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回顾:本周申万医药指数上涨0.74%,跑赢同期创业板指数(0.27%),但跑输同期上证指数(1.55%)。联影医疗作为国内医疗影像设备龙头,其上市给资本市场带来充实研究素材,上周我们着眼宏观,重点讨论联影医疗上市给高端制造行业带来的投资机遇;本周我们细拆产品管线,详细分析影像设备主流之一同时也是公司的优势产品MR(磁共振成像)设备的国产化进程。 MR成像无创无辐优势显著,超导型为市场主流。MR不仅能够显示有形的实体病变,而且还能够对脑、心、肝等功能性反应进行精确判定,在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癌症等疾病诊断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磁体性质来看,由于超导材料可以产生稳定的高场强,是目前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主流。 国内MR市场增长动力足,国内厂商逐步把握核心技术加速国产化。随着我国对高品质医学影像的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政府也出台系列政策为影像设备市场提升潜空间。根据灼识咨询,2020-2030E,预计中国MR市场将从89.2亿元增长至244.2亿元,CAGR约10.6%,远高于全球同期水平。国内厂商掌握核心部件制造技术,正逐步打破外资技术垄断,目前联影医疗已在国内MR新增装机量中排名第一,预计未来中高端领域国产率将进一步提升,且目前联影医疗已实现MR关键零部件100%自研,为后续中高端产品推向市场提供必要条件。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程度迅速提升,推动国内MR升级换代。关键零部件的性能高低决定了MR设备的产品力强弱,联影医疗在核心硬件方面实现100%自研。MR设备核心零部件主要分为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谱仪系统、制冷系统以及液氦,其中高场强(3.0T及以上)的磁体和大功率的梯度/射频功率放大器开发技术壁垒较高,国内鲜少企业可实现自研,目前联影医疗已基本实现中低端系列自研自产,高端系列仍处于攻坚状态。此外制冷系统中的冷头采自日本住友,而液氦由于国内存储量低,目前也主要依赖进口。 本周重点关注组合:成长组合:药石科技、金斯瑞生物科技、聚光科技;稳健组合:华润三九、迈瑞医疗、键凯科技;弹性组合:开立医疗、万东医疗、花园生物。 投资建议:MR设备在国内市场规模约百亿,且仍在快速增长,是影像设备领域重磅产品系列。当前随着国内厂商逐步把握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国产化程度提升,MR设备国产化不断加速,后续中高端产品有望逐步抢占进口份额,对MR行业给予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激烈、集采的政策风险。 重点公司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R成像无创无辐优势显著,超导型为市场主流 磁共振成像系统(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简称MR)是一种利用人体内水分子中的原子核在强磁场中的磁共振信号经重建进行组织或器官成像的设备。相对于XR和 Ct ,MR没有辐射影响,具有更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尤其适用于脑组织成像;相对于超声,MR的图像分辨率更高,能够显示更多细节;相对于其他成像技术,MR不仅能够显示有形的实体病变,而且还能够对脑、心、肝等功能性反应进行精确的判定,在帕金森氏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癌症等疾病的诊断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图1:MR成像原理 图2:相较于其他成像技术,MR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 超导型MR已成为市场主流技术。根据磁体性质不同,MR通常分为永磁型、常导型和超导型三种,永磁型和常导型由于磁场强度较低,成像质量不稳定等,适用范围较窄,而超导型使用超导材料制成,可以产生稳定的高场强,是目前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主流。 31M 表1:MR根据磁体性质分为永磁型、常导型和超导型 2国内MR市场增长动力足,国内厂商逐步把握核心技术加速国产化 政策高度支持大型医疗器械行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民众健康意识有所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对高品质医学影像的需求相应快速增长。 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医疗行业相关政策,为影像设备销售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例如2018年国家正式放开64排以下 Ct 和永磁MR配置限制,并将PET/CT从国家统一规划配置的甲类设备调整为省内统一规划的乙类设备,2020年新增了甲类设备PET/MR的规划数量,对于非公医疗机构的配置政策采用“告知承诺制”,支持社会办医等。 表2:近年来政府颁布多项政策推进大型医疗设备国产化进程 2020-2030年,中国MR市场CAGR高于全球同期水平,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预计未来3.0T MR成为主要增长点。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台MR系统问世到2020年底,全球已有超过50,000台MR系统装机并运用到不同领域,中国市场保有量约1万台。据灼识咨询,2020-2030E,预计中国MR市场将从89.2亿元增长至244.2亿元,CAGR约10.6%,远高于全球同期的4.5%。从人均保有量维度来看,中国每百万人MR人均保有量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显著差距。