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市场企业付款表现报告 前 言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管子·枢言》有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作为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以来始终为上至帝王、士大夫,下至平民百姓的各个阶层所珍视。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诚信的概念也逐步从个人层面延展到企业并逐步发展和丰富。可以说,企业信用不仅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更是成为了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企业诚信的理念随着国内的各类平台、制度、法律法规的推出而不断完善。自2014年3月“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正式上线以来,对企业诚信的管理在国家治理层面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一批法律法规的陆续颁布不仅逐步明确了企业责任、主管机构职责等企业诚信相关的要素,也推动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尽管企业诚信所获得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作为反映企业信用情况最重要、最直观的指标,企业在商业行为中的支付信用情况长期以来不仅在企业信用主体自身处讳莫如深,对信用行为的直接受益或受害方,这些信息也往往停留在企业的账龄表或财务管理系统内,成为企业自身的“商业秘密”。即便对于资金流向洞悉极为深入的金融行业,也很难将资金流动与合同约定进行关联,难以将合同约定、企业支付时间进行串联,形成对企业守信情况的真实洞察。即便我国的信息化程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但记录企业诚信行为的信息依然被封存在各个数据孤岛中,难以被有效利用。 作为世界知名的商业信息服务机构,邓白氏在征信领域深耕近200年,深知诚实守信在企业层面的重要性,也深刻理解企业守信情况的难以获取。因此,邓白氏在半个多世纪前的1972年在客户群体中发起了“付款信息交流计划”(DUNTrade®),并在1997年将该项目带到了中国内地。付款信息交流计划™作为免费向用户群体开放的信息平台,由参与的企业每月向邓白氏共享自身客户的应收账款账龄表,并以“数据交流”的形式获取其他供应商处对应客户付款的情况,帮助参与计划的企业第一时间获得客户现金流状况,助力企业有效规避回款风险,保障自身资金安全。 自成立以来,付款信息交流计划™每年在全球范围内获取数以十亿计的应收账款记录,在中国内地的数据总量也实现了巨大增长,在严格遵循国内数据安全相关法规的同时,也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全球用户提供着准确、及时的珍贵信息,以远快于企业财务报表的更新频率帮助中国企业快速了解下游采购方的付款表现,从而科学制定财务政策、合理推动风控行动。付款信息交流计划™在贡献着大量信息的同时,也严格保护着参与企业的数据及隐私,通过先进的数据算法在保护数据安全、守护参与企业隐私的同时,最大化地还原信息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今天,您手中的这份《2025年中国市场企业付款表现报告》中凝结着邓白氏在商业数据领域近200年的专业底蕴与在付款数据领域超过半个世纪的深厚积累。通过这份报告,我们希望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国内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商业款项支付中的守信情况,做出更明智的商业决策。同时,我们也期待您一起加入付款信息交流计划™的大家庭,为国内企业提供更多高质量、可使用的企业守信情况信息,共同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添砖加瓦。 陆文皓研究经理,邓白氏数据运营部 方法论说明与名词解释 本报告中对企业付款数据的统计信息,获取自国内企业通过邓白氏付款信息交流计划™(DUNTrade®)分享的应收账款账龄表及其他可以用于载明收付款行为的数据。