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大公信用]:公论城投之区域研究系列——四川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公论城投之区域研究系列——四川省

2022-12-09大公信用丁***
公论城投之区域研究系列——四川省

区域研究 四川省 公论城投之区域系列——四川省 目录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全省面积 一、自然与人口资源二、经济与产业基础三、财政与税收实力四、可用金融资源五、政府债务负担六、城投企业融资七、结论 作者 大公国际公用二部城投团队联系电话:010-67413300 邮箱:research@dagongcredit.com 48.6万平方公里,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和陕西等7省 (自治区、直辖市)接壤,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2021年,四川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六。 自然与人口资源 四川省肩负“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十年间,四川省常住人口整体平稳增长,城镇化率提升较快,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以省内流动为主。 经济与产业基础 四川省经济实力较强,2021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6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省内各地级市 (州)经济发展不均衡,成都经济总量很高,对全省经济贡献率较大,省内其余各地级市(州)较成都经济总量差距很大。 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工业大省,产业布局以五大经济区为基础协同发展,未来四川省将把握“5+1”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促进产业园区从功能单一的生产型园区向功能复合的产业发展平台转型,为全省“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提供高质量发展的承载主体。 财政与税收实力 四川省财政实力较强,2021年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国排名处于上游,但财政自给能力一般,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较高;成都市财政实力在四川省内具有绝对领先优势,省内各地级市(州)财政自给能力分化严重,成都市财政自给率最高,巴中市、甘孜州和阿坝州财政自给能力很低。 各地级市(州)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对土地 出让收入依赖度整体较高,除甘孜州和阿坝州之外,土地出让收入占政府性基金收入比重均在80%以上。四川省县级市数量较多,但县域经济不发达。 可用金融资源 四川省社融占全国比重较高,辖内金融资源较为丰富,能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金融支撑。四川省上市公司数量较多,以制造业企业为主,主要分布在成都市、绵阳市、乐山市、宜宾市、遂宁市和德阳市。 政府债务负担 四川省政府债务余额较高,在全国位居第五,但狭义负债率和狭义债务率相对较低;成都市政府债务规模远高于其他城市,各地级市(州)狭义债务率分化程度较高,巴中市最高,成都市最低。 广义角度看,成都市广义负债率和广义债务率均很高,居省内首位,政府债务压力很大;凉山州广义负债率和广义债务率均最低。 城投企业融资 区域分布上,成都市城投企业数量最多;主体级别上,以AA主体为主。四川省城投企业资产规模集中分布在100~500亿元;营业收入主要分布在5~20亿元;资产负债率集中分布在40%~70%。 2022年1~10月,四川省城投债净融资额同比下降,城投债余额过万亿,规模很大。 地域利差方面,四川省优质城投企业分布不均衡,主体AAA城投企业集中分布于成都市;AAA债项主要依赖担保等增信手段,城投债地域利差相对较高;对于AA+城投债项,泸州市、成都市地域利差低于全省平均利差,内江市、广安市等经济财政基础偏弱的地区,地域利差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对于AA城投债项,达州市在省内经济体量靠前,省内地域利差相对最低,巴中市、资阳市地域利差相对较高。 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山东省福建省四川省天津市河南省重庆市辽宁省安徽省湖南省广西河北省湖北省江西省陕西省云南省山西省黑龙江新疆吉林省海南省内蒙古贵州省甘肃省宁夏西藏青海省 一、自然与人口资源 四川省内河港口资源丰富,肩负“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目前拥有六大港口,2021年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第八。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全省面积48.6万平方公里,辖21个市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州)、183个县(市、区),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和陕西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壤,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图12021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大公国际整理 四川省内河港口资源丰富,肩负“一带一路”建设、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目前四川省拥有六大港口,分别为泸州港、乐山港、南充港、宜宾港、广元港和广安港。2021年,四川省进出口总额9,513.6亿元,位居全国第8,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7.6%。2022年1-8月,四川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6,501.7亿元,规模位列全国第8,同比增长11.8%,增速位列全国第18,其中,出口3,909.3亿元,同比增长15.8%;进口2,592.4亿元,同比增长6.2%。 十年间,四川省常住人口整体平稳增长,城镇化率提升较快,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以省内流动为主。 近十年来,四川省常住人口整体平稳增长,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但主要为省内人口流动。根据四川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省常住 人口为8,367.5万人,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325.7万人,增长4.05%,十年平均增长率为0.4%,十年间人口增量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 25,000,000 20,000,000 15,000,000 10,000,000 5,000,000 0 -5,000,000 -10,000,000 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福建广西新疆贵州四川重庆河北北京陕西上海安徽海南云南天津宁夏湖南西藏江西湖北青海甘肃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 图2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七普与六普常住人口差(单位:人)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城镇化率方面,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746.6万人,占比为56.7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620.9万人,占比为43.27%。