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产业周期下的双循环机遇。在《产业经济2024年度策略(宏观篇):全球利润新格局,内外循环新机遇》中,我们对美国和中国长期的宏观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基于美元美债的全球定价体系或将走弱,全球利润分配格局将开始重塑,中国有望逐渐脱离债务周期,转向以科技制造为代表的产业周期。本篇报告中,我们将聚焦科技产业,对数据要素、半导体、科技消费、高端制造等板块的细分科技产业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 数据要素:2024年正式入表,数据资源潜力有望加速释放。1)从宏观层面看:数据进入生产要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要素将加速释放生产力,驱动我国数字经济高速增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2021年数据要素对GDP的贡献率约为14.7%,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约为1.75。2)从产业层面看:①政策端,近几年我国数据要素已经形成了1+N的政策体系,2023年组建国家数据局并通过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入表暂行规定,有利于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②市场端,全球数据交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2030年将超过3000亿美元,中国市场预计将在2030年超过5000亿人民币,增速高于全球水平。③需求端,未来人工智能将加速向“以数据为中心”转变,叠加全球数字经济渗透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数据要素需求将快速增长。④供给端,数据资源的供给方主要是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目前地方政府积极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截至2023年8月,地方政府的数据开放平台数据集容量超过480亿,较2019年增长超过32倍。企业方面,随着2024年数据资源会计入表政策的正式实施,企业数据资产将逐步显性化。3)随着数据资产化进程加速,我们认为,数据资源拥有方,以及在数据采集、加工、流通、应用等环节提供工具软件或相关配套服务的厂商将首先受益。 半导体:需求复苏与国产替代共振,先进封装接棒摩尔定律。1)需求侧:由于宏观走弱、下游需求低迷等因素,2023年全球半导体销售市场规模同比收缩9.4%。 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或将迎来复苏,预计同比增长13.1%,其中存储板块的反弹最为强劲,同比增速预计将达44.8%。AI算力芯片需求将成为推动全球半导体市场长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预计2023至2027年CAGR将超过22%。2)供给侧:2023年,全球半导体供给侧出现较大的结构性变化。虽然全球资本开支同比下降,但美国等地区的产业政策促使头部晶圆厂持续全球化产能扩张。同时,AI芯片需求导致先进封装产能不足。展望2024年,全球半导体Capex预计将增长6%至1613亿美元,开启新一轮产能扩张周期。中国一方面持续扩产成熟制程,另一方面则有望通过技术研发攻破先进制程扩产难题。在此背景下,国产半导体设备板块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长。3)先进封装:目前,数字电路的摩尔定律正逐渐失效,而先进封装技术将成为产业升级主要路线。未来十年,先进封装的I/O密度预计将提升16倍左右,I/O互联密度提升25倍左右,大致体现为25-30个月翻倍的指数规律,我们认为这是摩尔定律在先进封装产业的延续。未来,先进封装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2年的443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786亿美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0%,2028年先进封装占整体封装市场比重预计将达到58%。4)第三代半导体:由于具有高频、高效、节能等特性,第三代半导体在新能源车、光伏、风电、5G通信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2023年部分碳化硅衬底企业已经步入良率提升和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环,随着800V车型密集发布,预计2024年碳化硅器件市场将迎来加速增长。 科技消费:产品创新与AI赋能齐头并进。1)消费电子总量:消费电子是科技消费类硬件的主要领域之一。2020年疫情因素加剧了消费电子需求波动,叠加全球宏观经济低迷等因素,2022年以后消费电子需求持续走弱,直至2023年下半年才有所好转。展望未来,我们认为折叠屏手机、MR等产品形态的创新,叠加AI赋能PC、智能手机,将推动消费电子行业进入新一轮创新周期。2)智能手机:尽管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乏力,但高端机型占比仍在持续提升,Counterpoint预测2023年折叠屏手机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45%至1900万部,未来两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三季度以来,主要厂商密集发布新机,钛合金中框、卫星通话、AI大模型赋能的手机助手、自研操作系统等革命性创新不断,有望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3)PC:AIPC是人工智能技术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载体,是内嵌云端混合个人大模型的、具备多模态自然语言交互能力的个人智能体。随着AMD和英特尔相继发布内置NPU的AIPC处理器,OEM厂商也将加速布局,2024有望成为AI PC元年,IDC预计2027年AIPC渗透率将增长至85%。硬件先行,软件跟进,AIReady的PC有望推动AI应用生态加速爆发。4)XR:全球VR/AR行业起步较早,但由于缺少革命性产品一直未能进入规模化阶段,导致软件与内容生态不够完善,硬件出货量难提升,2023年全球VR/AR销量预计仅为710万台/50万台。随着苹果入局推出VisionPro,普及空间视频,XR行业生态有望进入加速发展阶段,预计2027年全球VR销量有望突破4200万台。5)内容产业:2023年,ChatGPT席卷全球,全球涌现AI大模型热潮,AI应用快速爆发。2023年生成式AI应用的全球下载量翻了9倍,AI聊天机器人增长了72倍,嵌入AI功能的应用下载量增长了60%。内容产业经历了PGC、UGC,逐渐进入AIGC时代。预计到2030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将增长至8970亿美元,中国AIGC市场也将增长至1.14万亿元。AIGC技术持续推动内容行业生产模式变革,推动数字文娱产业加速出海。 高端制造:汽车智能化提速,新能源产业链开启全球化。高端制造业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这里主要探讨汽车和新能源产业的变化。1)汽车智能化:新四化是汽车产业未来二十年的主题,随着电动化渐入佳境,智能化方向开始加速发展。2023年,自动驾驶产业开始从L2向L3阶段推进,NOA成为车企布局重点,“BEV + Transformer + Occupancy”架构叠加多传感器融合方案成为城市NOA量产应用新范式,预计2024年国内NOA车型销量将超过百万辆,应用规模显著提升。2)汽车工业出口: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请进来”到“走出去”再到“走上去”的转变。2023年1-1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75%至104.3万辆,占整体汽车出口数量的24%。