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 事件:2024年3月28日,小米首款纯电轿车小米SU7发布上市,分为三个版本,SU7标准版21.59万元、Pro版本24.59万元、Max版本29.99万元。 国信汽车观点:继华为智选模式之后,小米转型整车业务,小米入场造车优势在于品牌效应、生态网络、研发能力,用户群体庞大、渠道布局广泛、软件算法能力突出,在汽车智能化加速渗透、传统汽车商业模式改变的情况下,或重塑整车企业竞争格局。另一方面,小米入场有望带动生态链企业拓圈,重视原消费电子产业链标向汽车零部件的转型。建议关注小米汽车产业链。 首款车如期上市,小米SU7定位C级纯电轿车。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正式进入电动智能汽车领域,2023年10月26日,小米澎湃OS暨Xiaomi 14系列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全新的集团战略“人车家全生态”。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发布,定位C级纯电轿车,共有三个版本:小米SU7、SU7Pro、SU7Max。具体的:1、标准版,为后驱、长续航、智驾版。整车性能方面,零百加速5.28s,最高时速210km/h,CLTC续航里程700km,配备73.6kWh弗迪刀片电池,15分钟补能350km。动力系统方面,后驱为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220kW。底盘方面,前悬配置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后悬为五连杆式独立悬架。座舱方面,前排座椅加热/通风/记忆,后排加热,10扬声器,电动后尾门。智能化系统Xiaomi PilotPro,采用11颗摄像头,为纯视觉方案。2、Pro版本,相较于标准版续航更长(CLTC续航里程提升至830km)、且智能化系统升级为XiaomiPilotMax版本(增加城市领航功能,硬件端芯片从OrinN升级为2颗OrinX,算力从84TOPS增加至508TOPS,增加1颗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从1颗增加至3颗)。3、Max版本,为小米所有技术的集成,自研871V碳化硅高压平台,搭载101kWh麒麟电池,CLTC续航里程800km。底盘方面配置闭式空气弹簧、CDC减震器。座舱方面,配置56寸HUD,25扬声器组合。智能化系统Xiaomi Pilot Max。 小米汽车自建工厂,上市即交付。小米SU7上市24小时大定88898台(7天可退),在4月3日小米SU7首批车主交付仪式上,雷军表示目前小米SU7大定超10万,锁单量超4万。产能方面,2021年11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小米科技签订《合作协议》,小米汽车正式落户北京经开区,分两期建设累计年产量30万辆工厂,其中一期、二期分别为15万辆。小米汽车工厂拥有六大车间(压铸、冲压、车身、涂装、电池、总装),引入超过700个机器人,实现自动化生产,满产后每76秒即有一台小米SU7下线。 依托于北京的生产基地,小米SU7发布即交付,创始版为现车,从4月3日起正式陆续交付,小米SU7标准版和Max版预计从4月底开始陆续启动交付,Pro版预计从5月底开始陆续启动交付。 小米集团凭借着品牌效应、用户群体、生态网络、研发能力、具备造车优势。 1、小米集团具有强大的品牌力和庞大的用户群,2023年小米集团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增加至6.41亿(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产品,截至2023年底,华为账号全球月活用户达4.36亿)。2023年小米集团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1575亿元,同比下降5.8%,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6亿台,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连续三年排名全球前三,连续14个季度全球前三),2023年市占率达12.8%。 2、小米集团在可穿戴产品领域保持优势。2023年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达到801亿元,同比增长0.4%。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的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数增加至7.40亿台,同比增长25.5%。 3、公司整体现金流量表现良好,2023年公司期末现金余额336亿元人民币。2023年集团整体毛利率达到21.2%,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公司持续加大对汽车业务的投入,2022年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投入为31亿元人民币,2023年投入为67亿元。 4、打造人车家全生态,手机业务、IoT平台、互联网服务、汽车业务相互赋能。2010年MIUI诞生,2014年小米统一的IoT设备连接协议、通用IoT模组发布,2016年开始做通用操作系统,2017年VelaOS正式发布,2019年开始并行研发纯自研通用系统MinaOS,2021年初开始做车机系统,2022年初开始决定统一系统架构、统一底层代码,统一MIUI、Vela、Mina、车机OS四个系统的软件架构,并于2023年10月26日,小米澎湃OS暨Xiaomi 14系列新品发布会上,发布了全新的集团战略“人车家全生态”。 评论: 小米SU7于2024年3月28日发布,定位C级纯电轿车 小米SU7定位C级纯电轿车,共发布三个版本:小米SU7、SU7Pro、SU7 Max,共有9款外观颜色与4款内饰颜色可选,标准版和Pro版本车身长宽高为4997×1963×1455,Max版本为4997×1963×1440,轴距统一为3000mm。具体的,三个版本差异包括: 1、标准版,为后驱,长续航,智驾版。整车性能方面,零百加速5.28s,最高时速210km/h,700kmCLTC续航,配备73.6kWh弗迪刀片电池,15分钟补能350km。动力系统方面,后驱为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220kW。底盘方面,前悬配置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后悬为五连杆式独立悬架。座舱方面,前排座椅加热/通风/记忆,后排加热,10扬声器,电动后尾门。智能化系统为Xiaomi PilotPro。 2、Pro版本,为后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版。整车性能方面,零百加速5.7s,最高时速210km/h,830km CLTC续航,配备94.3kWh宁德时代神行电池,15分钟补能350km。动力系统方面,后驱为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220kW。底盘方面,前悬配置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后悬为五连杆式独立悬架。座舱方面,前排座椅加热/通风/记忆,后排加热,10扬声器,电动后尾门。智能化系统为XiaomiPilotMax。 3、Max版本,为四驱,超长续航,高阶智驾版。