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IIAS]:2023年6月第二期《区域动态》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2023年6月第二期《区域动态》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2023-06-15-IIAS佛***
2023年6月第二期《区域动态》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区域动态(撒哈拉以南非洲) 目录 专题聚焦2 赋权女性:美国基于信仰的组织在非洲的案例与叙事2 各国动态11 萨赫勒地区11 苏丹11 南苏丹12 专题聚焦 赋权女性:美国基于信仰的组织在非洲的案例与叙事 基于信仰的组织1在美国国际发展合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2001年初,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启动了“基于信仰和社区倡议”(Faith-BasedandCommunityInitiatives),建立“白宫基于信仰与社区倡议办公室”,以推动联邦政府各级各部门资助、授权以及促进宗教类和其他类型的社区组织参与社会服务。该倡议启动后不久,美国国际开发署(UnitedStatesAgencyforInternationalDevelopment,USAID)便成为支撑该倡议的13个政府部门或机构之一。甚至早在2001年“基于信仰和社区倡议”启动之前,美国国际开发署已与一些基于信仰的组织建立伙伴关系,以开展国际发展项目。之后,历届政府均延承并扩大该倡议。2021年,拜登重建了奥巴马任期时成立的“白宫基于信仰与邻里伙伴关系办公室”(WhiteHouseOfficeofFaith-BasedandNeighborhoodPartnerships),将推进国际发展和全球人道主义工作视为其主要目标之一。 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美国基于信仰的组织广泛活跃于全球发展事业。相关研究显示,美国各类国际发展组织中,60%为基于信仰的非营利组织(faith-basednonprofitorganization)。这些基于信仰的组织多为基督教组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教育和健康等社会领域中长期耕耘、根基牢固。著名相关组织有天主教救济会(CatholicReliefServices)、世界宣明会(WorldVision)、撒玛利亚救助会(Samaritan'sPurse)等。 本文拟探究现阶段美国基于信仰的组织在女性赋权议题中的叙事逻辑。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女性受歧视程度为全球最高,而基于性别的不平等也被认为是该地区未来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来自非洲国家的一手资料表明,发展实践中的宗教元素能够帮助信仰该教的妇女汲取宗教灵感,重获尊严和能动性,进而实现个人发展、推动社会变革。2019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了美国历史上首次调动所有政府部门的全球妇女赋权政策——“妇女全球发展与繁荣计划”(Women’sGlobalDevelopmentandProsperityInitiative)和“美国女性、和平与安全战略”(U.S.StrategyonWomen,Peace,andSecurity)。基于信仰的组织是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实施这些政策的核心主体之一。甚至早在19世纪末,美国基督教女青年会 (YoungWomenChristianAssociation)就广泛活跃于南部非洲和东部非洲。一项案例研究发现,在殖民时期,该组织虽然受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其在肯尼亚的叙事将妇女在生殖上面临的不公正待遇与《新约》中的“充实生活”(fulfilledlives)联系起来,实现了伦理和基督教价值的统一,从而维护了妇女的性与生殖健康及相关权利。 