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稳定 交通运输行业2024年信用回顾与2025年展望 工商企业评级部金未文张佳喻俐萍 摘要 2024年前三季度客运需求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货运需求保持增长,同时客货运输结构持续调整。近年来行业价格管制逐步放开,部分低管制领域运价随行业景气度变化呈周期性特征,成本端折旧摊销刚性、燃油成本仍处较高位、人工成本持续上涨,交通运输企业仍面临较大成本管控压力。运输工具持续低碳化转型,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将在中短期内加大企业资本性支出压力。 政策层面看,2024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政策聚焦于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交通运输设备大规模更新、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和安全等方面。 从道路运输行业样本企业财务表现看,行业盈利能力仍偏弱,其中公交业务因准公益性定价大额经营亏损,拖累行业经营效益。2024年以来随业务经营好转,样本企业收入和盈利持续增长。样本企业负债经营程度适中,EBITDA可为利息支出提供较好保障,叠加行业获现能力较强,现金储备较充裕,短期偿债压力整体可控。但客货运样本企业因其股东背景和经营稳定性差异,信用资质分化。 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内已发债企业看,近年来行业内企业整体信用质量较为稳定。2024年末,公开发行债券的主体46家,其中AAA级主体21 家,AA+级主体11家,AA级主体3家,AA-级主体4家,A+级主体1家, C级主体6家(多为海航系)。2024年,行业内无发行人主体级别变动。 展望2025年度,预计交通运输行业运行总体保持稳定。需求端,交通客运需求整体保持稳定,货运需求或受中美贸易摩擦风险上升影响,不确定性加大。运输结构将持续调整,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替代效应将持续加大。行业将持续推进降本增效,运输效率加强,随着全球进入降息周期,融资端有望持续受益,但目前其成本仍受燃油价格、人工成本、折旧摊销等影响较大,企业或仍将面临着成本管控压力,此外运输设备大规模更新行动及趋严的环保法规将加大行业运输设备投资压力。 (道路运输)预计2025年私家车、轨道交通、高铁等持续对我国道路客运形成分流;道路货运需求中内需确定性较强,外需将取决于中美贸易摩擦,全年或将承压。客运端受公众出行偏好改变,以及其他客运交通工具持续分流影响,货运端在铁路/民航运力开放以及政策推动下,道路运输的替代风险持续加大。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下,道路运输设备低碳化转型进程将加快,叠加客运场站转型持续推进,道路运输企业资本性支出压力将上升。 (海运)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低增速常态”运行周期,预计未来海运贸易量将呈低速增长。虽船舶好望角绕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运力过剩局面,但在考虑海运量缓步增长的背景下,海运运力过剩的局面并未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加之航运联盟重组以及货主渗透到航运业等均加剧了航运业竞争,预计未来运价总体保持稳中有降的格局。但在红海复航预期依旧不明朗、航运联盟正值更替、国际政治局势变化及关税政策实施等多方因素影响下,运价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原油价格虽呈振荡下行趋势,但中枢仍较高,加上国际海事组织对航运船舶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航 运企业总体经营成本或将有所上升。 (民航运输)2025年,我国民航载运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同比增速或有放缓但仍持稳发展,其中国际航线运力供给将进一步提速,国际客运量也将加快恢复;航空公司在定价决策和国内国际航线布局侧重上将更加市场化。预计2025年,我国航空公司仍将受到航油价格和汇率波动以及国际市场恢复不确定性等影响,面临盈利积累的压力,同时资本性支出也将加深对债务的依赖度,财务杠杆偏高。基于国内航空运输市场保障运行和国际运输市场进一步恢复态势,较稳定的客货运需求、主业较强的现金流,以及金融机构的流动性补充等,仍可支撑我国民航运输行业信用质量保持稳定。 一、运行状况 交通运输是指使用运输工具将货物或者旅客送达目的地,使其空间位置得到转移的业务活动,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行业。按细分子行业来看,交通运输行业主要包括道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和民航运输四个子行业;根据不同服务客体,交通运输行业又可分为客运和货运。 表1.交通运输行业细分子行业定义 细分 子行业 定义 上游 下游 道路运输 在公共道路(包括城市、城间、城乡间、乡间能行驶汽车的所有道路)上使用汽车或其他运输工具,从事旅客 运输工具制造商/租赁 日常出行/旅游/商务 或货物运输及其相关业务活动 方及维修 客运需 铁路运输 使用铁路列车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 方、运输工 求、大宗 具零部件制造商、燃油供应商、机 商品/工业品/农产品/消费品等 水路运输 以船舶为主要运输工具、以港口或港站为运输基地、以水域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为运输活动范围的运输方式 民航运输 以飞机作为运输工具,以民用为宗旨,以航空港为基地,通过一定的空中航线运送旅客和货物的运输方式 电系统供应商等 货物运输需求 注: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是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持续完善,我国旅客出行便捷程度进一步提高,货物运输进一步降本增效提质。 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依托于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布局,近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突破600万公里,“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1,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支撑。截至2023年末,全国公路里程543.68万公里,较上年末增加8.20万公 里;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当年投产新线3,637公里;内河航道通 1来自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7号)。 航里程12.82万公里,较上年末增加184公里,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22,023 个,较上年末增加700个;颁证民用航空运输机场259个,较上年末增加5个。