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安信证券]:AI专题报告之六:构建数据交换能力是重中之重,AI视角下用户=终端:从“上网”到“上算”,由“网络世界”至“虚拟现实”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AI专题报告之六:构建数据交换能力是重中之重,AI视角下用户=终端:从“上网”到“上算”,由“网络世界”至“虚拟现实”

文化传媒2023-03-15焦娟安信证券晚***
AI专题报告之六:构建数据交换能力是重中之重,AI视角下用户=终端:从“上网”到“上算”,由“网络世界”至“虚拟现实”

——AI专题报告之六:构建数据交换能力是重中之重,AI视角下用户=终端 虚拟现实与AIGC、ChatGPT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AIGC、ChatGPT带来供给端的升级,由三维内容构成的虚拟世界难以构建;没有VR/AR/MR带来全新计算平台的升级,AIGC、ChatGPT也只能是局部修修补补,即存量博弈中打破当下格局。 AIGC、ChatGPT到底是一种改变还是一种革新?取决于到底落地在什么样的技术平台上?处在移动互联网的后期,就是一种修修补补的改变,改变的是供给范式;放在未来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计算平台上,就是一轮比较顺畅的革新。 数据交换是最关键部位,沉淀数据、构建数据交换、并提高频次。这一轮技术的改变发生在供给端,“供给决定需求”的行业或环节,典型的如传媒行业,或最先受影响。供给端可以借助百度或微软的算力与算法重新做一遍,并完成数据的沉淀。数据之外,构建数据交换能力是最为关键的部位——借由数据完成对C端的闭环、正反馈。提高交换频次也非常重要,大模型并非完全智能,而是收敛出来的正确性,运行法则大概率就是引用频次。提高频次对于供给端建立权威与扩大影响力尤为重要。 对硬件而言,不具备数据交换能力则很容易被替代。软硬一体是新硬件的大势所趋,在大模型的技术路径之下,用AI供给方式满足需求,人适配大模型逐渐变成大模型的一部分,大概率也更需要适配一些具备数据交换能力的硬件。类比智能手机的出现,就替代了一批硬件,如MP3、学习机等,回溯历史会发现任何一款爆款新硬件的出现往往都是以一己之力替代了低一级的很多硬件,AIGC、ChatGPT这一轮过程当中不具备数据交换能力的硬件很容易被替代掉。 AI视角下,用户=终端。智能的实现,无所谓以谁为载体,智能不在乎每个人具体是谁,只在乎人的数据特征,即要交换的数据的特征。供给端广泛“上算”,人的需求也适应了数据交换。目前看,只有顺应这一趋势,沉淀出来自己的数据,另外有意识去形成数据交换能力,最后尽量提高交换频次。由对个人的启示推演对产业的影响,这一轮大概率会涌现一批服务于变现的平台型公司,服务于EPS与PE估值两条腿走路的需求。 关注标的:纵向选股逻辑上,不同阶段的投资侧重点不同,2023年的投资逻辑,一是关注AIGC在国内的复现/移动互联网格局动荡,二是苹果MR的推出并起量,相关硬件产业链受益公司。横向 从“上网”到“上算”,由“网络世界”至“虚拟现实” 2023-02-06 选股逻辑上,我们认为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掉队”的标的,有“翻盘”机会;凡是移动互联网未解决的部分,有增量空间;线下向线上、品牌向内容的“翻盘”机会。关注以下各细分领域的标的: 技术及相关:1)复现:百度集团、商汤;2)算力: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宝信软件、润泽科技、紫光股份、海光信息;3)算法:拓尔思、科大讯飞、汉王科技、三六零;4)数据:海天瑞声、星环科技、慧辰股份、东方国信;5)技术部署:格灵深瞳、云从科技、云天励飞(新股,将询价); 场景与应用:金山办公、宇信科技、万兴科技;国脉文化、昆仑万维、巨人网络、恺英网络、三七互娱、丝路视觉、快手、哔哩哔哩、泡泡玛特; 产业链受益:1)电子相关标的:和林微纳,胜宏科技,通富微电; 2)通信相关标的:中兴通讯、锐捷网络、紫光股份、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新易盛;3)变现:三人行、浙文互联、利欧股份。 风险提示:技术进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恶化、算力成本增长过快等。 1.构建数据交换能力是重中之重,AI视角下用户=终端 1.1.