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1)国内;央企ESG主题指数密集发布,ESG主题基金整体表现较为稳健。5月4日,中证诚通央企ESG指数、中证央企ESG50指数正式发布;5月8日,中证国新央企ESG成长100指数正式发布。一系列央企ESG指数的发布,一方面是对央企在ESG方向取得成绩的认可,发挥其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央企实现价值重估。 2)国外:航运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欧盟贸易成本或将上升。欧盟理事会表示,航运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的法律程序现已完成,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已正式通过并成为法律。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一个基于能源密集型行业和发电行业排放配额限额与交易制度的碳市场。 政策动态:(1)山东出台碳金融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底碳债券融资规模过百亿。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在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碳金融试点示范、碳交易推进、碳金融、社会资本投入等5个领域展开重点行动。 ESG产品跟踪: 1)债券:截至2023年5月15日,我国已发行ESG债券达5674只,排除未披露发行总额的债券,存量规模达12.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社会债券余额规模占比最大,达59.27%。截至5月15日,本月发行ESG债券共45只,发行金额达402亿元。近一年共发行ESG债券1517只,发行总金额达2.57万亿元。 2)基金:截至2023年5月15日,市场上存续ESG产品共452只,ESG产品净值总规模达5,706.58亿元人民币。其中环境保护主题基金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2.11%。本月发行ESG产品共1只,发行份额为0.51亿份,主要为环境保护主题基金,近一年共发行ESG公募基金114只,发行总份额为643.49亿份。 3)银行理财:截至2023年5月15日,市场上存续ESG产品共362只。其中纯ESG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63.26%。截至2023年5月15日,5月发行ESG产品共4只,主要为纯ESG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ESG银行理财208只。 ESG专家观点:中证指数有限公司ESG业务部总经理赵永刚: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ESG信披标准。中证ESG评价体系包括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由13个主题、22个单元和近200个指标构成,它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具有国际共识的可持续框架设置相关议题,同时结合本国发展阶段,选取了更具本土特色的议题与指标。 风险提示:ESG发展不及预期;双碳战略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1.热点聚焦 1.1.国内 (1)央企ESG主题指数密集发布,ESG主题基金整体表现较为稳健。5月4日,中证诚通央企ESG指数、中证央企ESG50指数正式发布;5月8日,中证国新央企ESG成长100指数正式发布。一系列央企ESG指数的发布,一方面是对央企在ESG方向取得成绩的认可,发挥其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央企实现价值重估。随着ESG理念融入央企日常经营,ESG实践趋于成熟,央企上市公司ESG绩效优势明显,从Wind ESG评级来看,截至2023年2月,央企上市公司中获得BBB以上评级的占56.12%,整体表现优于上市10年以上的A股公司。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通过数据分析指出,ESG主题基金整体表现较为稳健,未来ESG投资标的有望进一步扩容。截至5月9日,市场上共有736只ESG投资基金,其中,有75只ESG投资基金成立以来回报超过100%,占比达10.2%;有110只基金成立以来回报超过50%,占比达14.9%,虽然去年受二级市场震荡影响,部分ESG投资基金回报不及预期,但是依然有40.3%的ESG投资基金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2)年内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发行规模同比增超140%,中小银行积极参与。 绿色金融债发行升温,截至5月7日,商业银行计划发行绿色金融债规模达135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40.78%,同时,发行绿色金融债的17家商业银行中有10家为中小银行,越来越多中小银行加入发行行列。中小银行成为绿色金融债发行主体得益于三方面:1)政策大力引导和激励;2)绿色投融资需求持续高涨; 3)银行类金融机构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深化。但是目前绿色金融债券发展存在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绿色金融债券需要在募集说明书上披露环境效益指标,但绿色项目的投向广泛,各类绿色投资之间缺乏明显可比的统一标准。因此,需要完善信息披露的精准度和频次,更好地实现绿色金融对绿色投资的传导,并助力“双碳”目标的中长期实现。 (3)2022年绿色信贷规模两极分化,新品披露参差不齐。银行不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创新产品,绿色信贷投放保持高速增长。截至2022年末,42家A股上市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6万亿元,约占我国绿色信贷总余额的72.63%,其中,有4家国有大行的绿色信贷余额超万亿元,另有14家上市银行超千亿元。 虽然绿色金融整体规模增速较快,但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有些银行对绿色投资、绿色租赁、绿色消费等多方面的绿色成果进行了充分展示,但部分中小银行仅披露了绿色贷款余额等数据,这不仅仅是由于披露未进行统一化、标准化的要求,更源于部分银行没有更多的相关业务和产品可供披露,各个银行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存在巨大的不平衡与分化。 图1:截止2022年末国有六大行绿色信贷余额(亿元)及增速(右轴) 图2:截止2022年末股份制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亿元)及增速(右轴) 图3:截止2022年末城农商行绿色信贷余额(亿元)及增速(右轴) (4)CCER重启渐进,注册登记系统及交易系统上线在即。北京绿色交易所公布全国温室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及交易系统安全测试服务项目成交结果,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安全测试和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安全测试分别以56000元和28000元成交。系统安全测试是保障系统上线的重要测试,具体内容是依据PTES渗透测试方法,对系统进行非破坏性质的攻击性测试,最大限度发现信息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提供漏洞整改建议,并对修复成果进行复测,最终达到提升系统安全水平的目标。全国首个“零碳产业园区”标准实施,推动内蒙古工业绿色发展。