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新世纪资信评估]:医药制造与流通行业2024年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 发现报告

医药制造与流通行业2024年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医药生物2025-01-22朱侃、李雨聪新世纪资信评估顾***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医药制造与流通行业2024年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医药制造与流通稳定 医药制造与流通行业2024年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工商企业评级部朱侃李雨聪 摘要 2024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整体收入小幅回升,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降价以及行业控费政策等因素影响,利润同比仍小幅下滑,业绩短期承压但降幅同比显著收窄。近年来,医药行业研发投入保持高强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政府支持行业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但受资本市场融资环境影响,医药行业投融资热度持续下滑。 2024年以来,我国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政策频出,积极推动“医保+商保一站式结算”及医保基金预付政策落地实施,从而缓解医保支付压力。此外,政策鼓励药企研制新药,加快新药商业化进程。 从样本企业整体数据看,(医药制造)2024年(TTM),医药制造行业样本企业营业收入同比下滑,除化学制药子行业受益于创新药产品商业化进程加快,销售进入快速放量期,以及随着下游厂商去库存逐渐结束,原料药市场需求增加,企业出货量逐步恢复,业绩同比提升,其他子行业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降价及行业控费政策等因素影响,业绩均有不同幅度下降。同时得益于政策对创新药及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的支持,医药制造行业研发投入逐年增加。此外,行业内企业整体现金回笼及总体资产周转效率较高,经营效率仍处于较好水平。受益于股权融 资和经营积累,近年来医药制造行业样本企业资本实力不断提升。2024年以来样本企业资产及负债规模持续上升,但资产负债率仍相对适中。样本企业资产流动性状况总体良好,经营环节资金回笼情况较好呈净流入状态,可为到期债务偿付提供很强支撑。(医药流通)2024年(TTM)药品流通样本整体营收略有增加但利润下滑,且受地方财政资金紧张,医保支付压力加大因素影响,回款周期拉长。未来随着医保预付金制度的推行,预计资金周转压力有望缓解。“互联网+医疗健康”、比价平台等政策及措施持续推行,将助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医药流通行业样本企业显著财务特征是经营环节占款规模大且债务依赖度高。近年来样本企业财务杠杆持续偏高,刚性债务有所增长且债务集中于短期,即期偿付压力相对较大。样本企业资产主要为存货及应收账款,下游客户主要为医疗机构等,回款周期较长但风险相对可控。 2024年前三季度,医药制造与流通行业内发债样本企业中共21家新发行债券,发债企业主体信用等级绝大部分为AAA和AA+级(合计占比95.24%),合计发行债券50支,发行规模合计479.12亿元;当期债券净 融资额净增加95.16亿元。截至2024年9月末,医药制造与流通行业尚 有债券存续的样本企业共计71家,主体级别分布较为分散,存续债券合 计116支,待偿还本金余额合计930.07亿元。2023年第四季度及2024年 前三季度,行业内5户发债企业,因经营业绩下滑、流动性紧张和内部管 控不力等因素被调降级别,行业内发债企业共发生违约/展期事件7起, 涉及企业2户。 展望2025年,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以及人们健康意识提高,预计我国医药行业的刚性需求不断扩大,行业总体发展前景仍保持良好。政府支持行业创新驱动,预计医药行业研发投入持续保持高强度,创 新成果仍将不断涌现。“控费”仍将是医药行业政策主线,行业同质化竞争仍较严重,预计行业资源将不断向拥有完整产业链、较强规模效应、产品组合丰富、研发管线深厚,供销渠道稳定的大型药企集中,行业并购活动将继续保持活跃,行业集中度有望不断提升。随着医保政策改革及集采政策的持续深化,驱动相关企业加快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美国等海外市场对中国生物药企出海的政策壁垒将逐步显现。医药流通市场方面,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增速将有所放缓,市场份额将向头部企业集聚,此外,医药流通行业将向新业态发展。医药制造与流通行业内企业财务状况和现金流水平有望总体持稳,医药流通企业回款速度有望加快,在低利率和流动性充裕的货币政策环境下,预计企业到期债务正常滚续较有保障,债务偿付风险将维持较低水平。但仍需关注个别发债主体因经营不善造成大额亏损、过度并购扩张导致债务高企且偿债能力不足、公司治理不规范、资产流动性和现金流状况欠佳、关联方大额资金占用、外部融资受限等原因而导致的信用风险。 一、运行状况 医药产业链主要分为医药工业、医药流通、医疗服务三个部分。其中医药工业包括:化学制药(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疫�、其他生物制品),中药(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医疗器械(医疗设备、医疗耗材、体外诊断);医药流通包括医药商业和线下药店;医疗服务包括诊断服务、医院、医疗研发外包和其他医疗服务。 从企业性质看,在申万三级分类下的医药生物和WIND四级行业医疗保健分类下的医药制造及流通发债企业及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等非公所有制企业为405家,占比为83.93%,民营企业占比较高。 医药产业 医疗 器械 医药工业 药品零售 医药经销/配送 医药流通 其他医疗服务 医疗研发外包 医院 诊断服务 医疗服务 化化 学学 原制 料剂 药 医医体 疗疗外 设耗诊 备材断 中成药 中药材 /中药饮片 其他生物制品 疫苗 血液制品 中药 生物 制品 化学 制药 细分行业/主导 产品 子行业 行业 注:根据公开数据数据整理绘制。 图1.医药产业链构成 2024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整体收入小幅回升,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降价以及行业控费政策等因素影响,利润同比仍小幅下滑,业绩短期承压但降幅同比显著收窄。 医药制造与流通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计民生、 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使得国民医疗保健意识增强,医疗服务便利性提高,从而促进了医药需求。同时,由于医疗保健支出与年龄呈正相关性,在老龄化趋势加剧的情况下,药品需求始终具备刚性特征。而新医疗体制改革中,国家加大医保投入,医保扩容亦刺激了医药需求,促进我国医药制造与流通行业不断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2%。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205.70亿元,同比下降3.70%;实现利润3,473.00亿元,同比下降15.10%,三项指标均为负增长,且分别低于全国工业整体增速9.8、4.8、12.8个百分点。