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 2024年5月27日 息差收窄是银行业长期挑战 作者:张威吴丛司 电话:010-58352867 邮箱:zhangwei1@xinhua.org 净息差是商业银行核心经营指标之一,关系到银行业可持续发展和让利实体经济能力。 近年来,银行业净息差出现持续收窄趋势,2023年降至二十年来最低水平1.69%。最新一轮财报季勾勒出42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变化的详情,“普遍”“降幅大”成为关键词。针对负债端的成本管控有助于缓解压力,但难以对冲资产端的利率下降,息差收窄将会是银行业需要长期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 编辑:张骐 审核:杜少军 官方网站:www.cnfic.com客服热线:400-6123115 目录 一、息差收窄愈演愈烈3 二、资产负债两端挤压5 三、未来持续面临挑战9 图表目录 图表1:商业银行净息差变动3 图表2:2023年42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呈收缩态势4 图表3:2024年一季度部分上市银行净息差5 图表4:近年来1年期、5年期LPR变化6 图表5:近年来人民币贷款利率变化6 图表6:2023年42家上市银行贷款收益率变化7 图表7:上市银行存款平均成本变化8 图表8:上市银行定期、活期存款占比8 图表9:上市银行新增存款定期、活期占比8 息差收窄是银行业长期挑战 净息差是商业银行核心经营指标之一,关系到银行业可持续发展和让利实体经济能力。近年来,银行业净息差出现持续收窄趋势,2023年降至二十年来最低水平1.69%。最新一轮财报季勾勒出42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变化的详情,“普遍”“降幅大”成为关键词。针对负债端的成本管控有助于缓解压力,但难以对冲资产端的利率下降,息差收窄将会是银行业需要长期面对的重大挑战之一。 一、息差收窄愈演愈烈 作为核心盈利能力指标之一,银行业净息差的收窄趋势在2023年进一步加剧。国家金融监督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已降至二十年来最低水平。从同比变化来看,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同比下降22.20BP,而2022年四季度同比下降16.30BP,2021年四季度同比下降2.30BP,降幅连续扩大。 根据2023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的《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规定,净息差(MIN)的评分标准为:不低于1.8%(含),评分为100分;0.8%(含)至1.8%,评分为60分(含)至100分;0.8%以下,评分为0分。由此可见,当前商业银行平均净息差水平已经低于合格审慎评估的合意水平。 图表1:商业银行净息差变动 来源:银行年报,新华财经 从上市银行财报数据来看,2023年42家上市银行中有41家净息差下降,仅青岛银行1家净息差上升,其中25家净息差在1.8%以下。而2022年42家上市银行中有36家净息差下降,其中仅12家净息差在1.8%以下。 具体来看,2023年净息差下降幅度最大的三家银行分别是瑞丰银行、平安银行、江苏银行,分别下降了48BP、37BP、34BP,此外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招商银行的净息差下降幅度也在25BP-32BP,降幅最低的长沙银行也下降了10BP。 绝对水平方面,2023年净息差最高的上市银行依次是常熟银行、平安银行、长沙银行,分别为2.86%、2.38%、2.31%,此外招商银行、郑州银行、南京银行、邮储银行等银行的净息差也在2%以上。净息差最低的上市银行依次为交通银行、厦门银行、上海银行,分别为1.28%、1.28%、1.34%,此外西安银行、兰州银行、民生银行的净息差也降至1.5%以下。六大行中,除邮储银行外,其他五家的净息差均低于1.8%,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净息差降至1.61%、1.70%、1.60%、1.59%。 图表2:2023年42家上市银行净息差呈收缩态势 来源:银行年报,新华财经 今年一季度银行业净息差进一步下降。截至目前,共有25家上市银行公布净息差数据,23家银行的净息差较2023年进一步下降。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净息差分别降低至1.48%、1.57%、1.44%、1.44%,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分别降至2.02%、2.01%,即将进入2%以下。 图表3:2024年一季度部分上市银行净息差 来源:银行年报,新华财经 二、资产负债两端挤压 稳增长政策引导下的贷款利率下行,是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降,进而导致净息差收窄的主要原因。2024年2月20日,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5年期以上LPR为3.95%,较上月下调25个基点。这是最近一次的LPR贷款利率下调,也是2023年以来的第三次下调。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1年期LPR累计下调20个基点,5年期LPR累计下调了35个基点。 在信贷需求疲弱和让利实体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持续走低,处在历史低位。