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业绩好于预期,儿童保持高增、电商渠道亮眼,维持“买入”评级 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69.61亿元(+17.3%),实现归母净利润7.5亿元(+24.2%)。 公司产品端不断积累、渠道端开大店提店效,长期仍有开店空间与店效提升空间,看好公司把握市场格局变化机遇,承接低线市场份额快速成长,3月被纳入沪股通名单也将进一步提高流动性。预计2023年毛利率在提高经销拿货折扣、电商占比提升、疫情对生产成本负面影响消除下将有所提升,但考虑亚运会投入及公司仍处在品牌投入期,我们维持2023-2024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8.7/9.9/11.2亿元,对应EPS为0.4/0.5/0.5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8.1/7.1/6.3倍,维持“买入”评级。 服装增速好于鞋类,童装和电商增速亮眼,预计2023Q1经营指标稳健 按品类:2022年鞋/服/配饰/童装收入28.54(+12.7%)/24.47(+14%)/0.96(+39%)/14.42(+30.3%)亿元,鞋/服/配饰/童装平均批发价分别+6.1%/7.9%/23.8%/7.6%,销量分别+6.2%/5.7%/12.3%/21.1%。按业务拆,电商增速亮眼,2022年电商专供品收入16.85亿元(+24%),收入占比21.4%(+3.5pct)。经营指标:2022Q1成人/童装/电商流水增速为高双/20-25%/50%,预计2023Q1成人/童装/电商流水10%+/20%+/30%+,预计库销比5左右,预计折扣72-75,经营指标稳健。 毛利率受自产基地影响下降、净利率提升,营运能力稳健 (1)毛利率:2022年整体/鞋/服/童装毛利率为40.5%(-1.2pct)/41.2%(-1.9pct)/41.6%(+0.2pct)/40.9%(-0.3pct),整体及鞋毛利率下降系①泉州基地受疫情影响将部分生产订单转为OEM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同时自有工厂的固定成本影响; ②疫情导致运费增加。(2)费用率:2022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0.6%/7.8%/0.14%/3.8%,同比+1.4pct(品牌投入),-1.6pct(精细化管理),-0.5pct(美元票据2021年6月赎回)、-0.4pct。(3)利润率:2022年经营利润率为15.4%(-2.8pct),受益于财务成本降低归母净利率为10.7%(+0.6pct)。(4)营运能力:截至2022年存货为11.8亿元(+33%),周转天数为91天(+4天),存货周转稳健;应收账款为32.5亿元(+22%),周转天数为147天(-2)。现金流:2022年经营净现金流3.8亿元(基本持平),现金及等价物38.6亿元(+15.6%)。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接受度不及预期。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1、2022年业绩好于预期,儿童保持高增、电商渠道亮眼 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69.61亿元(+17.3%),实现归母净利润7.5亿元(+24.2%),2022H1、2022 H2 公司分别实现收入36.54亿元(+17.6%)、33.07亿元(+17%)。 图1:2022年公司收入69.61亿元(+17.3%) 图2: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7.5亿元(+24.2%) 1.1、服装增速好于鞋类,童装和电商增速亮眼 按品类拆分,童装保持高增长。2022年鞋类收入28.54亿元(+12.7%),服装收入24.47亿元(+14%),配饰收入0.96亿元(+39%),童装收入14.42亿元(+30.3%),其他业务(销售鞋底)收入1.2亿元(+54.8%)。 量和价来看,2022年鞋类、服装、配饰和童装平均批发售价分别上升6.1%、7.9%、23.8%、7.6%,销量分别上升6.2%、5.7%、12.3%、21.1%,平均批发售价上升主要系上调批发价格,推出更高价格的产品组合、电商业务收入占比提升,童装销量增长较快主要系公司产品覆盖不同年龄层青少年用户群,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的童装新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 按业务拆分,电商增速亮眼。预计2022年成人装收入35.88亿元(+5%),从成人终端流水看,2022Q1-Q4流水分别增长高双/低双/中双/持平。2022年童装收入14.42亿元 (+30.3%), 从童装终端流水来看 ,2022Q1-Q4流水分别增长20-25%/20-25%/20-25%/低单。2022年电商专供产品收入16.85亿元(+37.3%),占比24.2%,同比提升3.5pct,其中网上独家发售的新品收入占比82%,各电商渠道占比来看,天猫、京东、唯品会分别占比37.8%、6.7%、7.3%,从电商终端流水来看,2022Q1-Q4流水分别同比增长约50%/约40%/约45%/约25%。 1.2、9代大装门店占比持续提升,童装保持较快开店 (1)大装:门店保有量净增加210家,9代店占比大幅提升 2022年公司在全球拥有6672家大装门店。