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Interact Analysis]:2024行业回顾&2025展望年度白皮书-制造业经济概览、智能化、电动化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4行业回顾&2025展望年度白皮书-制造业经济概览、智能化、电动化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4行业回顾&2025展望年度白皮书-制造业经济概览、智能化、电动化

ANALYSIS 2024 Review & 2025 Vision INTERACT 制造业经济概览智能化 电M动AN化UFACTURINGINDUSTRY INTELLIGENTIZEELECTRICIFICATION 报告的所有图片、表格及文字内容的版权归映致信息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InteractAnalysis)所有。未经本单位同意,不得以任何异于本报告原样之装订或包装形式将本报告出借、转售、出租、或在网上发布。 本报告仅为一般性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 ©2025InteractAnalysis.AllRightsReserved. 卷首语 极化的世界:地缘现实与产业抉择 2024年,全球产业格局在一场宏大的地缘政治与宏观经济交响中震荡前行——一边是贸易壁垒和保护主义加剧,另一边却是全球供应链彼此交缠、难以彻底切割。世界仿佛在同一张地图上撕裂成两个平行时空,一端走向更加封闭与对抗,一端依然呼唤合作与开放。这一切,几乎成为当今世界转向的缩影。 地缘政治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嵌入产业血脉。无论是芯片、新能源,还是工业自动化与关键原材料,政策、关税、制裁、出口管制等词汇,正成为影响企业决策的关键变量。供应链不再只关乎效率,而是关乎安全性与韧性。从“全球化”到“Glocal”(全球在地化),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双线并行,构建“两套系统”以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 面对这样的局面,产业界必须认清现实——我们正告别那个开放包容、市场化驱动的黄金时代。全球化的脚步在放缓,代之而起的是区域化、盟友化的产业重塑。回不去过去的时代,那就重新布局未来,产业链的调整已在悄然进行。 祛魅与返魅:泡沫后的坚持与信仰 过去的这几年,许多产业经历了一场从狂热到冷静的转折。那些曾一度站在资本风口上的“宠儿”,项目爆发式增长,“摇人圈子”盛行,仿佛只要站上赛道,便能水到渠成。然而,随着资本退潮,增长放缓,行业喧嚣散去,留下的是理性回归和现实考验。 机器人行业是这一转折的真实写照。订单下滑、市场收缩,企业不再沉迷于纸面增长,而是重新聚焦核心技术,探索如何将产品真正嵌入市场需求之中,解决实际痛点,推动产业升级。新能源行业的轨迹亦是如此。从电池到整车,从光伏到风电,曾经的盲目扩张让市场供需失衡,价格战加剧,同质化竞争愈发明显。面对FOMO情绪,企业逐渐意识到,唯有摆脱短期投机心理,转向差异化创新,才能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然而,真正穿越周期的力量不仅来自市场判断,更源于对技术和产品的长期信仰与坚持。在泡沫褪去的低谷时期,企业更需要对硬核技术保持热忱,对产品创新保持耐心。那些能够在逆境中深耕研发,坚守理想主义精神,致力于打造领先市场的优质产品的企业,才是下一个时代的引领者。创新不是短期逐利的工具,而是一种内生动力,是敢想敢拼的信念,是对技术边界的不断挑战。 技术与生态:在不确定中锚定方向 如果把视野再放宽一些,未来的竞争除了产品的比拼之外,也是生态建设的较量。 过去很长时间,中国企业似乎已经习惯了扮演“跟跑者”和“应用变现者”的角色,但随着全球格局的变化,这种依靠人口红利和市场规模发展的模式已无法支撑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在这轮调整中,逐渐浮现出一个共识:中国企业不能只做技术跟随者,而是要走向前沿,成为创新的贡献者,推动生态发展。中国经济的体量和潜力摆在那里,我们缺乏的不是资本,而是信心和组织高密度人才进行有效创新的能力。 单点突破很难满足复杂市场的需求。企业不仅要加强自身研发,还要通过更高效的人才组织、开放合作平台以及社区的建设推进技术前沿。AI、自动驾驶、生成式技术等领域尤为如此,技术社区的活跃度将直接影响技术迭代速度和商业化成功率。 同时,企业出海正在迈向更深层次的生态建设阶段。