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金证券]:主要消费产业行业研究:估值体系切换,消费价值重估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主要消费产业行业研究:估值体系切换,消费价值重估

2024-02-24龚轶之国金证券章***
主要消费产业行业研究:估值体系切换,消费价值重估

本文是“消费前瞻专题系列”的第五篇,我们希望用长周期的视角,对中国大消费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研究。2022年底本系列推出至今,先从消费宏观周期分析居民去杠杆和人口拐点,判断消费降速和估值调整,此后聚焦商品VS服务的需求结构变迁。随着基本面变革逐步兑现,板块估值亦有明显下行,或许需要重估大消费板块价值。本文结合实际案例讨论消费估值体系,提出估值技术应与产业生命周期相适配,并探讨当前大消费估值水平和投资机会。 匹配产业周期,估值体系切换。证券估值是“二次映射”,一次映射是从公司经营到财务表现,二次映射则是市场对基本面的定价。大消费步入成熟阶段,适用的估值体系也将发生变化。我们基于消费投资思考,以:①行业渗透率;②净利润增速双重指标刻画产业生命周期,提出与之相结合的估值体系,并以真实案例验证有效性。 导入期——PEG:为成长定价,给梦想买单。导入期企业成长性极强,新产品/新模式/新格局等商业创新引爆渗透率0-1突破,净利润增速可达三位数以上,例如连锁咖啡/医美/MR内容等新兴赛道。买成长股即是买未来,常用PEG方法为成长定价,核心思路是在PE估值中反映成长性,以PEG=1为阈值。以2006-2013年的格力电器为例,空调销量在住宅销售增长带动下强劲增长,公司净利润增速平均维持在40%以上,期间最高PE估值突破40X。本文推理了PEG合理性,若业绩符合预期,只要复合增速大于30%(导入期门槛),利润增长将消化估值。成长型标的高风险高收益,难点是准确预测未来增速并承受波动,需紧密跟踪业绩兑现情况,应对市场预期博弈。 发展期——PE:长坡+厚雪,复利成长之源。发展期公司已初具规模,行业渗透率提升至30%以上,财务角度看: ①净利润增速下滑,15-30%区间,向ROE靠拢;②派息率提升,开始稳定分红,例如高端白酒/运动服饰等赛道的龙头白马公司。由“高速成长”转变为“稳健成长”,估值水平会有下调,但复利效应开始显现。稳健成长公司依然有成长,可借鉴PEG思路,以“PE=G=ROE”估值。以2015-2022年的泸州老窖为例,2015年公司开启内部改革、布局高端化,净利润年化复合增速约32%,PE中枢也为30X,利润增长推动市值提升。稳健成长公司风险较导入期明显下降,贯彻“长坡厚雪”理念长期持有收益表现突出,期间需关注行业增长何时见顶及竞争格局。 成熟期——DDM:类债券估值,高股息收益。当行业走向成熟,渗透率接近100%、市场规模见顶、竞争格局稳固,常见于乳制品/白电/生活用纸/大众服饰等发展较早的行业,随着大消费增速下滑此类赛道大概率增多。主业再投资机会减少时,若公司加大现金分红,财务特征上:①派息率超60%;②净利润增速降至10%以下。此时投资回报主要由分红贡献,自由现金流稳定的公司具有类似债券的属性,建议使用DDM方法估值,公司价值是其分红现金流的折现额。以2015年至今的伊利股份为例,作为乳制品绝对龙头,长期维持近25%的ROE。2015年随着行业见顶公司派息率达60%,此后分红现金流稳定,估值随折现率变动,DDM估值结果与股价走势基本一致。成熟公司成长性减弱,但韧性较强的业绩+现金形式投资回报,辅以分红再投资,提供了具有防御性的低风险机会。 消费已经低估,存系统性机会。当前市场交易价所反映的增长预期已经低于潜在长期增速,2023年底中证必选、中证可选隐含长期增速g分别为3.2%、1.0%,明显低于3.1%的长期增速水平,大消费板块整体处于低估区间。 风险机遇并存,关注两条主线。悲观情绪导致的低估值是机会根源,风险与机遇并存。建议区分市场波动和估值中枢下行,重点关注错误定价机会:1)估值修复,超跌的龙头公司;2)价值发现,稳健高股息标的。 市场波动风险、消费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公司经营风险。 