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报告正文,内蒙古等多地加码政策,助推新型储能发展。政策要求培育储能市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5GW以上。青海省能源局要求电源侧按照配套新能源装机的15%、2小时配置储能,负荷侧按照用电负荷的5%、2小时配置储能。贵州省人民政府要求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不低于1GW,到2030年提高到4GW左右。此外,广东省能源局、南方能监局要求储能等新兴市场主体试点将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降本增效是推进新型储能快速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目前新型储能以电化学储能为主,其成本占比超50%,因此推动储能电池成本下降迫在眉捷。不断进行电池技术更新迭代有望降低电池成本、提高循环寿命,进而助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发电为新型储能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2022年1-9月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累计装机规模达706.31GW,同比增长22.7%。此外,《“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指出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200GW以上。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为新型储能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2022年10月我国发布的新型储能项目为141个,规划及建设项目规模达10.58GW/24.38GWh。未来随着源网荷储一体化政策的不断推进,新型储能行业有望加速发展。综合来看,在“双碳”背景下,各省市纷纷出台政策推进新型储能发展。未来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叠加新能源发电比例不断提升,有望带动新型储能行业加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