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与整合,将成为决定企业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构建全球供应链联盟、形成区域合作网络,已成为企业稳固市场地位、规避地缘风险的必要策略。出海不再只是销售产品,而是携手伙伴形成产业共同体,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生态制高点。 那些能够在技术与生态双轮驱动下,稳步前行的企业,将成为下一个全球产业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产业仍在动荡,但成长从未停止。真正能跨越波动的企业,往往是那些在狂热中保持冷静,在低谷中坚守信念的实践者。面对变局,答案不在远方,而在脚下。 张键Jan/亚太地区负责人 Content 制造业经济概览 目录 01 全球制造业产值追踪05 02智能化 工业机器人08 机器视觉12 人形机器人14 运动控制&智能输送17 移动机器人20 03电动化 叉车23 非道路设备26 商用车28 锂电池31 电池回收34 储能37 其他 氢能39 04 IA中国团队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MANUFACTURINGINDUSTRY 制造业经济概览 标准报告 全Manu球fact制uring造Indu业stry产Outp值utT追racke踪r(MIO) MIO(ManufacturingIndustryOutput)是InteractAnalysis独有全球制造业产值追踪指标。根据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统计局等机构的公开数据,MIO追踪全球45个重点国家的制造业、102个细分行业自2007年以来的产值规模与增长情况,并结合对各行业经济周期的监测,预 测其未来5年发展趋势。 *MIO统计方法为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相加。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增加值或被重复计算。例如,石油-化工-塑料-最终产品。 了解更多关于《全球制造业产值追踪》报告 ManufacturingIndustryOutputTracker(MIO) 2024年,全球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约1.3%,其中美洲、亚洲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2.1%左右,欧洲制造业产值同比下降1.7%。 2023-2024年,制造业整体增长较疲软,国内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国内需求放缓,出口面临地缘政治压力;价格及利润下滑;产能利用率不足、新增投资放缓;房地产相关产业受到影响等。 海外制造业近两年同样面临多重困境,在调研中被企业频繁提及的包括:(1)库存问题,2021直至2023年上半年,欧美高通胀及供应量不畅,使生产企业、渠道及用户倾向于提前订货,到2023年已累计大量库存,而同时宏观环境变化,需求下滑,市场进入漫长的去库存周期。(2)通胀及高利率抑制了新增投资;(3)对欧洲而言,向新能源转向的缓慢和不确定性为其汽车行业带来了冲击,高能源价格、以及来自亚洲制造商的竞争也直接影响着当地企业。 1.3% 2024年 全球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 ManufacturingIndustryOutputTracker(MIO) "预计2025年将缓慢复苏 2025年,随着欧美积压库存持续消耗,银行降息,中国宏观经济刺激政策落地,我们预期全球制造业经济将企稳并开始复苏。但市场信心、价格内卷和产能利用率不足问题仍存在,恢复尚需时日,预计2025年将是缓慢复苏的调整年,2026年可以恢复到正常的增长周期,并在2030年前实现更积极的增长。2025年,亚太市场,尤其是印度和东南亚预期增长较快,而欧洲复苏速度预计相对缓慢。 价格方面,短期前景不容乐观。近两年国内和欧美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价格问题几乎相反,分别是价格下滑和通胀带来的被迫涨价,而如果贸易战开启,这一趋势将加剧。出口承压对生产国而言是天然的通缩环境,容易造成国内市场供大于需,加大价格下行压力,而对于美国等大量进口中国工业产成品的地区,加关税将加剧当地市场通胀。可以预见的是,成本控制对国内和海外的制造业企业来说,在2025年仍将至关重要。 相比终端生产企业,全球机械制造业面临更大挑战,而零部件厂商受到的冲击最大。