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逻辑 医药板块底部三重共振向上:政策、业绩、估值/持仓底部,持续边际改善。医药政策预期见底回升,医保谈判是2023年的重要催化;常规医药业绩底部,2023开启底部反转周期;估值历史底部,持仓底部低配,多类优质医药资产已极具长期配置价值。看好常规医药修复与创新双主线。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变异株毒性下降,我国进入科学精准防控新阶段,看好常规医药板块复苏大方向。由于疫情封控,医院端人流受到限制,创新药械的销售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除了创新药械的院内销售外,相关在研产品的临床试验推进也受到疫情的影响,患者招募、临床试验的推进等过程都面临一定疫情的新挑战。伴随医院端业务回归常态化,相关业务进入持续恢复的上升通道。当然,考虑到流感等季节性疾病高发,以及新冠疫情潜在反复的可能性,医院端场景的业务修复可能是一个波折起伏、震荡向上的过程。 药品板块持续关注具备商业化推广能力的创新Pharma龙头、具备业绩兑现能力和确定性的转型药企、具备创新催化的biotech企业和中医药龙头企业四大方向。多年来持续的政策、资本推动下,新药研发速度持续加速,中国医药创新逐步接入1.0开花结果的阶段,创新成果不断开始上市、放量兑现,国内外合作保持高度活跃状态。随着院内诊疗的持续修复,医保谈判常态化催化创新成果快速兑现,持续看好本土创新药。 CXO有望成为2023医药配置胜负手:业绩有韧性,估值持续修复,节奏有差异。前期压制板块估值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个,行业景气度和中美关系。投融资来看,2021年历史高位之后,随着全球流动性的收紧,2022年较为明显的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医药创新需求来看,仍具有较强韧性,海外CXO的三季报来看,行业景气度保持较高水平,非新冠常规业务订单保持高增长,特别是biotech需求超预期、保持旺盛状态。因此CXO板块,特别是龙头公司的业绩高成长确定性强、具备较高的韧性。中美关系对重点公司和板块的压制作用,随着药明生物UVL的移出,持续修复。看好后续逐季度业绩和订单的兑现带来的估值持续修复。 医药上游供应链看好国产替代背景下的产业升级持续推进。“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16次提及“供应链”,首次并多次提及“供应链稳定可控”。中国医药上游供应链已呈现出持续升级、中高端市场分层逐步替代趋势。①原料药:看好产业升级和产业延展带来的持续增量,另一方面基础盈利能力的持续修复也将成为2023年的一个趋势。 ②试剂耗材逐渐进入行业红利期,加速成长。行业红利与技术突破共同推动试剂耗材板块持续高景气,疫情带动抗原检测试剂和辅料需求增长、中国产业链优势承接低值医用耗材和实验室试剂耗材等需求转移、技术突破实现培养基、分离纯化填料等业绩放量。③制药装备产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新业务稳健拓展。④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加速,有望加速进入成长拐点。 投资建议 看好常规医药修复与医药创新双主线,重点关注药明生物、康龙化成、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聚光科技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发展变化风险,创新药研发风险,产品产能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监管风险,订单及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医保谈判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和海外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内容目录 医药板块底部三重共振向上:政策、业绩、持仓底部,持续边际改善4 医药政策底部:持续边际回暖,关注明年初医保谈判4 业绩底已现:疫情影响持续减弱,业绩预期底部反转7 估值和持仓历史底部:底部低配,医药配置有望底部反转8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看好常规医药板块复苏大方向9 变异株毒性下降,我国进入科学精准防控新阶段9 持续看好国内医药创新方向发展11 国内创新药加快审评审批路径逐步完善12 创新药企业持续研发投入,管线不断推进13 CXO有望成为2023医药配置胜负手:业绩有韧性,估值持续修复,节奏有差异14 估值和配置处于历史底部14 国内医药创新具备一定韧性15 全球医药创新持续保持高景气16 中国医药上游供应链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17 整体观点17 制药装备产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新业务稳健拓展17 科学仪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柱型产业,国产替代迎来拐点18 投资逻辑20 投资建议20 风险提示20 图表目录 图表1:2022年医疗卫生政策全景4 图表2:2012年至今国家医保基金收入和支出情况4 图表3:2012年至今国家医保基金结余情况4 图表4:重点企业通过形式审查的重点品种(部分)5 图表5: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7 图表6:2016-2022H1诊疗人次(亿人次)8 图表7:2021-2022年诊疗人次分析8 图表8:医药生物(申万)指数动态PE变化8 图表9:权益基金医药持仓情况(估计值)8 图表10:权益基金医药配置处于历史底部8 图表11:新冠变异株进化史9 图表12:2020.5-2022.12月各时期主导变异株9 图表13:全球确诊病例统计10 图表14:全球死亡病例统计10 图表15:国内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 图表16:2019Q1-2022Q2样本医院药品销售情况11 图表17:2012-2022H1样本医院药品销售情况11 图表18:中国加速审评审批路径概览12 图表19:中国历年创新药上市审评平均时间(天)12 图表20:肿瘤领域代表性药物中美获批时间差13 图表21:A股创新药企业研发费用(截至2022Q3)13 图表22:港股创新药企业研发费用(截至2022H1)13 图表23:创新药企研发费用TOP10(2022年Q1-Q3)14 图表24:CXO指数动态PE情况14 图表25:部分国内CXO企业估值预期(Wind一致预期)15 图表26:国内创新药投融资情况15 图表27:国内创新药月度投融资情况15 图表28:国内历年创新药IND申报情况(按受理号)16 图表29:国内历年新登记临床情况16 图表30: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情况16 图表31:国内医药上游供应链发展阶段17 图表32:中国制药装备产业图谱18 图表33:国内质谱仪企业产品管线布局情况(部分)19 医药板块底部三重共振向上:政策、业绩、持仓底部,持续边际改善 医药政策底部:持续边际回暖,关注明年初医保谈判 协同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医改向纵深发展。医药、医保、医疗政策齐发力,共筑三医联动宏伟蓝图。今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份医疗卫生政策、文件,为2022年国家医疗卫生工作做出指示,如政府工作报告、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修订、纠风工作要点等。今年两会上,代表们纷纷围绕带量采购、创新药、中医药等热点议题建言献策。全国统一医保平台的建立,标志着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同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更进一步。