4月28日,中国首个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内蒙古自治区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填补了国内在零碳园区建设、绿色电力评价领域的标准空白。该标准给出了以零碳为最终目标的产业园区的建设原则、园区主要系统构成、建设中的重点工作、运维管理等内容。对于低碳/零碳能源系统,《规范》要求零碳产业园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零碳园区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应不低于80%。 (5)世行批准3.45亿美元贷款,助力中国绿色农业和农村发展。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已批准3.45亿美元贷款,这笔贷款将与政府资金形成合力,推动减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土壤碳汇,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状况,强化地方政府将环境和脱碳目标纳入政府乡村振兴规划和投资项目的机构能力建设,助力中国湖北省和湖南省绿色农业和农村发展。该笔贷款项目的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加强省、县、乡级政府机构能力建设;2)为农民和合作社成员提供培训和农业推广服务;3)创新财务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和食品加工企业采用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和良好农业实践;4)改善农村污水和垃圾治理服务;5)建立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规划和监测评价体系;6)开发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测量、报告和核验方法;7)构建绿色预算和支出跟踪系统。 (6)首届中国出行碳大会成功召开,全国首个《零碳交通共识宣言》发布。 5月10日,首届中国出行碳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国首个促进城市交通零碳转型的社会组织——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碳分会的主要成员集体亮相。大会就零碳交通发展方向达成了共识,并由出行、物流、金融、汽车、能源、科研机构等领域代表共同发布了全国首个《零碳交通共识宣言》,为加快推进双碳目标下的零碳交通转型、生态圈跨圈融合提供重要指引。同时指出,为加速实现零碳交通美好愿景,应尽快建立涵盖城市结构、出行结构、能源结构、金融与科技赋能的“3+2”零碳交通发展体系。 (7)世界首个淡水湿地修复碳汇项目落户湖南岳阳君山区,推动君山区生态价值转化。湖南岳阳市君山区湿地碳汇开发项目经国际核证减排计划(VCS)官方技术审核并公示,成为世界首个达到国际核证减排计划标准,挂牌公示的淡水湿地修复项目,预计项目2023年总静态收益约400万元。该项目通过采用卫星遥感、激光雷达测绘和生物物理化学建模等多项先进技术,对湿地修复碳汇成效进行高精度测量和全面评估。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能够进一步改善项目区生物多样性水平、扩展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生存领地,提高物种数量和种类。同时也能促进农业农村增收,改善居民生存环境、增强民众生态保护意识,有力推动君山区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1.2.国外 (1)航运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欧盟贸易成本或将上升。欧盟理事会表示,航运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的法律程序现已完成,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已正式通过并成为法律。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一个基于能源密集型行业和发电行业排放配额限额与交易制度的碳市场。涵盖航运的碳排放规则和其他四项法律构成了欧盟实现2030年气候目标的“Fit for 55”战略的一部分,首次纳入EUETS范围的航运排放配额,将分三个阶段为航运公司提供碳配额,分别是:2024年提供40%,2025年提供70%,2026年提供100%。 (2)欧盟《生态设计指令》实施,将量化光伏组件碳足迹。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已经开发出一种计算光伏组件在制造和运输阶段的碳足迹的方法,包括生命周期评估热点分析,该分析将用于确定光伏组件生命周期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区域,涵盖在光伏组件的制造和使用寿命期间使用水和其他资源的情况。同时,研究人员还建议引入一般或特定参数的定量要求,为光伏组件的碳足迹建立最大允许阈值,它将要求光伏组件制造商在其能源标签或数据表上提供这些光伏组件的碳足迹信息。 (3)亚行首推“亚太创新气变融资机制”,加速调动数十亿美元气变资金。5月2日,亚洲开发银行宣布推出“亚太创新气候变化融资机制”(IF-CAP)。目前,IF-CAP的初始合作伙伴包括丹麦、日本、韩国、瑞典、英国和美国,亚行正与这些合作伙伴磋商机制运行细节,包括如何为相关项目准备提供赠款和为亚行部分主权贷款资产组合提供担保等事宜。通过IF-CAP担保降低亚行资金风险敞口,使得亚行得以释放部分资金,加速为气变项目提供新资金,在“1比5”的杠杆模式下,最初30亿美元额度的担保目标将最高释放亚行150亿美元的贷款额度用于气变项目,从而缓解整个亚太地区急需的气变项目资金缺口。 2.政策动态 (1)山东出台碳金融发展行动方案,2025年底碳债券融资规模过百亿。山东省政府印发《山东省碳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在碳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碳金融试点示范、碳交易推进、碳金融、社会资本投入等5个领域展开重点行动。《行动方案》明确了碳金融发展的目标:1)力争到2023年年底,推进碳金融发展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转型金融标准和激励机制基本建立,重点工业企业碳账户初步建设,碳信贷、碳债券、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创新取得较大进展;2)到2025年年底,碳资产托管、碳保险等碳金融产品破题并不断丰富,碳交易市场参与度有效提升;碳账户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初步搭建起集评价、融资、数据分析等于一体的碳金融服务平台;碳债券融资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绿色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碳金融体系基本形成。 (2)加大新能源等产业投资力度,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5月1日,《求是》杂志刊发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署名文章《深学细悟笃行,为强国建设贡献国资央企力量》。文章强调,中央企业要充分发挥产业发展引领作用,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产业投资力度,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领域加快补短锻长,增强标准、品牌、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塑造能力,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优化全球产业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