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投放方面,强调均衡投放+盘活存量+提升直接融资占比。利率方面,强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资产负债组合拳根本目的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前期对银行负债端的缓释要切实反映在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中,因此预计降准之后降息预期仍在。 1、高质量信贷投放:地产和平台需求显著下降,重点投向“五大篇章”:强调信贷增速可能回落,但服务实体质效提升,“五大篇章”是重点,而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动能贷款增势趋缓,占比逐渐下降。 2、再次强调均衡信贷节奏,银行季度间投放节奏有所平滑;但要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我国贷款增量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从历年统计数据看,一季度尤其是1月新增贷款会多一些,4月、7月、10月则是贷款小月,这些季节性规律主要与银行内外部考核以及融资需求特征有关,要客观看待。强调要更好地促进信贷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匹配。 3、强调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预计债券融资比重或有提升。强调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和金融债券发展,引导市场更多关注社融整体数据,而非过度关注单一信贷市场。 4、再次强调盘活存量,推动必要的市场出清。支持采取债务重组等方式盘活信贷存量,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推动必要的市场出清。 5、强调“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资产负债端组合措施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负债端需继续推动银行成本稳定,资产端督促金融机构坚持风险定价原则,畅通传导渠道或更多意指:2023年三次下调存款利率+两次降准,前期对银行负债端的缓释要切实反映在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中,因此预计降准之后降息预期仍在。 6、地产:用好新增PSL,加大三大工程支持,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初见成效。据我们此前测算,PSL对M2增长直接拉动作用更强,对社融影响或相对滞后,对信贷杠杆作用预计3倍左右;预计未来五年或增发2.5万亿以上的PSL以支撑三大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初见成效,其中工农建对接项目均超过2000个,其中,农业银行审批项目中,非国企房企占比80%。 经济决定银行选股逻辑,经济弱与强的复苏对应不同的标的品种,银行股具有稳健和防御属性,详见我们年度策略《稳健中有生机——宏观到客群,客群到收入》。1、优质城农商行的基本面确定性大,选择估值便宜的城农商行。我们持续推荐江苏银行,受益于区域beta,各项资产摆布能力较强,另外消费金融三驾马车驱动,弥补息差。常熟银行,依托小微特色基本盘,做小做散,受化债、存量房贷影响小,资产质量维持优异。瑞丰银行,深耕普惠小微、零售转型发力,以民营经济发达的绍兴为大本营,区域经济确定性强。同时推荐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南京银行和齐鲁银行。二是经济弱复苏、化债受益,高股息率品钟,选择大型银行:农行、中行、邮储、工行、建行、交行等)。三是经济复苏预期强,选择银行中的核心资产: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 风险提示事件:经济下滑超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 事件:2024年2月8日,央行披露《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一、信贷节奏与结构:再次强调“均衡投放”和“盘活存 量”,强调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1、高质量信贷投放:地产和平台需求显著下降,重点投向“五大篇章” 《报告》在专栏1《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中指出:要求求信贷高质量投放,即信贷增速可能回落,但服务实体质效提升。 一是“五大篇章”是投放重点:普惠小微、制造业中长期、绿色贷款等增速持续高于整体贷款增速,且各项再贷款工具已实现对“五篇大文章”领域的基本覆盖。 二是地产、平台融资需求下降:“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等传统动能贷款增势趋缓,占比逐渐下降”,“随着我国房地产发展模式重大转型、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这两块贷款需求都明显下降”。 2、再次强调均衡信贷节奏,一月仍实现信贷“开门红” 央行统筹岁末年初,23Q4信贷投放好于预期:《报告》明确指出“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23Q4人民银行统筹考虑岁末年初信贷投放节奏,统筹平滑贷款增长,当季信贷投放好于市场预期,2023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242.2万亿元,同比多增1.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7.6万亿元,同比多增1.3万亿元。 虽然央行多次强调均衡信贷节奏,但或由于春节错位(23年春节在1月,24年春节在2月)、部分银行仍秉持降息预期下“早投放早收益”等因素,信贷整体仍实现“开门红”:居民短贷同比多增3187亿,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4041亿,企业短贷同比少增500亿,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900亿,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主要由于2023年1月高基数(高于2019-2022年同期)。 