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化学制药板块领涨。本周全部A股上涨1.07%(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上涨0.71%,中小板指上涨2.28%,创业板指上涨4.25%,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4.60%,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7.16%,生物制品上涨4.83%,医疗服务上涨4.63%,医疗器械上涨3.08%,医药商业上涨2.40%,中药上涨2.89%。医药生物市盈率( TTM )26.18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25.04%分位数。 政策支持明确,看好创新药械。近期政策端对于创新药和创新器械的支持导向明显,创新药预计将从药学、临床价值和循证证据三个方面来区分是否为高质量创新,并给予创新性强的产品在定价、挂网等环节的政策支持。我们预计,创新药的审评审批阶段也有望加速,同质化竞争有望逐渐缓解,看好国产大单品在国内的商业化放量。另外,3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方案指出要强化创新支撑。随着国内企业经历多年的技术积累,创新型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升,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具备典型的“新质生产力”特质。部分公司的研发方向紧跟前沿技术,如生成式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等,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3月医药行业投资观点: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当前处于低增长、低盈利能力、低估值、低交易关注度,正在进入中长期向上拐点的重大布局区间。 建议积极型投资者布局两类企业:一类是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第二类是有国际化能力及潜力的公司。短期看,我们预计院内诊疗相关尤其是刚需属性较强科室如心脑血管、肿瘤、血液净化、感染等有望率先走出行业整顿的短期影响,实现业绩环比加速,建议优先布局。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支持创新政策导向明确,看好创新药械板块机会 政策推动医疗设备更新改造,利好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发展 事件:3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正式对外发布,方案着重强调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设施设备更新行动中提到,要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同时,方案指出要强化创新支撑。聚焦长期困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基础、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积极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科技攻关。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和创新产品迭代等机制,强化制造业中试能力支撑,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 国信医药观点: 政策端推动下,医疗器械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3月6日的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和人口大国,2023年,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随着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设备更新需求会不断扩大,将是一个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的巨大市场。”2023年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已突破9000亿元,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在此次公布的设备更新方案中,医疗设备为设备更新重点聚焦的七大领域之一,因此医疗器械相关产品的市场空间将会进一步扩大。 医疗设备更新需求增加,有望继续拓展下沉市场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远超三甲医院数量,在《方案》中指出要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3年3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加强县域内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重点支持建设一批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完善并提高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装备标准。新一轮医疗设备更新改造中,医疗器械下沉市场有望释放庞大的市场需求。 医疗机构的高端医疗装备有待更新,利好具备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 随着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经历多年的技术积累,创新型医疗器械产品层出不穷,23年国家药监局共获批创新医疗器械61个,优先审批医疗器械12个,再创新高。 《方案》中重点提出要继续突破重大技术装备“卡脖子”难题,同时,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施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装备更新改造。伴随医疗设备更新需求的大幅增加,国产器械企业的创新能力将继续凸显,是我国高端医疗设备制造冲刺“领跑”地位的重要时机。 设备更新政策加速推动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进程,利好国产医疗器械企业 我国医疗器械的研发虽起步时间较晚,但经历十余年的刻苦攻关,现今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开始进入到国内外中高端市场。自“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支持下,大量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强势崛起,国产医疗器械开始进入高端市场,加之近日《方案》的提出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更新医疗设备,为医疗器械进一步国产替代增添动力。 