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评级2023年能源行业信用回顾与2024年展望 能源行业信用展望:稳定 2023年能源行业信用回顾与2024年展望 工商企业评级部凌辉张智慧 摘要 2023年我国能源消费保持增长。主要能源中煤炭保供继续推进但产量增速放缓,受国际煤价下降影响进口激增,供给面相对宽松,价格中枢下行。部分煤矿长期高负荷运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持续承压。油气方面,国际油气价格在全球经济需求衰退影响下承压回落,其中气价下行幅度更为显著。2023年国内消费与服务业复苏,居民出行活跃度提升,油气需求推动资源进口量同比较快增长。 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同时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供应保持合理的弹性裕度。近年来油气、电力体系改革提速,清洁能源建设延伸至农村地区,我国能源领域改革持续深化。 由于能源价格回落,2023年前三季度样本能源企业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同比双降,其中煤炭细分行业降幅略大于油气开采。从盈利构成来看,尽管减值损失收窄且投资收益扩大利好利润表现,但净利润仍主要受营业毛利拖累而同比下降。同期末,能源企业负债总额仍保持增长,主要受益于经营积累,财务杠杆水平较上年末有所下降。从刚性债务构成来看,融资渠道向银行借贷倾斜,债券融资占比下降;期限结构拉长,中长期刚性债务占比提高。细分行业中,油气开采企业历史负担较轻,借债经营程度低,债务负担及资产流动性水平优于煤炭企业。 从债券发行情况看,能源行业发债企业主要为央企及地方国企,发行人整体信用质量较高,信用等级主要集中在AAA级和AA+级。2023年前三季度,行业内发行的债券以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公司债券为主。除极个别主体外,发债主体信用等级与发行利差基本呈同向变化,较符合市场规律。级别调整方面,行业内主体信用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023年前三季度,仅1家发行主体级别被调降。 展望2024年,我国能源行业将总体持稳,在能源稳定供应基础上低碳转型或提速,同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并积极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主要能源品种走势分化,其中煤炭景气度将延续,煤价中枢有望小幅上行,煤企财务状况继续优化,但仍需关注安全生产压力;国际油价将继续在全球经济增长承压导致的需求增长放缓和主要产油国协作限产保价之间获得某种程度的平衡,总体上将在当前中高位水平维持震荡,地缘冲突等重大事件性因素或显著增大原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天然气全球供应宽松,价格承压,或存区域性供需紧张,关注气候的极端变化影响。长期看,能源低碳转型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在资源、气候与环境约束下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占比将持续上升,但中短期内煤炭与油气等传统能源的基础地位仍将维系。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将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为能源转型提供坚实支撑的同时亦催生一批新兴业态,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有望在未来以低能源消费增速拉动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1.运行状况 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煤炭的“压舱石”作用,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同时加强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供应保持合理弹性。近年来油气、电力体系改革提速,清洁能源建设延伸至农村地区,我国能源领域改革持续推进。2023年伴随国民经济恢复,我国能源消费保持增长。主要能源中,煤炭保供继续推进但产量增速放缓,受国际煤价下降影响进口激增,供给面相对宽松,价格中枢下跌。部分煤矿长期高负荷运行,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安全生产持续存在压力。油气方面,国际油气价格在全球经济需求衰退影响下承压回落,其中气价下行幅度更为显著。2023年国内消费与服务业复苏,居民出行活跃度提升,油气需求推动资源进口量同比增长。 能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增速放缓。与此同时,天然气、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对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替代作用增强,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清洁化、低碳化趋势明显。2022年,我国初核能源消费总量54.1亿吨标准煤,较上年增长2.9%;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及其他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分别为56.2%、17.9%、8.5%和17.4%,较上年+0.2个百分点、-0.6个百分点、-0.4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自2012年以来首次回升,主要系受极端天气及国际市场冲击等因素影响,煤炭保供发力所致。 “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能源供应长期结构失衡。其中煤炭始终居于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自给能力充足;油气则供需缺口巨大,高度依赖国际进口且受制于运输通道集中,是我国能源安全的长期痛点。2023年1-10月,我国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1仍处于73%和41%的高位水平。近年来,伴随地缘冲突与大国对抗的持续演变,国际能源形势不确定性增多,我国对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提升,短期内煤炭压舱石作用抬高,脱碳进程或相应放缓。当下我国能源转型将在能源安全约束下,更加注重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与融合发展,通过技术进步降低碳排放强度,以先立后破方式实现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的有序减量替代。我国能源发展正处于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的深刻变革之中。 图表1.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结构(单位:万吨标准煤) 600000 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 500000 400000 300000 200000 100000 0 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1对外依存度=能源进口量/能源表观消费量。 据中国石化《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年版)》数据,工业和交运部门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2023年消费量占比分别约为66%和18%。