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稳定 零售行业2024年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工商企业评级部熊桦 摘要 2024年以来国民经济稳中有进,政府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对国内消费市场形成有力支撑,行业运行总体平稳。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同时得益于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文旅市场需求相对旺盛以及促消费政策驱动等,当期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快于收入增长,且服务性消费、升级类商品及“以旧换新”类商品消费增长相对较快;消费领域价格水平总体平稳。但同时,在当前外部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就业及住房市场压力传导及消费偏好转变等背景下,居民消费信心依然偏弱,有效消费需求仍显不足,消费活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从主要零售业态来看,近年来在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下,各业态运行表现持续呈现分化。2024年前三季度,得益于电商消费便捷性、品类多样性及价格策略等,线上零售继续保持着较快增长;超市业态由于同期基数较低,增速同比有所改善;百货业态则同比出现负增长。我国零售行业内部持续激烈竞争,实体零售面临的竞争及调改压力更为突出,其运行总体仍承压。 政策方面,2023年和2024年先后被国家确定为“消费提振年”和“消费促进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以提振及促进消费,对零售行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2024年以来,政府大力推进了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并配套超长期国债资金保障政策落地。随着政策发力显效,为消费市场的增长提供了良好支撑。此外,随着国内公募REITs政策的 进一步支持和REITs市场的不断成熟,2024年零售业获批上市REITs数量增加,拓宽了零售企业自持商业不动产的证券化渠道。 从样本企业经营与财务数据表现看,零售行业样本企业主要经营实体零售业态,近年来受到外部市场需求变化、激烈竞争等影响,经营持续承压。受经营调整及关店等影响,2024年以来样本企业收入仍存在下滑,利润端虽得益于零售企业运营持续调改以及非经常性损益贡献而有所改善,但主业盈利仍待进一步恢复。受运营调整及业务规模总体缩减等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零售行业样本企业债务规模整体也有所减少,刚性债务规模压缩,财务杠杆保持平稳;受执行新租赁准则影响,行业负债率整体仍处于较高水平,且债务期限结构持续偏短期化;样本企业当期经营性现金流表现总体仍较好,门店扩张形成的资本性支出需求继续减弱;样本企业即期付现能力整体较好,但个别样本企业流动性风险仍待进一步化解。 2024年前三季度,零售行业发债主体数量较少,仅8家,基本为国资控股企业,发债主体信用等级集中在AAA级及AA+级,信用质量高。当期共发行36支债券,以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为主,总体发行金额高于当期债券到期偿还金额,带动期末存续债券金额相应增加。2024年前三季度零售行业内无发行人涉及主体级别调整。 展望2025年,零售行业预计仍将保持稳步增长,但宏观经济形势、政府消费领域政策及财政支持力度、居民消费信心复苏进程等因素变化仍或影响行业增速表现。零售行业整体信用质量预期持稳。但零售行业内部延续激烈竞争态势,各业态表现预计继续分化。主要受益于各大电商平台在流量获取、商品及服务质量、价格等环节的持续优化提升,预计线上零售规模仍将保持增长;实体零售预计总体仍承压,其中得益于体验类消费及奥莱品类需求,购物中心及奥特莱斯等业态运行表现或相对平稳,百货及超市业态则预计仍将面临持续较大调改需求及业绩增长压力。 一、运行状况 近年来国内零售行业运行受宏观经济、公卫因素及消费预期变化等因素影响而呈现波动走势。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回升以及政府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2024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得益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庞大的人口基数、国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消费需求提升,我国零售行业多年来总体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公卫因素扰动及消费预期变化等影响,行业运行的波动性有所加大。2019-2023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分别为8.00%、-3.90%、12.50%、-0.20%和7.20%。 单位:亿元、% 1,400,000.0015.00 1,200,000.00 1,000,000.00 800,000.00 5.00 600,000.00 400,000.00 200,000.00 -5.00 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同比(右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右轴) 注:根据Wind、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绘制。 图1.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情况 2024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风险挑战因素增多所带来的压力,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推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等长期策略,一揽子增量支持性宏观政策密集出台,增强了市场信心,经济运行状况总体尚好。2024年前三季度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49,74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8%;其中一季度增长5.3%,二季度增长4.7%,三季度 增长4.6%,季度指标增幅有所波动,但总体维持在5%的预期目标附近。 消费市场方面,政府对于消费领域的扶持力度持续较大。商务部在2023年“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将2024年确定为“消费促进年”,通过“政策和活动”双轮驱动,持续推进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并在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采取了积极举措。同时,2024年以来国家扎实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先后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并配套国债资金支持“两新”政策的落地。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活动有序开展,以及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落地显效,国内消费市场保持平稳增长。2024年1-11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42,723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1-8月社零数据增速呈现波动下行态势,9月以来,在“两新”政策效应释放、“双十一”网购促销等因素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增速出现一定回升。 