强化创新支撑,利好符合新质生产力的医疗器械企业 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一词被提出,今年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也是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医疗器械领域的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全国人大代表、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清明认为医疗器械产业是我国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近10年,在国家政策有力引导下,产业基础、产业链和供应链水平显著提升,250余种世界新、中国造的创新器械获批上市,但仍面临许多“卡脖子”的问题,还需加速发展医疗器械的智能制造。基于《方案》中设备更新的推动,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更具备“新质生产力”的特质,值得持续关注。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高端放射治疗设备、急危重症生命支持设备、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移动与远程诊疗设备、高端康复辅助器具、高端植入介入产品、手术机器人等高端外科设备及耗材,生物医用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医疗器械的新质生产力方向,相关标的包括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澳华内镜、翔宇医疗、祥生医疗等。 表1:近期对创新器械、高端器械的支持政策梳理 新股上市跟踪 近期A股/H股医药板块新股上市情况跟踪 表2:近期A股/H股医药板块新股上市情况跟踪 本周行情回顾 本周全部A股上涨1.07%(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上涨0.71%,中小板指上涨2.28%,创业板指上涨4.25%,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4.60%,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7.16%,生物制品上涨4.83%,医疗服务上涨4.63%,医疗器械上涨3.08%,医药商业上涨2.40%,中药上涨2.89%。 个股方面,涨幅居前的是大理药业(45.86%)、泓博医药(36.89%)、艾隆科技(30.19%)、仟源医药(29.73%)、盟科药业-U(29.31%)、赛隆药业(26.55%)、凯因科技(25.86%)、泰格医药(25.82%)、首药控股-U(24.90%)、新天药业(24.17%)。 跌幅居前的是润都股份(-7.70%)、爱博医疗(-5.92%)、三博脑科(-5.33%)、景峰医药(-4.49%)、上海医药(-4.25%)、江中药业(-4.11%)、*ST太安(-3.68%)、创新医疗(-3.20%)、浙江震元(-3.02%)、国药一致(-2.96%)。 本周恒生指数上涨2.25%,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上涨4.30%,板块相对表现强于恒生指数。分子板块来看,制药板块上涨6.09%,生物科技下跌4.43%,医疗保健设备上涨1.98%,医疗服务上涨1.23%。 市场表现居前的是(仅统计市值50亿港币以上)美中嘉和(41.96%)、康诺亚-B(31.05%)、科伦博泰生物-B(28.31%)、荣昌生物(25.45%)、泰格医药(24.46%);跌幅居前的是药明合联(-25.44%)、药明生物(-17.20%)、宜明昂科-B(-16.05%)、药明康德(-12.39%)、云顶新耀-B(-10.02%)。 图1:申万一级行业一周涨跌幅(%) 表3:本周A股涨跌幅前十的个股情况 板块估值情况 医药生物市盈率( TTM )26.18x,全部A股(申万A股指数)市盈率14.73x。 分板块来看,化学制药32.15x,生物制品23.22x,医疗服务24.68x,医疗器械27.49x,医药商业17.54x,中药25.37x。 图2:申万一级行业市盈率情况( TTM ) 图3:医药行业子板块一周涨跌幅(%) 图4:医药行业子板块市盈率情况( TTM ) 投资策略 医药行业3月月度投资观点 3月医药行业投资观点: 今年年初以来市场大幅波动,受到美国《生物安全法案》相关影响,中信医药指数和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较多。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当前处于低增长、低盈利能力、低估值、低交易关注度,正在进入中长期向上拐点的重大布局区间。 从医药行业的供需结构来看,国内医疗需求稳定增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需求正在变得更加多元化,比如自免、减肥等正逐步成为重要需求增长点。支付端中的医保支出虽然面临较大的压力,但保基本的思路不变,未来仍会与经济增长保持稳定的倍数关系。此外随着60-70年代的人口逐步成为医疗消费的主力,医保外的支付能力是显著增强的。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医药行业的蛋糕仍在稳定变大,且需求和支付会相较于之前更加丰富和多元。从供给端来看,一边是集中采购、提升行业规范政策以及疫情等外部因素不断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汰弱留强; 另外一边是充分吸收了中外药企优点的创新药、创新器械企业正在逐渐壮大,医药行业的供给端正在经历历史上最显著的改善阶段。 从医药行业基本面来看,从近期较多上市公司披露的2023年业绩预告/快报来看,2023Q3是未来几年医药行业业绩的绝对底部,大部分公司2023Q4收入端增长有所回升,有些公司甚至回到中高速增长(体现需求的刚性)。2023Q3行业收入增速进入历史上罕见的负增长区间,而2023Q4有较多上市公司则在集中处理过去3年的历史包袱,计提存货/应收账款减值等,预计会表现出较差的盈利能力。 2024年将是上市公司轻装上阵,重回持续健康增长轨道的起点。 建议积极型投资者布局两类企业:一类是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由于创新药和创新器械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初期,具有低渗透率、强定价能力、患者真正获益的属性,且是国内医保/商保等支付方大力支持的产品,因而这类企业是医药行业里成长性最好的资产;第二类是有国际化能力及潜力的公司,国内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在未来5-10年有望诞生更多大市值医药公司。稳健型投资者可布局银发经济大背景下能够满足C端居家养老需求、自费属性的产品如康复养老、中医中药以及走出集采影响的骨科、IVD等行业。 从短期Q1维度来看,我们预计1月院内诊疗量同比23年1月(疫情刚放开叠加春节因素)有较好增长,预计2月院内诊疗量同比23年2月略有增长(春节因素),由于3月是诊疗旺季,我们预计院内诊疗相关尤其是刚需属性较强科室如心脑血管、肿瘤、血液净化、感染等有望率先走出行业整顿的短期影响,实现业绩环比加速,建议优先布局。 细分板块投资策略如下: 创新药: 重点关注差异化创新出海以及国内大单品。政策端、监管端对于能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的高质量创新药指向性明确,国内支付端压力缓和,国际化预期升温,建议关注具备差异化创新能力的优质公司: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生物-B、智翔金泰-U、迈威生物-U、康诺亚-B等。 医疗器械: 1)集采影响出清,医疗机构手术和设备采购复苏:院内手术量有望Q4起逐步恢复,推荐骨科板块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威高骨科、三友医疗,心血管耗材心脉医疗,内镜耗材南微医学,眼科耗材爱博医疗,手术动力设备及耗材西山科技;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