央行在近日发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处于历史低位。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9%,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7%,同比下降0.26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3%,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 数据显示,2023年至今,除票据融资利率同比上升外,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低了30个基点,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低了24个基点,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降低了57个基点。 图表4:近年来1年期、5年期LPR变化图表5:近年来人民币贷款利率变化 来源:银行年报,新华财经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42家上市银行中41家贷款平均收益率同比下降,其中33家下降幅度在20BP以上,18家下降幅度在30BP以上,9家下降幅度在40BP以上。国有大行2023年贷款收益率普遍在3.8%至4%之间,多数降幅在20PB、30BP以上,例如工商银行贷款收益率3.81%,下降24BP,建设银行贷款收益率3.82%,下降35BP。上市股份制银行2023年贷款收益率在4.2%至5.5%之间,多数降幅在20PB以上,其中招商银行贷款收益率4.26%,下降28BP,平安银行贷款收益率5.43%,下降47BP。上市城商行和农商行贷款收益率相对更高,多家也出现相对更大幅度的降幅,其中瑞丰银行、江阴银行贷款收益率分别下降69BP、51BP。 图表6:2023年42家上市银行贷款收益率变化 来源:银行年报,新华财经 除了贷款收益率下降拖累资产端收益率表现外,银行负债端成本下降较少,特别是存款成本的刚性上涨,也是压低净息差的重要原因,这不但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可持续性,也制约了让利实体的空间。 我们在近日发布的报告《银行存款成本上升态势有望缓解》中提到,2023年在经历三轮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存款成本却仍然呈现升高态势。其中,国有大行、股份行存款成本普遍上升,多家头部机构平均存款成本率上升10个基点以上。据测算,2023年,A股41家上市银行(紫金银行除外,未披露存款成本数据)平均存款成本为2.18%,与2022年相比增加了1个基点。其中,六大行平均存款成本从2022年的1.77%上升至1.90%,增加了13个基点,股份行平均存款成本从2022年的2.10%上升至2.14%,增加了4个基点。 来源:银行年报,新华财经 针对存款成本刚性上升的现象,上述报告分析指出,主要是当前经济环境和市场预期下,居民超额储蓄倾向和企业资金活化不足问题带来的存款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款定期化、长期化;二是企业存款成本居高不下。数据显示,2023年上市银行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上升了4.32个百分点至57.97%,存款定期化趋势加强,同时当年新增存款中98%都是来自定期。此外,近年来,企业存款增长乏力,各家银行对企业存款的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存款成本居高不下,甚至高息揽存(手工贴息或者以利息之外的费用补贴形式)行为加剧现象,进一步增加成本。 图表8:上市银行定期、活期存款占比图表9:上市银行新增存款定期、活期占比 来源:银行年报,新华财经 三、未来持续面临挑战 利率长期下行趋势延续,年内有望继续降息降准,银行资产端收益率持续承压。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进入中低速增长期,与之相伴的是无风险利率水平的长期下行。政策角度来看,货币、财政等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稳增长,今年货币政策前置发力,已于一季度降息降准,贷款和长债利率中枢明显下行。 4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根据历史信息,政治局会议直接提及利率、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十分少见,上一次提及是在2020年4月的政治局会议上。此外,央行行长潘功胜年初也曾明确表示,我国货币政策仍然有足够的空间。 因此,综合来看,年内进一步降息降准是大概率事件,银行资产、贷款收益率将继续面临下行压力。从负债端来看,针对存款成本问题,更加严厉和精细的监管措施已经出台,有助于减缓银行的存款竞争态势,年内也可能出台新一轮的存款利率下调措施,进一步缓解银行存款成本上涨压力。但受居民超额储蓄倾向和企业资金活化不足制约,存款成本仍然会较为刚性,即使转为下降,预计也难以对冲资产端收益率的下行。因此,商业银行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面临息差收窄挑战,短期内趋势难以改变。 重要声明 新华财经研报由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报告依据国际和行业通行准则由新华社经济分析师采集撰写或编发,仅反映作者的观点、见解及分析方法,尽可能保证信息的可靠、准确和完整,不对外公开发布,仅供接收客户参考。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