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源证券]:北交所行业主题报告:汽车零部件产业:轻量化、智能网联趋势延续,细分赛道成长可持续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北交所行业主题报告:汽车零部件产业:轻量化、智能网联趋势延续,细分赛道成长可持续

交运设备2023-10-18诸海滨、赵昊开源证券B***
北交所行业主题报告:汽车零部件产业:轻量化、智能网联趋势延续,细分赛道成长可持续

引言 上一期《北交所新能源车行业专题报告一:汽车热管理赛道:电车热泵标配化,汽车热管理行业放量可期》的行业报告中,我们详细地从热管理技术迭代的角度分析了北交所及新三板企业中值得关注的标的。本篇报告是专题第二期,旨在于当下时间点总结出北交所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核心投资逻辑及潜力。 从趋势看机遇,详细梳理汽车零部件产业未来发展道路 (1)材料轻量:铝压铸性价比高,工程塑料正从内外饰件向功能件延伸。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等材料中,铝合金轻量化性价比较高。工程塑料同样重要,当前正在由内外饰件延伸至功能结构件。德国、日本每辆汽车平均使用塑料分别近300kg、100kg,而我国最多仅70kg,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未来提升空间大。 (2)自动驾驶:ADAS渗透率持续提升,超声波雷达需求增长潜力大。汽车自动驾驶感知层通过传感器探知周围的环境,在近距离探测方面,超声波雷达凭借成本低、性能好,与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比较胜出一筹,但在远距离探测方面能力较差。根据罗兰贝格预测,2025年中国L3及以上渗透率将达5%。 (3)线束系统:高压线束于新能源车浪潮出列,引领行业规模高增速。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对汽车线束的需求价值更大,我国新能源车产量逐年上升,2022年占总产量比例升至26%。2016-2022年我国汽车线束规模由671亿元增长至815亿元,其中高压品类占比由2.07%增至17.36%。 从中报审质地,前瞻北交所优质汽车股成长可持续性 2023年半年报看,北交所23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规模尚小,但在30%-40%毛利率区间内占比显著高于非北交所汽车零部件企业。(1)前装市场VS.后装市场:2023H1北交所前装市场型17家汽车企业营收增速中值15.14%、归母净利润增速中值11.87%;后装市场型及混合型6家企业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超10%,表现优异。(2)客户模式VS.分散客户模式:截至2023年10月10日,大客户模式企业市值均值7.7亿元、PE TTM均值16.0X,均衡客户模式企业市值均值7.2X、PE TTM均值14.1X,分散客户模式企业市值均值9.5X、PE TTM均值19.5X。 可以看出分散客户模式下的企业在当前时间点整体具备较高市值及市盈率。 开特股份、易实精密等7家企业具备新能源车业务转型机遇 疫情后汽车产业链稳步复苏,新能源车渗透率上升,同时智能网联趋势为汽车电子企业带来持续发展机遇。由于北交所汽车股的募投项目建设期多处于2-3年期,我们通过对次新股募投扩产产品的整理分析,得出共有7家北交所汽车股有望在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逻辑下持续受益,分别是开特股份、易实精密、旺成科技、泰德股份、奥迪威、荣亿精密、骏创科技。其中开特股份、奥迪威属于汽车电子产业,易实精密属于底盘系统产业,旺成科技、泰德股份属于动力系统产业,荣亿精密、骏创科技属于车身及附件产业,可重点关注以上企业未来1年业务发展。 风险提示:产业复苏不达预期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1、引言 上一期《北交所新能源车行业专题报告一:汽车热管理赛道:电车热泵标配化,汽车热管理行业放量可期》的行业报告中,我们详细地从热管理技术迭代的角度分析了北交所及新三板企业中值得关注的标的。本篇报告是北交所新能源车行业专题第二期,旨在于当下时间点总结出北交所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核心投资逻辑及潜力。 北交所汽车零部件企业共有23家。包括三祥科技、大地电气、舜宇精工、骏创科技、苏轴股份、开特股份、华原股份、建邦科技、奥迪威、吉冈精密、安徽凤凰、智新电子、邦德股份、旺成科技、泰德股份、华阳变速、易实精密、荣亿精密、明阳科技、威贸电子、天铭科技、丰光精密、同心传动。产品应用领域覆盖传统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内外饰件、电动化部件、电子电气系统、模具及工艺件以及其他共7大品类。 