中国内地5480家门店,较2021年底净增加210家。门店平均面积129㎡,较2021年底增加9㎡。 按门店城市分布,一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分别为23.7%、76.3%,一二线占比较2021年提升0.9pct。 按门店渠道结构,商超百货门店/街铺店占比分别为31.4%、68.6%,商超百货占比较2021年提升1.6pct。 按门店形象,9代门店/8代及8.5代门店/8代以下门店占比分别为48.6%、41.5%、9.9%,其中9代门店占比较2021年底提升20.4pct。 图3:361 °第九代终端门店形象 图4:大装一二线、商超百货、9代门店占比提升 (2)童装:门店量净增392家,门店面积大幅提升,渠道向上速度快于大装 2022年361度童装门店2288家,较2021年底净增加392家,门店平均面积92㎡,较2021年底增加12㎡。 按门店城市分布,一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分别为29.7%、70.3%,一二线占比较2021年提升1.3pct。 按门店渠道结构,商超百货门店/街铺店占比分别为54.9%、45.1%,商超百货占比较2021年提升4.9pct。 按门店形象,4代门店及其他门店占比分别为71.8%、28.2%。 按门店类型,独立门店/复合店占比分别为82%、18%,独立门店占比提升2.7pct。 图5:361°儿童第四代终端门店形象 图6:童装一二线、商超百货门店占比提升 2、毛利率受自产基地影响下降、净利率提升,营运能力稳健 2.1、毛利率受自产基地疫情影响,财务费用减少提升净利率 (1)毛利率: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40.5%(-1.2pct),毛利率下降主要受疫情影响:①泉州生产基地因疫情无法生产,将部分生产订单转为OEM,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同时自有工厂的固定成本影响毛利率;②疫情导致运费增加。分品类来看,鞋类毛利率为41.2%(-1.9pct),服装毛利率为41.6%(+0.2pct),童装毛利率为40.9%(-0.3pct),由于公司鞋类历史自产比例远高于服装,泉州生产基地受影响导致鞋类毛利率下降更多,服装毛利率的受损被材料与设计升级抵消。 (2)费用率: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0.6%、7.8%、0.14%、3.8%,同比+1.4pct,-1.6pct,-0.5pct、-0.4pct。销售及分销费用增加31%,费用率提升1.4pct主要系公司投入更多资源于广告和促销活动以推动销量和提升361°品牌知名度,其中电商平台积极举办活动导致平台费用增加推动线上销售开支增长27.7%,2022年广告及宣传开支占营收比例为11%(+1.2pct)。 管理费用率减少主要系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控制;财务费用率减少主要系2021年同期有美元票据的利息与成本,美元票据已于2021年6月3日全部赎回,财务成本大幅下降。 (3)经营利润率及净利率:2022年公司经营利润为10.74亿元(-0.8%),经营利润率为15.4%(-2.8pct)。受益于财务成本大幅降低,归母净利润为7.47亿元(+24.2%),净利率为10.7%(+0.6pct)。 图7:2022年公司经营利润为10.74亿元(-0.8%) 图8:受益于财务成本降低归母净利润+24%至7.5亿元 2.2、存货周转天数相对稳健,现金流充裕 (1)存货:截至2022年,公司存货金额为11.8亿元(+33%),较2022H1的9.08亿元增长30%,存货周转天数为91天,同比增加4天。 (2)经营性净现金流和现金:截至2022年,公司经营净现金流3.8亿元,2021年为3.72亿元,公司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8.6亿元,较2021年底增加15.6%。 (3)应收账款:截至2022年,公司应收账款为32.53亿元,较2021年底增加22%,90天内应收贸易款项占比下降7.8pct至70.6%。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147天,较2021年底减少2天,分销商回款效率依然稳健。 图9:截至2022年,公司存货金额为11.8亿元(+33%)图10:截至2022年存货周转天数为91天,同比+4天 3、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公司产品端不断积累、渠道端开大店提店效,长期仍有开店空间与店效提升空间,看好公司把握市场格局变化机遇,承接低线市场份额快速成长,3月被纳入沪股通名单也将进一步提高流动性。预计2023年毛利率在提高经销拿货折扣、电商占比提升、疫情对生产成本负面影响消除下将有所提升,但考虑亚运会及公司仍处在品牌投入期,我们维持2023-2024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8.7/9.9/11.2亿元,对应EPS为0.4/0.5/0.5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9.8/8.6/7.6倍,维持“买入”评级。 4、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产品接受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