从“上网”到“上算”,由“网络世界”至“虚拟现实”的研究框架 服务器+网络开启了人人“上网”的时代——网络世界不亚于大航海时代所发现的新大陆;算力+算法将开启人人“上算”的时代——AI将以场景、应用、内容来创造用户的新需求,元宇宙继而囊括现实物理世界成就真正的虚拟现实(虚拟现实是描述一种状态,即让用户在体验上,能模糊掉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边界)。对“上网”时代的布局,主线是硬件与网络两大方向,硬件以智能手机为代表有经典的产业链,网络则以基础设施与应用(包括内容与场景,以及模式创新)为景气上行。对“上算”时代的布局,将囊括硬件(硬件入口、智能交互硬件)、基础设施(算力、算法)、应用(包括内容与场景,以及模式创新)等。从“上网”到“上算”,由“网络世界”至“虚拟现实”,软硬一体化的趋势极为明显。“上网”时代的爆款逻辑是“消除信息不对称”,“上算”时代的爆款逻辑我们判断为“消除认知不对称”。 围绕“上算”的“虚拟现实”,正在产生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比如AI、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Web3.0等,我们建立了认知体系与研究框架来界定与理解。认知体系中有四层嵌套关系: 首先,AI与虚拟现实均是技术层面——它们建立在共识基础上(金融属性)、共识则又基于治理,基于AI与虚拟现实的技术衍生出服务于用户的大生态,元宇宙是生态的一部分; 其次,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与元宇宙分别属于智能最终实现的两种技术路径——混合平台与重构时空,同时人形机器人与脑机接口是混合平台这一路径上的不同工程方案——以机器为载体、以人为载体去构建混合平台; 再次,相较于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是智能真正实现的内在部分; 最后,元宇宙上半场是建设过程,下半场则是囊括现实物理世界的过程,最终实现虚拟现实。 图1.认知体系的四层嵌套关系 图2.元宇宙将分为上下半场两个阶段 AIGC/ChatGPT到底改变了什么?是改变还是革新?回望技术迭代与科技进步,实际上大家一直在寻找新的空间,从四五百年的大航海时代至今,整个地球已经没有新的增量空间,新的空间开拓要么往太空走,要么是虚拟现实,而虚拟现实本质是基于人意识的新空间。当下只去考虑AIGC、ChatGPT是作为一种补足短板的新技术与爆款产品,背后是每一代计算平台的升级,必然伴随着用户与用户需求的大规模升级。最近这两代计算平台的升级,PC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内容供给端一直都没有显著的升级。AIGC、ChatGPT,实际上是供给端的AI技术路径,补足需求与计算平台升级的短板。供给端的第一条技术路径在当下是以微软、OpenAI为代表的大模型。第二条技术路径要有一个物理装置或者机身,这一条就是马斯克的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在探索的方向。实际上,大模型技术路径下的AIGC、以及AIGC的爆款工具ChatGPT,在移动互联网当下是补足了供给端升级的短板。没有AIGC、ChatGPT,3D视觉内容成本高企无法持续,就无法实现基于人意识的虚拟空间。从这个角度,我们预测苹果推MR眼镜,标配内容一定会用AIGC、ChatGPT的生产方式。因此,我们判断虚拟现实与AIGC、ChatGPT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没有AIGC、ChatGPT带来供给端的升级,虚拟世界难以长期存在;没有VR/AR/MR带来全新的计算平台升级,AIGC、ChatGPT也只能是局部修修补补,即存量博弈中打破当下格局,有受益就有受损。AIGC、ChatGPT到底是一种改变还是一种革新? 取决于到底落地在什么样的技术平台上?处在移动互联网的后期,它就是一种修修补补的改变,改变的是供给范式;放在未来以虚拟现实为代表的计算平台上,它就是一轮比较顺畅的革新。 1.2.“供给决定需求”的行业及环节,需顺应大模型的运行法则——数据交换、高频次 这一轮技术的改变发生在供给端,故,“供给决定需求”的行业或环节最先受影响。也就是说新的供给方式出现了,首先要判断各行各业到底是需求决定供给?还是供给决定需求?