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化学制药板块领跌。全部A股下跌1.37%(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0.13%,中小板指下跌1.95%,创业板指下跌1.23%,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2.43%,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下跌3.14%,生物制品下跌2.56%,医疗服务下跌2.09%,医疗器械下跌1.88%,医药商业下跌1.92%,中药下跌2.27%。医药生物市盈率( TTM )27.80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31.49%分位数。 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采公布拟中选结果。12月20日,二十五省(区、兵团)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开标。初步统计,本次集采较最高有效申报价平均降幅约53.9%,最大降幅73%,年节采购资金近60亿元,雅培、罗氏等进口企业以及迈瑞、安图、新产业等国内龙头企业均以高于50%的降幅全部拟中选,保证了临床精准检验的需求。迈瑞、安图、新产业均以A组第1-4名的报价拟中选,整体竞标结果符合预期。IVD集采是大浪淘沙的过程,进口替代箭在弦上,重视集采下体外诊断龙头公司的发展机遇。 国产体外诊断试剂开启国际化征程。2022年全球IVD市场规模超过千亿美元,其中亚太和拉美市场增长潜力大。疫情下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优势进一步放大,加速了整体医疗器械的出海。其中,IVD占整体医疗器械出海的比例从高个位数跃升至20%左右。国产IVD龙头公司开启国际化征程,迎来第二增长曲线。推荐关注:1)具备“仪器+试剂+原料”一体化开发能力,平台化及国际化布局的IVD龙头: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2)特色化项目较多,产品或渠道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亚辉龙、迪瑞医疗。 月度投资观点:我们认为2023Q4是布局未来三年医药行情的最佳时机:医药行业处于基本面向上(需求稳定可持续,优质供给涌现,一般供给持续退出,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长期发展路径清晰(创新、合规、国际化)的大周期。从全球视角来看,国内创新药、CXO、医疗器械等行业逐步具备全球竞争力,有望在全球市场星辰大海中获取一席之地。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采公布拟中选结果 安徽省医保局首次牵头开展化学发光试剂的大规模集采。安徽省医保局聚焦使用范围广、产品数量大、耗材占比高,遴选了5大类产品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即人乳头瘤病毒、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六项、传染病八项和糖代谢两项检测。 约10600家医疗机构参与采购量申报,采购总需求量为7.1亿人份/年,市场采购金额约110亿元。 表1: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采意向采购量和最高有效申报价 国产三大龙头均纳入A组,市场份额有望获得提升。根据报量情况,迈瑞医疗、新产业和安图生物旗下项目均纳入A组 , 在性激素六项的份额分别为10.0%/6.4%/4.2%,在传染病八项的份额分别为15.9%/5.5%/22.1%,在国产品牌中名列前茅。此外迈克生物也在性激素六项、传染病八项、糖代谢两项等品类中进入A组。报量结果充分体现了国产龙头企业在集采报量中所积累的终端装机和渠道覆盖优势,有望在集采后提升市场份额,加速进口替代。 表2: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采各龙头厂商的意向采购量占比 12月20日,二十五省(区、兵团)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开标。 初步统计,本次集采较最高有效申报价平均降幅约53.9%,最大降幅73%,年节采购资金近60亿元,雅培、罗氏等进口企业以及迈瑞、安图、新产业等国内龙头企业均以高于50%的降幅全部拟中选,保证了临床精准检验的需求。迈瑞、安图、新产业均以A组第1-4名的报价拟中选,整体竞标结果符合预期。 