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吴证券]:负极龙头产品结构铸就盈利优势,正极专攻高镍三元打造第二曲线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研究/报告详情/

负极龙头产品结构铸就盈利优势,正极专攻高镍三元打造第二曲线

2024-01-29曾朵红、朱洁羽、阮巧燕、孙瀚博东吴证券在***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负极龙头产品结构铸就盈利优势,正极专攻高镍三元打造第二曲线

深耕锂电负极材料20余年,出货规模全球第一。公司2000年成立,布局天然、人造、硅基等多种负极技术,为天然石墨全球龙头,在产品技术和全产业链领域具备领先优势;人造石墨扩产积极加速追赶,产品类型覆盖全面;硅基负极业内布局最早,率先实现产业化,技术领先同行2-3年,为松下-特斯拉硅基负极的核心供应商,出货量国内领先。2022年公司负极总出货量33万吨,同增106%,出货规模全球第一。 负极行业竞争加剧,产品差异带来超额利润。2023年负极改为季度招标,价格逐季下降,基本进入价格底部。从下游看,电动化长期趋势不变,我们预计2023-2027年负极需求复合增速可维持20%+。供需来看,头部厂商持续扩产叠加行业新进入者产能释放,行业竞争加剧。公司作为负极龙头,海外印尼8万吨产能有望率先释放,且海外客户占比高,具有较好出海格局。公司产品结构优势明显,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高端产品具有较强盈利能力,硅基负极起量明显,有望赚取高于行业的超额利润。 人造石墨一体化落地+海外供应链加速布局推动盈利中枢维稳。公司以日韩动力大客户为主,国内方面已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供应体系,我们预计2023/2024年公司负极出货38/48万吨,同增15%/25%。盈利方面,虽价格仍处下降趋势,考虑到公司一体化产能落地,硅基负极放量增厚利润,且海外客户盈利较好,我们预计23年负极单吨净利近0.3万元,24年可基本维持。 正极:聚焦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合资扩产深度绑定SKI、松下。公司2021年剥离铁锂业务后专注NCA及NCM811业务,2022年合计出货超3万吨。公司为SKI及松下提供配套服务,与SKI、亿纬合资5万吨项目2023年已部分投产,摩洛哥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有望进一步拓展海外份额。我们预计公司2023正极材料出货4.0万吨,同增23%,24-25年可维持20%出货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17.92/18.20/22.50亿元 , 同比-22%/+2%/+24%,对应PE分别为13x/12x/10x。考虑到公司为负极龙头,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20x PE,对应目标价33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增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价格竞争超预期 1.贝特瑞:全球锂电负极王者,业绩表现稳健 1.1.发展历程:深耕负极材料20余年,出货量连续10年世界第一 深耕负极材料20余年,出货量连续10年世界第一。深圳贝特瑞成立于2000年,2010年负极出货量成为世界第一,2013年实现硅基负极产业化并批量销售,并从2013年起公司负极出货量连续10年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晋选新三板精选层,2021年从新三板平移至北交所,2022年入选北证50,2023年入选北交所首批两融名单,现为北交所市值第一股。 图1:贝特瑞发展历程 公司无实际控制人,中国宝安为最大股东,股权结构稳定。上市公司中国宝安为贝特瑞最大股东,直接间接合计持股达68.65%,股权结构稳定,但因中国宝安股权分散,公司无实际控制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公司董事长贺雪琴先生持有公司1.07%股权,公司核心管理层稳定。 图2:公司股权结构(截至2023年9月30日) 1.2.业务结构:负极材料为主,正极材料快速扩张 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公司业绩表现稳定。