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开源证券]:宏观经济点评:兼评4月经济数据,面对新均衡,拥抱消费新时代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宏观经济点评:兼评4月经济数据,面对新均衡,拥抱消费新时代

2023-05-17开源证券花***
宏观经济点评:兼评4月经济数据,面对新均衡,拥抱消费新时代

2023年05月17日 宏观研究团队 面对新均衡,拥抱消费新时代——兼评4月经济数据 ——宏观经济点评 相关研究报告 何宁(分析师) hening@kysec.cn 证书编号:S0790522110002 非典型复苏,拥抱消费新时代 2023年宏观数据与资本市场的矛盾在于经济面临动能切换和结构性分化。年初以来服务生产强、工业生产弱,消费好于投资,金融数据强、实体需求弱,服务 消费强、商品消费弱。本质上是地产周期下行,地产投资驱动长链条经济活动的研究范式趋于失效,债市和股市难以交易服务消费改善的经济好转。我国面临两大人口现实,经济劳动人口2011年见顶、人口总规模2021年见顶,对应投资性需求进入下行通道和中低端工业的外迁。我们曾经对地产有较强的依赖,在回归人口基本面的过程中,阵痛必然存在。2011-2015年经济运行分别经历了工业产能过剩和地产供给过剩,从投资拉动到消费驱动的经济学思想在该阶段应运而生。 往后看,诸多提法指向中央加强对消费的重视,恢复和扩大消费被置于优先位置;就业层面,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更强、消费场景修复将贡献大量就业岗位;收入分配层面,我国第三产业的居民劳动报酬率为53%,远高于第二产业的41%,美国经验同样如此,消费驱动隐含了“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提高→消费水平提高→第三产业扩张→劳动报酬提高的自洽内循环”(详见《迈入消费新时代》)。面对新均衡,拥抱“消费新时代”。 生产:服务生产仍好于工业生产 (1)工业生产明显放缓:一季度积压型需求快速释放,新生需求“青黄不接”,4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5.6%,两年复合增速环比季调-0.47%,为年内首次转负。 《货币政策突出三“稳”——Q1央行 货币政策报告点评—宏观经济点评》 -2023.5.16 《国资央企要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宏观周报》-2023.5.14 《服务消费恢复是最大亮点——4月通胀数据点评—宏观经济点评》 -2023.5.14 工业行业几乎全线回落,中游设备制造下滑较深。 (2)服务业生产仍趋改善:4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较前值改善了4.3 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速为3.2%。接触型服务业表现较好。 消费:服务消费向上、商品消费向下,消费修复不悲观 (1)服务消费向上、商品消费向下,消费修复不悲观。1至4月社零环比季调为 0.42%、1.64%、0.78%、0.49%。3月、4月餐饮收入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3.9%、 6.6%,商品零售则为4.2%、3.8%。即使剔除基数效应,服务消费依然好于商品消费。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对于消费的修复并不悲观。2023年五一旅游人次、旅游收入、人均支出修复至2019年的119%、101%、85%,对比春节期间的89%、73%、82%,量价均在修复。考虑到五一机票和酒店涨价的挤出效应,五一消费修复存在低估可能。没有海外的大规模财政补贴,消费政策相对有限,仅靠居民内生动能在放开半年之际几乎收复疫情三年“失地”。 (2)青少年就业压力创新高。一则在于2023届高校毕业生将达1158万人,另一 则在于新增劳动供给对高校毕业生的挤出。百度迁徙指数和交运部春运数据均指 向2023年春节超额复工超过10%。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速回落 (1)基建:新一批政策性金融工具需发力。4月广义基建增速回落,基建分项普遍回落、仅电热燃水投资增速改善。2023年下半年基建面临高基数压力,新一批 政策性金融工具或将发力。 (2)地产:土地购置费支撑消退,地产投资从供给过剩到回归良性稳态。具体来看,分项中竣工向好、新开工走弱,商品房销售环比下滑但同比跌幅收窄至-0.4%;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增速转正,国内贷款、自筹资金仍趋回落。