表3: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采各龙头厂商A组中选情况和中选排名 IVD集采是大浪淘沙的过程,进口替代箭在弦上,重视集采下体外诊断龙头公司的发展机遇。国内IVD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集采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加速产业过剩产能出清。而集采本身对于掌握核心技术和原材料的国产优质企业而言是一个加速进口替代、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前瞻的IVD厂商通过不断加大研发创新投入力度,同时持续优化成本结构,并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科研、运营管理等多维度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从而脱颖而出。在当前的集采规则下,国产与进口的价差被显著压缩,国产的经销代理体系将更凸显渠道优势。集采落地后将降低体外诊断板块的不确定性,有望带来估值修复。 国产体外诊断试剂开启国际化征程 全球IVD市场达千亿美元规模。根据IQVIA统计,新冠疫情前全球IVD的体量在2019年达到6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左右。受新冠检测催化,2020到2022年市场波动较大,但整体仍然保持高速增长,2022年整体体量约为1180亿美元。北美市场增长稳定,但欧洲市场受通胀和俄乌战争的影响,医疗支出有所缩减,影响了IVD产业的发展。亚太市场的增长驱动力主要来源于中国。拉美市场目前虽然体量较小,但是增长潜力较大。 图1:全球IVD市场规模和增速 图2:全球主要IVD区域市场 按照临床诊断领域分类,体外诊断市场由免疫诊断、生化诊断、分子诊断、血液学及体液、即时检验(POCT)等细分领域构成。目前全球体外诊断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形成“4+X”的竞争格局,其中第一梯队是以罗氏(Roche)、雅培(Abbott)、贝克曼(BeckmanCoulter)、西门子(Siemens)为代表的行业“四大家”;X包括赛默飞(ThermoFisher)、希森美康(Sysmex)等在细分领域具备优势的第二梯队。这些跨国企业集团以其强大的资金实力为后盾,不断加快全球并购战略,进一步扩大在全球体外诊断行业的市场份额以保持其领先地位。 图3:2022年全球体外诊断各细分类别占比 图4:2022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竞争格局(%) 在疫情前,整体医疗器械出海的增速约在25%左右。疫情下中国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成本优势进一步放大,加速了整体医疗器械的出海。其中,IVD占整体医疗器械出海的比例从高个位数跃升至20%左右。根据IQVIA预测,未来IVD的出海依然可以保持约12%的增速。 图5:中国医疗器械出海销售额和各品类占比(单位:10亿美元) IVD出海品类上,进程较快的是分子诊断、POCT和中心实验室的免疫检测。其他的生化检测和微生物检测,出海的进程相对较慢。决定出海的核心因素包括国产产品的产品力和渠道力,疫情下中国POCT检测和核酸检测试剂具备极强的性价比优势,且通过模式多样的OEM/ODM贴牌、自主品牌等方式实现海外销售。 随着中国厂商在化学发光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和海外注册完成,国产龙头公司有望加速国际化进程。 图6:IVD各细分品类出海进程 国产IVD龙头公司开启国际化征程,迎来第二增长曲线。除新冠检测产品外,传统的免疫、血球等产品也开启了出海进程,迈瑞医疗和新产业作为化学发光产品出海的代表性公司,均加速推进本地化进程,迈瑞医疗通过德赛诊断的并购导入完善了海外IVD的供应链平台,加强本地化生产、仓储、物流和服务体系建设。 新产业深耕海外市场十余载,借鉴印度子公司的成功经验,在海外加大重点市场国家的投入,推动装机量和中大型占比的持续提升。海外IVD市场空间广阔,国产企业凭借产品的高性价比和差异化的业务布局有望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推荐关注:1)具备“仪器+试剂+原料”的一体化开发能力,平台化及国际化布局的IVD龙头企业: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生物;2)特色化项目较多,产品或渠道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公司:亚辉龙、迪瑞医疗。 