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东亚前海证券]:2022H1半年报综述及寿险产品展望:从险企“三差”中寻找下一个爆款产品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2022H1半年报综述及寿险产品展望:从险企“三差”中寻找下一个爆款产品

金融2022-10-14倪华东亚前海证券更***
2022H1半年报综述及寿险产品展望:从险企“三差”中寻找下一个爆款产品

行业深度报告 2022年10月14日 从险企“三差”中寻找下一个爆款产品 行 业——2022H1半年报综述及寿险产品展望 研核心观点 究寿险2022H1半年报综述: ·1)保费、NBV、NBVM指标:太保、太平、国寿实现新单保费同行比正增长,但各险企NBV受产品结构影响大幅下滑。分渠道看,银保业渠道虽然新单保费增速优于个险渠道,但NBVM仍处于较低水平,难以名弥补个险渠道改革的阵痛; 称2)代理人人数、活动率及人均收入:除太平外,其余险企代理人 ·数量保持下滑。2022H1,上市六大险企(平安、国寿、太保、新华、人保、太平)寿险代理人人数下降至242.3万人。代理人加速脱落,是带 证动各险企活动率、人均收入回升的主要原因。 券3)投资收益率:受上半年权益市场影响,各险企净投资收益率、 研总投资收益率有所下滑。 究财险2022H1半年报综述: 报1)保费:车险业务及非车险业务并驾齐驱,带动三大财险公司(平 告安、太保、人保)保费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2)综合成本率:2022H1,平安财综合成本率略有上升,主要是保证保险及责任保险赔付率提升。太保财、人保财综合成本率略有下滑。对销售费用的管控,及赔付率的下滑带动三家财险企业车险综合成本率改善。 观点:寿险行业未来产品发展方向在于减少“三差”中的超额利润在传统的寿险行业分析框架当中,“死差、费差和利差”是险企获得 超额利润的来源。保险行业经过过去十年迅速的发展,涌现了诸多的产 品创新,为险企带来了丰厚的超额收益。但目前供需错配、经济下行以及部分产品市场需求面临瓶颈的背景下,险企期望再以过去的产品开发标准去获取市场难以为继。因此,从降低“三差”益的角度进行产品创新或为未来险企发展的方向: 1)“死差”益下降带来的创新:非标体保险产品,如面向高血压人群的健康险、面向心脏病人群的健康险; 2)“费差”益下降带来的创新:配套服务的保险产品,如附带门诊药品服务的健康险、附带康养服务的养老险; 3)“利差”益下降带来的创新:中长期储蓄类产品,如增额终身寿养老年金产品。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代理人队伍较为稳定、新单销售情况优于同业、资产端具备弹性的中国人寿、寿险转型领先的中国太保、中国平安。 风险提示 代理人改革进度不及预期、疫情影响加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长端利率快速下行。 评级推荐(维持)报告作者 作者姓名倪华 资格证书S1710522020001 电子邮箱nih835@easec.com.cn 相对指数 相关研究 《东亚前海非银周报:寿险增速回暖,关注长期财富管理》2022.7.31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非银行业一季报简评》2022.5.5 《银保渠道补位个险,增额终身寿险或爆发——保险行业研究框架》2022.3.21 正文目录 1.寿险2022年中报关键指标概述3 1.1.保费及价值指标:新单、NBV、NBVM3 1.2.人力指标:代理人人数、活动率、人均收入4 1.3.投资指标:投资收益率4 2.未来的产品创新:向“三差”要市场5 2.1.降低“死差”益带来的创新:非标体保险产品5 2.1.1.慢病群体规模庞大,保险覆盖比例低5 2.1.2.政策频出,慢病保险市场回暖6 2.1.3.慢病保险市场空间广阔7 2.2.降低“费差”益带来的创新:让产品镶嵌服务8 2.3.降低“利差”益带来的创新:中长期储蓄类产品9 3.财险2022年中报关键指标概述10 4.风险提示10 图表目录 图表1.各险企新单保费同比增速3 图表2.各险企个险、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增速3 图表3.各险企NBV同比增速4 图表4.各险企NBVM同比变化(pct)4 图表5.各险企代理人数量变化(万人)4 图表6.平安、太保代理人人均收入(元/月)4 图表7.各险企总投资收益率5 图表8.各险企净投资收益率5 图表9.我国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提高6 图表10.