邓白氏通过对账龄表中的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后,账龄表中付款方的信息,汇总为每个采购方企业的付款数据。 在报告中,根据邓白氏数据库中收录到企业信息,对企业所在的区域、行业及企业类型、规模等属性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特点企业的付款条件、付款及时度等展开分析,揭示国内企业在商业账款支付中的行为。 报告中的部分名词解释如下: 付款条件:企业间根据货物或服务的交付时间、款项支付时间的先后,约定的付款方式。本报告中将付款条件归纳为预付款、现金结算和授信支付三个类别。 授信账期:在授信支付的交易中,双方约定的企业付款的具体时间期限,一般以发货日期或收到发票时间作为起算日期。在大部分行业中,约定的时间期限为30天、60天、90天等以月份计算的整数,本报告中根据收录到的授信账期的天数,汇总归纳为1-30天、31-60天、61-90天、90天以上四个区间。 逾期账款占比:根据特定行业、区域、企业类型等维度统计到的所有授信支付的应收记录中,超过约定授信账期但仍未支付的账款占当前欠款的金额比例。逾期账款占比可以用于衡量特定企业群体的付款对行业上游整体的财务影响。 付款及时率:在特定批量的授信支付交易记录中,标识为“及时”的付款记录的占比。此类记录中,每条记录的逾期账款占应收账款的比例不超过10%。此外,标识为“延迟”的记录中,逾期账款占比超过50%。与逾期账款相比,付款及时率用于判断每一笔应收可能发生迟付的比例,适用于每家企业对不同类型客户回款及时度的预判。因付款及时率与逾期账款占比的计算方式存在差别,因此两者在涉及趋势、分布的分析结果中也可能存在差异。 企业平均付款延迟天数:根据收录到每家企业的付款记录,经使用金额、延迟天数加权后获得的该企业平均付款延迟天数。本报告中,根据天数的长度,汇总归纳为及时支付或预付款、延迟1-15天、延迟16-30天、延迟31-60天、延迟61-90天、延迟91-120天、延迟120天以上六个区间。 近年来,中国企业的付款情况整体处于稳定、向好的变化中。作为能够衡量商业互信的重要指标之一,企业获得的授信账期逐年延长,接近一半授信账款能够获得 30天以上的授信账期。同时企业的逾期账款金额占比逐年降低,付款及时率有所升高的趋势。 从不同区域企业的付款情况看,珠三角企业采用授信支付的比例明显高于长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经济带等区全域,但企业的平均付款延迟天数较长。尽管如此,各地企业在付款表现中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从不同活跃行业的付款情况看,行业间因业务模式、话语权等原因,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物流运输行业获得授信的比例较高,但授信账期偏短,信息技术与通信行业获得的账期天数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但行业内的逾期金额占比也处于较高的水平。 此外,从其他维度划分方式中可见,企业的规模与其获得授信占比、授信天数的长度呈现出高度相关性,尽管大中型企业的付款表现不及小微型企业,但获得的授信比例更高,账期长度更长;而企业的采购标的类型、企业的性质等也与其能够获得的付款条件存在一定相关性。通常情况下,更加拥有市场话语权的企业倾向于获得更优惠的付款条件,但付款的及时性相对较差。 CONTENTS目录 一 . 中国市场企业付款表现概况01 二 . 各主要经济区域的企业付款情况06 2.1 企业付款情况2.2 企业获得的付款条件2.3 企业付款表现2.4 各区域付款情况小结07081317 三 . 各主要活跃行业的企业付款情况18 3.1 企业付款情况3.2 企业获得的付款条件3.3 企业付款表现3.4 各行业付款情况小结19212630 四 . 企业在进行不同类别的采购中的付款情况31 五 . 不同类型企业的付款情况35 六 . 不同规模企业的付款情况40 七 . 结语45 附录46 图表目录 图1.1 2015-2024年中国企业商业付款方式分布图1.2 2015-2024年中国付款账期的分布图1.3 2015-2024年中国企业授信付款中的逾期金额占比变化图1.4 2015-2024年中国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变化图1.5 2015-2024年企业付款及时率变化图2.1 主要经济区域企业的平均付款延迟天数图2.2 各经济区域所涉省市企业平均付款延迟中位数图2.3 各经济区域企业的付款条件分布0203040405070808 一、中国市场企业付款表现概况 一 . 