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东方信用研究 系列3金融与资产证券化篇 东方金诚信用风险展望系列报告 GOLDENCREDITRATINGINTERNATIONALCO.,LTD 守正立信持诚致远 关于我们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金诚”)是中国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公司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本为1.25亿元人民币,控股股东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了完善的信用服务网络,并组建了面向境外发行人与投资人的专业化国际服务团队。 公司业务资质完备,已完成向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 员会的备案,获得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债券市场全部监管部门和自律机构的认可。评级服务涵盖了地方政府、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结构融资等业务类型,可为境内外发行人在中国债券市场发行的所有债券品类开展评级、为境内外投资人参与中国债券市场提供服务。作为评级行业国有力量代表,东方金诚恪守公正之评级初心,以专业信用服务发挥信用价值;坚持担当之国企使命,以实际行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秉持至诚之服务理念,与债券市场各方一同行稳致远。 编委会 编委会主任:崔磊 撰稿:王青冯琳瞿瑞白雪于丽峰姚宇彤徐嘉琦唐晓琳翟恬甜卢宏亮郑慧贾圆圆段莎乔艳阳葛新景朱文雅任志娟王璐璐刘鸣蒋林益汪欢宋馨薛梅谷建伟郭哲彪侯艳华何阳李倩王宏伟张琳琳李柯莹杨雯朱萍萍魏洋潘维妙张文玲贺佳侯珏周丽君唐骊刘梦楠马芮马霁竹朱宁迪朱超然李慧刘红娟刘云甲杨丹高美琪赵安然戴修远时恒艳张若茜高敬一王静怡刘亚宁张伊君王惠婷卢宝泽王佳琪吴芳纪炜王子一张绮微江彤瑶王超毅白晨张晨曦庞文静赵迪王傲雪 张伟侯颖 审校:李晓峰王嘉禹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按撰写报告顺序排序) 编辑:何星王蓓雪牛晓峰 美编:何星 印制:闫骏何星 编者按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作为国有评级力量代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锚定集团智库“定位”,充分发挥“三个服务”功能,努力践行“宏观意识、市场感觉、专业判断”研究标准,以国有评级机构之使命担当,不断深耕各相关领域研究,发挥并扩大宏观研究优势,强化深度研究输出,以专业信用服务发挥信用价值,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东方金诚在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四大证券报等各大主流 媒体高频率输出专业研究成果,媒体关注度及报道频次均在业内遥遥领先。公司多篇专题研究报告获专业期刊刊载及权威媒体全文发表,市场认可度不断上升。除传统宏观研究外,东方金诚亦紧跟市场需求,在研究领域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进一步发力,在科创债、科创票据、城投债、地方政府化债等热点领域的研究均有所突破。同时,公司还持续响应监管号召,积极承接多项大型监管课题研究。 该汇编精选了公司2024年宏观、行业和产品等展望研究共56篇, 以供读者参考。唯望读者能够以此为桥梁,与我们共享并交流专业观点,并对我们的研究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 2024 东方金诚信用风险展望系列报告 证金融券与化资篇产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商业银行2024年信用风险回顾和展望 李倩王宏伟张琳琳 图1: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 图2:商业银行盈利能力(%) 主要观点 ◐2024年国内经济仍将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 央行将继续实行“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降准降息可能性较高;信贷投放仍将保持积极,结构进一步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领域倾斜。 ◐在金融资产分类趋严、不良处置力度加大等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保持在可控范围内,但机构间将呈现较大的区域、结构分化;需关注过渡期内金融资产分类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资本及盈利水平的长期影响,以及相关对公房地产贷款纾困后的最终还款表现等。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仍将保持合理充裕,但在季末、年末面临一定趋紧压力,仍需关注经营业绩较差且同业负债依赖度高、业务发展激进的中小银行。 ◐受存款和按揭重定价、LPR下行、部分地方债务降息展期等因素影响,预计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仍将承压,在负债端相对刚性、减值计提压力不减等情况下,银行业净息差将继续筑底,整体利润增长空间相对有限。 ◐在监管鼓励多渠道资本补充背景下,预计行业整体资本充足性将保持平稳,但中小银行资本充足性依然存在地域分化和类型分化的特征;2024年 《资本新规》将正式实施,引导银行回归信贷业务、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也对银行资本管理能力、体制机制建设及人员等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023年以来,政府和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鼓励银行业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并着力发展普惠小微、绿色等领域,推动行业经营规模增速加快。在宏观经济持续修复背景下,银行业资产质量稳步优化,不良资产处置力度维持高位,资产分类新规对银行业未来信用风险表现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行业息差继续收窄,净利润增速趋缓,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推升资本补充需求上升。 预计2024年国内经济仍将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央行将继续实行“稳中偏松”的货币政策,信贷投放仍将保持积极,结构进一步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领域倾斜。在资产五级分类趋严、不良处置力度加大等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将保持在可控范围内,需关注过渡期内金融资产分类新规对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资本及盈利水平的长期影响,以及关注相关对公房地产贷款纾困后的最终还款表现等。而在负债端相对刚性情况下,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仍将承压,行业息差将继续筑底,利润增长空间相对有限。 《资本新规》的正式实施引导银行回归信贷业务、提高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也对银行资本管理能力、体制机制建设及人员等多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中小银行资本管理能力或将进一步分化。 一、宏观及监管环境 1、宏观环境 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国内需求不足背景下,货币政策维持稳健,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1.30万亿元,同比增长5.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64万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5.37万亿元,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50.30万亿元,同比增长6.0%。