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IT桔子]:2024-2025年中国并购交易分析报告 - 发现报告

2024-2025年中国并购交易分析报告

金融2025-03-20-IT桔子机构上传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2024-2025年中国并购交易分析报告

第一节政策利好,2024企业并购市场交易更活跃了 2024年,我们确实看到国内并购交易市场表现更活跃了。 IT桔子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发生1150起企业并购交易,相关交易金额约5253.4亿元,与去年相比有明显的增加趋势。 注:不含已经披露且明确终止的并购交易,含少数股权转让事件(包括二级市场)、并购事件 从并购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来看,2024年处于近10年来的较高点。 这一切主要得益于监管层面释放的利好政策。从2023年底到2024年,政策尤其针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提出了一系列宽松举措,尤其是在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后,大大提振了企业并购交易买方的积极性,使得2024年A股市场整体的并购活跃度提升明显。 9月24日,证监会发布了“并购六条”,激发市场活力,支持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特别是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并购重组;包括开展基于转型升级等目标的跨行业并购、有助于补链强链和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未盈利资产收购,以及支持“两创”板块公司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产等,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 新政的一大看点是允许收购未盈利资产,以及鼓励私募投资基金积极参与并购重组。 此外,国务院在2024年4月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同样鼓励引导头部公司立足主业加大对产业链上市公司的整合力度。 2024年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再度活跃,除了与政策的鼓励支持密不可分,还与年内IPO收紧、地方内部产业升级换挡需求提升有关。 格力金投投资研究部总经理钟瑞军认为,展望未来两三年,央企、社保基金、险资参与股权投资的比例将会显著上升,通过并购退出的项目数量将明显上升。 根据上述数据统计,从行业发展角度,可以观察到国内总体并购行情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并购交易所在的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前5大行业并购交易量所占的比重持续在增高,这在近6年内尤为显著。从2018年的TOP5合计占比53.5%提升到2021年的合计占比63.2%,2024年再次提升到了73.4%,而其余十几个领域仅占比26.6%。第二,先进制造、传统制造和医疗健康三大领域的并购交易量和需求增多。自2018年后,这三大行业的并购交易均有了大幅增长,尤其先进制造领域在总体并购中的占比明显增长,2018年仅有14.6%,以2021年为分水岭,2024年先进制造的交易量占比增长到30.9%,并成为并购交易的第一优势产业,而传统制造的所占比重并没有提升,位居第二。第三,并购需求衰减的行业,以文娱传媒、游戏、教育和广告营销最为典型。这些行业在2015年还是热门的前五大并购交易行业,但到2024年仅有零星数笔交易。并购需求的减少与行业环境的变化和监管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比如2016年证监会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明确限制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VR等行业的跨界并购和再融资,这一政策调整对相关领域的资本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教育行业经历2021年“双减”政策后,这两年的并购交易极为少见。 2024年,国内企业并购交易事件集中分布在先进制造、传统制造、医疗健康等行业,具体到更细分的二级领域: 2024年国内并购事件最多发的是新能源赛道,共有86起;包括通威股份拟以不超过50亿元的对价收购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权,而此次收购是光伏行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案。尽管收购计划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不确定性——2024年11月,有消息称润阳股份的海外产能出现停摆,这可能对通威股份的收购计划带来影响。 另外,节能风电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摘牌的方式取得古恒新能源100%股权,海印股份7月筹划发行股份购买江苏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等。 2024年国内生物制药赛道有72起并购交易(含股权转让交易),是年度二大热门并购领域,比如千红制药拟通过出资3.9亿元人民币收购常州方圆制药全部股权,方圆制药因经营问题于2022年12月21日被常州市新北区人民法院受理破产重整,2023年1月4日法院裁定方圆制药进入重整程序。千红制药的收购原因包括产品管线拓展、销售资源整合和地域临近 优势(两家地理位置非常近,隔路相望)等。 2024年8月,全球生物制药公司优时比(UCB)宣布了将在中国的一项战略资产剥离出售给亚洲最大的医疗PE机构康桥资本(CBCGroup)和总部位于阿布扎比的全球投资机构穆巴达拉投资公司的交易。交易金额约6.8亿美元(约合48.43亿元人民币),涉及业务含癫痫药物Keppra®、Vimpat®,帕金森病治疗药物Neupro®,过敏药物Zyrtec®、Xyzal®,以及位于珠海的生产基地。 新能源领域技术快速发展,生物制药领域的研发周期长、成本高,但一旦成功,回报巨大;这2个领域的特殊性使得上市公司更愿意通过并购实现技术互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此外,集成电路、机械设备、新材料和汽车零部件这些领域,在2024年均有较多的并购交易发生,包括兆易创新联合合肥产投等以5.81亿元收购苏州赛芯70%股权(2024年12月18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晶丰明源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可转换公司债券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四川易冲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来拓展其在无线充电和汽车电源管理芯片领域的业务。 还有零售上市公司湖南友谊阿波罗商业股份计划以2.29元/股的价格向尚阳通的股东发行股份进行100%股权收购,尚阳通是一家专注于半导体功率器件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原本计划独立上市,IPO申请已于2023年5月获得交易所受理。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度,不少上市公司也积极推进了AI创业公司的跨界收购。