地产投资从供给过剩到回归良性稳态,房企可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呈现“收缩拿地和 新开工、消耗土地储备、施工面积竣工化”。 (3)制造业:“三重压力”,朱格拉难期。92%子行业的投资增速出现下滑。目前制造业投资可能面临“三重压力”,我们认为2023年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朱格拉周期,结构大于总量。 风险提示:国内疫情反复超预期,俄乌冲突反复超预期,美国经济超预期衰退 宏观研究 宏观经济点评 开源证券 证券研究报 告 目录 1、非典型复苏,面对新均衡3 2、生产:服务业生产仍好于工业生产3 3、服务消费向上、商品消费向下,消费修复不悲观4 4、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回落6 4.1、基建:分项普遍回落,新一批政策性金融工具或将发力6 4.2、地产:从供给过剩到回归良性稳态7 4.3、制造业:“三重压力”,朱格拉难期8 5、风险提示8 图表目录 图1:工业生产明显放缓4 图2:服务业生产延续改善4 图3:服务消费好于实物消费4 图4:餐饮、金银珠宝、汽车改善较快4 图5:就业结构分化5 图6:中型企业从业人员PMI回落5 图7:交运部数据显示,春运超额复工约10%5 图8:百度迁徙指数显示,春运超额复工约14%5 图9:1-4月广义基建增速为9.8%6 图10:基建分项普遍回落6 图11:5月沥青开工持续回落6 图12:4月挖机开工小时数持平2022年同期6 图13:4月竣工表现较好7 图14:销售回款在低基数上实现改善7 图15:地产投资回归良性稳态7 图16:我国房地产投资占比偏高7 图17: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8 图18:92%制造业的投资增速下滑8 2023年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5.6%(预期9.7%),社零同比18.4%(预期20.2%),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4.7%(预期5.2%)。其中,基建投资9.8%,制造业投资6.4%,房地产投资-6.2%,预期分别为10.6%、7.2%、-5.1%。 1、非典型复苏,面对新均衡 2023年宏观数据与资本市场的矛盾在于经济面临动能切换和结构性分化。历史上三次“扩内需”均通过扩投资提振经济,分别为1997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2014年欧债危机。年初以来服务生产强、工业生产弱,投资弱消费强,金融数据强、实体需求弱,服务消费强、商品消费弱。本质上是地产周期下行,地产投资驱动长链条经济活动的研究范式趋于失效,债市和股市难以交易服务消费改善的经济好转。(1)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局限于服务业自身,但地产链纵横第二和第三产 业,向下游辐射汽车、家电、家具、建筑建材,向上游拉动房屋建筑和相关的钢铁、水泥、玻璃制造。(2)投资的信用派生远强于消费,同时对GDP的拉动效应(影响力系数)更大。所以我们会看到Q1GDP超预期,较大成因在于最终消费支出服务消费占比35%-40%,而社零中服务消费仅占10%,同时服务业供需改善但无法拉动制造业需求,金融数据好但有效需求不足,对债市而言意味着资产荒。 但我国面临两大人口现实,经济劳动人口2011年见顶、人口总规模2021年见顶,对应投资性需求进入下行通道和中低端工业的外迁。居民资产负债表没有衰退,只是此前被拉到了过高的位置。棚改货币化后,(三四线)居民获得一笔即期货币但可支配收入并未实质性提升,收入水平和房价水平的不匹配导致了加杠杆能力的暂时性消退。我们曾经对地产有较强的依赖,在回归人口基本面的过程中,阵痛必然存在。2011-2015年经济运行分别经历了工业产能过剩和地产供给过剩,从投资拉 动到消费驱动的经济学思想在该阶段应运而生。 往后看,诸多提法指向中央加强对消费的重视,恢复和扩大消费被置于优先位置,发改委已抓紧研究起草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就业层面,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更强、消费场景修复将贡献大量就业岗位;收入分配层面,我国第三产业的居民劳动报酬率为53%,远高于第二产业的41%,美国经验同样如此,消费驱动隐含了“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提高→消费水平提高→第三产业扩张→劳动报酬提高的自洽内循环”(详见《迈入消费新时代》)。