此外,医保支付标准试点工作仍在不断推进、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监管加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和互联网医院的落实等内容也尤为重要。 图表1:2022年医疗卫生政策全景 来源:各政府部门官网,国金证券研究所 全国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2021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总支出分别为2.87万亿元、2.4万亿元,年末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累计结存3.61万亿元。2022年上半年,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52万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9933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266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支出1.1万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6869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161亿元。2022年受疫情影响,上海等部分地区常规医疗服务量有一定程度下降,医保基金支出增速放缓。 图表2:2012年至今国家医保基金收入和支出情况图表3:2012年至今国家医保基金结余情况 来源:国家医保局,国金证券研究所来源:国家医保局,国金证券研究所 医保目录调整常态化,关注明年初医保谈判。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经历多年发展,从 2017年起逐步进入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阶段。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正式成立,2018年以后,我国逐渐建立起医保动态调整机制,医保目录调整周期由原来的多年调整一次,逐渐进展为每年常态化调整。2020年起,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要求全部入选品种均需经过医保谈判。每年的医保目录常态化谈判调整,为创新药获批上市后进入医保目录提供了快速、稳定的通道。 2022年6月13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以及《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征求意见稿)》《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征求意见稿)》。经过2019年至2021年的发展,2022年医保谈判政策已经趋于大致稳定,其中针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中的药品,和罕见病药品,今年医保政策放宽了申报条件,不要求在2017年之后获批。其它产品的申报要求去2021年保持一致。此外,2022年医保局新出台了谈判药品续约规则,规则清晰边际利好。本次医保局公布了《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征求意见稿)》,分类提出谈判药品 (含谈判续约药品)协议到期后的处理规则。这一规则利好医保稳定品种,长期来看利好所有品种在达到稳定状态后,维持稳定的医保价格。 2022年9月,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2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今年国家医保局共收到537条申报信息, 涉及490个通用名药品,共计343个药品符合今年的医保目录调整申报条件,通过了形式 审查,通过比例为70%,其中198个目录外药品通过形式审查,通过比例为60%,目录145个目录内药品通过形式审查,通过比例为91%。下一步这些药品将有资格进入到专家审评及后续的谈判或竞价环节。 建议关注医保谈判通过形式审查产品数量较多企业,尤其关注(1)兼具研发能力和成熟销售能力的Pharma类企业,例如恒瑞医药、先声药业、翰森药业、中国生物制药、科伦药业、罗欣药业等;(2)从Biotech成功成长为BioPharma的企业,例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3)具有创新研发能力的头部Biotech企业,例如荣昌生物、康方生物、艾力斯、药明巨诺、再鼎医药、亚盛药业等。 图表4:重点企业通过形式审查的重点品种(部分) 序号 药品通用名称 是否独家 通过的申报条件 申报企业 1 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片 是 目录外条件1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2 脯氨酸恒格列净片 是 目录外条件1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3 瑞维鲁胺片 是 目录外条件1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 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 是 目录内条件2 苏州盛迪亚⽣物医药有限公司 5 马来酸吡咯替尼片 是 目录内条件2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6 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 是 目录内条件2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7 盐酸艾司氯胺酮注射液 是 目录内条件1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8 昂丹司琼口溶膜 是 目录外条件1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9 尼莫地平口服溶液 是 目录外条件1,5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0 普瑞巴林缓释片 是 目录外条件1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1 培门冬酶注射液 是 目录内条件1 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12 注射用贝林妥欧单抗 是 目录外条件1,2 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注射用卡非佐米 是 目录外条件1 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4 注射用司妥昔单抗 是 目录外条件1,6 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5 地舒单抗注射液 是 目录内条件1,2 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6 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 是 目录内条件2 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7 阿达木单抗注射液 否 目录内条件2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18 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否 目录内条件2 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19 信迪利单抗注射液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