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研究 安徽省 公论城投之区域系列——安徽省 目录 一、自然与人口资源二、经济与产业基础三、财政与税收实力四、可用金融资源五、政府债务负担六、城投企业融资七、结论 安徽省地处我国华东地区,沿江通海,是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素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安徽省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安徽省下辖1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2021年,安徽省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1位。 自然与人口资源 安徽省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同长三角经济区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十年间,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平稳,城镇化率提升较快。 经济与产业基础 安徽省经济实力较强,2021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1位,人均GDP位居全国第13位;省内各市经济分化较为明显,合肥市经济体量超万亿,领跑全省,对全省经济贡献率最大。 财政与税收实力 安徽省财政实力较强,2021年一般预算收入位居全国第10,财政自给率一般;省内各市一般预算收入分化明显,合肥市一般预算收入仍居安徽省首位,芜湖市、合肥市、马鞍山市财政自给率较高,阜阳市财政自给率最低。 作者 大公国际公用一部城投团队联系电话:010-67413300 邮箱:research@dagongcredit.com 可用金融资源 安徽省社融占全国比重较低,省内金融机构种类完整,机构数量较多,能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金融支撑。安徽省上市公司数量较多,以新能源、电池以及化工、机械为主。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滁州等市。 政府债务负担 安徽省政府债务余额较高,在全国位居十一,但狭义负债率和狭义债务率相对较低;地方政府债务以地级市为主,合肥和阜阳政府债务规模较高,六安狭义负债率居首位。 安徽省各地市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分化明显,合肥城投企业带息债务规模最大;亳州、淮北、六安广义负债率最高,债务负担较大。 城投企业融资 区域分布上,合肥和马鞍山市城投企业数量较多,主体级别上,分别以AA+和AA为主。AAA和AA+主体主要集中在合肥。安徽省城投企业资产规模集中分布在100~500亿元之间;营业收入主要分布在5~20亿元之间;资产负债率集中分布在50%~70%之间。 安徽省城投债净融资额同比下降,城投债余额位居全国第10,合肥城投债余额规模较大。 地域利差方面,安庆、六安、宣城、马鞍山等市AA债项地域利差较高,淮北AA+债项地域利差较高,六安、阜阳和亳州等地区域利差较高。 一、自然与人口资源 安徽省居中靠东,沿江通海,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省居中靠东,沿江通海,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要冲和国内几大经济板块的对接地带,经济、文化同长三角经济区其他地区有着历史和天然的联系。特别是延绵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内拥长江黄金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安徽省下辖安徽现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等1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 图1安徽省区域图 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 安徽省地处中部地区,与苏、浙、豫、鄂、赣、鲁六省相邻,靠近长三角核心区域,是具有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地理优势。安徽省具有较为便利的交通网络。铁路方面,安徽省拥有京沪线、陇海线、京九线等多条铁路干线,其中陇海线横贯其北部,向西连接中西部地区,向东直通连云港出海;京沪、京九两条干线南北纵贯全省,北上直达北京,南下链接上海和香港。2021年末,安徽省铁路营业里程5,263公里,其中高速铁路占比超过四成,营业里程达到2,445公里。近年来,安徽省加快连通长三角地区和省内城市城际铁路建设,皖江、皖北城际铁路网建设持续加快,铁路覆盖面持续扩大;合肥-巢湖-马鞍山-扬州城际铁路中的巢湖-马鞍山段已启动建设,该段建成通车以后,西与商合杭高铁接轨,南与江苏高铁网连接。公路方面,安徽省内合宁高速东达宁沪,芜宣高速南连杭州,合安高速西接武汉,合徐高速北通徐州,已基本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根据安徽省编制的“十四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计划到2025年,基本建成“五纵九横”高速公路网,通车总里程达到6,800公里以上,路 网密度达到485公里/万平方公里以上。航空方面,截至2021年末,安徽省拥有8座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机场,其中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4E级枢纽干线机场,与国内主要城市均有通航。另外,芜湖宣州机场于2021年4月30日通航,为芜湖市与宣城市共用机场, 建于两市交界处(湾沚区、宣州区),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级。河运方面,长江水道横贯安徽省南部,连通省内安庆、铜陵、芜湖及马鞍山等多个重要港口。安徽省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 十年间,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平稳,城镇化率提升较快,流动人口大幅增加,以省 内流动为主。 近年来,安徽省人口增长态势平稳。根据安徽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至2020 年11月1日,全省常住人口为6,102.7万人,较第六次人口普查增加152.7万人,增长2.57%,十年间人口增量位列全国十六。 25,000,000 20,000,000 15,000,000 10,000,000 5,000,000 0 -5,000,000 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福建广西新疆贵州四川重庆河北北京陕西上海 安徽海南云南天津宁夏湖南西藏江西湖北青海甘肃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 -10,000,000 图2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七普与六普常住人口差(单位:人) 数据来源:Wind,大公国际整理 城镇化率方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全省城镇人口共计3,560万人,全省城镇化率为58.33%,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002.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 849.3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15.34个百分点。 人口流动方面,全省人户分离人口为1,809.99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 口为422.76万人,流动人口为1,387.23万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55.05 万人,省内流动人口为1,232.18万人。