面对新均衡,拥抱“消费新时代”。 2、生产:服务业生产仍好于工业生产 (1)工业生产明显放缓:一季度积压型需求快速释放,新生需求“青黄不接”,工业生产明显放缓。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5.6%、大幅低于预期的9.7%,两年复合增速环比季调-0.47%,为年内首次转负。考虑到2022年4月的低基数,若以两年复合增速来看,4月工业行业几乎全线回落,中游设备制造下滑较深。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的增加值两年复合增速回落了6.7、5.9、4.2个百分点。 (2)服务业生产仍趋改善:4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5%、较前值改善了 4.3个百分点,两年复合增速为3.2%。分行业来看,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48.7%、18.8%、17.6%、13.2%,比上月分别加快18.8、7.9、5.7、1.2个百分点。 图1:工业生产明显放缓图2:服务业生产延续改善 25 20 15 10 5 0 -5 -10 3060 % % 2550 20 1540 1030 520 0 -510 -100 % 2020-042021-042022-042023-04 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 出口交货累计同比(右轴) 2020-042021-042022-042023-04 服务业生产指数当月同比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当月同比(右轴)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注:2021年为两年复合增速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3、服务消费向上、商品消费向下,消费修复不悲观 (1)消费修复动能趋缓,服务消费向上、商品消费向下。1-4月社零累计同比为 8.5%、较前值改善了2.7个百分点,其中1月、2月、3月、4月社零环比季调为0.42%、 1.64%、0.78%、0.49%。结构上,服务消费向上、商品消费向下。3月、4月餐饮收入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3.9%、6.6%,商品零售则为4.2%、3.8%。即使剔除基数效应,服务消费依然好于商品消费。 (2)从宏观角度来看,我们对于消费的修复并不悲观。2023年五一旅游人次、旅游收入、人均支出修复至2019年的119%、101%、85%,对比春节期间的89%、73%、82%,量价均在修复。考虑到五一机票和酒店涨价的挤出效应1,五一消费修复存在低估可能。没有海外的大规模财政补贴,消费政策相对有限,仅靠居民内生动能在放开半年之际几乎收复疫情三年“失地”,从宏观角度来看,消费修复水平并不低。 图3:服务消费好于实物消费图4:餐饮、金银珠宝、汽车改善较快 20 10 0 -10 -20 -30 30 % % 0 -30 -60 25 20 15 10 5 0 -5 -10 % 餐金服中石化烟日粮汽家饮家通文建 2017-042019-042021-042023-04 饮银装西油妆酒用油车具料用讯化筑 社零累计同比 限额以上商品零售累计同比 珠鞋药及品品食宝帽品制品 品 电器用装器材品潢 材料 限额以上餐饮收入累计同比(右轴) 1-4月社零累计同比较上月变动 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注:2021年为两年复合增速数据来源:Wind、开源证券研究所 1据携程旗下flightai市场洞察平台数据显示,“五一”期间国内单程含税机票均价为1211元,较2019年增长39%,且头等舱、商务舱订单涨幅超过经济舱水平 (3)青少年就业压力创新高。4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较前值改善了0.1个百分点。分结构来看,25-59岁就业人员调查失业率下行了0.1个百分点至4.3%,16-24岁就业人员调查失业率上升了0.8个百分点至历史新高的20.4%,而2022年峰值为7月的19.9%。一则在于2023届高校毕业生将达1158万人,另一则在于新增劳动供给对高校毕业生的挤出。我们根据百度迁徙指数和交运部春运数据测算,2019年春节复工人流近似于返乡人流,而2023年春节复工人流为返乡人流的110%、114%,即超额复工在10%以上,因此呈现了“高校失业在毕业季来临前大幅走高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