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必选20241217 摘要 •优必选最新一代工业版人形机器人已亮相,并在客户工厂进行交付验证,通过后将开始小规模量产。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比亚迪工厂的搬运效率已达每小时30箱,目标在明年二季度提升至接近人工水平(每小时50箱)。 •优必选计划明年二季度实现人形机器人自主规划和完成任务,并拓展至其他车厂及制造业场景。 •优必选2023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86%,预计全年增长45%-50%,人形机器人之外的教育、物流及C端硬件业务各占三分之一。 •优必选计划在今年向不同车厂发出约50台机器人进行测试和交付验证,预计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开始小批量交付(30-50台)。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应用场景储备丰富,未来2-3年计划拓展搬运、分拣、贴车标、打螺丝、安全检测等多个工位。 •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研发难点在于本体技术产品化及大模型处理能力提升,目前采用锂电池方案,续航约3小时,未来将探索更轻量化电池及固定电源线方案。 Q&A 优必选在工业版人形机器人方面有哪些最新进展? 优必选自2015年开始研发大型双足人形机器人,目前已进入第四代设计研发阶段。2023年9月底,最新一代工业版人形机器人正式亮相,并已规划量产。目前正在客户工厂进行交付验证,验证通过后将开始小规模量产。工业版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立项始于2022年3月,并与多家车厂开展数据采集和交流。到2022 年8月,确定了多个应用场景,包括搬运、分拣、贴车标和安全检测等。2023 年1月,公司开始在车厂进行实地训练,并根据反馈对硬件和软件进行了多次迭代升级。例如,在比亚迪的搬运场景中,我们实现了两分钟完成一次完整搬运任务的节奏,而传统工人在同样时间内可完成一分钟一次的任务流,即每小时搬50个箱子。目前我们能达到每小时搬30个箱子的效率,目标是在明年二季度将 时间缩短至1分20秒左右,使机器人的效率接近人工水平。此外,我们计划在明年二季度实现自主规划和完成任务,即通过AI算法和系统调度平台,使机器人能够自主识别并搬运各种箱子,并接入物流调度系统,实现完全自主化。 除了人形机器人外,优必选还有哪些业务进展? 除了人形机器人外,优必选还涉足教育、物流以及C端硬件领域。今年上半年,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同比增长86%,预计全年同比增长约45%-50%。各项收入占比大致为教育、物流及C端硬件各占三分之一。这些业务板块的发展也为公司带来了较为满意的业绩表现。 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的具体应用场景中有哪些突破? 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如比亚迪的搬运任务,我们已经实现了两分钟完成一次完整任务流的节奏,目前能达到每小时搬30个箱子的效率。未来目标是将时间缩短至1分20秒左右,使机器人的效率接近人工水平。此外,通过AI算法和系统调度平台,实现自主规划和完成任务,即使在不同厂商如奥迪、大众或富士康,只需接入系统平台即可实现自主化操作。这些突破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展示了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技术实力。 未来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有哪些发展计划? 未来,我们将在明年二季度进一步提升工业版人形机器人的自主规划能力,通过AI算法和系统调度平台,实现完全自主化操作。同时,将继续优化硬件与软件,以满足客户在不同使用场景中的需求,提高稳定性、任务一致性及效率。此外,还将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如其他车厂及制造业中的复杂操作,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搬运场景下,比亚迪和极客等厂商的落地进度如何?市场对量产方面比较关心,能否简单介绍一下? 目前我们计划在今年向不同车厂发出约50台机器人进行测试和交付验证。根据 车厂的搬运场景,我们预计验证阶段需要3至6个月。