比如阳光电源以4.51亿元收购AI视觉识别智能化装备“泰禾智能”;AI学习解决方案提供商“晓果智学”被中华银科技收购;农尚环境(ST农尚)拟以2亿元认购AI推理应用ASIC芯片研发商“芯合智汇”51%股权等。 对于一些AI、芯片半导体公司而言,现阶段直接IPO上市难度极大,被上市公司全资收购后纳入财报体系内,也是实现间接上市的一种途径。 第三节近十年并购标的所在省市分布逐渐分散 IT桔子数据显示,近些年国内并购标的所在省市区域分布特征与行业分布呈现了相反的趋势——越来越分散。 在2015年,北京、广东和江浙沪前5大地区的并购交易量贡献了全国总量的86.6%,到2018年这个数据下滑至67%,到2023年进一步下降为57.5%。2024年则为58.4%。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北京、上海两大超级城市的并购交易量占比不断下滑,让出了更多的份额。尽管如此,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这五个地区一直稳稳地占据国内并购的前五大交易活跃地。不过具体名次有所变化:2015-2018年北京居第一位,而2022年-2024年广东省居于第一,与此同时,2023、2024年浙江、江苏的占比已赶超上海。 洞悉数据 1.产业结构重心调整: 从“软科技”到“硬科技”:在过去十年中,中国企业的并购行情经历了显著的产业结构调整。早期,游戏、文娱、企服等“软科技”领域是并购的热点。然而,近年来,随着政策引导和市场趋势的变化,并购的重心逐渐转向制造业、硬科技等实体经济领域。这种“脱虚向实”的趋势使得并购机会更多地分布在广东、江苏等具有强大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的地区。 2.政策制定与市场环境: 近年来,广东、江苏等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和制造业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并得到了有效落实,进一步推动了当地企业的并购活动。此外,发达地区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也促使企业通过并购来实现资源整合和规模扩张。 3.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化: 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化趋势逐渐显现。随着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一些新兴的城市集群也在崛起,如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这些地区的市场潜力逐渐释放,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行投资和并购,使得并购交易的区域分布进一步分散化。 4.企业战略调整: 许多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为了实现多元化发展,通过并购在不同地区进行战略布局。这种多元化布局的趋势使得并购交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经济中心,而是向更广泛的地区扩散。一些企业为了降低运营成本,选择在经济相对发达但成本较低的地区进行并购。这些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相对较低,能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第四节5亿以内的小额交易占了市场大头 2024年,中国并购市场呈现出多样化、极值数据差距大、分布阈广泛的交易金额分布特征,这一数据结构背后反映了市场参与者的行为逻辑和市场环境的多重因素。 IT桔子数据显示,在2024年国内发生的并购交易中,有22%并未披露交易金额。这是因为许多并购交易涉及敏感信息,交易双方出于商业保密的考虑而选择不公开交易金额,这在涉及高科技、战略新兴产业或敏感行业的并购中尤为常见。 除此之外,有33%的并购交易金额不足1亿元,大多数是在几百万元、数千万元之间;这显示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对小额并购、实现低成本扩张和战略灵活调整的偏好。 还有31%的并购交易金额为1~5亿元之间,这一区间主要涉及中型企业的并购活动,通过并购实现产业整合,获取关键技术和市场资源,提升协同效应。 交易金额为5~10亿元之间的占5%,涉及大型企业的并购活动,通过并购实现战略布局,进入新的业务领域或拓展国际市场。并购交易金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有31起,仅占比9%;通常是行业巨头的并购整合,进行重大资产重组或战略转型。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发生在国内并购交易金额的极大值是157亿元,极小值仅20万元。 第五节A股上市公司是市场最活跃的收购方 2024年国内并购交易的买方结构中,上市公司占绝对主导地位,在整体的占比达到了82%。我们分析,促使上市公司积极参与并购的主要优势有三点: 融资渠道便利:在资本市场上具有较强的融资能力,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为并购提供资金支持。 估值对价优势:上市公司的估值较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并购,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优质资产。 3投资者偏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持积极态度,认为并购可以提升企业的长期价值和盈利能力,这种市场预期进一步推动了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 具体来看,2024年内公布过收购计划的A股上市公司就有373家,在总体中占比为71%,为国内并购交易中的最大活跃力量。 有50家港股上市公司出手并购,包括腾讯、美图、快手,还有比亚迪、江南布衣、锅圈等。美股上市公司在国内的出手数量较少,仅有11家,包括Boss直聘收购蓝领招聘平台“我的打工网”、学大教育收购珠海隆大70%股权、极氪收购增资宁克汽车、第九城市收购短视 频一站式创作交易平台“神马工场”(前身“抖几句”)等。 作为非上市公众公司,2024年还有海龙核科、瑞德设计、贝克福尔、双键新材、本川智能等2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出手并购交易。 许多新三板挂牌公司还处于成长阶段,可通过并购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而新三板市场不断完善并购重组的规则和制度,为挂牌公司提供了更加明确和规范的操作指引;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新三板挂牌公司参与并购。 未上市公司是另一股重要的买方力量。2024年有162家创业公司出手做了收购,占比为32%,除了字节跳动、蚂蚁集团这几家未上市的互联网大厂在活跃并购外,还有很多能源、基建、医药的传统企业在做业务并购。 另有40家投资机构出手并购,包括国资背景的国投创益,券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还有PE机构如高瓴投资、诺延资本等。数据显示,2024年高瓴投资收购了医疗健康领域的专业科普机构和MCN机构“争渡健康”,诺延资本则参与并购三星SDI。 从并购动作的频次来看,最活跃的买方公司无一例外都是A股上市公司: 柯力传感2024年披露的收购案涉及6家公司,包括2家温度传感器生产商瑞比德和东大传感、水质分析仪研发厂商禹山科技、自动化设备提供商桃子自动化、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智测博远和华虹智能。 大参林年内专注整合医药零售资源,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