2023Q1-3公司营业收入203.1亿元,同比+16%,归母净利润13.65亿元,同比+1%,受益于负极出货稳健增长及高镍三元正极快速放量,公司整体业绩表现相对稳定。2023年Q1-Q3公司毛利率达16.56%,同比-0.78pct,销售净利率达到7.44%,同比-0.21pct。2023年Q1-Q3公司ROE(摊薄)达12.10%,同比-3.07pct。 图3: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亿元)及增速 图4: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及ROE(摊薄) 23H1负极降价影响收入占比下降,正极收入同比高增。2023年H1公司营收达134.23亿元,其中负极材料营业收入63.27亿元,同比-1%,占比47%,同比-15pct,主要系上半年负极价格跌幅较大影响收入;正极材料营业收入69.00亿元,同比+95%,占比51%,同比+17pct,除正负极以外业务营收1.96亿元,占比1%。 图5:公司历年收入结构(亿元) 图6:2023年H1分业务毛利率 技术人员占比稳定,23年Q1-Q3研发投入同比下滑。2023年H1公司技术员工人数达2303人,2021年-2023年H1技术人员占比稳定为30%。2023年Q1-Q3公司研发费用6.67亿元,同比下降24.89%,研发费用率3.3%,同比下降1.8pct。 图7:公司历年员工构成 图8:公司研发费用(亿元)及研发费用率 2.负极:一体化产能释放加速,龙头地位稳固 2.1.行业:负极行业龙争虎斗,头部厂商推进降本增效 负极龙头稳固市场优势,二三线厂商竞争依然激烈。23年前11月贝特瑞份额23%,较22全年微降2.4pct,仍居第一;二线厂商分化较明显,璞泰来、东莞凯金、翔丰华份额下降1-2pct,杉杉份额提升2pct,尚太、中科相对稳定;三线厂商开始放量,东岛、坤天、金汇能等快速起量。 图9:2022(左)及2023年前11月(右)负极厂商产量市占率 石墨化价格逐渐筑底,负极盈利区间呈缩小趋势。石墨化23Q2起下降至1.0-1.1万元/吨,23Q4部分已跌破1万元/吨。目前新增石墨化产能成本也多集中于0.9-1.0万元/吨区间,价格下降空间有限。负极23年起改为季度招标,价格逐季度下降,23Q1负极降价20%-30%,23Q2-Q3伴随上游原材料及石墨化价格下跌进一步下行10%-20%。我们预计,24年头部厂商仍会采取小幅降价策略以加速产能出清,稳固市场优势。 图10:负极材料价格走势图(万元/吨) 图11:主流厂商负极产品单位价格(不含税,万元/吨) 一体化布局陆续落地,降本成行业主旋律。头部厂商负极产能集中释放,璞泰来四川邛崃一期10万吨将于23年底-24年初陆续投产,二期10万吨我们预计24年 H2 投产;尚太科技山西三期一体化23年开始放量,北苏二期我们预计24年底投产。新进入者开始放量,坤天5万吨、东岛10万吨、金汇1万吨2023年均已投产。 图12:行业有效产能测算(万吨) 前期布局逐步兑现,行业竞争剑拔弩张。我们测算2023年全球有效供给超180万吨,需求近130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70%。头部厂商贝特瑞、璞泰来、尚太科技等24年新产能释放,叠加新进入者坤天、东岛、金汇等贡献边际增量,我们预计负极及石墨化产能过剩仍持续,2024/2025年全球有效供给234/288万吨,需求157/200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7%/69%。 图13:负极供需平衡表 电动化大趋势打开负极未来销售空间。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电动车销量1330万辆,同增32%,我们预计2024/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近1600/2000万辆,带动全球动储实际需求增至1287/1712gwh,同增27%/33%。我们预计对应2023-2025年全球负极需求为122/151/195万吨,同增35%/24%/29%,2023年-2027年长期需求复合增速达20%+。 图14:全球负极需求量 2.2.产品:天然石墨全球龙头,人造石墨扩张,硅基负极增厚盈利 贝特瑞在天然石墨有先发技术优势及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公司产品性能参数优异,天然石墨负极产品容量均在340-360mAh/g高端产品区间,中粒径、首次容量等指标更优,满足更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 图15:公司天然石墨主要产品参数 天然石墨龙头,国内市占率超6成。