传媒不管是传播与文化还是传媒互联网,都是经典的“供给决定需求”,这是由传媒行业的特点属性决定的,电影、影视剧、游戏、出版物等等内容产品一是依赖制作方的产能与水平,二是都需要国家层面的官方许可。但是除了具有特定属性的传媒行业之外,2019年直播电商兴起以来,各行各业在这几年大的趋势当中,供给决定需求的行业和环节越来越多。从上网到上算,所谓的上算就是用算力跟算法重新做一遍,凡是供给决定需求的行业与环节,都可以用AIGC、ChatGPT去思考,这个可以作为寻找标的最底层的切入角度之一。 数据、算力、算法:数据是未来供给端的“基本盘”,算力与算法是供给端可以借用的“外力”。供给决定需求的行业与环节,可以借助百度或微软的算力与算法重新做一遍,自身沉淀的数据是供给端的“基本盘”。一类是此前有数据,借用算力与算法重塑升级,另一类是此前无数据,这一轮借用算力与算法重塑的同时沉淀数据。数据是其中非常关键的部位,从“上网”到“上算”,由“网络世界”至“虚拟现实”,软硬一体化的趋势极为明显,关键就在于数据的沉淀。 数据是关键,更为关键的还不是数据本身,而是有了数据之后,借助现在比较先进的算力与算法,进行一些数据交换,数据交换是更为关键的部位。数据要经常交换才能完成一个C端闭环,一个完整正反馈。零售环节的一个经典案例是,大的品牌主渠道能力偏弱,没有数据的沉淀与交换,已经没有办法完成C端闭环与正反馈,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反而弱化。 第一步沉淀数据,进而构建数据交换,且要提高交换频次。在大模型的技术路径上,供给端发挥效能的前提是进入大模型的数据库。如果不进去数据库,大模型的运行就根本不会涉及到供给端的相关数据,更别说构建影响力。我们认为,当下的大模型运行是收敛出一个正确率,并不是完全的智能,在收敛正确率的过程当中需要进行排除或者筛选。如果有两个相冲突的结果,大模型无法完全智能地分辨正确结果或专业答案,大概率的筛选依据就是频次。 运行法则就是谁的观点出现的频次高就采用谁的观点。因此,在我们所有的供给端,如果要顺应大模型的运行法则,要具备数据交换能力,且得高频次。在大模型之外的其他技术路径上,更会淘汰一些没有数据交换或者是低频次数据交换的供给端,随着技术的迭代,越来越接近于在数据库当中流畅运行的形态,辅有智能识别,有能力去分辨专业性,有可能频次低一点,但是前提仍然是要有数据,才能运行于数据库当中。因此,对供给端而言,当下的第一步就是要有数据,第二步是要有数据交换能力,进而通过数据交换做高交换频次。 如何构建数据交换?提高交换频次?我们认为虚拟数字人是一个可行方向。从公司角度来讲,在三维的世界当中,大概率需要配备数字前台、数字助理,数字人有希望成为基础设施建设之一。从个人角度来讲,之前在PC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工具为辅,用户为主,所有的线上操作都是使用数字化工具去完成。但是大模型的供给范式一出现,我们认为会类似工业革命,工人成为大机器的一部分,大概率人也可能会成为大模型的一部分。从以前使用数字化工具到现在去适配成为数字化工具的一部分,我们首先要生产数据,其次要去交换,再次就是提高交换频次。 1.3.由此及彼,数据交换能力对未来现实世界中的硬件同样关键 对未来现实世界的硬件而言,软硬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当前的智能设备知识把现实世界的设备进行智能化、且智能化程度也有限,真正走到分布式垂类硬件,需要元宇宙真正成为三维的、下一代计算平台,再借由元宇宙中新的生产要素AI,其未来走向认知、决策阶段后,反相叠加至现实物理世界中,显现为产品化的硬件形式。 从MR眼镜开始,很多硬件部分是用算法定义的,外表看起来是硬件,但是本质上是一个算法,是一个模型。在大模型的技术路径之下,用AI供给方式满足需求,人适配大模型逐渐变成大模型的一部分,大概率也更需要适配一些具备数据交换能力的硬件,其硬件本质可能就是一个算法或一个模型。现实世界当中的硬件并非都必须具备数据交换能力,但是很容易被具备数据交换能力的智能新硬件所替代。类比智能手机的出现就替代了一批硬件,MP3、学习机等等,回溯历史会发现任何一款爆款新硬件的出现往往都是以一己之力替代了低一级的很多硬件,AIGC、ChatGPT这一轮过程当中不具备数据交换能力的硬件很容易被替代掉。 与互联网时代不同,元宇宙一上来就是囊括现实物理世界的。这一轮MR眼镜开启了虚拟现实,一方面可以沉浸式VR体验,另一方面是可以增强现实AR体验,增强现实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增加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