整车性能方面,零百加速2.78s,最高时速265km/h,800km CLTC续航,配备101kWh麒麟电池,15分钟补能510km,871V碳化硅高压平台。动力系统方面,电机为前感应/异步+后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为495kW。底盘方面,前悬配置双叉臂式独立悬架、后悬为五连杆式独立悬架,且配置闭式空气弹簧、CDC减震器。座舱方面,配置56寸HUD,电吸门,前排座椅加热/通风/记忆,后排加热,25扬声器,电动后尾门,电动尾翼,主动侧翼支撑。智能化系统为XiaomiPilotMax。 图1:小米汽车三款版本配置差异 用户体验、座舱交互体验是小米SU7的竞品优势。对比Model3、小鹏P7、极氪001、极氪007、比亚迪汉EV、蔚来ET5等车型,小米SU7在空间、性能较为突出,同时小米在智能座舱方面,手机、车机的互联更具备优势,小米SU7搭载16.1英寸3K中控屏,仪表翻转屏,并且可以外接小米Pad作为拓展屏,Max版本配置56英寸HUD,从而打造车内多屏联动体验。小米在智能驾驶方面开展时间尚短。 表1:小米牌汽车参数及对比 根据中汽协,2023年20-30万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43万辆,占新能源乘用车比例为15.8%。同时,在20-30万价格带的纯电轿车中,头部车辆销量为:Model3(中汽协30.09万辆、交强险14.90万辆)、比亚迪汉EV(中汽协10.65万辆、交强险10.16万辆)、比亚迪海豹EV(8.43万辆)、极氪001(7.62万辆)、小鹏P7(4.54万辆)、蔚来ET5(4.06万辆),特斯拉、比亚迪份额较为集中。 表2:2023年分价格带乘用车销量 此外,竞品车型销量维度,特斯拉Model3月销最高达到3.13万辆(中汽协批发销量),交强险月销最高1.24万辆,小鹏P7最高月销达到9183辆,行业整体空间较大,但竞争同样较为激烈,销量浮动区间大。 基于对竞品分析,我们预测小米SU7月销稳态上万,2024年预计7-8万销量。 图2:特斯拉Model32022年以来月度销量 图3:小鹏P72022年以来月度销量 小米汽车核心优势:智能多元化生态,手机业务、IoT平台、互联网服务相互赋能 小米在汽车研发、制造、销售方面的优势包括:1、小米集团具有强大的品牌力和庞大的用户群;2、公司现金流资源充裕。公司持续加大对汽车业务的投入,具备汽车可应用的技术能力;3、2023年10月,集团战略升级为“人车家全生态”,并发布全新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统一MIUI、Vela、Mina、车机OS四个系统的软件架构。4、小米集团对于基于硬件的互联网服务商业模式具备深刻的理解。 1、小米集团具有强大的品牌力和庞大的用户群 小米手机具备全球影响力与品牌效应。2023年小米集团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1575亿元,同比下降5.8%,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6亿台,在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连续三年排名全球前三,连续14个季度全球前三),2023年市占率达12.8%。根据Canalys数据,2023年公司在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在65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五。且小米集团手机业务高端化稳步推进,2023年公司在国内4000-6000元价位段的智能手机市占率达到16.9%,同比提升9.2个百分点,2023年小米在国内高端手机(价位在3000元以上)出货量占智能手机出货量的比例超过20%。 小米集团在可穿戴产品领域保持优势。2023年小米集团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达到801亿元,同比增长0.4%。截至2023年12月31日,小米的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数增加至7.40亿台,同比增长25.5%,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至AIoT平台的设备用户数达到14.5百万,同比增长25.3%。根据Canalys数据,2023年小米集团的可穿戴腕带设备在全球排名第二,TWS耳机在国内出货量排名第二。 2023年小米集团的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301亿元,同比增长6.3%,2023年小米集团全球月活跃用户数增加至6.41亿(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产品),同比增长10.2%,创历史新高。 图4:小米集团收入结构 图5:小米集团月活跃用户与已连接的IoT设备 2、公司现金流资源充裕,持续加大对汽车业务投入,具备汽车可应用的技术能力 公司整体现金流量表现良好,2023年公司期末现金余额336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拥有稳定的手机业务基本盘,IoT与生活消费产品用户数量庞大,已有9000+企业接入小米IoT平台,公司的手机业务、IoT平台、互联网服务相互赋能,加强用户粘性,现金流资源充沛。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3年实现收入2710亿元,同比下滑3.2%,实现经调整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增长126.3%,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包括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67亿元。2023年集团整体毛利率达到21.2%,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分业务看,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为14.6%,同比提升5.6个百分点,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毛利率为16.3%,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互联网业务毛利率74.2%,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 表3:小米集团现金流量表摘要(亿元) 公司持续加大对汽车业务的投入。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团公告,公司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未来10年预计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2022年,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投入为31亿元人民币,2023Q1-Q4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投入分别为11亿元、14亿元、17亿元、24亿元,2023年合计投入6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