如果在此期间达到要求的指标,例如两分钟内完成一个任务流,我们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并将进一步稳固政务流的效率。一旦稳固下来,就能进入客户的采购流程。预计明年一季度或二季度开始小批量交付,初步阶段为30至50台左右。在进入采购库后,我们将立即开展正式的小规模量产准备工作。目前我们的小总装线试装线已在无锡完成,等待交付验证结果通过后即可开始量产。同时,在二季度达到全场景自主搬运目标时,我们会对现有版本进行一些硬件改造,但不影响首批交付。目标是在二季度获得3至5家客户的小批量订单,每个订单约30至50台。 除了搬运之外,公司在人形机器人其他应用场景方面有哪些储备和规划? 我们在人形机器人的工业应用场景储备非常丰富,计划在2至3年内规划大约6个三工位的场景。除了搬运,还包括分拣、物料分拣、贴车标、打螺丝、安全检测及空调泄漏检查等。这些都是我们未来2至3年重点落地的一些简单重复性单 点工位。选择搬运作为首个交付目标,是因为其通用性较高,无论是在比亚迪、捷克、北汽还是富士康,都能复用。例如,在富士康衡阳工厂,目前只有我们一家在做实地训练。因此,首先选择这个相对通用的场景。同时,我们将在2至3年内跑通其他几个场景后,在整个工业领域实现自主规划完成任务解决方案,并进一步拓展到更复杂的生产线装配及人机协作等场景。此外,三年后还计划尝试商业服务端的一些应用,如前台接待方案及VIP接待室、高铁站服务接待等半结构化服务场景。 在拓展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过程中遇到哪些难点?公司是如何攻克这些难点的? 拓展人形机器人应用过程中的难点主要集中在本体技术从产品端向商品端转变,以及大模型处理能力提升方面。在展示阶段,不太需要考虑产品稳定性和零部件持久性,但交付给客户时,这些因素变得非常重要。例如,我的机器人能够搬运15公斤物体并以每小时5公里速度行走,但需要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这涉及供应链、硬件和软件技术磨合度要求很高。今年我们依靠前几年商业服务定制化机器人的经验,在设计时已重点关注这一问题,从而快速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并实现了可通过客户测试且具备量产能力的商品。例如,在满负荷搬运15公斤商品时,对电机关节减速器要求很高,需要确保其在高温环境下不会变形且功率不受影响,同时全身结构能长时间负担15公斤重量。这需要长时间经验积累与调试,包括材料选择、电路设计及传感器调整。此外,更复杂如钻入车内装配零部件等动作,对本体硬件和大模型处理能力要求更高,需要结合过去积累的数据与经验不断迭代产品。目前,大模型主要用于相对结构化任务,如搬运、分拣及安全检测等,这些任务可以通过英伟达奥瑞芯片处理。但训练端仍需借助开源大模型完成仿真训练与强化学习。 最近很多机构关注人形机器人的能源管理及结构件设计,请问公司对此有何看法? 人形机器人的能源管理与结构件设计是关键领域之一。在能源管理方面,我们注重提高电池效率与续航能力,以确保机器人长时间稳定运行。在结构件设计上,通过优化材料选择与机械构造,提高整体强度与耐久性。同时,我们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提升整体性能并降低成本,从而满足市场需求并推动行业发展。 在人形机器人优化方面,电池和结构件的最新变化有哪些? 从电池硬件来看,目前我们主要依赖供应商提供的技术,例如比亚迪福迪的电池,其容量大约为一度电,但重量较大。为了优化,我们通过算法减少任务处理时间,但一些必要功耗无法避免。目前在满负荷状态下,电池可维持约三小时工作时间,而客户要求是8小时以上。因此,我们采取了换电池的方式来提高效率。未来计划采用更轻量化的电池,并在固定岗位上设置伸缩式接入电源线,以减轻电池重 量并实现持续工作。 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对公司的影响如何?与比亚迪合作预期如何? 越来越多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对我们来说是利好,证明了工业场景落地方向的正确性。各大车厂进场后,对我们的工作推进更有利,因为大家对人形机器人的态度更加积极,并已开始实地场景训练。然而,人形机器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易实现。特斯拉自2022年6月起布局至今仍未完全跑通,而我们聚焦客户需求,从简单到复杂解决问题,相对进展较快。目前能做到落地应用的企业相对较少。关于比亚迪,我们合作的是其整车事业部,负责总装。从测试和使用情况看,目前只有我们的人形机器人在使用。比亚迪核心方向包括半导体等领域,因此其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发展速度可能不会如预期般快速。 