我国非标体人群存在较大医疗保障缺口6 图表11.慢病管理相关政策梳理7 图表12.慢病管理市场空间测算8 图表13.增额终身寿产品形态举例9 图表14.各险企车险保费同比增速10 图表15.各险企非车险保费同比在增速10 图表16.各险企综合成本率10 图表17.各险企车险综合成本率10 1.寿险2022年中报关键指标概述 1.1.保费及价值指标:新单、NBV、NBVM 太保、太平、国寿实现新单保费同比正增长。险企2022H1新单规模增速排名为:太保(32.9%)>太平(10.0%)>国寿(4.1%)>新华(-3.7%) >友邦中国(-7.1%)>平安(-7.6%)>人保寿(-24.1%)。太保新单增长源于去年低基数及银保渠道的保费放量;太平新单增长得益于个险、银保渠道月交储蓄类产品的放量;国寿新单表现稳健源于代理人队伍相对稳定,储蓄类产品销售较好。 银保渠道新单表现明显优于个险渠道。2022年上半年,各险企个险渠道新单保费排名:太平(19.4%)>国寿(-0.4%)>平安(-8.3%)>人保寿(-11.5%)>新华(-27.0%)>太保(-34.6%);各险企银保渠道新单保费排名:太保(1125.5%)>平安(45.1%)>国寿(38.8%)>太平(11.0%) >新华(10.4%)>人保寿(-33.2%),表现均优于个险渠道。 图表1.各险企新单保费同比增速图表2.各险企个险、银保渠道新单保费增速 资料来源:各公司中报,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各公司中报,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受产品结构或缴费方式变化,各险企NBV均同比大幅下滑。2022上半年,各险企新业务价值指标表现疲软,同比排名:国寿(-13.8%)>太平(-17.9%)>友邦中国(-23.7%)>平安(-28.5%)>太保(-45.3%)>人保寿(-48.2%)>新华(-48.4%)。NBV表现不佳的原因:1)2021年上半年各险企通过重疾“炒停”销售了较大规模的高价值产品,今年逐步转向价值相对较低的储蓄类及终身寿类产品;2)部分险企加强了银保渠道布局,增加了趸交产品的销售,拉低了NBV。 个险NBVM下滑明显,银保仍处于“薄利多销”阶段。2022年上半年,平安、国寿、太保、新华、人保寿、太平、友邦中国个险渠道NBVM下降幅度分别为-8.2pct、-7.7pct、-11.1pct、-8.4pct、-8.2pct、-11.7pct、-14.7pct。2022H1,平安、太保、新华、人保寿、太平银保渠道的NBVM分别为20.6%、 0.02%、1.1%、2.3%、6.0%。银保渠道仍难以冲破“高保费、低价值”的桎梏,仅有保险及银行一体化的中国平安能够保持较高的NBVM。 图表3.各险企NBV同比增速图表4.各险企NBVM同比变化(pct) 资料来源:各公司中报,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各公司中报,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1.2.人力指标:代理人人数、活动率、人均收入 除太平外,其余险企代理人数量保持下滑。2022上半年,各险企继续清虚,平安、国寿、太保、新华、人保寿个险渠道代理人数量分别为51.9万人、74.6万人、31.2万人、31.8万人、12.9万人,较2022年底分别下降了13.5%、9.0%、40.6%、18.3%、30.6%,太平个险代理人数量为39.9万人,较2020年年底增长了3.7%。 代理人加速脱落,带动活动率、人均收入回升。平安、太保的活动率由2021上半年43.9%、50.0%提高至2021年的55.4%,64.0%;人均收入由5889元/月、5918元/月提高至7957元/月、7906元/月,同比+35.1%、33.6%。考虑公司代理人数量的下滑幅度,活动率和人均收入提升更多源于分母的下降。 图表5.各险企代理人数量变化(万人)图表6.平安、太保代理人人均收入(元/月) 资料来源:各公司中报,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各公司中报,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1.3.投资指标:投资收益率 权益市场低迷影响险企投资收益。受今年上半年权益市场整体表现不 佳影响,平安、国寿、太保、新华、太平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1%、4.2%、3.9%、4.2%、3.4%,同比-0.4pct、-1.5pct、-1.1pct、-2.3pct、-1.8pct;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9%、4.2%、3.9%、4.7%、4.1%,同比+0.1pct、-0.1pct、 -0.2pct、+0.2pct、0pct。 