展望2024年,中汽协预计我国汽车总销量将达到3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150万辆,汽车出口约550万辆,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与此同时,我国汽车产业链也逐渐从零部件出口,转向整车与产业链出海,未来有望实现全球化。3)新能源产业:202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装机进展不及预期、全球竞争加剧和政策层面的多种因素影响,新能源板块出现较大下跌。11月,中美联合声明提出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增至3倍。按照这一目标,我们测算2030年全球太阳能和风能新增装机容量将比现有行业预期高出60%左右,这将较大缓解目前市场对产能过剩预期的担忧。 同时,无效产能的加速出清,也有望给供给端带来改善。2022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1161GW,光伏累计装机占全球份额高达35%。凭借规模效应和技术研发积累,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制造成本优势显著,光伏组件总制造成本全球最低。未来,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将加速海外产能布局,从出口转向出海。 投资建议:1)数据要素:重点关注数据资源拥有方,以及数据采集、加工、流通、应用等环节的工具软件厂商或相关配套服务商;2)半导体:重点关注存储行业周期反弹,半导体设备国产替代,和先进封装产业链;3)科技消费:重点关注MR产业链、AIPC、文娱内容产业出海;4)高端制造:重点关注汽车智能化方向(V2X、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等)和光伏、风电、动力电池板块内的优质标的。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持续走弱风险;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人工智能技术滥用风险; 新能源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风险。 1.引言:产业周期下的双循环机遇 对于全球科技产业而言,2023年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年。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与应用产品席卷全球,大模型技术快速迭代,AI产品生态不断完善,数据与算力的重要性被市场充分认知。另一方面,由于宏观走弱等因素,半导体及下游消费电子需求延续了2022年的疲软趋势,直至三季度才有所好转。 与此同时,卫星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和核聚变、室温超导等前沿科技也被市场广泛关注。 我们在《产业经济2024年度策略(宏观篇):全球利润新格局,内外循环新机遇》中对美国和中国长期的宏观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本篇报告中,我们将对2024年较为重要的科技产业趋势进行梳理与展望。对于中国而言,随着地产下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出现,中国经济面临着增长潜力下降、结构失衡和风险积累等问题。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需要从过去依靠物质资本投资和低附加值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转向依靠知识、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 展望2024年,我们认为,基于美元美债的全球定价体系或将走弱,全球利润分配格局将开始重塑,中国有望逐渐脱离债务周期,转向以科技制造为代表的产业周期。在此情境下,我们推荐关注参与“内外双循环”的产业机遇。1)外循环方面,美国全球化走弱,中国“走出去”的上限将被打开,新能源(锂电、光伏、风电等)、汽车、机械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和数字文娱等内容产业将加速出海。2)内循环方面,数据要素入表将实现产业从0到1,半导体设备的国产化替代有望继续取得突破,先进封装产业将接棒摩尔定律引领未来十年产业趋势,MR、AIPC、折叠屏手机等新产品形态有望刺激科技消费需求回暖。 2.数据要素:2024正式入表,数据资源潜力加速释放 2023年,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机制探索加快,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入表暂行规定正式通过,地方政府加快探索数据开放共享和授权运营方式,数据要素潜力加速释放。 从宏观层面看,数据在当代数字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进入生产要素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2021年数据要素对GDP的贡献率约为14.7%,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约为1.75。未来,随着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加快,国民经济生产效率将持续得以提升,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和渗透率有望保持持续高增长。 从产业层面看:1)政策端,自2014年我国首次将大数据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来,近几年数据要素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数据二十条确立了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框架,国家数据局的组建明确了数据行政管理权责,有利于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和数字中国规划。未来数据要素流通市场机制将更加完善。2)市场端,全球数据交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约为906亿美元,预测2025/2030年将增长到1445/3011亿美元,中国市场2022年市场规模约为876.8亿人民币,预计2025年/2030年中国数据交易市场将增长至约2046亿元/5156亿元,增速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3)需求端,AI大模型技术在2023年加速发展,ChatGPT火爆全球。未来人工智能将加速向“以数据为中心”转变,AGI的探索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大规模数据集。Precedence Research预测用于人工智能训练的数据集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20.9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接近100亿美元,人工智能对高质量数据集与语料库的需求有望充分带动数据流通市场的发展。4)供给端,数据资源的供给方主要是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目前地方政府与公共部门积极推进数据开放共享平台建设,截至2023年8月,我国地级及以上地方政府的数据开放平台数量增长至226个,开放的有效数据集数量增长到约34.6万个,是2017年的41倍,数据集容量增长到超过480亿,较2019年增长超过32倍。与此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在快马加鞭积极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企业方面,随着2024年1月1日数据资源会计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