3、强调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预计债券融资比重或有提升 《报告》在全文穿插提出要“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和金融债券发展”、“搭配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障政府债券顺利发行”、“在社会融资总量中持续提升直接融资占比”、“要多看涵盖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或者拉长时间观察累计增量、余额增速等,更全面看待货币金融条件”,引导市场更多关注社融整体数据,而非过度关注单一信贷市场。预计债券融资在社融占比或有提升,同时更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配合。数据来看,在地产、民营企业等稳增长政策以及低利率环境下,企业债券融资需求确实有所改善,1月企业债融资增加4,835亿,同比多增3,197亿,环比多增7,576亿。 4、再次强调盘活存量,推动必要的市场出清 《报告》指出“支持采取债务重组等方式盘活信贷存量,提升存量贷款使用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投向、推动必要的市场出清”,“出清”或指部分经营不善的房地产企业以及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并提到“我国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230万亿元,是每年增量的10倍,需要更加注重处理好总量与结构、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盘活低效存量、不良贷款核销、在社会融资总量中持续提升直接融资占比等“。 图表1:关于下阶段货币信贷总量与结构的表述 图表2:科技、绿色贷款增速持续高于传统贷款增速(%) 二、利率政策: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综合 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报告》继续强调要“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最终目的是“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负债端:2023年三次下调存款利率+两次降准,对银行负债成本压力进行缓释,《报告》指出下阶段要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预计在降息预期下,存款利率适时仍会下调。 资产端:2023年12月,新发放一般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新发放企业贷款分别为4.35%、3.75%和3.97%,分别降至4.4%、4%和3.8%以下,维持下降趋势,较2023年9月分别下降16bp、5BP和7BP,较同比分别下降22bp、29bp和22BP,均创有数据以来最低。针对下阶段资产端利率政策,《报告》指出要继续发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效能,加强行业自律协调和管理,督促金融机构坚持风险定价原则,理顺贷款利率与债券收益率等市场利率的关系,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或更多意指:前期对银行负债端的缓释要切实反映在降低实体融资成本中,降准之后降息预期仍在。 图表3:关于下阶段利率政策的表述 图表4:贷款利率变化跟踪(%) 三、地产:用好新增PSL,加大三大工程支持,房地产融资协调 机制初见成效 1、用好新增PSL,加大三大工程支持 《报告》强调要用好新增的抵押补充再贷款工具,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的金融支持力度。 23Q4央行新增增加抵押补充贷款(PSL)额度5000亿元,2023年 末,抵押补充贷款余额为3.3万亿元,比年初增加994亿元。根据我们在《专题│PSL展望与测算:对银行信贷和三大工程的影响》中的分析及测算,PSL对M2增长直接拉动作用更强,对社融影响或相对滞后,对信贷杠杆作用预计3倍左右;预计未来五年或增发2.5万亿以上的PSL以支撑三大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 图表5:关于下阶段地产政策的表述 图表6:PSL当年新增(亿元)与社融、M2增速(%) 图表7:十三五棚改总投资结构(亿元) 2、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初见成效,民营房企或得更大支持 1月1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通知》,精准支持房地产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月26日和2月6日,金融监管总局两度召开会议,部署推动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相关工作。协调机制是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决策部署,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的重要举措。 自2月7日以来,中、农、工、建、光大、中信、兴业等已经就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作出了公开回应,其中工农建对接项目均超过2000个,其中,农业银行审批项目中,非国企房企占比80%。 图表8: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初见成效 四、银行投资建议 经济决定银行选股逻辑,经济弱与强的复苏对应不同的标的品种,银行股具有稳健和防御属性,详见我们年度策略《稳健中有生机——宏观到客群,客群到收入》。1、优质城农商行的基本面确定性大,选择估值便宜的城农商行。我们持续推荐江苏银行,受益于区域beta,各项资产摆布能力较强,另外消费金融三驾马车驱动,弥补息差。常熟银行,依托小微特色基本盘,做小做散,受化债、存量房贷影响小,资产质量维持优异。瑞丰银行,深耕普惠小微、零售转型发力,以民营经济发达的绍兴为大本营,区域经济确定性强。同时推荐渝农商行、沪农商行、南京银行和齐鲁银行。二是经济弱复苏、化债受益,高股息率品钟,选择大型银行:农行、中行、邮储、工行、建行、交行等)。三是经济复苏预期强,选择银行中的核心资产:宁波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滑超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