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I和中特估之下,市场虹吸效应的原因 关注市场结构变化,市场220多万亿,公募交易24.9万亿,公募交易占比10%,基本面估值的交易方法和2016年-2020年的主流方法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去年年底到今年一季度,疫情复苏后,基本面的扰动比较大,经济找不到明显的抓手,对过往的投资方法形成了比较大的困扰。 同时,整体流动性比较宽裕,要么涨的是极低估值的,要么涨的是完全没有估值的,主题性交易带来的估值显著抬升。机构投资者在过去的一年多中,无论是在发行还是交易中,没有增量,甚至有减量。给渠道和客户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主动管理的权益基金处于冰封阶段。 公私募量化成为渠道唯一还推得动的产品策略,导致市场交易行为特别畸形,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做的事情是跟随市场趋势,尽管没有获益,但是跟随获益同时又能全身而退是特别难的。 我们还是坚持寻找能够引领时代的企业,AI的未来会发展,但是落实到上市公司上,现在下结论可能略早了一些。现在整个市场的主题投资,在高频交易的放大下,动作过于激进,对于基金经理而言,你讲道理,市场不会跟你讲道理,还是要在一个合适的时间,买合适的企业。 2、复苏弱于预期,如何客观看待? 复苏节奏并不强劲,大家淡化了经济在过去几年中的结构性分化,在大家的感知中,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和疫情前已经很不一样了,经济的推动力也已经不一样了。3-4月的出口数据是一个例子,中小企业就业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传统中小企业的压力会更大,整体来看无论是1季度GDP还是出口,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主要差别在结构上。数据和我们的直观感受有差别。 另一个矛盾在就业上,就业的微观数据看起来是不太好的,很多新兴行业不是劳动密集型的,对就业拉动不明显。 映射到A股上,经济整体的感知不是特别好,但是结构分化特别大。医疗和消费支出的数据是有改善的。在投资上不是没有机会,是没有大家期待的那种板块性爆发的机会。公司和公司,细分行业之间的差异也会越来越明显,市场不在alpha选股方向上的资金,会把这类方向当作一个整体抛弃。 从alpha角度剔除AI和中特估,很多板块估值都在历史极低分位,淡化总量概念,找结构性机会。 3、市场是否可能从存量逻辑切换到增量逻辑 市场参与者是散户,机构,大头是公募,另外一块是外资。机构中,公募基金中的主动权益资金是减量的。此时此刻被问为什么不买AI中特估的基金经理,和2020年被问为什么不买核心资产的基金经理,面临的处境是一样的。未来非主题投资会越来越多,随着优秀公司的估值吸引力越来越大,外资可能也会有流入,目前可能就是从存量往增量走的拐点。 核心资产见顶的时候我们提示过泡沫的风险,当下所有人都焦虑的时候,中长期资金反而到了合适的买点。 4、中长期成长性确定的企业,短期也会有估值波动,今年的估值压缩尤其明显。如何平衡长期景气逻辑和短期估值波动?今年这个问题会被放大,只是企业自身的估值波动可能平抑起来还容易一些,AI挤占 流动性之后,这个问题更加严重了,所以组合上不能押行业贝塔,要注重中短期估值和长期市值的保护,长期市值空间足够大,短期估值区间相对底部。主题投资对于其他板块的虹吸效应之下,更要坚持这种方法,有些不可把控的因素,要用组合去平衡。 5、主题投资愈演愈烈,会如何调整? 主题投资来的快去得更快。对于我们来说,不做轮动和交易,可参与的概率是比较小的,不会去做看不上又要硬凑的交易。我也想提醒市场参与者,从过往来看,一波流的概率是非常大的,要做好短期投机,股价不及预期的准备。第一有没有特别强的交易技巧,一旦发现错了就要立即止损的勇气和能力,第二有没有和这些标的长期走下去的心理准备。 6、对冲端的配置 除了创业板,其他指数没怎么跌,股指对组合有一些损失,我们做套保不是择时的,是用来防止组合大的回撤波动的,防止在流动性不好的时候去卖一些个股。 7、新能源的波动比较大 市场给我们打的标签是新能源,但是我们不把任何一个板块当成一个单一的投资方向,还是要落到具体的,符合我们投资框架的企业上,再加一个合理的估值。大家曾经对新能源的热情,和现在对新能源的不看好,其实是一脉相承的。市场乐观的时候,就看不到竞争格局的恶化了吗?现在大家就看不到未来胜出的产业链和企业的机会了吗? 新能源车指数2020年7月见顶,已经跌了2年了,去年年底渠道发现散户都在撤离,但是指数已经见顶一年半了。这意味着,泡沫已经没有那么大了,估值比2018年还低,产业格局确定性更高了。 相比新能源车,AI两三年之后可能格局还没有新能源车好,核心企业也不在中国。 8、组合构建思路 现在系统性的机会还比较少,更多会去看细分龙头,医药行业相对而言机会会多一些,尽管还有疫情和集采的影响,但是人口老龄化,医疗需求和消费升级上还有很大的空间。80后进入40岁以后,对医药的需求会显著提升,他们的父母普遍在70岁左右,中国医疗条件逐步改善,医疗消费的升级在加快。所以我们组合在医药板块不断布局,已经接近20%了。 9、如何判断企业的竞争格局是否稳固? 研究方法上一定要长期深度研究,研究指导上一定要有一定的高度,一方面是hi对产业在时代和中国的阶段,另一方面是比较行业的属性,哪些会有相似性,对行业和社会的属性要有把握。 只有看清楚中长期格局,中短期跟踪,才能在波动中拿的住。 10、投资建议 我们经常和大的渠道沟通,包括社保,我们整个资管行业的发展方向越来越接近专业和国际化的程度,投资本身就是一个反人性的过程,逆势要加仓,低点要不断申购,反人性的过程需要投资人和管理人共同对抗。基金经理要坚持自己的基准,而不是主 题来了就跟着主题走,这个过程需要经历阶段性的纠结、焦虑和痛苦,无非是谁先发生改变。我们也建议大家从配置的角度,不是做激进、平衡、分散的风格划分,这种划分其实是基于波动来的,更多的希望回归投资的本源,中短期投资会越来越难,希望能把我们的投资方法和渠道深入沟通。 我们的角度,投资拼两个,一个拼远见,一个拼速度。我们并不产生价值,只是发现那些,能够走出自己alpha的中国企业,我们希望能更早的发现,不要做一些短期看起来顺人性、长期看没有价值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