中国市场企业付款表现概况 企业商业付款行为一般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中,为了获取商品、接受服务、履行合同义务等目的,依据自身与供应商、服务提供方、合作伙伴等签订的商业合同或协议,按照约定的付款方式、付款时间和付款金额,向交易对手支付款项的经济活动。 在通常的概念中,商业付款行为可以根据货物或服务的交付时间、款项支付时间的先后,分为预付款、现金结算和授信支付,在各个行业的业务实践中,这些付款方式又会根据实际需要,产生一些组合或变化,例如部分预付款、基于项目进度分期支付等形式。根据邓白氏付款信息交流计划™收集到的数据显示,近10年以来,大部分中国企业的商业付款行为都以授信支付作为其核心的形式,占比达到66.4%。 在大量付款通过授信支付开展的情况下,“授信账期”成为了在企业交易中必然会被提到的重要事项。授信账期用于约定企业付款的具体时间期限,一般以发货、收到发票的时间作为起算日期,通常的时间期限为30天、60天、90天等以月份计算的整数。 在各行业的实际运行中,付款账期的设定不仅深度关联着行业的业态,同时也与企业的话语权高度绑定。部分货物流转速度高的行业可能会打破月度授信的方式,采用更敏捷的15天甚至7天的授信账期,而话语权较大的企业或行业则往往向采购方索取更长的授信账期,并借由长账期为自身现金流的维持提供更多有利条件。此外,长期合作的供求双方在相互信任加深的情况下,也倾向于延长双方的授信账期。 近10年以来,中国企业的付款账期的整体长度尽管有所波动,但总体呈现逐步延长的趋势。在2015-2024年的十年间,30天以内的短期授信比例由80%以上逐步下降至略高于50%的水平,而31-60天、61-90天的授信天数占比分别从2015年的不足10%上升至33.9%和11.7%,90天以上甚至120天以上授信账期的占比也有不断上升的态势。 由于授信付款中,采购方的付款行为发生在供应商的服务交付之后,因此往往容易出现企业在付款期限到期时,未能按期付款的情况。一般而言,无法及时付款的情况可以包含“无意支付”和“无力支付”,两种可能会同时发生,具体如下: 无意支付:采购方基于自身的市场地位有意拖欠,或因对于供应商的交付情况不满意、有争议等情况,主观推迟支付动作。部分采购方也可能因内部流程冗长、审批人因故缺位等原因导致付款的逾期; 无力支付:采购方由于自身的资金流或其他财务原因,在客观情况下失去或不具备按期支付的条件,从而导致付款的逾期。 根据邓白氏对逾期金额的统计,2015-2024的十年间,中国企业的逾期付款金额占比整体保持在25%左右,呈现出缓慢的波动下降趋势。 在付款账期延长,但逾期金额占比未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对账款的实际回收速度出现了逐年下滑的态势。以工业企业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2015年到2024年的十年间,中国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总体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企业回款的平均天数累计增加了1个月。 由于企业间的交易行为存在连续性,在合同期内或特定期限内往往存在多笔交易。在这一情况下,同一组供需双方之前的账款可能会同时出现逾期、未逾期的状态。邓白氏根据逾期金额在单条应收记录中的占比,对每一条账款划分了“及时”、“及时/延迟”和“延迟”三种状态[1],用于衡量特定行业或企业群体的付款表现。 近年来,尽管企业的逾期账款金额占比变化不大,但企业的付款及时率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2]。2024年中国企业整体付款及时率为80.9%,较2015年大幅度提升约26个百分点。 以下部分将根据特定经济区域、行业、企业采购类型、企业性质和规模,对中国企业在 2024年的付款情况、付款表现展开详细的分析。 二、各主要经济区域的企业付款情况 二 . 各主要经济区域的企业付款情况 本部分根据国内主要经济区域及所涉省份的企业付款情况、付款条件、付款及时度等数据,分析不同区域企业的付款情况。本部分涉及的区域划分如下: 2.1 企业付款情况 在各个主要经济区域中,付款及时或应要求预付的企业比例整体达到半数以上,其中,京津冀地区的及时付款的企业比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