单位:% 12 10 8 6 4 2 0 注:根据Wind、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绘制。 图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变化情况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同时得益于消费场景不断拓展及文旅市场需求相对旺盛、促销费政策驱动等,同期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快于收入增长,且服务性消费、升级类商品及“以旧换新”类商品消费增长相对较快;消费领域价格总体平稳。但当前居民消费信心整体仍偏弱,有待持续提振。 消费需求方面,庞大的人口基数、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升,为我国零售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支撑。截至2023年末我国人口14.10亿 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增至9.33亿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继续上升,当年末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了0.94个百分点。 收入方面,近年来国内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41元,同比名义增长 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9%。支出方面,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796元,比上年增长9.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0%;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63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2024年以来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增速持续快于收入增速。 单位:元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注:根据Wind、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绘制。 图3.全国居民人均收支情况 从消费结构看,①居民服务性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且支出占比有所上升。2024年前三季度,随着居民服务消费潜力及消费场景释放,当期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7%,增速比同期商品零售额快3.7个百分点。同期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9,694元,同比增长7.6%,快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2.0个百分点;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为47.0%,比上年同期上升0.9个百分点。②升级类商品、以旧换新相关商品销售向好。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商品零售额为314,149亿元,同比稳步增长3.0%。其中部分升级类商品销售良好,当期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1.9%和9.7%。同时,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逐步显效的作用下,相关商品销售情况向好。前三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4%,其中9月零售额增速为20.5%,比8月加快17.1个百分点,同时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 汽车类商品9月零售额增速均实现由负转正;至10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家具类、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 分别增长39.2%、18.0%、7.4%、3.7%,增速较上月分别加快18.7、8.0、 7.0和3.3个百分点。 但同时也需关注到,尽管2024年以来国内消费市场仍呈现增长态势,但现阶段受就业及住房市场压力传导影响,居民增收及财富增长仍存在一定压力,居民消费能力及消费意愿仍有待进一步提振。从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受前期公卫因素反复对经济及消费市场的冲击等影响,自2022年以来国内消费者信心一直较为疲软。2024年以来消费者信心指数仍在85~90之间波动,继续处于低位。当前来看居民消费信心仍显不足,消费潜力仍有进一步释放空间。 130.00 125.00 120.00 115.00 110.00 105.00 100.00 95.00 90.00 85.00 80.00 注:根据Wind、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绘制。 图4.消费者信心指数变化情况 价格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CPI比上年同期上涨0.3%,价格总体平稳。分类来看,当期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2%,影响CPI约0.21个百分点,是拉低CPI涨幅的主要因素;非食品价格则有所上涨,同比上涨0.6%,影响CPI约0.48个百分点。 市场竞争方面,近年来我国零售行业内部总体维持着激烈竞争态势,且各业态表现持续分化。2024年以来,线上零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超 市业态增速同比有所改善,百货业态则呈现出负增长,实体零售运行总体仍承压。 我国零售行业市场化程度高,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零售行业属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显著的行业,高市场集中度会产生较高的规模经济和盈利水平。多年来,在较为开放的市场环境下,为实现规模效应,零售商通过扩大门店数量、并购重组等方式进行拓展,行业竞争始终较为激烈。另一方面,随着电商的发展,线上零售对线下实体门店产生了显著的分流影响,实体零售的竞争力遭到削弱,零售行业多年形成的既有竞争格局被打破,新的零售格局逐步重塑。近年来,在行业变革影响下,零售企业纷纷加强业务调整及创新力度,线上线下呈现融合发展。同时,在大数据、机器视觉、深度学习等科技快速发展的支撑下,新型零售业态形式、新型购物场景模式不断涌现,行业创新能力及技术含量得到提升。 随着零售行业的不断发展,零售模式的不断迭代更新,零售业态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目前国内主要零售业态表现为线下实体零售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购物中心、奥特莱斯等业态,以及各类线上电商平台等。近年来在国内零售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大型零售商的业务布局呈现出全渠道及业态多元化、组合化发展态势。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我国零售业企业数量众多,行业集中度尚不高。受我国疆域广阔,跨区域拓展难度大等因素影响,实体零售行业集中度始终不高。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近年来国内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足10%。与此同时,随着电商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国内网上零售占比总体提升,2024年1-11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7%。 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