教育类机器人的市场拓展及未来业务展望如何?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教育受到越来越多重视,特别是在教育部10月份发布相关 通知后,各地开始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例如浙江省去年5月已开始普及化课程, 北京市经信委也计划明年布局100所试点学校推行人工智能教育。在这一领域, 我们已进入超过4,200所学校,为其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提供教材教具和运维团队,并培训教师教授AI课程。此外,还组织学生参加得到教育部认证的校外竞赛,如北京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的总决赛。从2018年起,我们便向各地教育局推广人工智能教育,是重要政策推进者之一。目前全国中小学约21万所,而我 们仅覆盖4,000所,因此市场空间巨大。预计未来几年内,教育类业务收入占比将保持在30%左右,毛利率贡献可能达到40%至50%,因为项目订单毛利率约为55%。例如最近中标郑州5,700万元订单,其毛利率也在55%左右。这表明该业务具有稳定且高盈利潜力。 公司电池使用的是锂电池方案还是固态电池?我们目前使用的是锂电池方案。 为什么特斯拉可以声称续航10小时?它在能源和热管理设计上有什么区别? 特斯拉声称的10小时续航时间可能需要进一步验证。从我们对电池的认知来看,这个目标较难实现。特斯拉本身并没有创新的电池技术,其使用的也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电池。即使在电池管理上做得再好,随着容量增加,重量也会增加,从而影响续航时间。因此,实现长时间续航需要在容量和重量之间找到平衡。如果未来固态电池技术成熟,有可能实现更长的续航时间,但目前还未达到这一水平。 公司对人形机器人的设计是否拓展到灵巧手?灵巧手单手自由度和算法设计是否存在优化空间? 我们目前的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是自研产品,主动自由度为6个,被动自由度为 22个。未来,我们计划通过采用微型神经滚珠丝杠等新技术进行优化,以提升其精细操作能力。 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理想使用寿命大概是多久?维护成本单台目前大概是多少? 根据客户需求,我们认为3至5年是比较合适的人形机器人寿命。在此期间,更换一些零部件后仍可继续使用。维修回收费用大约占总成本的10%左右。 公司2025年的规划是什么? 2025年,我们将重点布局工业场景,包括完成搬运巡视组场景全自主决策,并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Oks二,在硬件结构上进行调整,如腿部结构改进。此外,将采用更多直线电机等新技术提升运动能力及人机交互性能。我们预计将在明年年底推出第五代人形机器人,并在明年上半年发布仿真仿生机器人。这些仿真机器人将具备多种表情变化及简单动作交互功能,能够充当类似“机器人女友”或“男友”的角色。 公司与其他车厂或华为有合作吗? 我们与十几家车厂有合作,与华为也有陆续合作并保持交流,但具体落实内容需参考公司发布的信息。 公司的期间费用率较高原因是什么?2025年是否有降本规划? 费用率较高主要由于规模收入尚未提升。今年收入增长后,费用率比例将相应降低,通过增收解决费用率高的问题。目前研发投入较大,是导致费用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未来我们计划通过收入增长来降低相对费用比例。 公司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哪些领域?具体研发费用在下游不同场景如何分配? 我们研发人员超过900人,其中30%从事硬件研发,其余70%专注于软件开发,包括运控、人机交互、AI视觉、自动导航等领域。这些人员支持各业务部门的发展,因此很难明确区分具体投入比例。预计明年这一比例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总体研发投入保持在五六亿元左右,而销售费用可能随收入增长同步上涨,管理费用比例则会逐步下降。 沙特人形机器人采购招标项目有新的进展吗? 我们已与沙特多个部门(包括投资部、教育部)进行沟通,并关注沙特未来之城建设进展。如果顺利推进,我们有望获得较大的订单配合其部署需求。 公司在未来30年的订单规划和部署情况如何? 公司计划在未来30年内部署10万台人形机器人,此外还包括其他服务机器人,以服务整个德拉里城市。目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