1“基于信仰的组织”(Faith-basedorganization)指价值观基于信仰或教义的组织,覆盖范围大于“宗教组织”(religiousorganization),组织类型包含圣会(congregation)、独立机构和网络。(参:Bielefeld,Wolfgang;Cleveland,WilliamSuhs(2013-06-01)."DefiningFaith-BasedOrganizationsandUnderstandingThemThroughResearch".NonprofitandVoluntarySectorQuarterly.42(3):442–467.doi:10.1177/0899764013484090;TheUrbanInstitute.“Faith-BasedOrganizations InCommunityDevelopment”.2001.https://www.huduser.gov/portal/publications/faithbased.pdf) 本文选择三个公开资料较为丰富、主要针对女性赋权的项目为案例。其中一个案例通过美国国际开发署获得资金,另外两个案例为自负盈亏的独立项目。此案例选择旨在丰富分析视角,并探究不同类型项目在宗旨价值、实施手段与叙事方式等方面的异同。 天主教救济会:莱索托少女与青年妇女预防艾滋与赋权之“梦” 在莱索托,美国国际开发署以天主教救济会2为执行伙伴,实施美国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中的“DREAMS”(Determined,Resilient,Empowered,AIDS-free,MentoredandSafe;其缩写的中文翻译为“梦”)伙伴关系倡议(参见《区域动态(撒哈拉以南非洲)2023年4月第1期》),以期帮助15至24岁的少女和青年妇女发展成为“笃定、坚韧、自主、无艾滋、受指导且安全”的女性。早在2002年,天主教救济会就进入莱索托,在“谨遵天 主教教义”的前提下,在当地7个区开展教育、艾滋病及紧急救助项目。在“DREAMS”倡议中,天主教救济会与荷兰的阿福童国际(AflatounInternational)3合作,通过12周的课程培训了上百名当地教师和辅导员,以使他们更好地向少女和青年妇女传授社交、金融和创业技能。例如,19岁的女孩塔托·图马尼(ThatoTumane),作为单身妈妈,她独自抚养3岁的儿子。在参与项目课程之前,创业是她未曾想象的谋生方式。在项目期间,她通过课程小组向当地高中生销售糖果,随即创办了一家面向当地社区的小型非正式糖果企业。 在少女和青年妇女艾滋病毒感染率最高的马塞卢区(MaseruDistrict)和伯里亚区(BereaDistrict),天主教救济会还扎根于21个社区实施“DREAMS”倡议。天主教救济会将“DREAMS”纳入该组织“为了孩子”(“4Children”)项目的一部分,结合“社会—经济”的方法,让少女和青年妇女参与到培训、社会服务、小额信贷项目等中来。同时,该组织还开展针对养育者及照顾者的相关干预措施,帮助家庭应对压力、调节情绪,以改善当地家庭条件。其中,该组织基于的改变理论(TheoryofChange)4是,“与父母或照顾者建立基于信任和开放沟通的积极关系,有助于降低女孩感染艾滋病毒的风险”。 在莱索托,许多少女在成为母亲时受限于当地传统、保守、内敛的文化,难以与孩子启齿关于艾滋病的话题。在隔代抚养的情况下,在家庭中讨论艾滋病就更为困难。在天主教救济会的叙事中,该组织为一位43岁的单身母亲及其13岁的女儿带来了希望。在女儿的鼓励下,这位母亲参加了“DREAMS”项目的培训,进而了解到保护女儿免受艾滋病毒感染的应对措施和沟通方式。通过“DREAMS”项目,她还参加了一个储蓄和贷款小组,得以存足建房资金,改善家庭生活。 2天主教救济会于1943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巴尔的摩,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开展针对穷人和弱势群体的救助活动,并服务美国的天主教徒(参:https://www.crs.org/about)。 3阿福童国际是一家为全球儿童与青少年提供社会和金融教育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总部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参:https://www.aflatoun.org/about/)。 