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顾:本周板块总体下跌,申万(2021)公用事业行业指数下跌2.59%,环保行业指数下跌0.31%。公用事业板块中热电跌幅较大,下跌4.27%,环保板块中园林、环境修复涨幅较大,分别上涨6.49%/4.18%。 行业动态环保: (1)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对全部排放设施关停或淘汰后仍存续的重点排放单位,不予发放预分配配额,在核定阶段统一发放;对因涉法、涉诉、涉债或涉司法冻结等情况存在履约风险的重点排放单位,调整配额发放及履约方式。重点排放单位持有的2019—2020年度配额、2021年度配额和2022年度配额均可用于2021年度、2022年度清缴履约,也可用于交易。此外,组织有意愿使用CCER抵销碳排放配额清缴的重点排放单位抓紧开立账户,尽快完成CCER购买并申请抵销,抵销比例不超过对应年度应清缴配额量的5%。对第一个履约周期出于履约目的已注销但实际未用于抵销清缴的CCER,由重点排放单位申请,可用于抵销2021、2022年度配额清缴。今年以来有关CCER重启的政策频频出台,随着电力以外其他几大行业有望逐步被纳入碳市场交易体系,碳配额需求量或进一步提升。重点推荐:环境监测仪器龙头【聚光科技】;环境监测专家【皖仪科技】。建议关注:在线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雪迪龙】。林业碳汇领域:【绿茵生态】;垃圾焚烧领域:【瀚蓝环境】【伟明环保】【旺能环境】。 (2)增加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采购数量,补齐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短板。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措施》指出,推动公共领域增加新能源汽车采购数量。支持适宜地区的机关公务、公交、出租、邮政、环卫、园林等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原则上采购新能源汽车,鼓励农村客货邮融合适配车辆更新为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采购占比逐年提高。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补齐公共卫生环境设施短板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清理整治的通知》,指出要重点推进城市环境卫生清理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环境整治,补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垃圾污水治理、医疗废物和污水综合处置能力短板,推动创新城乡社会健康治理模式,以点带面夯实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建设基础。建议关注:电动环卫车相关标的【宇通重工】【福龙马】;水务固废协同发展的【首创环保】。 公用: (1)国家能源局发布1-6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1亿千瓦,同比增长10.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39.8%;风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13.7%。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1733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44小时。其中,水电1239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452小时;太阳能发电658小时,比上年同期减少32小时;核电3770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97小时;火电2142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84小时;风电1237小时,比上年同期增加83小时。全国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3319亿元,同比增长53.8%。其中,太阳能发电1349亿元,同比增长113.6%;核电359亿元,同比增长56.1%;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054亿元,同比增长7.8%。重点推荐:南方电网旗下,储能订单充足的储能龙头【南网科技】;EPCOS一站式电能综合服务商【苏文电能】;建议关注:工商业光伏运营领跑者【芯能科技】。 (2)兰州市印发氢能发展规划,上海市发布交通领域氢能推广应用方案。兰州市正式印发《兰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5年)》。其提出以“氢能+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大力发展氢能装备产业,重振“兰州制造”。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要素,引进和培育一批氢能领军企业和研发机构,加快提升产业技术创新与装备制造水平,不断完善氢能产业链条,推动氢能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打造产业体系完备、全国领先的标杆城市。上海交通委发布《上海交通领域氢能推广应用方案》(2023-2025年),核心思想是上海氢能产业率先提出进入商业化示范运营新阶段。该政策有以下特点:明确主管部门,是国内首个交通委而非发改委牵头发布的政策;持续补贴保障,强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与稳定、持续财政补贴;管制有望放松,强调氢气的燃料属性,放宽管制力度;抢先乘用车布局,扩大新应用场景布局,加大上海新能源汽车板块竞争优势。重点推荐:布局PEM电解槽、碳纸、质子交换膜的【华电重工】;冷链设备龙头,CCUS+氢能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冰轮环境】。建议关注:国电投旗下,重点布局PEM设备的【吉电股份】;燃料电池储氢罐技术领先的【京城股份】。 本周专题:化石燃料过度使用带来的气候变化从经济学角度看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性,为了对企业进行约束,要求高碳排企业相应付出排放成本是控制整体碳排放的重要手段。碳税和碳交易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手段。二者对比来看看,碳交易以市场为基础,以“数量”为前提,对于碳排放总量的控制更有针对性,但实施的复杂程度更高。我国2011年开始以建立地方碳交易试点市场,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 , 纳入发电企业为交易主体 , 交易产品为CEA和CCER,随着碳市场交易的逐步成熟,钢铁、有色等其余几大行业有望被纳入碳市场交易主体范围,我国碳市场持续扩容。 投资建议:“十四五”国家对环境质量和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更多要求,节能环保以及资源循环利用有望维持高景气度,建议积极把握节能环保及再生资源板块的投资机遇。