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515.4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189.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6.55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升较快。 人口流动方面,全省人户分离人口为2,782.3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 为713.5万人,流动人口为2,068.9万人,跨省流入人口为259万人,省内流动人口为 1,809.8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跨省流入人口增加146.1万人。二、经济与产业基础 四川省经济实力较强,2021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6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较高。 2021年,四川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850.8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6位,经济实力较强;同比增长8.2%,高于全国经济增速0.1个百分点;人均GDP位居全国第18位。从产业结构看,2021年,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5:36.1:52.4调整为 10.5:37.0:52.5,第三产业占比较高;三次产业增速分别为7.0%、7.4%及8.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至57.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较高。 140,000 14 120,000 12 100,000 10 80,000 8 60,000 6 40,000 4 20,000 2 0 0 GDP GDP增速(右轴) 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福建省湖南省上海市安徽省河北省北京市陕西省江西省重庆市辽宁省云南省广西山西省内蒙古贵州省新疆维天津市黑龙江吉林省甘肃省海南省宁夏青海省西藏 图32021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GDP及增速(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大公国际整理 四川省各地级市(州)经济发展不均衡,成都经济总量很高,对全省经济贡献率较大,省内其余各地级市(州)较成都经济总量差距很大;宜宾经济增速最快,巴中市增速最低。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0 9 8 7 6 5 4 3 2 1 0 GDP GDP增速(右轴) 四川省各地市经济发展不均衡,省会成都是全省的经济、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从经济总量看,成都市经济实力明显强于省内其他地级市(州),2021年成都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917.0亿元,占全省GDP总量的比重为36.99%;同比增长8.6%,增速高于全国(8.1%)及四川省(8.2%)平均水平。四川省其余地级市(州)GDP均在4000亿以下,其中3000-4000亿2个,为绵阳市和宜宾市;2000-3000亿5个,为德阳市、南充市、泸州市、达州市和乐山市;1000-2000亿8个;1000亿以下5个。 图42021年四川省各地市GDP及增速(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大公国际整理 2021年,宜宾市经济增速最快,为8.9%,高于全省经济增速0.7个百分点,主要 系三产业增速较快所致;其次为绵阳市和德阳市,增速均为8.7%。除巴中市外,其余各地级市(州)GDP增速均在7.0%以上。2021年,巴中市GDP增速仅为3.3%,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8%;2021年,巴中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8.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1%。 四川省是我国西部工业大省,产业布局以五大经济区为基础协同发展,未来四川省将把握“5+1”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促进产业园区从功能单一的生产型园区向功能复合的产业发展平台转型,为全省“5+1”现代工业体系建设提供高质量发展的承载主体。 60 50 40 30 20 10 0 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占比 四川省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西部工业大省,省内工业以传统资源型、重化工产业为主,2018年11月,四川省出台《关于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点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1年,四川省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为4.9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和食品饮料产业突破万亿,已初步构建起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2021年,四川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5:36.1:52.4调整为10.5:37.0:52.5,第二、三产业占比均有所上升,“5+1”规划带动四川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已成为四川省支柱产业;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8%、33.0%和57.2%,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2021年,四川省工业增加值15,428.2亿元,同比增长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2.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重工业增加值之比为3:7;五大现代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82.8%。 图5近十年来四川省GDP构成情况(单位:%) 数据来源:2013~2021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大公国际整理 四川省产业布局以五大经济区1为基础,整体规划,协同发展,引导各地优化产业布局,做强“一干多支”发展战略的产业支撑。2018年12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分别明确了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及重点发 1五大经济区分别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和攀西经济区。 展领域。其中,成都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食品饮料和数字经济,打造世界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航空航天等产业集群;环成都经济圈支持加强与成都产业协作配套,构建成德绵、成德资、成眉乐、成雅甘产业联动区,其中,德阳突出工业转型升级,做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