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月22日,公募基金2023年末持仓已基本披露完毕,我们以偏股型基金为研究样本,对其重仓股进行分析,观察公募基金对A股金融板块的配置情况。 大金融:持仓市值占比较3Q末下降1.1p Ct 至3%,持仓比例处在历史低位 截至23Q4末,偏股型基金重仓持有A股合计659亿股,较3Q末减少21.9亿股,持股变动占A股自由流通股本的0.07%。 大类风格上,配置方向整体偏防御。从持股数量角度来看,23Q4偏股型基金主要减持周期 (-0.22%) 、金融(-0.18%) 、TMT(-0.07%)、高端制造 (-0.06%),增持大消费(+0.14%)、公共服务(+0.04%);从持仓市值占比来看,增幅居前的大类风格为TMT(+1.16pct至22.2%)、大消费(+0.87pct至39.6%)、公共服务(+0.51pct至4.8%)。 金融板块减持力度相对较大,持仓占比跌至3%,为近十年来7.3%的分位数。截至23Q4末,大金融持仓市值占比为3%,较3Q末下降1.1pct,当前金融板块持仓处于近十年来7.3%的分位数。从金融板块细分行业看,银行、证券、保险持仓市值占比分别为1.95%、0.68%、0.33%,较3Q末分别下降0.59、0.09、0.43pct。 4Q23以来多项指标显示我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包括10~12月PMI皆处在荣枯线以下、CPI累计同比增速连续走低等。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债市长端利率持续走低,公募基金风格配置整体偏向防御,周期、高端制造等均受到减持,金融板块中证券、保险、中小银行受减持力度相对较大。23Q4,银行、证券、保险指数累计分别下跌6.5%、4.4%、15.9%;银行板块中,各类银行机构涨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国有行(+0.7%)、城商行(-10.6%)、股份行(-9%)、农商行(-5.8%)。 银行:持仓比例降至1.9%低位,部分大行及优质地区农商行获逆势增持 截至23Q4末,偏股型基金重仓持有银行板块合计39亿股,较3Q末减少7亿股,持股变动占A股上市银行自由流通股的0.22%;持有银行总市值325亿,占公募基金重仓持股市值的比重为1.95%,较3Q末下降0.59pct。分机构看,持仓市值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商行(0.81%)>国有行(0.55%)>股份行(0.51%)>农商行(0.08%)。其中,农商行较3Q末提升0.01pct,国有行较3Q末持平,城商行、股份行较3Q末分别下降0.41、0.18pct。 个股层面来看,截至23Q4末,共有31家上市银行进入重仓持股名单,新增浦发、重庆银行,华夏、青岛、西安、贵阳、齐鲁银行则退出重仓持股名单。个股持仓变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①仓位增幅居前的银行为农行、工行等国有大行。23Q4末,仓位增幅居前的银行主要为农行(+0.04pct至0.12%) 、工行(+0.02pct至0.17%)、苏州(+0.02pct至0.03%)、建行(+0.01pct至0.12%)。农行、建行、常熟持仓排名有所提升,分别升至第6、第7和第9位。 ②多数银行仓位有所下降,仓位降幅居前的为宁波、招行和邮储。23Q4末,仓位降幅较大的银行为宁波(-0.26pct至0.22%)、招行 (-0.13pct至0.44%)、邮储(-0.07pct至0.06%)、成都(-0.06pct至0.21%)、江苏(-0.05pct至0.2%)等,主要以前期热门标的为主。 ③银行板块持股集中度有所下降。23Q4末,机构持仓前五的银行分别为招行 、 宁波 、 成都 、 江苏和工行 , 占偏股型基金重仓持股市值比重分别为0.44%、0.22%、0.21%、0.2%、0.17%,CR5合计1.25%,较3Q末下降0.5pct;占银行重仓持股市值的比重分别为22.8%、11.3%、11%、10.2%、8.7%,CR5合计占比为64%,较3Q末下降4.3pct。 ④持股数量变化角度看,23Q4持股变动占自由流通股本比重居前的银行为苏州(+1.66%)、苏农(+0.91%)、农行(+0.39%)、沪农商(+0.16%)、重庆(+0.05%)和工行(+0.04%);减持比例居前的银行主要为宁波(-4.2%)、成都(-2.3%)、邮储(-2.2%)、南京(-1.5%)。 图1:23Q4银行板块重仓市值占比较3Q末下降0.59pct至1.9% 图2:偏股型基金对银行个股配置情况 非银:持仓占比均降至历史低位,证券板块相对平稳 截至23Q4末,偏股型基金重仓持有非银板块合计11.4亿股,较3Q末减少2.3亿股,持股变动数量占非银板块自由流通股本的0.12%;持有非银板块总市值171.7亿,占偏股基金持股总市值的1.0%,较3Q末下滑0.5个百分点,变动幅度在各行业板块排名第25/30。13Q4至今,境内偏股型基金对A股非银板块的重仓持股比例均值为3.4%,最低持仓为疫情影响期间21Q2的0.5%,当前持股比例仍为近十年较低水平。 图3:23Q4非银板块重仓市值占比较3Q末下降0.1pct至0.7% 1)证券:重仓持股比例季环比下滑0.1p Ct 至0.7%,银河、方正仓位增幅靠前 截至23Q4末,偏股型基金重仓持有券商板块合计8.5亿股,较3Q末减少0.4亿股,持股变动数量占券商板块自由流通股本的0.03%;持有券商股总市值113.9亿,占偏股基金持股总市值的0.7%,较3Q末下滑0.1个百分点。4Q资本市场波动加剧,偏股型基金对券商股持仓比例有所下降。 个股层面来看,银河、方正仓位增幅排名靠前,中信持仓比例升至第一。截至23Q4末,仓位增幅居前的券商为中国银河(+0.03pct至0.04%)、方正证券(+0.02pct至0.02%) ; 仓位降幅较大的券商为华泰证券 (-0.08pct至0.15%) 、 中信证券 (-0.04pct至0.15%) 、 东方财富 (-0.02pct至0.15%),其中中信证券虽然仓位下降,但持仓比例由第二升至第一。从持股数量变化角度看,23Q4增持数量占自由流通股本比重居前的券商主要为中国银河(+2.9%)、红塔证券(+1.4%)、方正证券(+1.2%);减持比例居前的券商主要为华泰证券(-1.7%)、中信证券(-0.4%)。 2)保险:受资负两端共同拖累,重仓市值占比较3Q末下滑0.4p Ct 至0.3% 截至23Q4末,偏股型基金重仓持有保险板块合计2.4亿股,较3Q末减少2.0亿股,持股变动数量占保险板块自由流通股本的1%;持有保险股总市值55.0亿,占偏股基金持股总市值的0.3%,较3Q末下滑0.4个百分点。4Q偏股型基金对保险股持仓比例下滑,主要由于:1)负债端受预定利率下调、银保渠道严格执行“报行合一”等强监管政策背景下,负债端销售整体疲软;2)资产端受长端利率震荡下行、权益市场持续下挫等因素影响,投资收益面临较大压力,使得市场对险企利差损的担忧情绪有所升温。4Q以来,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至4Q末2.55%的低位,较3Q末-12bp,4Q期间沪深300指数累计下跌7.0%,同期保险指数累计下跌15.8%,跑输沪深300指数8.8pct。 个股层面来看,5家A股上市险企重仓持股比例均环比下滑。截至23Q4末,偏股型基金对中国平安 (-0.27pct至0.17%) 、 中国太保 (-0.10pct至0.12%) 、 中国人寿 (-0.05pct至0.02%) 、 中国人保 (-0.01pct至0.02%)、新华保险(-0.004pct至0.01%)的持仓比例均下滑,中国平安仓位降幅最大。从持股数量变化角度看,23Q4减持数量占自由流通股本比重居前的险企主要为中国太保 (-1.80%) 、 中国人寿 (-1.44%) 、 中国人保 (-1.06%)。 图4:偏股型基金对证券个股配置情况 图5:偏股型基金对保险个股配置情况 北向资金:23Q4减配大金融板块,国有大行获逆势增持 23Q4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出A股。截至2023年末,北向资金合计持有A股1201.8亿股,较3Q末减少54.5亿股,减持数量占全A自由流通股本的比重为0.17%;23Q4累计净流出A股594.9亿,而2016-2022Q4平均净流入规模为800亿。