图表7.各险企总投资收益率图表8.各险企净投资收益率 资料来源:各公司中报,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资料来源:各公司中报,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2.未来的产品创新:向“三差”要市场 在传统的寿险行业分析框架当中,“死差、费差和利差”是险企获得超额利润的来源。保险行业经过过去十年迅速的发展,涌现了诸多的产品创新,为险企带来了丰厚的超额收益。但目前供需错配、经济下行以及部分产品市场需求面临瓶颈的背景下,险企期望再以过去的产品开发标准去获取市场难以为继。因此,从降低“三差”益的角度进行产品创新或为未来险企发展的方向。 2.1.降低“死差”益带来的创新:非标体保险产品 保险在“死差”上的超额收益本质是:向健康体卖出以全体人群的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为基础而定价的产品。整个人群中由于有非标体及带病体的存在,疾病发生率、死亡率会高于健康体人群,险企承保产生收益。随着健康体市场的发展进入瓶颈,非标体保险市场有望成为下一个险企竞争的蓝海市场。 2.1.1.慢病群体规模庞大,保险覆盖比例低 我国慢病人群数量呈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慢性病患病率有所提升,慢病患者数量日趋增长。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病率和2015年相比有所上升。根据《全国第六次卫生服务统 计调查专题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55岁至64岁人群慢性病患病率达48.4%,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发病率达62.3%,全国慢病人群数量已超4 亿人。随着慢性病患者基数的扩大,我国因慢性病死亡比例也有所增加。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较2015年+1.9pct。 慢病保险覆盖比例较低,保障缺口明显。随着慢病患者基数的扩大和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慢病群体对于健康保障和风险分担的需求愈发强烈。然而,受非标准健康人群的数据标签相对缺乏、评估标准难以统一及险企核保能力有限等因素影响,非标体人群获得保险保障的比例较低。据麦肯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带病人群”保险保费总计约为500亿元,仅占当年健康险保费的5%左右,非标体人群存在较大的保障缺口。 带病人群商保保费 商保保费占比 老年人 1~2亿元 <0.1% 中年人 300~400亿元 3%~5% 年轻人 100~200亿元 约1% 图表9.我国居民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提高图表10.我国非标体人群存在较大医疗保障缺口 注:统计口径为18岁以上居民 资料来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银保监会年鉴,麦肯锡,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 2.1.2.政策频出,慢病保险市场回暖 慢病管理体系尚未健全,慢病保险市场初次探索后陷入低潮。2015年起,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我国慢病管理行业发展,对慢病管理行业的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发展方向等均有所规范。在系列政策推动下,险企纷纷布局慢病管理赛道。泰康、平安、太保、众安等多家险企陆续推出了多款结合硬件监测的慢病并发症保险产品,为慢病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方案。此阶段险企推出的慢病保险产品多数聚焦于糖尿病人群,以“慢病管理服务+并发症保险”模式为主,产品设计较为单一并且需依附于服务方场景而存在。随着慢病管理热度退却,众多初创企业关停,且C端客户单独购买慢病保险的意愿尚未建立,慢病保险发展遇冷,市场陷入沉寂。 政策利好频出,慢病保险市场有望再度起航。2020年1月,银保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