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平安证券]:绿色经济系列报告(一):碳中和:四十年投资蓝图徐徐展开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宏观策略/报告详情/

绿色经济系列报告(一):碳中和:四十年投资蓝图徐徐展开

2021-03-07陈骁、魏伟平安证券球***
绿色经济系列报告(一):碳中和:四十年投资蓝图徐徐展开

策略前瞻性研究 2021年3月7日 绿色经济系列报告(一) 碳中和:四十年投资蓝图徐徐展开 策略深度 策略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证券分析师 陈骁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6070001 010-56800138 CHENXIAO397@PINGAN.COM.CN 魏伟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3060001 021-38634015 WEIWEI170@PINGAN.COM.CN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上首次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被称为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中国作为目前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国家,要实现“30·60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可量化的约束指标,将成为我国推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加速器;围绕此目标将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和产业规划,将拉开未来数十年绿色经济领域的投资大幕。 1.背景:“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近40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加,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威胁,实现减排减碳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近几十年来,全球各国及政府间组织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合作推进气候变化治理工作,彰显了全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所做出的积极努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积极响应国际社会的要求,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这无疑体现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2.现状:各国政策积极应对,碳排放增速下降 得益于近三十年来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共同协作,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仍保持正增长,但增速大体呈现下降趋势。中国近五年碳排放平均增速为1.2%,略高于全球0.8%的水平。全球各国和地区都采取了一些政策来支持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其中以欧洲国家最为积极。 在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提出之前,中国政府就已经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并积极推进碳减排的工作。1980年以来我国的单位 GDP 能耗就持续降低,CO2排放总量增速放缓。碳减排的积极成果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基础。 3.展望:碳中和将衍生出巨大的低碳投资需求 根据不同机构的测算,中国未来三十多年推动低碳至零碳路径所需的总投资在70万亿到140万亿元不等,涉及包括再生资源利用、能效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技术、储能、氢能和数字化等多个领域。总体而言,未来伴随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推进,将撬动规模庞大的绿色低碳产业投资,也将带来相关领域的长足发展。 4.机遇: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三大路径和八大投资领域 从中国现有的能源结构与碳排放状况来看,我们认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至少需要考虑从三条路径入手:一是控制和减少碳排放,包括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二是促进和增加碳吸收,主要包括技术固碳和生态固碳两种手段;三是通过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来支持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由此,衍生出八个领域的投资机会: 证券研究报告 策略·策略深度报告 2 / 36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第一,碳排放交易领域。在碳排放交易覆盖的石化、化工、建材、有色、钢铁、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行业中,具备领先节能减碳技术、生产效率提高、能耗下降的企业,将能够实现碳配额的剩余,进而可以在碳交易市场上获得丰厚收益。 第二,清洁能源领域。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的能源结构未来将实现颠覆性的调整,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核电、氢能、生物质能、地热、海洋能等在内的清洁能源领域生产和消费领域,将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第三,工业领域节能。推动工业节能的内容丰富庞杂,大体有三方面机遇:一是传统制造业的绿色改造,推动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二是污染防治、清洁生产技术、环保监测技术等;三是再生资源利用,再制造、再利用产业的发展。 第四,建筑领域节能。这贯穿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节能建筑设计、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可再生能源使用、建筑用能系统开放、建筑废料的综合利用等方面;此外,零碳建筑与零碳生态城市也是重要的方向之一。 第五,交通领域节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推动交通运输提升效率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例如高速公路ETC系统、互联网+物流配送、互联网+公共交通等;二是支持使用新能源、清洁燃料的交通工具,例如推广新能源、清洁燃料汽车。 第六,技术固碳。碳捕集、利用与储存(CCUS)技术大有可为,但目前中国的CCUS项目集中在捕集阶段,后续的利用与储存则需要政府给予相关企业包括直接投资、碳税、新能源补贴等在内的激励政策。 第七,生态固碳。碳汇对于拉动区域间的产业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中西部碳汇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碳汇买卖帮助农民创收,探索推广碳汇扶贫、生态扶贫等新机制。 第八,绿色金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自2016年正式起步,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对中国绿色金融发展又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未来围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交易碳期货等领域,都将存在丰富的投资机遇。 图表1 我国碳中和实现路径及投资机会 资料来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碳中和30/60目标减少/控制碳排放增加/促进碳吸收能源结构调整生态固碳碳定价:碳税& 碳排放交易(ETS)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绿色信贷增加生态碳汇:森林、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重点领域节能限制化石能源使用增加清洁能源使用光伏、风能、氢能、核能、水电等工业领域建筑领域交通领域低能耗、绿色制造业,清洁化改造..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新能源汽车,铁路电气化,港口岸电..其他领域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技术固碳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绿色债券绿色股指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金融体系 策略·策略深度报告 3 / 36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5.风险提示 1)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拖累绿色经济领域的投资与发展;2)货币政策过快收紧导致无风险利率走高,全球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可能影响绿色经济领域的投资收益水平。3)绿色经济领域的相关技术发展缓慢,影响各领域节能减碳的推进。 策略·策略深度报告 4 / 36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正文目录 一、 背景:“碳中和”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7 1.1 碳中和相关概念定义 ............................................................................................ 7 1.2 碳中和提出的背景 ............................................................................................... 8 二、 现状:各国政策积极应对,全球碳排放增速下降............................................. 11 2.1 全球碳排放现状及相关政策 ................................................................................ 11 2.2 中国碳中和相关政策及实施情况 ......................................................................... 14 三、 展望:碳中和将衍生出巨大的低碳投资需求....................................................16 3.1低碳战略的四种情景与投资规模(清华大学) ...................................................... 16 3.2 零碳中国将催生七大投资领域(IAC与落基山研究所) ........................................ 18 四、 机遇: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三大路径和八大投资领域 .........................................19 4.1路径一:减少/控制碳排放 ................................................................................... 19 4.2路径二:增加/促进碳吸收 ................................................................................... 27 4.3路径三:绿色金融支持碳中和 ............................................................................. 30 五、 风险提示 ........................................................................................................32 参考文献 ......................................................................................................................33 附录1:近年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会议与公约 ....................................................34 策略·策略深度报告 5 / 36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图表目录 图表1 我国碳中和实现路径及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