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华创证券]:再观日本:地产七问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再观日本:地产七问

2024-06-20姚佩、邢妍姝华创证券叶***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再观日本:地产七问

回首再看日本90年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我们聚焦七个关键问题:①房价跌多少、哪里跌得多?②货币政策有效吗?③财政政策犯了哪些错?④基本面下行几何、谁是领先信号?⑤新房VS二手房,供需结构如何演化?⑥房价下行期的股市企稳条件?⑦地产股还能买吗? 日本地产泡沫破灭后:房价跌多少?哪里跌得多?全国房价跌46%,住宅市值/GDP占比从4.2跌至3.3,跌去近1年GDP。区域分化:六大城市前期涨得高、后期跌得深(地价跌幅76%,整体54%),2012年率先触底(日本整体2015年)。新旧分化:新房跌幅小(45%<整体57%)、后期涨幅大(21年超过90年泡沫顶点,整体距离高点仍有40%差距),稀缺性优势长期突显。 货币政策:收紧刺穿泡沫,放松独木难支。房地产融资端的收紧依然是戳破泡沫的主要促发;1990/3金融机构针对不动产行业实施融资总量控制,向不动产行业的融资余额控制在总贷款余额增速以下,1990/10日本房价见顶进入漫长的下跌通道。但熊市中的融资端放松,收效甚微。泡沫破裂后,日本央行在融资端的放松是比较迅速的,一方面从1991/6到1995/9从6%开始连续降息9次至0.5%,另一方面1991年底取消了针对不动产行业的融资总量控制。但无论是房价还是股价的下跌趋势都并未因货币宽松有所缓解。 财政政策:一步错、步步错。日本税制改革自1989年迟缓起步,日本《土地基本法》正式通过,代表其真正意义上的地制改革出台。91年根据《土地基本法》精神,日本土地税制改革开始推进,核心内容即包括按0.3%的税率对持有环节的土地征收地价税,此时日本地产泡沫已经破灭,地价税加剧土地所有者的脱手意愿。直至泡沫破灭6年后的1998年,日本地产政策才转向全面放松,但股市和地产泡沫破灭对社会的负反馈已经积重难返,迟到的地产放松措施并没能阻止地产价格持续下跌。 销量、新开工、拿地:下行几何?谁先企稳?地产基本面相关的各类指标,较90年代高点几乎腰斩。地产销量(一二手房合计,以东京圈表征)2008年率先触底,从2000年高点10.1万户跌至5.6万户,跌幅44%,此后长期需求中枢基本稳定在6万户左右。随后是新开工2009年触底,从1996年高点1.6亿平方米跌至0.7亿平,跌幅57%;最后是土地成交,从1989年高点226万件跌至2011年114万件,跌幅50%。 供需结构的演化:新房VS二手房。2008年之前,新房在房地产销售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力,96年公寓整体成交量中新房占比75%;但2021年占比不到四成。供给的变化更为显著,96年公寓供给中新房占比56%,21年降至13%;二手房2011年后的供给几乎是新房的5-6倍。这在一定程度解释2006年后新房单价涨幅远高于东京整体房价水平。 地产下行期间的股市:整体下行,阶段性反弹取决于房价企稳。房价和股价都是经济的晴雨表,低增长时代中股价与房价一同寻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致二者最后一跌后,随着房价筑底,股价逐步开启上行通道。但在股价长期寻底过程中,日经225依然有4次半年以上的反弹,分别为1993-94年、1995-96年、1998-2000年、2003-07年,背后往往对应房价的阶段性企稳、甚至小幅反弹。 地产股:地产下行中的超额收益,销量是核心。急跌过后,房地产行业依然存在阶段性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日本房地产行业长期下行周期中、相对持续的超额收益来源,与政策相关性似乎并不高,几轮反弹的背后,与地产基本面的销量数据呈现一定相关性,1998年之前,二手房销量增速回升驱动房地产行业超额收益上行;1998年之后,新房供需格局成为地产股价获取超额收益的基本面支撑。 风险提示: 历史经验未必代表未来;地缘政治风险。 核心结论: 1、一问:房价跌多少?哪里跌得多?