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开年收益表现“红”,规模增长并不“红”。(1)1月份债券收益下行,根据我们拟合,纯债类产品收益年化平均4%以上,显著高于业绩基准。(2)据普益数据统计,1月份理财存量规模略有下降,月底规模26.2万亿元,环比上月减少0.2万亿元。往年年初存款回流理财,但今年趋势逆转,判断这可能与一季度银行加大存款吸收,优化流动性指标有关。 短久期产品成主流,收益稳定契合当下客户负债端要求。当前“短久期、纯债类”产品全面占优,收益上看,2023年理财平均收益率达到3.31%,凭借年底资金压力固收类理财年末达到3.76%。我们预计,春节后短端产品仍占主导,主打产品包括现金类理财(实时申赎,收益基准2-2.5%)、3个月以内短久期理财(存款+短久期债券为主,收益基准2.5-3%)、封闭式理财(封闭一年以上,以配置非标为主,收益基准4-4.5%)。整体看,理财产品“存款化”明显。 产品全面防守,理财“存款化”的利与弊?有利之处在于产品收益表现受市场波动冲击较小,迎合负债端“低波动、稳定收益”的诉求,观察23年下半年,债券市场波动并没引起类似22年底的产品“赎回潮”;不利之处在于一方面在于中收空间狭窄,容易出现增规模不增收入的问题。 过去理财子单位产品中收估计约40-50BP,当前相关产品只有20-30BP,另一方面理财资产布局只局限在存款类和债券类资产,不利于机构投研能力提升,进而影响一级市场估值水平(参考Price/Aum等指标),理财子反而离全能型资管机构越来越远。 如何破局理财“存款化”?(1)场景推动:通过包括养老服务场景锁定五年以上长线资金,探索理财业务投顾化转型;(2)产品推动:发力跨境、ETF轮动等产品;(3)资产推动:当下风险资产价格处于历史底部位置,左侧布局包括权益、转债、Reits等风险资产。综合以上举措,这可能推动理财子多资产策略产品的创设。 收益拟合:上月纯债类产品表现较好 2024年1月纯债类产品收益水平有较好表现,整体来看理财投资客户有一定赚钱效应。我们以组合管理的思路拟合了主要类型银行理财产品的业绩表现,1月我们模拟的相关产品收益情况为:纯债类产品收益率0.76%,“纯债+非标”产品收益率0.69%,“固收+”产品收益率0.04%,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率0.17%。 图1:2021年以来各类理财产品收益拟合情况 存量:规模略有下降 1月份存量规模略有下降。1月理财产品存量规模26.2万亿元,环比上月减少0.2万亿元。目前现金管理类和固收类产品仍是理财产品的绝对主力。需要注意的是,普益口径下的理财产品规模与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所差异,我们这里采用的是前者的统计结果,并保持前后口径一致。 图2:2021年以来理财产品存续规模 图3:2022年以来不同投资性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现金管理类和固收类是绝对主力 图4:2022年以来不同投资性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现金管理类产品 图5:2022年以来不同投资性质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固收类产品 新发:募集规模下降,业绩比较基准持续下行 1月份新发产品初始募集规模4168亿元,新发行银行理财产品2800只。按照募集规模统计,从产品投资性质来看基本都是固收类产品,从运作模式来看大部分是封闭式产品。 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持续降低,1月份新发产品业绩平均比较基准3.33%。 图6:2022年至今新发产品初始募集规模 图7:不同投资性质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亿元) 图8:不同运作模式理财产品发行规模(亿元) 图9:新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情况 到期:大部分产品达到业绩比较基准 1月份到期的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共计2307只。从兑付情况来看,大部分产品达到了业绩比较基准。 图10:到期产品兑付情况 附录:银行理财配置主要资产收益表现 银行理财产品基础资产包括债券(以配置高等级信用债为主,利率债交易为辅)、权益(以通过委外投资为主)、非标资产等,相关资产的近一年表现以及近一个月(灰色方框内)表现情况如下。 图11:AAA信用债近一年走势 图12:沪深300近一年走势 图13:公募基金近一年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