内容目录 1、消费需求展望,去杠杆的中场5 1.1、宏观:楼市依然疲软,去杠杆或难返5 1.2、微观:渗透率已到顶,消费升级趋缓7 2、适应时代变迁,估值体系切换9 2.1、估值方法纵览,匹配产业周期10 2.2、PEG:为成长定价,给梦想买单11 2.3、PE:长坡+厚雪,复利成长之源15 2.4、DDM:类债券估值,高股息收益18 3、投资建议:低增速时代,消费有机会吗?21 3.1、消费已经低估,存系统性机会21 3.2、风险机遇并存,关注两条主线22 4、风险提示24 图表目录 图表1:社零VS可支配收入增速(%)5 图表2:中国新房住宅平均价格5 图表3:居民杠杆率(%)6 图表4:居民扩表意愿(%)6 图表5:中国住房销售及增速表现6 图表6:中国人口变动情况6 图表7:社零年度增速(%)7 图表8:2021-2023年单月社零复合增速(%)7 图表9:必选消费品理论销量渗透率(%)8 图表10:可选消费品理论销量渗透率(%)8 图表11:社零年度累计增速(%)8 图表12:中证消费指数累计净利润增速(%)8 图表13:中证消费指数净利率(%)9 图表14:社零修正后模拟净利润增速(%)9 图表15:中国CPI同比(%)9 图表16: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9 图表17:产业生命周期10 图表18:基于产业周期的估值体系11 图表19:PEG定价下三年后动态PE12 图表20:不同PEG水平隐含收益率12 图表21:A股消费增速达标细分行业梳理12 图表22:格力电器净利润增速(%)13 图表23:格力电器净利润规模(亿元)13 图表24:中国空调内销量及增速13 图表25:中国新房住宅销售面积及增速13 图表26:格力电器PEG估值——基于一致预期(亿元)14 图表27:格力电器PEG估值——基于真实业绩(亿元)14 图表28:2006-2010年格力电器业绩持续超预期14 图表29:格力电器增速预期下滑14 图表30:1900-2022年全球主要市场回报率(%)15 图表31:A股上市公司ROE分布(%)16 图表32:稳健成长型公司PE估值水平16 图表33:泸州老窖净利润及增速16 图表34:泸州老窖高端化战略(%)16 图表35:泸州老窖净利润增速向ROE靠拢(%)17 图表36:泸州老窖PETTM17 图表37:泸州老窖PEG估值——基于一致预期(亿元)17 图表38:泸州老窖PEG估值——基于真实业绩(亿元)17 图表39:稳态净利润理论增速(%)18 图表40:稳健增长型公司投资回报构成(%)18 图表41:伊利股份ROEVS净利润增速(%)19 图表42:伊利股份派息率(%)19 图表43:中国乳品销售总额19 图表44: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19 图表45:伊利股份股利现金流预测——2015年视角20 图表46:伊利股份DDM估值——基于真实业绩(亿元)20 图表47:伊利股份合理估值股息率与折现率走势趋同(%)20 图表48:伊利股份β值21 图表49:市场年平均回报率(%)21 图表50:中国消费行业全生命周期增速g(%)22 图表51:中证必选消费指数估值隐含长期增速g(%)22 图表52:中证可选指数估值隐含长期增速g(%)22 图表53:2013年后的格力电器——从PEG到PE23 图表54:2015年后的伊利股份——从PE到DDM23 图表55:消费50指数业绩依然稳健(%)24 图表56:红利策略超额收益表现(%)24 中国消费行业已迈过高速成长期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2022年底开始在消费前瞻系列专题中对需求端的周期切换已多有论述。随着基本面角度成长性减弱,消费板块估值体系或将发生变化。塞斯·卡拉曼曾说:“价值投资是一门以低于当前潜在价值买入证券,并持有至价格反映价值时的学科”。我们认为万物都应该有一个合理价,尽管其多数时间隐藏在幕后,但刻画价值线可以为投资提供一个相对客观、外在的“锚”。 本文重点讨论消费板块估值体系,提出估值技术使用应与产业生命周期相适配,结合历史案例讨论三类估值方法,并分析当前大消费估值合理性和投资机会。 证券估值本质要解决的是“二次映射”的问题,其中一次映射是从公司经营到财务表现,二次映射则是市场对基本面的定价。基本面分析是估值的起点,对于中国消费板块而言,过去十余年最大的趋势是“消费升级”,居民部门在经济增长、地产繁荣驱动下扩大需求,成就了一批大牛股。