日本地产泡沫破灭后,全国房价下跌46%,住宅市值占比从4.2(1993年)跌至3.3(2008年)。六大城市跌得多(地价跌幅76%),二手房跌得多(新房跌幅45%<整体57%)。 2、二问:货币政策有效吗?泡沫顶点的收紧有用,立竿见影刺破泡沫,熊市中的放松几乎无效,取消融资总量控制&降息都收效甚微。 3、三问:财政政策犯了哪些错?1989年土地改革起步迟缓、92年泡沫破裂阶段地价税出台不合时宜、98年全面放松为时已晚。 4、四问:基本面下行几何?谁先企稳?销量降幅44%、新开工57%、土地交易50%。 触底时间:销量>新开工>拿地。 5、五问:新房VS二手房,供需结构如何演化?二手房渐为成交主力,新房供需结构优化:21年公寓成交中新房占比38%(96年高点75%),供给新房占比13%(96年高点56%)。 6、六问:地产下行期间的日本股市?长期寻底,阶段性反弹基本对应房价企稳。 7、七问:地产下行期间的地产股还能买吗?急跌过后,地产股依然存在阶段性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持续半年以上的超额收益来源与政策相关性不高,核心在销量回升。 一、日本地产泡沫破灭后:房价跌多少?哪里跌得多? 全国:房价跌46%,住宅市值/GDP占比从4.2跌至3.3。日本1990年前后地产泡沫破灭,成为日本“失去三十年”的起点。从1991年初泡沫顶点到2009年中的历史底部,日本全国房屋价格指数跌幅46%,全球房价接近腰斩。随着房价下跌,房地产市值也不断缩水,按全日本房屋单价和总住宅单位数测算,日本住宅市值/名义GDP比例从1993年4.2跌至2008年3.3。 图表1日本全国房价泡沫破灭后最大跌幅46% 图表2 90年代日本住宅市值/名义GDP占比持续下行 区域分化:六大城市前期涨得高、后期跌得深(地价跌幅76%,整体54%),2012年率先触底(日本整体2015年)。东京相对全国房价跌幅更大,东京房屋价格指数1990/10触及高点248后下跌至2004年初仅95,跌幅达62%,在2009年金融危机冲击下再度跌至92.6,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消退,2012年后步入回升区间。土地价格的分化更为明显,1992-2005年日本6大主要城市土地价格指数累计下跌76%,而所有城市整体跌幅54%,这与其前期1985年之后的房价泡沫中涨幅更高相关。但2012年后6个主要城市土地价格呈现触底后的持续抬升态势,2023年较2012年低点涨幅已经接近30%; 而日本整体地价2015年后企稳,但并未出现明显的回升。 图表3东京房价泡沫破灭后下行更为剧烈 图表4日本6个主要城市土地价格下降更为剧烈 新旧分化:新房跌幅小(45%<整体57%)、后期涨幅大(21年超过90年泡沫顶点,整体距离高点仍有40%差距),稀缺性优势长期突显。新房在人口和经济的存量时代中,稀缺性逐步显现,较二手房表现出更为明显的价格优势。以日本首都圈新建公寓楼单价变化来看,2002年价格已经触底,最大跌幅45%;而东京整体房屋价格指数仍在漫长磨底,直至2014年触及底部,最大跌幅57%。拉长时间来看,新房价格2002年后持续回升,2022年已经超过1990年泡沫顶点水平,2023年更是再度大幅上涨近30%;而包含二手房的东京房价指数2023年依然仅相当于1990年60%左右水平。 图表5日本东京圈新建公寓楼价格跌幅小、后期涨幅大 二、货币政策:收紧刺穿泡沫,放松独木难支 泡沫顶点融资收紧:立竿见影刺破泡沫。日本央行89年开始加息,成为股市下跌的起点:1989/5日本央行首次将贷款利率从2.5%提高到3.25%,89年底股市泡沫破灭。就房地产市场而言,融资端的收紧依然是戳破泡沫的主要促发;1990/3金融机构针对不动产行业实施融资总量控制,将不动产行业的融资余额控制在总贷款余额增速以下,1990/10日本房价见顶进入漫长的下跌通道。 但熊市中的融资端放松,收效甚微。泡沫破裂后,日本央行在融资端的放松是比较迅速的,一方面从1991/6到1995/9从6%开始连续降息9次至0.5%,另一方面1991年底取消了针对不动产行业的融资总量控制。但正如日本前央行行长白川方明所说:“一旦接受了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相抵触的政策理念或逻辑、机制,即使从不同角度微调货币政策,也不过是一场局部战争。”从资产价格表现来看,无论是房价还是股价的下跌趋势都并未因货币宽松有所缓解。 