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 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有力支撑“全国123 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 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 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随着该纲要持续推进,未来我国旅客出行全链条便捷程度将显著提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设施利用将更加高效,货物运输结构更加优化,物流成本进一步降低,运输效率进一步提高。 2024年前三季度客运需求已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国内外经济温和复苏带动货运需求持续增长。2025年国内一系列支撑经济增长的增量政策有望提振内需,外需则面临较多不确定性。 交通运输行业下游主要为客运需求和货运需求。客运表现取决于人口数量、人员流动需求和能力,以及交通运输的便利性。2023年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客运需求逐步恢复,全国营业性客运量157.43 亿人,完成旅客周转量2.86万亿人公里,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90%和80%左右;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营业性客运量128.93亿人,完成旅客周转量2.62万亿人公里,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货运表现受国内外宏观经济景气度、国际经贸关系和地缘政治局势等多因素影响。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2020年初国内供应链短期受阻,但快速恢复,全年营业性货运量同比增长0.47%。2021年海外公共卫生事件冲击较大,海外供应链受阻,我国凭借着有力的防控措施,承接海外订单转移,出口需求增长,全年营业性货运量521.60亿吨,同比增长 12.31%。2022年海外供应链紧张逐步缓解,我国出口需求减弱,以及国内经济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增速放缓,全国营业性货运量506.63亿吨,同比减少3.1%。2023年,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国内货运需求增长较明显,全年营业性货运量547.47亿吨,同比增长8.06%。2024年前三季度,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带动我国出口恢复增长,以及国内多项宏观政策出台带动经济温和复苏,全国营业性货运量402.83亿吨,同比增长3.35%。2024年“924”一揽子政策出台后,宏观经济加速回暖,12月中央召开的关于2025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或将进一步发力稳经济,有望持续提振内需。但同时,2025年初特朗普上台,计划对华大幅加征关税,中美贸易摩擦风险增加,短期可能出现“抢出口”现象,中长期我国对美出口或将有所承压。2025年,货运表现不确定性加大,同时对内需的依赖度将有所上升,关注内需修复程度。 600.00 200.0 500.00 150.0 400.00300.00 100.0 200.00 50.0 100.00 - - -50.0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2023年前三季度 营业性客运量[亿人,左轴]营业性货运量[亿吨,左轴] 客运量增速[%,右轴]货运量增速[%,右轴] 注:根据Wind数据整理、绘制。 图1.2019年以来我国营业性客货运量及变动情况 公路在我国客货运输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居民出行偏好变化,轨交/铁路/民航运力放开及“公转铁、公转水”等政策推动下,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替代风险加大。 从具体运输方式来看,公路运输在客运中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全国营业性客运量中公路2、铁路、水路和民航客运量占比分别为69.94%、24.49%、1.64%和3.94%。社会运行常态化后,公路客运量占比从2022年的63.47%上升至2023年的69.94%,但较2019年的73.91%仍有明显下滑。过去三年公共卫生事件加速了公众私家车出行的偏好,叠加网约车/轨道交通/铁路等交通方式的分流影响,公路客运在运输结构中的地位将持续弱化,难以逆转。 100% 90% 80% 70% 60% 50%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24年前三季度 公路占比铁路占比水路占比民航占比 注:根据Wind数据整理绘制。 图2.2019年以来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客运量占比变动情况 2.80 2.60 2.40 2.20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注:根据Wind数据整理绘制。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20-10 2021-02 2021-06 2021-10 2022-02 2022-06 2022-10 2023-02 2023-06 2023-10 2024-02 2024-06 2024-10 200.00 图3.私人小型载客汽车数量(单位:亿辆)图4.网约车驾驶员证(单位:万本) 2公路营业性客运量仅包含传统的班车包车客运量。 公路运输在货物运输中亦占据主导地位,2023年营业性货运量中公路、铁路、水路和民航货运量占比分别为73.68%、9.20%、17.11%和0.01%。公路有效服务于中短距离运输,铁路与民航有效服务于中长距离运输,水上运输主要服务于大宗贸易运输,不同运输方式各有侧重,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今年起在全国范围实施六大行动推进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政策导向进一步推动了运输方式之间的转换,2018-2023年,公路经营性货运量占全国营业性货运量的比重从78.15%波动下降至73.68%,铁路货物发送量占比从7.95%波动上升至9.20%,水路货运量占比从13.88%波动上升至17.11%,“公转铁、公转水”政策推动成效较为明显。202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加快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提高道路货运组织化、集约化程度,发挥道路货运在枢纽集疏运体系方面的比较优势,推动大宗物资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铁水联运、江海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