其中工业为能源消费第一大用户,伴随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渐趋饱和,能源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我国工业用能有望于十五五后期达峰,短期内受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干扰。此外,随着数字经济及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居民和第三产业用能近年保持较快增长。其中农村用能受益于脱贫攻坚与电网升级,展现了较强的发展潜力。一方面绿色智能家电和新能源汽车下乡丰富了用电场景,农村用电需求提升;另一方面农村取暖、炊事仍以散煤、薪柴、秸秆等一次能源为主,能源效率不高,易造成环境污染,后续替代空间仍很大。农村具备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实施清洁化转型的动力和天然条件,未来发展空间主要取决于设备端技术进步与投资成本控制程度(经济性)。近年来,能源开发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份量不断加重,兼具助力双碳目标与农民就业增收的双重意义。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呈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必然需要相应的能源消费,但其依赖程度受经济结构、技术水平和管理政策等综合影响,通常以一定经济时段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2变动来反映经济增长利用能源的效率变化。近十年,我国经济发展自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下降,弹性系数均值保持在0.5以下。2020年遭遇外部环境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弹性系数反弹至1,2021年回调,2022年由于经济增速低位,弹性系数再次上升至0.97。我国能源发展仍不均衡、不充分,伴随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新旧动能转化,能源转型进入阵痛阶段。据“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制定了五年13.5%的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按前两年(2021、2022年)累计已下降2.8%计算,后三年年均需要下降3.6%,节能降耗指标的完成或面临一定挑战。 图表2.2003-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1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右轴)能源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率(%) 1.2 101 80.8 60.6 40.4 20.2 00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未单独围绕能源相应分类,但与能源相关的细分行业较多,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生活用燃料零售业,能源矿产地质勘查业,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制造业,节能技术推广服务业等等,覆盖了能源勘探、生产、转换、储运和分销各环节经济活动,以及配套服务设备供应。2023年1-10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投资同比增长9%,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投资同比增长20.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0.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25.0%。2022年以来,油气勘探开发频获政策扶持,叠加煤炭价格高位,企业保供增产意愿扩大,上游开采投资力度增强,传统能源投资强度较大。而 2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在能源安全与双碳转型双重激励下,煤电一体化、以风光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以及以抽水蓄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设施领域投资热度持续提升,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保持较高投资增速。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以石油制品制造、炼焦加工为主,为产能过剩的高耗能行业,伴随减油增化、产业绿色化转型等政策深入执行而出现投资下降。 按照能源类型划分,能源行业可分类为煤炭行业、石油行业、燃气行业、核能行业、风能行业、地热能行业、水能行业、太阳能行业等诸多子行业,不同子行业具备不同的景气度表现,本文着重分析煤炭、原油与天然气这三类我国的代表性基础能源。 1.1.煤炭 2023年以来,国民经济恢复带动电力消费增长,受夏季降水不足影响水电发力不足,火电承担主要电力保供角色,拉动当年煤炭消费保持增长。国内保供继续推进,但产量增速同比放缓,受国际煤价下降影响进口量激增,1-11月国内煤炭供给总体较为宽松,价格中枢同比下跌。同期,安全事故多发,安监力度或持续趋严,对煤炭供给形成一定扰动,行业安全生产压力长期存在。 2023年以来,我国煤炭增产保供持续推进,原煤产量保持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原煤产量42.4亿吨,同比增长2.9%。其中晋陕蒙新四大主产区原煤产量合计占全国总量的80%左右,煤炭开发布局继续优化。进口方面,由于海外煤价回落,进口零关税政策延续至年底,进口煤较内贸煤存在明显价格优势,1-11月煤炭进口量激增62.8%至4.3亿吨。 需求方面,我国煤炭下游行业主要为电力、钢铁、建材、化工四大行业,其煤炭消费量合计占煤炭总消费量的80%以上。从细分行业来看,火电行业煤炭需求量约占煤炭总消费量的60%,对煤炭行业需求影响最大。2023年1-11月,国民经济恢复拉动电力消费增速同比提高,当期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80,7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其中一、二、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3.6%、6.4%和6.6%。受来水偏枯影响,水力发电量下降,火电作为基础保障性电源承担电力保供功能的定位得到强化。1-11月火电发电量56,177.9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69.59%,同比增长5.7%,电煤需求仍为拉动煤炭消费增长的主力。钢铁和建材行业受房地产建筑工程及基建等投资影响较大。2023年1-11月,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低迷,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4,045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同比下降9.4%。其中,住宅投资78,852亿元,同比下降9.0%。政府专项债支持下,同期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总体平稳增长,当期同比增长5.8%。同期,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水泥产量为18.67亿吨,同比下降0.9%,主要系基建投资增长无法抵消房地产行业下行的影响,水泥需求修复缓慢。2023年钢材出口增长和国内制造业用钢需求上升成为支撑钢产量增长的主要动力,1-11月全国粗钢产量为9.52亿吨,同比增长1.5%,增速较上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化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