图表6日本融资收紧刺破地产泡沫、下行期货币宽松失效 三、财政政策:一步错、步步错 需求端的税制改革:起步迟缓、熊市仍在收缩,一步错、步步错。日本税制改革自1989年迟缓起步,此后在地产泡沫破灭的整个过程中都显得不合时宜。89年日本《土地基本法》正式通过,代表其真正意义上的地制改革出台。91年根据《土地基本法》精神,日本土地税制改革开始推进,核心内容即包括按0.3%的税率对持有环节的土地征收地价税(国税),意在增加土地持有成本,此外交易环节增收2年以内超短期持有税10%,从而达到抑制土地需求和交易、进而遏制地价上涨的目的。站在89年地产泡沫的顶点,《土地基本法》的理念本身没有问题,但税制改革方案真正付诸实施的92年,日本地产泡沫已经破灭,土地价值迅速回落背景下,地价税加剧土地所有者的脱手意愿,地价加速下跌。直至泡沫破灭6年后的1998年,日本地产政策才转向全面放松,包括取消地价税和超短期持有追加税、将交易环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4000万调高至6000万日元等。但股市和地产泡沫破灭对社会的负反馈已经积重难返,日本90年代陷入资产负债表衰退、98年再度遭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迟到的地产放松措施并没能阻止地产价格持续下跌,直至2004年才逐步走出下行通道。 图表7日本地产下行期仍在出台收紧的税收政策 图表8日本地产泡沫前后土地税收制度调整 四、销量、新开工、拿地:下行几何?谁先企稳? 基本面几近腰斩:销量降幅44%、新开工57%、土地交易50%。触底时间:销量>新开工>拿地。地产基本面相关的各类指标,较90年代高点几乎腰斩。地产销量(一二手房合计,以东京圈表征)2008年率先触底,从2000年高点10.1万户跌至5.6万户,跌幅44%,此后长期需求中枢基本稳定在6万户左右。随后是新开工2009年触底,从1996年高点1.6亿平方米跌至0.7亿平,跌幅57%,此后长期震荡中枢维持在0.7亿平左右,但2014年后整体依然呈现缓慢下行趋势;最后是土地成交,从1989年高点226万件跌至2011年114万件,跌幅50%,此后略有抬升,长期震荡中枢130万件左右。 图表9日本地产相关基本面数据基本腰斩,销量企稳领先新开工、新开工领先土地成交 地产基本面下行的一体两面:资产负债表衰退&低欲望社会。地产基本面下行的本质是人口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速降档,泡沫破灭的催化则进一步导致日本私人部门的集体去杠杆,即辜朝明所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日本非金融企业部门成为去杠杆的主力,1993年杠杆率触及145%高点后持续下行,2004年跌至100%左右,居民杠杆率同样有所下行,政府则成为承接杠杆的主力。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传导逻辑来看,其最终结果往往导向社会总需求的下行,以日本为例:资产泡沫破灭导致企业部门资产总额缩水、资产负债率被动抬升,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为避免财务报表层面呈现技术性破产的背景下,从过往的“利润最大化”转而追求“负债最小化”,主动以现金等价物或现金流偿还债务并停止进一步借贷,以缩减负债规模,由此企业投资意愿低迷、进而社会总需求降低,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日本国内需求同比增速1992年后中枢基本降至零附近,较80年代长期5-10%左右增速同样降档。 图表10日本居民&企业部门杠杆90年代后整体下降 图表11泡沫破裂后内需&私人住宅投资增速降档 五、供需结构的演化:新房VS二手房 现房成交主力,新房供需结构优化:21年公寓成交中新房占比38%(96年高点75%),供给新房占比13%(96年高点56%)。受限于数据可得性,以东京都市圈的交易数据观测,2008年之前,新房在房地产销售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力,1994-1996年,新房成交大致相当于二手房的3倍,1996年公寓整体成交量中新房占比75%;但此后新房成交量迅速下降,而二手房成交量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