在国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前两年集中新建产能透支设备需求,海外面临的则是库存问题,用户和渠道累计的设备和零部件库存仍在出清,导致新订单需求无法传导到生产企业。 各制造业行业中,中国半导体行业复苏明显;而新能源行业进入周期性调整,新项目数量锐减;房地产相关行业继续疲软,其他行业在增长率表现上并未出现明显分化。欧美则表现出靠近消费端的行业明显好于中游制造业的情况,例如医疗器械与制药增长良好,食品饮料也维持稳健增长,汽车、金属、橡塑等一般工业则表现一般。 2025年,IA将新增发布全球制造业经济指标解读视频,并每季度在公众号推送,敬请关注。 INTELLIGENTIZE 工业机器人 标准报告 工Indus业trial机Robo器ts/人Compo/ne机ntsI器nMa人chine控-In制tegeatedRobots 《工业机器人》报告深入分析工业机器人市场,提供按地区/机器人类型/有效载荷/下游应用等维度的极高颗粒度的市场规模和预测数据,拆解行业关键趋势和市场需求走势,以及提供领先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和排名。 《机器人控制》报告深入剖析了设备集成机器人市场,关注由设备控制器集成控制的机器人,以及这类机器人所采用的核心零部件。 了解更多关于《工业机器人》和《机器人控制》报告 其他关于机器人领域报告:《协作机器人》、《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等 IndustrialRobots 52.1 万台 2024全球工业机器人 出货量 InteractAnalysis自2018年起持续追踪中国及全球机器人市场数据并发布市场报告,对全球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年度出货量、销售额及预测进行季度更新。 全球机器人市场2024年表现不佳,全年初步统计销量为52.1万台,同比2023年下滑0.2%,其中美洲、欧洲市场销量分别下滑超过6%、9%,中国市场销量增长约3%,亚太其他地区销量下滑0.8%。如果排除协作机器人,全球销量降幅达到1.5%,其中受到汽车行业需求下滑的影响,六轴/多关节机器人(articulatedrobot)销 >7% 2025医药、食品饮料行业销量增长率 量降幅达到2.5%。 影响了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积压库存。经销商、集成商处仍在消化库存,同时,用户侧的产能扩充和新增投资的速度放缓,形成库存“堰塞湖”。2024年基本处于渠道去库存周期中。 IndustrialRobots 2025年,与IA对制造业整体周期的预测一致,工业机器人市场预期会逐步开始复苏,全球销量增速恢复到5%,到2026年实现7%以上的更积极的增长。有几点积极因素有望推动市场复苏:渠道库存预计持续下降,新订单将更容易传导到机器人本体商带来出货量提升;宏观层面,中国政府出台的经济刺激政策逐步落地,美国大选后不确定性减弱,此前延期或观望的项目开始推动;全球降息潮作用逐步显现,推动设备投资。 从应用行业来看,生命科学领域(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生产、制药环节的应用)对机器人需求持续增长,在欧美市场尤其突出,成为当地厂商2024年集体关注的热点行业。2025年,距离消费端较近的医药、食品饮料行业机器人销量预计将继续领跑增长,全球销量增长率超过7%。汽车及一般工业行业对于订单不足的担忧仍较普遍,企业投资相对于消费品行业还比较谨慎。 据初步统计,中国市场2024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实现约3.3%的同比增长,增速相比前几年虽明显放缓,但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如果不含协作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率约为2.3%,其中SCARA机器人受到电子和半导体行业复苏影响,增长率领先其他机器人类型。 国内协作机器人出货量2024年仍实现双位数增长,然而由于每台平均售价大幅下滑,销售额仅增长不到7%。协作码垛机销售台数在2023年爆发的基础上延续增长,同时大负载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在拓宽,这些都成为拉动市场增长率的细分领域。 " 2024热点行业: 生命科学领域 "国内协作机器人出货量仍实现双位数增长 "“设备集成机器人”市场增长 2024年,设备制造商也在持续进入机器人市场。国内多家机械设备OEM推出了自家研发生产的机器人,通常搭配其设备成套售卖。也有OEM和集成商推出了协作码垛机等热门机器人产品。 在机器人技术越来越普及的背景下,设备制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