作与防风险领域的重点工作。 民生和社会保障方面,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首提“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 经济动能方面,扩大国内需求、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外贸新动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要按照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好宏观政策,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统筹安全和发展,包括防范经济风险、自然灾害和社会风险,落实安全生产。经济领域风险的重点是房地产、地方债、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全会指出,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落实好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的各项举措,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舆论引导,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要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引领全球治理,主动塑造有利外部环境。” 4、政策强化对外部环境的关注 除此之外,全会强化对外部环境的关注,首提“引领全球治理,主动塑造有力外部环境”与“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 “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必须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深化外事工作机制改革,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全会提出,……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 图表1:第十八、十九、二十届三中全会表述对比 二、从三中全会看未来深化改革方向 历史上,三中全会多次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因此引发国内外各界关注,后续改革也基本沿着三中全会的框架展开。 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8年10月,十五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03年10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