2004年公司率先发起天然石墨负极国产替代,根据GGII数据,2022年公司天然负极国内厂商出货市占率达63%。 图16:2022年国内天然石墨出货量市占率 积极扩展人造石墨业务,国内市占率排名第四。人造石墨较天然石墨具备更好的循环性能,公司产品类型较为全面,涵盖高能量密度、快充、长循环、高功率人造石墨,并在连续造粒、连续石墨化等新技术上率先破局。根据GGII数据,2022年公司人造石墨国内厂商出货市占率达11%,排名第四。 图17:公司人造石墨主要产品参数 图18:2022年国内人造石墨出货量市占率 硅基负极技术领先,增厚盈利。公司硅基负极布局最早,2006年开始研发专利,2013年通过三星认证并批量出货,占据先发优势。公司硅基负极材料分为硅碳复合材料和氧化亚硅材料两种技术路线,其中硅碳负极产品目前已开发到第5代,比容量2000mAh/g以上,硅氧负极产品比容量大1500mAh/g以上。公司硅基负极出货量国内领先,2022年出货超3000吨。硅基负极成本较高,单价高,2022年贝特瑞硅基负极销售均价在20万元/吨左右,毛利率达50%,净利率达30%以上,增厚负极业务盈利。 表1:石墨负极与硅基负极对比 图19:公司硅基负极主要产品参数 2.3.客户:海外客户为主,聚焦配套优质大客户 海外客户占比高,客户集中度不断提升。2022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50%,其中公司与前三大客户松下、三星SDI、LG化学合作关系超过10年,以供应天然石墨为主; 国内客户以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为代表快速上量;公司是松下-特斯拉硅基负极的核心供应商,配套特斯拉4680电池,有望直接受益大客户增量需求。2020-2022年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别为28/71/184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63%/70%/72%,集中度不断提高。 图20:贝特瑞分年度前五大客户收入(亿元)及占比 2.4.产能:人造石墨扩产加速,产能规划志在长远 加速扩产人造石墨,远期聚焦海外布局,产能规划志在长远。公司已投产负极49.5万吨,在建产能18.5万吨。新增负极产能规划中,京阳科技合资的山东瑞阳一期4万吨负极一体化23年H1已投产,另有山西瑞君10万吨(一期4万吨开始投产)、云南贝特瑞20万吨(5万吨在建)我们预计于24年批量释放,深圳硅基负极4万吨(一期1.5万吨在建)预计在24年开始投产。远期扩产主要聚焦海外布局,目前已有8万吨负极一体化印尼项目(一期)在建,配套海外动力电池客户,我们预计24年底实现产能释放。 图21:公司负极产能规划 我们预计2023/2024年公司负极产品出货量达38/48万吨,后续增速25%+。随着公司一体化产能的陆续投产,人造石墨负极出货持续起量,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4年出货量分别达38/48万吨,同比+15%/+25%,增长稳健,后续仍可维持25%+增长。 图22:公司负极出货量预测(万吨,%) 3.正极业务:合资扩产锁定出货,利润贡献快速提升 3.1.行业:供给持续过剩,头部厂商加速海外布局 三元正极行业格局相对分散。23年1月-11月三元正极龙头容百科技份额42%,较22年提升1pct,份额稳定;当升科技份额11%,较22年下滑1pct;天津巴莫/长远锂科份额分别为14%/10%,份额较22年均持平;振华新材份额6%,较22年下滑1pct。 图23:2022年(左)&2023年前11月(右)三元正极材料国内厂商出货市占率 三元材料价格延续周期性下行态势。2023年镍钴锂原料价格持续走跌,三元材料价格整体延续下行态势,Q1跌幅25-45%,Q2-Q3进一步下行10-30%,当前三元正极材料价格跌至13-18万元/吨历史低位,低于上一轮底部周期。目前中镍加工费2万元/吨左右,高镍加工费2.5万元/吨左右,我们预计24年加工费稳定年降,成本端持续走软,三元价格下行趋势不变。 图24:三元正极材料价格走势图(万元/吨) 行业扩产节奏分化,后续增量主要落地海外。三元正极厂商国内扩产节奏分化明显,容百科技下一步集中扩产规划延至2025年,当升科技扩产则相对稳健,海门在建2万吨我们预计2023年底投产,常州二期5万吨在建。后续行业扩产主要集中在海外,目前容百韩厂一期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