2018年,日本、美国每百万人MR人均保有量分别约为55.2台和40.4台,同期中国每百万人MR人均保有量约为9.7台。随着临床及科研需求的持续增加,医疗科技的进步推动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MR成为重要的高端医学影像系统之一。2020年,中国市场1.5T及以下的中低端MR占比约为61.4%,3.0T高端MR占比25.0%,预计未来3.0TMR将成为中国MR市场主要增长点,其占比将于2030年增长至35.7%。 图3:2020-2030E,中国MR市场CAGR约10.6% 图4:预计未来3.0TMR为中国MR市场主要增长点 国内厂商掌握核心部件制造技术,打破外资技术垄断,预计未来MR中高端领域国产率将进一步提升。按照新增销售台数计,2020年联影医疗已是中国MR市场最大厂商,领先国际厂商。在中国3.0T及以上MR设备市场中,主要市场参与者为GE医疗、西门子医疗、飞利浦医疗、佳能和公司,其中公司为唯一一家国内企业,市场占有率排名第四;在中国1.5TMR设备市场中,公司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在中国超导MR设备市场中,公司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图5:2020年中国MR设备细分领域竞争格局 3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程度迅速提升,推动国内MR升级换代 关键零部件的性能高低决定了MR设备的产品力强弱,联影医疗在核心硬件方面实现100%自研。MR设备核心零部件主要分为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谱仪系统、制冷系统以及液氦,其中高场强(3.0T及以上)的磁体和大功率的梯度/射频功率放大器开发技术壁垒较高,国内鲜少企业可实现自研,目前联影医疗已基本实现中低端系列自研自产,高端系列仍处于攻坚状态。此外制冷系统中的冷头采自日本住友,而液氦由于国内存储量低,目前也主要依赖进口。 表3:MR核心组成包括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谱仪系统、制冷系统和液氦 磁体是MR设备的核心,被誉为MR的“心脏”。磁体是MR硬件设备组成中最重要、成本最高的部件,其作用为使高低能质子产生的磁场相减,产生宏观的纵向磁化矢量,为后续被适当条件下的射频脉冲RF激发,产生MR信号提供条件。目前常用的超导型磁体主要采用镍钛合金,需满足可负载大电流和保持超导状态两个条件,同时由于超导材料需要作为导线缠绕在主磁体的线圈上,所以也要具有可塑性和柔韧性等物理特性,另外线圈的匝数将决定主磁体的强度。整体而言,国产磁体性能与进口相当,未来将持续往更高场和大孔径方向发展。 图6:超导磁体图示 梯度系统为系统提供满足要求的线性度和快速开关的梯度磁场,以实现MR信号的空间定位,同时梯度磁场还参与部分序列的成像过程。梯度磁场主要分为相位编码梯度场(Gy)、频率编码梯度场(Gx)、层面选择梯度场(Gz)三类,三个梯度线圈分别有三个单独的电源发生系统供电,每组梯度线圈由两个电流方向相反的同轴线圈组成,产生最大线性磁场,从而对待探测信号实现空间三维定位。由于其在成像过程中需要快速开关和切换,对于梯度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和梯度场的线性度及精确度要求较高。目前国内仅有联影医疗能生产最高达3.5MW的梯度放大器,其余厂家仅局限于1MW甚至更低,海外主要生产厂家为GE医疗、西门子医疗等。 图7:梯度磁场在空间上分为X/Y/Z三维 射频系统可类比为无线电波中的天线,负责产生射频场和接收射频信号。其通过发射产生一定频率和功率的电磁波,使受检体内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共振,同时检测被激发氢质子的进动行为,进而获取MR信号。由于获取的MR信号只有微伏的数量级,且不同组织间的信号差异只有百万分之一,因此要求的射频接收系统的灵敏度和放大倍数都非常高。基础的射频接收线圈生产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国产率较高,而射频功率放大器国内主要可生产厂商为联影医疗,海外仍是以GE医疗和西门子医疗等为主。 图8:射频功率放大器 图9:各部位专用射频线圈 谱仪相当于MR设备的大脑,是MR扫描序列和成像算法执行的载体。谱仪是MR设备的中央控制器,可实现各信号收发、控制、采集、监控和各部件严格按照时序完成工作。由于MR信号的采集时间为毫秒甚至微秒级别,因此对谱仪的实时性和鲁棒性要求非常高。该部件目前国产化程度较高,国内可生产厂家包括联影医疗、东软医疗等。 图10:谱仪 4投资建议 MR(磁共振成像)设备在国内市场规模约百亿,且仍在快速增长,是影像设备领域重磅产品系列。当前随着国内厂商逐步把握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国产化程度提升,MR设备国产化不断加速,后续中高端产品有望逐步抢占进口份额,对MR行业给予重点关注。 表4: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5风险提示 1)产品研发不及预期:医学影像技术升级迭代较快,若国内厂商不能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场景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或研发投入不足等,则产品无法顺利交付,从而对业务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市场竞争激烈:近年来高端医学影像设备领域国产替代趋势愈发明显,进口品牌的市场份额呈现下降趋势,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厂商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明显。 3)集采的政策风险:安徽省于2021年发布对全省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若未来更多省市甚至国家层面出台、实施上述大型医用设备的集采政策,则国内设备厂商可能面临较大的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