然而,基本面变化往往也是估值方法切换的动因,既有2016年后消 费白马为代表的核心资产崛起,也有2021年后整体增速中枢下滑后的向下调整。 我们在2022年12月4日发布的《消费前瞻专题(一):从杠杆率趋势看消费周期如何演绎》中曾经判断,参考日本历史经验,若中国也开启缩表周期,或将面临: 5-10年维度的消费市场“新常态”,反映为社零增速中枢的趋势性下调。 市场中长期预期调整带来的估值中枢调整。 站在当前时点,上述判读均已兑现。一方面消费增速已经下一台阶,社零从10%进入5%时代。另一方面板块估值水平也有明显回落,中证消费指数、中证可选指数PETTM分别从2023年初的40X、20X回落到2024年初的25X、15X。 现在的问题在于,估值调整是否准确反映了基本面的变化?我们首先分别从基本面的宏观、微观角度分析,结合2023年的新变化,展望未来趋势。 1.1、宏观:楼市依然疲软,去杠杆或难返 收入+房价双升,购买力提升根源。消费升级趋势的核心在于居民购买力提升,有钱了自然扩大消费、追求质量。而居民购买力在2010年后的提升原因有二,其一是经济增长带动的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其二则是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并且楼市繁荣还会带动居民购房行为和上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反映在收入提升之中。 对比社零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可以看到,2013-2020年期间社零增速明显高于收入增速,而 2021年开始则发生逆转。根本变化在于房地产作为居民家庭持有的主要资产,其财富效 应在2020年前后由正向扩大转为负向压制。居民加杠杆时代,住房价格稳步上升,创造资本性收入,因此消费总需求加速上升。而到了去杠杆的偿债阶段,部分收入用于还贷,压缩消费需求。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过去对地产依赖度较高,因此在分析未来消费需求变化时也应关注地产相关债务带来的影响。 图表1:社零VS可支配收入增速(%)图表2:中国新房住宅平均价格 15% 10% 5% 0% 社零(经调整)可支配收入 住宅均价(万元/平方米) 1.2 1.0 0.8 0.6 0.4 0.2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注:2020-2023年剔除了基数扰动)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杠杆率高位震荡,扩表意愿未反转。我们曾对走过相似道路的日本1990s进行历史复盘,分析债务驱动下的经济模式,并提炼出杠杆率、新增信贷量作为观测指标(具体分析详见我们的《消费前瞻专题系列》)。回到中国,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中国居民杠杆率整体维持2020年以来的高位,小幅上升至63%左右的水平。尽管政府已相继出台降低存款利率、放开限购等信贷支持政策,居民贷款买房意愿依然较为低迷,2023全年仅1-3月、9月中长期贷款出现明显环比多增,单月绝对值依然低于公共卫生事件前水平。 图表3:居民杠杆率(%)图表4:居民扩表意愿(%) 居民杠杆率 80% 60% 40% 2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0% 6000 4000 2000 0 (2000) (4000) (6000) 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亿元) 2021-01 2021-03 2021-05 2021-07 2021-09 2021-11 2022-01 2022-03 2022-05 2022-07 2022-09 2022-11 2023-01 2023-03 2023-05 2023-07 2023-09 2023-11 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来源:Wind,国金证券研究所 住房信贷的疲软,同步反映在楼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