重点推荐:国林科技、倍杰特;建议关注:冰轮环境、高能环境、伟明环保、旺能环境、华宏科技、中国天楹。“十四五”期间,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将持续推进,风电和光伏装机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水电核电有序推进,同时储能、氢能、抽水蓄能也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重点推荐:南网科技、中国核电、华电重工、中泰股份、申菱环境;建议关注:穗恒运A、科汇股份、三峡能源、龙源电力、林洋能源、九丰能源、苏文电能、华能国际、国电电力。 风险提示: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国际政治局势变化;政策推进不及预期;电价下调风险。 1.行情回顾 1.1.板块指数表现 本周板块总体下跌,申万(2021)公用事业行业指数下跌2.59%,环保行业指数下跌0.31%。 图1:申万(2021)各行业周涨跌幅(%) 1.2.细分子板块情况 分板块看,环保板块子板块中,水务板块上涨1.43%,大气治理下跌1.43%,园林上涨6.49%,检测服务板块下跌5.79%,固废处理下跌0.96%,水治理下跌0.37%,环境修复上涨4.18%,环保设备下跌0.33%;公用板块子板块中,水电板块下跌0.19%,电能综合服务下跌2.36%,热电下跌4.27%,新能源发电下跌1.89%,火电下跌2.70%,燃气下跌1.24%,节能利用下跌3.76%。 图2:环保及公用事业各板块上周涨跌幅(%) 1.3.个股表现 上周,环保板块,涨幅靠前的分别为东方园林、冰轮环境、南大环境、中原环保、力合科技、华控赛格、超越科技、启迪环境、顺控发展、路德环境;跌幅靠前的有百川畅银、宝馨科技、华宏科技、汉威科技、盛剑环境、和达科技、津膜科技、皖仪科技、华光环能、莱伯泰科 上周,公用板块,涨幅靠前的分别为兆新股份、ST金鸿、洪通燃气、大众公用、百川能源、联美控股、卓越新能、贵州燃气、涪陵电力、德龙汇能;跌幅靠前的分别为杭州热电、京运通、深南电A、内蒙华电、珈伟新能、恒盛能源、芯能科技、苏文电能、晋控电力,粤电力A。 图3:环保行业周涨幅前十(%) 图4:环保行业周跌幅前十(%) 图5:公用行业周涨幅前十(%) 图6:公用行业周跌幅前十(%) 1.4.碳市场情况 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43.37万吨,总成交额2537.17万元。挂牌协议交易周成交量11.52万吨,周成交额692.29万元,最高成交价65.00元/吨,最低成交价60.00元/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为63.43元/吨,较上周五上涨5.72%,大宗协议交易周成交量31.85万吨,周成交额1844.88万元。 截至本周,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2.40亿吨,累计成交额110.56亿元。各碳交易市场看,广东本周成交量最高,为156.45万吨,湖北成交量最低,为0.74万吨。 图7:本周全国碳交易市场成交情况 图8:本周国内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情况 1.5.天然气价格 根据Wind发布的数据,国内LNG出厂价格指数为4056.00元/吨(7月21日),周环比下跌0.88%;中国LNG到岸价格为11.38美元/百万英热(7月21日),周环比上涨2.79%。 图9:中国LNG出厂价格指数(单位:元/吨) 图10:中国液化天然气(LNG)到岸价(单位:美元/百万英热) 图11:期货结算价(连续):IPE英国天然气(单位:便士/色姆) 图12:期货收盘价(连续):NYMEX(单位:美元/百万英热单位) 1.6.煤炭价格 根据煤炭市场网数据,本周,环渤海港口煤炭库存2587.9吨(7月21日),与上周基本持平;京唐港Q5500混煤价格为880元/吨(7月20日),周环比上升4.02%。 图13:环渤海港口煤炭库存(吨) 图14:京唐港Q5500混煤价格(元/吨) 1.7.光伏原料价格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7月19日,多晶硅致密料周现货均价为66元/kg,周环比上涨3.13%。单晶硅片-210本周现货均价为0.47美元/片,周环比持平,单晶硅片-182本周现货均价为2.8元/片,周环比持平。单晶PERC-210/单晶PERC-182电池片现货周均价分别为0.09美元/瓦、0.73元/瓦,周环比分别持平和上涨1.39%。 图15:多晶硅致密料现货周均价 图16:单晶硅片现货周均价 图17:单晶PERC电池片周均价 2.专题研究 2.1.碳税和碳交易是控制温室气体的主要政策手段 化石燃料过度使用带来的气候变化从经济学角度看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性,由于企业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无需为过量排放二氧化碳付出成本,产生的负外部性侵蚀了全社会福利。为了对企业进行约束,要求高碳排企业相应付出排放成本是控制整体碳排放的重要手段。碳税和碳交易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手段,二者对比来看: (1)碳税:通过对排放企业征收二氧化碳排放税,从而增加企业排放成本,减少排放量。优势:政府获得税收;直接刺激零碳和低碳行业发展;实施路径容易因此具有相对稳定性。劣势:“基于价格”而非“基于数量”,即对于高排放但高收益企业抑制作用不明显;税收政策是一国财政手段,难以建立全球联动的减排机制。 (2)碳交易:以市场为基础的碳定价工具,碳排放总量由政府设定,是以“数量”为前提的碳控政策。碳交易市场根据性质不同可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排放配额、减排项目等的发行和审核市场,市场规模与政策关联度较高;二级市场则是与之相关的现货资产和衍生品资产流通的市场,为碳交易市场提供流动性。 2.1.1.我国逐步建立地方性试点和全国性碳交易市场 (1)地方性市场建立: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通知》,启动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地作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试点; 图18:各地碳排放交易所累计成交量(截至2023.07.18) 图19:各地碳排放交易所累计成交额(截至2023.07.18) (2)全国性碳市场开启: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初期交易主体定为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年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业),成熟后逐步扩大至其他高耗能、高污染行业。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 2.1.2.CEA和CCER是主要交易产品 交易场所方面,二级市场碳金融产品的交易场所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场内交易即在7个试点区域交易所+2个非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