2024年前三季度,随着外部因素影响的逐步消退,经营业绩同比有所改善,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447.00亿元,同比增长0.20%;同期,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降价、医疗反腐及行业控费政策等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实现利润2,543.90亿元,同比下降0.40%,降幅较上年同期的17.5%显著缩小。 单位:亿元、% 30,000.00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20.00% -40.00% 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 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医药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速 注:根据Wind数据整理绘制。 图2.2011年以来我国医药制造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情况 医药流通行业方面,2023年以来,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有所扩大,《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数据,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为29,304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5%。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为5,990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10.7%,药品批发市场销售额为21,526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5.4%。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公布数据,2023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不含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药品销售额达18,865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公立医院终端、零售药店终端和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占比分别为61.3%、29.3%和9.4%。此外,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药品批发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位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76.0%,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九州通和重庆医药-中国医药联合体前5名全国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同期全国医药市场总规模的51.3%,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单位:亿元、% 28000 27000 26000 25000 24000 23000 22000 21000 200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 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亿元)增速(右轴) 注:根据Wind数据整理绘制。 图3.我国医药流通行业销售收入及增速情况 2024年以来影响医药行业经济指标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国产新药商业化速度加快。近年来,我国创新药产品获批上市数量增 加且准入医保目录周期大幅缩短。上市的创新药产品销售进入放量期,市场份额快速扩大,2024年化学制剂子行业业绩提升明显。 医药出口增长明显。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医药产品出口额为791.75亿元,同比增长3.12%,(上年同期为770.25 亿美元,同比下降24.24%),其中西药类产品出口额为399.48亿美元,同比增长2.85%,为整体出口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国内药企研发投入的增加,部分创新药、生物药等产品陆续在欧美市场上市,推动西药类产品整体出口增长。此外,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回暖,医疗器械类产品出口额353.39亿元,同比增长4.63%。 原料药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下游厂商去库存逐渐结束,原料药市场需求增加,企业出货量逐步恢复,部分公司新产品加速放量,推动化学原料 药行业2024年业绩增长。 部分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从国家集采到地方联盟集采,药品集采范围持续扩大、种类增多,新进品种和续约品种都出现不同程度价格下降。 原材料价格波动大。中药材价格上涨严重,化工原料价格大面积下跌,对相关产品利润造成较大影响。 医药卫生领域反腐加大力度。2024年以来,医药卫生领域反腐力度进一步加大,部分医疗机构招采节奏延迟,医疗设备进院节奏放缓。 疫情防控相关产品销售锐减。2023年,新冠病毒检测试剂以及部分呼吸类用药仍有部分销售,但2024年以来上述产品销售有限,导致体外 诊断及中药子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下降。 从行业内部看,各子行业走势分化,其中化学制药子行业受益于国产 新药逐步进入商业化,销售进入快速放量期,以及随着下游厂商去库存逐渐结束,原料药市场需求增加,2024年(TTM)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在医药制造与流通行业内的占比同比增长,分别为21.44%和26.30%;中药子行业受呼吸类产品高基数、集采降价及中药材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同期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占比有所下滑,当期分别为13.30%和20.14%;生物制品子行业市场竞争激烈,HPV及流感疫�产品降价,非免疫规划疫�接种率提升动力不足导致该子行业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占比有所下滑,当期分别为5.25%和9.33%;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医药商业3个子行业2024年(TTM)营收在行业内的占比分别为10.21%、6.58%和43.23%,净利润在行业内的占比分别为21.08%、10.17%和12.98%,同比变化较为有限。 单位:% 医药各子行业收入构成 40.91% 40.31% 42.95% 43.23% 5.97% 11.78% 5.77% 13.81% 7.20% 13.33% 5.55% 13.01% 6.82% 10.13% 5.97% 13.62% 6.58% 10.21% 5.25% 13.30% 21.77%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