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周大事记 国内: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稳汇率稳外资信号持续释放。10月24日,三部门发布《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后续建筑建材低碳将加速推进,相关领域低碳材料有较大潜力;25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稳外资政策信号持续释放,预计政策支持下我国使用外资规模或继续保持增长;同日,央行、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有利于扩大资本流入,稳定人民币汇率;同日,财政部公开了2022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数据,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5.4%,经济修复和非税收入带动财政收入增速回升,10月在专项债带动下基建相关支出可能有所改善;26日,国办印发《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提出了21项重点任务,涉及多个领域。此外一行两会一局也在近期召开会议,就维护楼市、股市、汇市健康发展做出部署,方案和会议多次提及“保交楼”,或可刺激四季度房地产市场缓慢复苏。随着稳增长政策落地,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四季度经济有望延续复苏的态势。 海外:欧美经济衰退风险加大,能源危机仍未解除。10月24日,数据显示,美国10月Markit制造业、服务业PMI初值分别降至49.9%和46.6%,欧元区10月制造业和服务业PMI初值也分别降至46.6%和48.2%。欧美10月PMI数据均走低,经济衰退风险上升,相关资产价格波动风险或加大;同日,前财政大臣苏纳克接替特拉斯,出任首相。短期苏纳克政府的稳健作风可能给市场带来信心,暂缓大幅上调关键利率的压力,但如何解决通胀、劳动力短缺以及经济衰退等问题还有待观察;当地时间24日,欧洲部分天然气现货价格一度跌成负数,主要因为欧洲各国从夏季开始就在全球范围内疯狂采购天然气,此外还有大量的液化天然气正驶向欧洲,但并不代表欧洲能源危机解除,目前看未来影响欧洲天然气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天气,若出现冷冬,再加上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欧洲能源或有涨价的可能;当地时间27日,欧央行加息75个基点,未表态将缩减APP规模,目前欧洲通胀仍高,未来继续加息的概率较大,但PMI等数据已显现经济下滑压力,未来不确定较高;美国第三季度GDP环比增长2.6%,出口、消费者支出、非住宅固定投资、政府支出增长,但住宅固定投资和私人库存投资下降,未来经济衰退风险仍大。 高频数据:上游:布伦特原油价格月环比上升3.75%,阴极铜期货结算价月环比上涨1.84%,铁矿石期货结算价月环比下降2.08%;中游:PTA产业链负荷率月均值上升7.55个百分点,水泥价格指数月环比上涨4.68%、动力煤期货价格月环比下降4.70%;下游:房地产销售月环比下降25.15%,汽车零售表现转弱;物价:蔬菜价格月环比下降5.29%,猪肉价格月环比上升11.68%。 下周重点关注:中国10月PMI、欧元区10月CPI、第三季度GDP(周一); 中国10月财新PMI、美国10月ISM制造业PMI(周二);美国10月ADP就业人数、德国10月失业率(周三);美国FOMC利率决议、欧元区9月失 业率(周四);德国9月贸易帐、美国10月失业率、非农就业人数(周五) 风险提示:疫情进一步扩散,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海外需求下滑超预期。 1一周大事记 1.1国内: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稳汇率稳外资信号持续释放 财政部、住建部和工信部扩大政府采购,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10月24日,财政部、住建部和工信部发布《扩大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实施范围的通知》要求,自2022年11月起,在北京市朝阳区等48个市(市辖区)实施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政策(含此前南京、杭州、绍兴、湖州、青岛、佛山等6个试点城市)。纳入政策实施范围的项目包括医院、学校、办公楼、综合体、展览馆、会展中心、体育馆、保障房等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含适用招标投标法的政府采购工程项目。各有关城市可选择部分项目先行实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范围,到2025年实现政府采购工程项目政策实施的全覆盖,鼓励将其他政府投资项目纳入实施范围。根据任务要求,各相关城市要落实政府采购政策要求。各有关城市要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加强绿色建材采购管理。根据《中国建筑能耗与碳排放研究报告(2021)》,2005—2019年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由2005年的22.34亿吨二氧化碳,上升到2019年的49.97亿吨,年均增长5.92%。其中,2019年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50.6%。2022年4月1日起,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正式生效; 6月30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了建筑减碳的重要目标——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从全生命周期来看,建筑领域是我国碳排放最大的一个行业,后续建筑建材低碳将加速推进,相关领域低碳材料有较大潜力。 发改委等部门出台政策便利国际商务人员往来,支持外资流入和发展。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到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前提下,便利跨国公司、外商投资企业高管、技术人员及其家属出入境。吸引外资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大引资力度,增强对全国稳外资的带动作用。政策进一步加大制造业引资力度,着力解决外商投资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该政策的落实明确了我国今后利用外资工作的大方向:一是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增量;二是加强投资服务,稳定外商投资存量;三是引导投资方向,提升外商投资质量。在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方面,重点鼓励外商投资高端装备、基础元器件、关键零部件等领域;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重点鼓励外商投资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等领域; 在节能环保方面,重点鼓励外商投资新能源、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等领域;在区域布局方面,给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础制造、适用技术、民生消费等领域政策支持。今年以来,外资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037. 6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5.6%,折合1553亿美元,增长18.9%。 从行业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414.3亿元人民币,增长6.7%。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48.6%,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7.9%。