表4:国产龙头IVD公司的海外业务布局情况 本周行情回顾 本周全部A股下跌1.37%(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下跌0.13%,中小板指下跌1.95%,创业板指下跌1.23%,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下跌2.43%,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下跌3.14%,生物制品下跌2.56%,医疗服务下跌2.09%,医疗器械下跌1.88%,医药商业下跌1.92%,中药下跌2.27%。 个股方面,涨幅居前的是辰光医疗(43.42%)、万泰生物(22.91%)、科华生物(8.70%)、康乐卫士(7.83%)、诺泰生物(7.00%)、奕瑞科技(5.86%)、赛托生物(5.82%)、悦康药业(5.20%)、苑东生物(5.13%)、益丰药房(3.82%)。 跌幅居前的是中科美菱(-18.38%)、峆一药业(-14.50%)、莎普爱思(-14.34%)、荣昌生物(-13.96%)、双成药业(-12.34%)、康为世纪(-12.16%)、星昊医药(-12.14%)、智翔金泰-U(-11.43%)、森萱医药(-11.03%)、国新健康(-10.84%)。 本周恒生指数下跌2.69%,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下跌6.34%,板块相对表现弱于恒生指数。分子板块来看,制药板块下跌5.66%,生物科技下跌6.25%,医疗保健设备下跌2.26%,医疗服务下跌1.86%。 市场表现居前的是(仅统计市值50亿港币以上)绿竹生物-B(15.83%)、业聚医疗(9.38%)、科伦博泰生物-B(4.10%)、巨子生物(4.08%)、高视医疗(2.86%)、; 跌幅居前的是药师帮(-44.04%)、艾美疫苗(-16.13%)、和黄医药(-14.86%)、再鼎医药(-14.29%)、康诺亚-B(-11.49%)。 图7:申万一级行业一周涨跌幅(%) 表5:本周A股涨跌幅前十的个股情况 板块估值情况 医药生物市盈率( TTM )27.80x,全部A股(申万A股指数)市盈率14.20x。 分板块来看,化学制药33.43x,生物制品25.26x,医疗服务30.10x,医疗器械28.19x,医药商业17.41x,中药25.47x。 图8:申万一级行业市盈率情况( TTM ) 图9:医药行业子板块一周涨跌幅(%) 图10:医药行业子板块市盈率情况( TTM ) 投资策略 医药行业12月投资观点 好时机+高回报,布局第二波全球创新龙头。基于医药行业长期需求稳定增长的常识,我们认为今年三季度是行业基本面的绝对底部,且由于出清力度大,预计医药多数细分行业的竞争格局都将得到大幅优化。我们认为2023Q4是布局未来三年医药行情的良好时机:医药行业处于基本面向上(需求稳定可持续,优质供给涌现,一般供给持续退出,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升)、长期发展路径清晰(创新、合规、国际化)的大周期。 随着国内医药公司研发投入逐步兑现,预计未来三年医药行业的扣非利润将呈现出高增长态势。过去5年国内医药公司研发强度持续增大,收入增长和扣非利润增长均弱于研发增长,医药行业处于持续转型升级过程中。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行业即将迎来研发收获期,收入增长和扣非利润增长有望跑赢研发增长,释放转型升级的红利。以A股医药上市公司为例,预计未来3年收入增长在10-15%之间,若扣非利润率提升2个点,则未来3年医药行业的扣非利润有望增长75%,年化复合增长在20%以上。 建议积极布局两大主线,全球创新+患者获益。首先是国内医药人才红利的持续释放,迎接第二波创新全球化,这一波的创新全球化不同于第一波CXO等配套产业的全球化,中国的医药产品将走向全球,国内医药、医疗器械企业在未来5-10年有望诞生更多大市值医药公司;其次是国内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能够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价值的优质产品/服务企业将脱颖而出,不合规、浪费、无效的产品和服务将退出市场,合规、经济、有效的产品和服务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药品、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能够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未来都会获得长期成长空间。细分行业投资策略如下: 创新药: 重点关注差异化创新出海以及国内大单品。政策端、监管端对于能为患者带来临床获益的高质量创新药指向性明确,国内支付端压力缓和,国际化预期升温,建议关注具备差异化创新能力的优质公司:恒瑞医药、康方生物、康诺亚、科伦博泰生物等。 医疗器械: 1)集采影响出清,医疗机构手术和采购复苏:院内手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