4“改变理论”(TheoryofChange)是一种根据现有证据进行因果分析,解释特定干预措施或一组干预措施如何导致特定变化的方法(参: https://unsdg.un.org/sites/default/files/UNDG-UNDAF-Companion-Pieces-7-Theory-of-Change.pdf)。 手织希望(HandspunHope):卢旺达边缘妇女的创伤疗愈与减贫之路 在“手织希望”(HandspunHope)的叙事中,故事起源于1994年的卢旺达种族大屠杀。这场大屠杀虽已结束近30年,但基于族群与性别的暴力仍未止歇。种族大屠杀以及随 之而来的内战,使得成千上万的胡图族和图西族妇女沦为寡妇,其中10万至25万妇女遭到 性侵,艾滋病毒也因此蔓延。目前,在卢旺达的寡妇超60万,而幸存的性侵受害者中,面临艾滋病死亡威胁的比例超过67%。虽然卢旺达政府免费为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提供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但这些药物奏效的前提是患者同时拥有健康膳食,否则疾病并发症症状将会加重。而因“艾滋病毒”、“寡妇”的标签遭受边缘化的妇女往往没有固定工作,缺乏足够的食物,还面临养家糊口的压力。更糟糕的是,她们不仅面临物质匮乏与心理创伤相互交叠的挑战,而且缺乏当地专业咨询师予以支持。 2002年,戴安娜·威利(DianaWiley)在教堂听到一名非洲医院工作人员关于非洲贫困地区的演讲,决定奔赴非洲大陆帮助处于贫困和苦难中的当地人。2007年,她在莫桑比克与美国一些基督教组织合作装配当地医院。在那里,她了解到卢旺达种族大屠杀所致的多年阴影,便踏上了帮助卢旺达边缘妇女疗愈创伤与减贫的路。 在卢旺达开展项目的初期,戴安娜·威利为受大屠杀所害的10名当地女性筹款建造居所。但她马上认识到,基于工作和稳定收入的赋权路径才是可持续的。于是,她在卢旺达北部的穆桑泽(Musanze)创立了基于信仰的组织“手织希望”(HandspunHope),在美国相应注册了“真葡萄园事工公司”(TrueVineyardMinistries)5,依托7人的工作团队和其他7人组成的董事会,与穆桑泽当地教堂、学校、企业和银行等合作,“与当地最脆弱的妇女一道寻找可持续的赋权之路”。该组织的官网首页引用了《雅各书》的章节以说明其愿景: “在神——我们的父面前,那纯洁无瑕的虔诚,就是照护在患难中的孤儿与寡妇,并且不让自己被世俗玷污。” “手织希望”以社会企业的方式经营。受雇的妇女们在“手织希望”的绵羊农场和纺织工作坊接受专业培训,手工制作羊毛工艺品(包括围巾、地毯、毛衣、帽子等)。这些工艺品通过线上和线下陈列的方式售卖,亦流入美国零售店。绵羊农场的养护和工艺品的生产过程天然、有机、可持续。且作为“公平贸易联合会”(FairTradeFederation)的成员,“手织希望”可以保证受雇妇女们在安全、符合伦理的工作环境中创作工艺品,并获得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工资。在“手织希望”的网站上,全球捐助者可以阅读每位妇女的故事并资助她们——这些故事虽然源于苦难,但叙事大多乐观积极。除此之外,游客还能实地造访绵羊农场和纺织工作坊,并可当场购买工艺品,进而增加妇女们的收入。目前,“手织希望”为超过200名妇女提供了可持续、稳定的工作,为超过600名妇女提供教育、卫生保健、营养和住房方面的帮助。 5“葡萄园事工”是《马太福音》第20章第1至16节中关于劳动者和管理者的比喻。 “手织希望”也为妇女们提供治愈性的精神支持。其首席咨询师是获得卢旺达大学临床心理学学位的奥利弗·穆哈文尼马纳(OliveMuhawenimana)。自2012年起,她牵头为超过122名受雇妇女免费提供了关怀和咨询服务。“手织希望”还为当地超过200名社区、非政府组织和企业领导者提供免费的创伤咨询培训,以培养非专业咨询师(laycounselor),将创伤疗愈扩散到整个社区。 可持续发展贯穿“手织希望”的项目叙事。有的受雇妇女在满足自身和家庭的需求后,会加入到该组织的小额信贷倡议中来。妇女们利用存款筹集应急资金,为有独立创业想法的妇女提供贷款。“手织希望”也与当地银行、学校一道为这些妇女提供领导力、商业和金融培训。当妇女们实现足够的经济独立后,她们就可以离开“手织希望”的纺织工作坊,经营自己的生意,之后该组织则会雇用其他需要稳定工作和治愈性环境的妇女。 31Bits:乌干达流离失所的妇女、串珠与时尚市场 31Bits是一家制作首饰的社会企业。它在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