10月13日,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工,项目总投资约57亿元;10月20日,优沃德(中国)高端粘合剂建设项目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06亿元。上述重大项目先后落地,也是外资积极布局中国的缩影。外资重大项目接连开工,与此同时,加码稳外资政策信号持续释放,预计外资将持续加大在华投资,我国使用外资规模也会继续保持增长。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或有助于稳定人民币汇率预期。10月25日,人民银行、外汇局决定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进一步完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引导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2020年以来,全球疫情爆发,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对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进行多次调整。 2020年3月,央行首次调整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上调至1.25,强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的规模,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2020年12月,央行和外管局将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25下调至1,树立“风险中性”理念,引导金融机构市场化调节外汇资产负债结构;2021年1月,将企业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由1.25下调至1,减少我国整体外债规模。央行此次上调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有利于扩大资本流入,或主要出于稳定人民币汇率的目的,防止汇率大起大落。10月中旬以来,受中美利差倒挂幅度扩大影响,人民币汇率持续走贬。截至10月25日16时,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升至7.3401,涨幅达0.22%;美元兑在岸人民币为7.3076,上涨0.62%。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均跌破7.3关口。而在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上调后,截至10月28日10时,美元兑在岸、离岸人民币分别回落至7.2262和7.2363。除此之外,央行、外汇局此前已采取多种逆周期调节措施来稳定汇率,比如在9月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调整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等。目前我国经济基本面已进入稳定回升的区间,第三季度不变价GDP同比增长3.9%,较第二季度回升3.5个百分点,9月份贸易顺差达5735. 7亿元,仍环比扩大7.09%,因此人民币汇率短期大幅贬值不可持续,中长期或向均衡水平回归。若后续人民币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剧,监管层可能继续动用汇率政策工具。 9月财政收入继续增长,民生保障支出保持高增态势。10月25日,财政部公开了2022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数据,从收入端来看,9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为1.51万亿元,(按自然口径)同比增长约8.5%,这也是自8月份该项收入增速首次由负转正(5.6%)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税收收入增速为0.4%,相比8月小幅回落,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都有显著增长;相比之下,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增速分别为-12.2%、-4.4%,这反映了减税降费的落实和企业经营仍存在困难,且受疫情影响,消费仍是经济恢复的薄弱环节,但11月1日起电子烟将被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可能会带动消费税增速部分回升。非税收入增速为39.7%,2022年以来为了弥补收支缺口,国有资源有偿用收入等非税收入对政府财力的拉动。财政收入增速回升,一方面与经济修复有关;另一方面,更多受非税收入的拉动。从支出端来看,9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2万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教育、社保就业等民生保障有力,支出增速分别为7.8%、10%,相比8月有所回落,但是仍然保持较高增速。同时,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长24.6%。此外,科技支出增速-15.3%,相比下半年以来20%以上的增速回落较为明显,交通运输、城乡社区支出增速都出现了10个点以上的降幅,与部分地区疫情及基数有关。9月基建类当月支出占比为22.4%,较上月略有回落,但基建依然是当前政府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此外,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9.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增速为-26.4%,相比8月的-4.9%降幅扩大;9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7254亿,同比降幅扩大至-40%。后续随着政策发力、房地产市场边际回暖,或对政府性基金支出和土地收入有所提振。 《分工方案》明确21项重点任务,一行两会一局发声维护股债楼市健康发展,助力四季度经济复苏。10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第十次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该方案是为落实8月29日李克强在电视电话会议上部署的重点任务。《方案》提出了21项重点任务,并将每项任务和具体举措落实到相关国务院下属机构来牵头负责,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对照任务分工,细化实化相关任务措施,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抓好各项改革任务落地,年底前将贯彻落实情况书面报国务院。该《方案》部署的任务涉及投资、生产、消费、地产、政府管理、改革开放、民生、粮食、能源、物流等多个领域。具体来看,投资方面,依法盘活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相结合,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并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对社会资本的撬动作用,还将引导商业银行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制造业方面,研究支持制造业企业、职业院校等设备更新改造的政策,金融机构对此要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并继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降低企业融资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消费方面,落实好促进汽车消费的相关政策,并推动新能源汽车和家电下乡,加快培育建设国际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