北交所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汽车领域也聚集了一批具备稀缺性的优质公司,比如车载超声波传感器龙头-奥迪威、汽车温度传感器领军企业-开特股份、远销海外车后市场的冷凝器巨头-邦德股份、国内越野绞盘龙头-天铭科技等等。 图1:北交所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应用领域覆盖传统动力系统、底盘系统、电动化部件等 2、从趋势看机遇,详细梳理汽车零部件产业未来发展道路 本章节,我们从汽车的发展趋势入手,重点解读产业链的确定性机遇。从供给侧看,市场可供选择的智能电动等新车型显著增加,迎合不同市场和目标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主机厂在三电技术、智能座舱、高级别辅助驾驶等新兴领域建立起系统级能力和生态体系,并且加快核心技术(包括高比能动力电池、800V高压平台、大算力车规芯片、激光雷达等)的投产和规模化,促进汽车的技术范式升级。从需求端看,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培育,消费者对车辆新兴技术及其带来的使用价值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有明显提升,这不仅体现在日益增长的新能源车销量,也体现在持续攀升的高级别辅助驾驶软件安装率上。 2.1、材料轻量:铝压铸性价比高,工程塑料正从内外饰件向功能件延伸 在世界各国排放标准愈加严格的大环境下,汽车轻量化概念,作为实现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路径,已经被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以及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所广泛接受,成为世界汽车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我国自主轻量化技术开发和应用体系的构建,摒弃以整车整备质量和轻质材料用量为衡量标准的传统做法,引入“整车轻量化系数”、“载质量利用系数”、“挂牵比”等作为衡量整车轻量化水平的依据;目标到2035年,燃油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25%,纯电动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35%。 图2:目标到2035年,燃油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25% 为满足汽车轻量化需求,行业内主要在材料、结构设计、工艺三方面进行突破。 在三大轻量化手段中,材料轻量化是基础,选用结构强度有保障的、密度相对低的材料代替传统的钢材料,包括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等材料。此外,工程塑料同样是汽车轻量化的重要材料,当前正在由内外饰件延伸至功能结构件。 铝合金压铸 汽车轻量化所使用的铝合金材料主要集中在动力总成、车身(结构件/覆盖件)和底盘系统之中。汽车用铝合金以加工形式的不同分为压铸、挤压和压延三种形态。 其中,压铸件在汽车领域的用量占比最高,达到80%左右,主要应用于车身结构件、底盘零部件和动力总成零部件;挤压件和压延件在汽车上的应用占比各约10%左右,主要用于车身覆盖件、车身框架、热交换系统等。 图3:铝合金材料主要集中在动力总成、车身(结构件/覆盖件)和底盘系统之中 车身结构件:车身构造的框架,相当于支撑车体的骨骼,主要起支撑和承载作用,也是车辆其他系统部件的安装基础。涉及产品主要包括后纵梁,A、B、C、D柱,前、后减震器,左、右底大边梁和防火墙、后备箱底板等,直接影响到车辆的行驶品质和被动安全。这类构件通常具有非常高的强度,结构多为封闭式的箱形截面,具有尺寸大、壁薄、结构复杂等特征。韧性相关的结构件一般要求抗拉强度≥180mpa,伸长率≥10%;强度相关的结构件,一般要求抗拉强度≥210mpa,伸长率≥7%。此外,为获得高性能,结构件往往需要热处理。 图4:铝合金车身结构件应用示意图 汽车底盘:主要是由四大系统组成,即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四部分。汽车底盘铝合金产品主要包括转向节、副车架、轮毂、控制臂、制动卡钳等。汽车底盘作用在于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成形汽车的整体造型。整车的70%重量都由汽车底盘承载,所以底盘零件的承载要求高,对于汽车行驶而言,同等幅度簧下质量轻量化的效用是簧上质量轻量化的5—15倍(数据来源:中鼎股份2021年年报),故底盘轻量化对汽车加速性能、稳定性能及操控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 图5:铝合金底盘零部件应用示意图 铝合金材料轻量化的综合性价比较高。轻量化材料主要包括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和高强度钢。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在减重效果方面呈现递增的态势,但是成本端同样依次递增。