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1,099.93万人,增长154.91%;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加279.78万人,增长195.68%;流动人口增加820.15万人,增长144.63%。2021年末,安徽全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较七普增加10.3万人。 二、经济与产业基础 安徽省经济实力较强,2021年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1位,人均GDP位居全国第13 位。 2021年,安徽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959.18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11位;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经济增速0.2个百分点;人均GDP位居全国第13位。从产业结构看,2021年,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4:40.0:51.6调整为7.8:41.0:51.2,三次产业增速分别为7.4%、7.9%及8.7%,受疫情对旅游等行业的影响,第三产业占GDP 比重有所下降。 140,00014 120,00012 100,00010 80,0008 60,0006 40,0004 20,0002 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福建省湖南省上海市安徽省河北省北京市陕西省江西省重庆市辽宁省云南省广西山西省内蒙古贵州省新疆维天津市黑龙江吉林省甘肃省海南省宁夏青海省西藏 00 GDPGDP增速(右轴) 图32021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GDP及增速(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大公国际整理 从经济总量方面看,省内各市经济分化较为明显,合肥继续领跑全省,对全省经济贡献率较大,黄山市经济总量最低;芜湖经济增速最快,受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影响,蚌埠增速最低。 2021年,合肥市GDP继续保持在万亿级别,合计生产总值11,412.8亿元,同比增长9.2%。2021年,除黄山外,其余地级市GDP均在1,000亿元以上,其中1,000-2,000亿8个;2,000-5,000亿6个。 12,000 14 10,000 1210 8,000 8 6,000 64 4,000 2 2,000 0-2 0 -4 GDP(亿元)GDP增速(%) 图42021年安徽省各地市GDP及增速(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大公国际整理 2021年,芜湖经济增速最快,为11.6%,高于全省经济增速3.3个百分点,主要系第二、三产业增速较快所致;其次为六安,增速为11.0%。除蚌埠、淮北、淮南、安庆和铜陵之外,其余各地级市GDP增速均在8.0%以上。2021年蚌埠经济增速最低,为- 2.1%,主要受第二产业下降影响。2021年,蚌埠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5.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0.4%。 安徽省总体工业经济增长趋势较好,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程度较高,在长江三角 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下,未来安徽省发展前景持续向好。 2021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带动全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并形成了电子信息和智能家电、汽车和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材料和新材料、轻工纺织、能源和新能源六大高新技术主导产业。2017年5月,安徽省政府发布《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提出将重点支持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化、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等,建立健全创新型省份以及建设配套政策体系,加大科技有效供给。2021年安徽省科技创新能力排名居全国第8位,与2020年持平;争取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10,500万元,同比增长28%,居全国第 6位;立项安徽省2021年科技重大专项公开竞争类125项,其中技术攻关项目85项, 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专项项目11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和扶持力度的加大,持续推动了安徽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21年,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4%,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1.2%和31%。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图52021年安徽省各地市GDP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企业预警通,大公国际整理 2021年,安徽省三产结构调整为7.8:41.0:51.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仍保持在50%以上。安徽省服务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程度较高,2019年安徽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突破50%,2021年达到51.2%,是拉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17年,安徽省政府印发 《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意见》,明确要求把旅游产业打造成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和战略性板块。2021年是文旅行业克服疫情影响、加快复苏的一年,全年接待国内游客5.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578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70.9%和67.3%。2021年底全省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657处。2022年,安徽省文化和 旅游厅编制《安徽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至2025年,文化旅游成为安徽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基本建成创新型文化和旅游强省,实施“五六五六”发展举措,按照“一体两翼”(以项目建设为主体,以管理服务和宣传推广为“两翼”)工作思路,以“五个一批”为抓手,建设“六大重点工程”,实施“五大行动计划”,打造“六大特色板块”。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达到8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达14家,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度不断提高,旅游收入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三、财政与税收实力 安徽省财政实力较强,2021年一般预算收入位居全国第10,获得的中央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对全省经济发展及财政水平提高形成有效保障。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