工业生产方面,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万亿元,同比增长6.8%。展望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将持续发力显效,经济修复动能有望进一步转强。加之上年同期增速基数下沉,预计四季度GDP同比将达到5.5%,两年平均增速将保持在4.4%左右。预计全年GDP增速将达到5.3%。 社会融资方面,截至2023年1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6.39万亿元,同比增长9.4%。从结构看,11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34.37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 62.3%,同比高0.8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68.86万亿元,占比18.3%,同比高0.9个百分点;企业债券余额为31.48万亿元,同比下降0.4%,占比8.4%。 货币政策方面,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式严峻,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国内需求不足背景下,我国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实施精准有力的稳健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国内市场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央行在3月和9月实施两次全面降准,释放中长期资金超过1万亿元,在6月和8月实施两次降息,每月对到期的MLF进行超额续作,适时投放流动性支持。同时,央行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三农、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的支持。 2、监管环境 监管部门多次发文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资本管理等提供指引及规范要求,行业监管力度持续加强 2023年,从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角度出发,中国人民银行、原中国银保监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机构围绕风险防范、资本管理等方面推出和修订各项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监管政策制度体系,推动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升资本管理水平,引导商业银行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2023年2月原中国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共6章48条,对贷款五级分类划分标准及重组贷款的认定及分类进行了明确及细化,将风险分类由贷款拓展至金融资产,对逾期天数、关注贷款、重组贷款认定进行明确, 以推动商业银行准确识别风险水平、做实资产风险分类,助力商业银行有效防范化解信用风险。2023年11月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从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资本监管规则、监督检查规定和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能力和风险计提的准确性,发挥资本对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引导银行优化资产结构。 2024年,加强监管仍将是我国金融工作的重点,预计监管部门将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信贷指引、金融科技、绿色转型、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完善监管制度体系。 二、银行业运营 预计在政策持续加码下,居民投资及消费需求将边际改善,预计2024年存款增速将小幅回落,信贷增速平稳且结构持续优化 负债端来看,2023年居民对未来收支预期较弱,消费和购房意愿不足;投资市场波动,风险偏好持续收敛, 防范性储蓄意愿较强,商业银行呈现被动负债的现象,存款增长态势不减且呈现明显的定期化趋势。根据《2023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3年11月末,M2余额2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0%;人民币存款余额28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2%;人民币存款增加25.65万亿元,同比多增1301亿元。从存款结构来看,2023年11月末,住户存款和企业存款余额分别为135.02万亿元和78.45万亿元,同比增长14.95%和5.20%,居民消费放缓导致资金向企业回流不畅,企业存款增速有所下降。 不同区域金融机构存款新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截至2023年10月末,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及山东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金融机构存款占全国31个省(直辖市)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50%左右,且存款余额新增规模较大,其中北京、上海受央企总部外迁、股市波动等影响增速放缓。河北、内蒙古、吉林、江苏、浙江等地增速在12%以上,而青海、甘肃、辽宁等地增速在平均水平以下,且较上一年度有所回落,西藏因基数较小而增速波动较大。同时,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存款增速差较2022年同期收窄。 图表1:不同地区金融机构新增存款情况(前10月)(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wind,东方金诚整理 资产端来看,截至2023年10月末,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为340.35万亿元,同比增长10.96%,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0.53个百分点,商业银行扩表继续提速主要系国有大行继续发挥信贷投放“头雁”作用,资产增速较快。同时,中小银行合并重组加速下,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增速亦明显提升,而农村金融机构资产增速因大行市场下沉、业务转型有所回落。同期末,国有大行和城商行总资产规模增速分别为12.88%和11.6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0.43个和1.92个百分点,农村金融机构总增速为8.73%,较去年同期下降1.08个百分点。相较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增速整体保持平稳,截至2023年10月末总资产同比增长6.80%,增速较去年同期 提升0.43个百分点。 图表2:商业银行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速(单位:%) 资料来源:Wind,东方金诚整理 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动能减弱,国内需求不足背景下,我国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实施精准有力的稳健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市场流动性充裕。央行采用降准、降息、优化住房信贷政策、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等方式引导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推动贷款利率下降。一系列政策工具的实施推高企业端贷款需求,对信贷增长形成重要支撑,但居民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