23Q4中美利差快速走阔,我国A股面临较大资金流出压力。 风格配置上,北向资金亦主要偏防御,与境内偏股基金具有一致性。从风格大类来看,北向资金主要减持金融(-0.44%)、周期(-0.28%)、高端制造(-0.21%),对大消费(-0.03%)有小幅减持,仅增持公共服务(+0.12%);从持仓市值占比来看 ,增幅居前的行业为电子 (+1.6pct至7.5%) 、医药(+0.78至9.7%pct)、电力及公用事业(+0.59pct至3.5%);对金融板块持仓市值占比为11%,较3Q末下降1.16pct,其中银行、非银持仓市值占比分别为6.4%、4.6%,较3Q末分别下降0.61、0.55pct。 从个股资金流动来看,1)银行:主要买入建行(+7.2亿)、农行(+4.2亿)、民生(+2.4亿)、工行(+0.9亿)、杭州(+0.5亿);主要卖出招行(-35.7亿)、平安(-27.9亿)、兴业(-14.1亿)、宁波(-13.8亿)、江苏(-10.3亿)。2)证券:主要买入华泰证券(15.9亿)、东吴证券(+2.7亿)、中信建投(+1.8亿)、国泰君安(+1.2亿);主要卖出方正证券(-16.7亿)、东方财富(-8.6亿)、中信证券(-8.2亿)。3)保险:主要买入中国人寿(+2.2亿);主要卖出中国平安(-55.3亿)、中国太保(-8亿)、中国人保(-6亿)、新华保险(-2.4亿)。 投资建议:银行板块行情有望延续,优选业绩稳定+高股息个股 2024年开年以来(截至1月23日),银行板块扭转前期跌势,累计上涨1.6%,跑赢沪深300指数7.4pct,在各行业板块中位居首位;北向资金尽管持续净流出A股,但逆势增持银行板块,增持比例达0.2%,在各行业板块中位居第2/30。在当前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加大、资本市场“资产荒”压力加剧背景下,银行板块凸显较好的防御属性。展望下一阶段,我们认为银行板块行情有望延续: 第一,国务院释放活跃资本市场信号,银行板块作为权值有望受益。1月22日,李强总理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资本市场运行情况及工作考虑的汇报。会上强调“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稳市场、稳信心”。当前阶段,受雪球产品逼近敲入边缘、宏观经济预期偏弱、美债利率走高等因素影响,非理性抛售引发A股循环下跌压力,迫切需要针对性引入负反馈机制,防止市场非理性下跌。 参考日本2010年以来的托市手段,主要以央行直接入市持有东证指数ETF、日经指数ETF为主,我们预计短期内沪深300ETF将发挥股市“稳定器”作用。实际上,今年以来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累计跌幅分别为4.3%、5.8%、10.4%、13.7%,大盘风格表现远好于中小盘风格,这一方面与上证50、沪深300成分股多为经营基本面稳健、抗风险能力强、分红收益率较高的上市公司有关,同时也与上证50、沪深300ETF在近期出现了大额认购有关。后续在“稳定器”作用下,我们预计上证50、沪深300成分股有望跑出较好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表现。考虑到沪深300成分股中银行股流通市值权重为12%,在各行业板块中位居首位,银行板块或首先受益。 第二,在“资产荒”加剧背景下,继续看好银行板块类固收属性的配置价值。 截至1月23日,A股、H股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分别为5.9%、7.8%,与10Y国债收益率价差分别为337bp、526bp,均处在历史最高水平。在经济增长预期仍然偏弱、资本市场“资产荒”现象加剧背景下,以银行为代表的“盈利稳、估值低、股息高”的类固收资产凸显投资性价比,特别对于看重“类债价值”、资产端欠配较为严重的险资而言,对该类资产配置意愿或明显提升,日前长城人寿增持无锡银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