当下,在汽车轻量化材料中,铝合金材料综合性价比要高于钢、镁、塑料和复合材料,无论技术应用、运行安全性、循环再生利用方面都具有比较优势。据赛瑞研究的数据,在轻量化材料市场中,铝合金占比较高,是最主要的轻量化材料。 图6: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在减重效果方面呈现递增的态势 一体化压铸车身是轻量化技术的升级,减少车身零件数量,使得车身结构大幅简化;在轻量化的同时,简化供应链环节,具备降低车重减少电池成本、原材料利用率高、工厂占地面积减少等多种优点,实现汽车组装效率大幅提升。目前,特斯拉是一体化压铸应用的先锋,2020年9月,特斯拉在电池日上宣布Model Y采用一体化压铸后底板总成,替代掉传统车身的“冲压+焊接”工艺,大型压铸机将Model 3后底板所需的70个零部件,通过一体压铸,在Model Y上只需要2个零件,未来甚至会合为一件。 图7:一体化压铸在轻量化的同时,简化供应链环节 吉冈精密(836720.BJ)是专注于铝合金、锌合金精密零部件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涵盖电子电器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及其他零部件,主要应用于清洁电器、电动工具、通讯设备、车身主体结构、车载主机系统、动力系统及制动系统等。汽车领域主要客户包括万都博泽、康明斯、三立车灯、万都底盘、吉明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终端用户包括特斯拉、宁德时代等。 图8:吉冈精密汽车领域主要客户包括万都博泽、康明斯等 工程塑料 塑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塑料的重量比钢等材料更轻,1kg塑料可以替代2-3kg钢等更重的材料,每减少汽车自重10%,可以降低6%-8%的油耗,因此增加塑料在汽车中的用量可以降低整车成本并达到节能效果。 表1:1KG的塑料可以替代钢铁等其他材料2-3KG 汽车使用的塑料材料主要有尼龙材料、聚酯材料、聚甲醛材料和聚碳酸酯材料。 这些材料在汽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内饰件、外饰件、发动机室零部件和电器件。目前汽车内饰件已基本实现塑料化,大部分外饰件和部分发动机室零部件、电器件也被塑料零部件所取代。 表2:目前汽车内饰件已基本实现塑料化 汽车用塑料材料主要品种和用量占比分别为:聚丙烯(37%)、聚氨酯(17.3%)、ABS共聚物(12.3%)、复合材料(11.5%)、高密度聚乙烯(10.8%)。 图9:聚丙烯和聚氨酯是汽车塑料材料中的占比前二 表3:目前的内外饰件轻量化整体解决方案中,塑料复合材料和合成塑料是两大塑料运用方向 我国单车塑料用量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未来提升空间广阔。目前,汽车“轻量化”材料主要可分为工程塑料、高强钢、铝合金、镁合金和复合材料。其中,工程塑料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能够长期作为结构材料承受机械应力,并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和较为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使用,由于其密度小,质量轻,在汽车“轻量化”趋势下,能够替代钢材等传统金属材料。发达国家将汽车用塑料量作为衡量汽车设计和制造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全球范围来看,德国、日本在汽车中使用的塑料制品量大幅领先其他国家,德国每辆汽车平均使用塑料近300kg,日本每辆汽车平均使用塑料100kg,相比较而言,我国每辆汽车使用塑料制品最多的也仅有70kg,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车用塑料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图10:我国每辆汽车使用塑料制品最多的也仅有70kg,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kg) 骏创科技(833533.BJ)以汽车塑料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为核心业务。2019年开始,把握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新能源车功能部件。主营业务和主要经营模式不断深化发展,产品形态亦日渐丰富。产品根据在汽车中的应用可分为汽车悬架轴承系列、汽车天窗控制面板系列、新能源汽车功能部件系列、其他汽车塑料零部件系列。 图11:骏创科技2019年开始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新能源车功能部件 2.2、自动驾驶:ADAS渗透率持续提升,超声波雷达需求增长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