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非利息收入、宏观审慎政策与银行绩效 - 发现报告

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非利息收入、宏观审慎政策与银行绩效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英国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非利息收入、宏观审慎政策与银行绩效

Dilruba Karim布鲁内尔大学E 菲利普 · 戴维斯布鲁内尔大学和 NIESR Dennison Noel 布鲁内尔大学 NIESR 讨论文件第 561 号 2024 年 11 月 13 日 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 英国最长的独立研究机构——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简称NIESR)成立于1938年。我们的创始愿景是开展研究以提高对影响人们生活的主要经济和社会力量的理解,并探讨政策如何带来改变。八十多年后,这一愿景仍然是NIESR的核心价值观。我们继续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的专业知识以及对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理解,参与当前的辩论并影响政策制定。该研究所独立于任何政党利益。 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 2 Dean Trench St London SW1P 3HE T : 44(0) 20 7222 7665 E :查询 @ niesr. ac. uk www. niesr. ac. uk注册慈善机构编号 306083 这篇论文首次发表于 2024 年 11 月 竞争兴趣声明: 本文表达的观点是基于研究和不归因于研究人员所属的组织。没有利益冲突。通常的免责声明适用。 © 2024 国家经济和社会研究所 非利息收入、宏观审慎政策与银行绩效 E 菲利普 · 戴维斯 , 迪鲁巴 · 卡里姆和丹尼森 · 诺埃尔 Abstract 宏观审慎政策已成为维持金融稳定的关键工具,但它们对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尚未得到研究。鉴于文献中将非利息收入与银行绩效指标(如风险和盈利能力)联系起来的结果,这一现象显得尤为矛盾。利用1990-2022年间全球7,368家银行的数据,我们发现宏观审慎政策对非利息收入有显著的正面影响。类似的结果在按非利息收入类型、国家发展水平、银行规模以及金融危机前后的样本中也得到了验证,并且在三个稳健性检验中同样成立。然而,这些积极影响是否能够传导至整体盈利能力取决于非利息收入的具体类型。此外,宏观审慎政策对非利息收入的刺激作用,尤其是非手续费部分,被发现会对银行的风险产生不利影响。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中央银行家、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管理层具有重要意义。 分类 : E44 , E58 , G21 , G28 关键词宏观审慎政策 , 银行盈利能力 , 非利息收入 , 银行风险 Acknowledgments 我们感谢Charles Goodhart、Nathan Joseph、Alper Kara、Siming Liu、Fergal McCann以及在布伦尔大学和第六届布伦尔银行业会议研讨会上参与者的宝贵建议。本研究未获得来自公共、商业或非盈利机构的任何特定资助。 1埃菲利普·戴维斯,英国布伦尔大学银行与金融教授,地址:UB8 3PH, 裕克斯,中塞克斯,布伦尔大学,电子邮件:philip.davis@brunel.ac.uk 和 e_philip_davis@msn.com;迪ルuba·卡里姆,布伦尔大学高级讲师,电子邮件:Dilruba.karim@brunel.ac.uk;丹尼森·诺尔,布伦尔大学,电子邮件:dnoel@savanagrande.com。 Contents 介绍...........................................................................................................................................................5 文献综述........................................................................................................................................................6 研究方法.....................................................................................................................................................9 数据................................................................................................................................................................10 实证结果....................................................................................................................................................11 敏感性检验..............................................................................................................................................17 银行风险、盈利能力与非利息收入.....................................................................................................18 结论...........................................................................................................................................................21 参考文献....................................................................................................................................................24 附录1:样本详情.....................................................................................................................................41 附录2:宏观审慎变量.............................................................................................................................44 附录三:数据的进一步细分...................................................................................................................46 1. Introduction 金融系统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银行收入从净利息收入向非利息收入的相对转移。1. DeYoung 和 Roland(2001)以及 Hahm(2008)等其他学者指出,长期转向非利息收入的原因涉及多种因素。首先,由于去监管化和证券市场的兴起,贷款市场竞争加剧。其次,银行经历了对非传统活动如投资银行业务和保险业务准入的放宽。第三,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限制了高风险贷款。第四,为应对这些因素和技术进步,银行出现了表外业务和证券化活动的增长。最后,经济波动性和银行危机增加了贷款回报的不确定性。 关于这些变化的传导渠道,由于证券市场竞争和资本要求导致银行可盈利贷款的空间减少,对银行盈利能力产生了下行压力,促使银行通过非利息收入来维持其盈利能力。美国1999年的格伦-莱ch-布利利法案等放宽管制的措施使银行能够进入新的领域如投资银行业务和保险业,从而增加了非利息收入的来源。表外活动如证券化通常能产生比表内资产更多的非利息收入价值。历史上,非利息业务往往需要较少或不需要监管资本,从而允许更高的杠杆率(DeYoung和Roland 2001),尽管随后的巴塞尔协议逐渐缩小了这种套利的空间。自1970年以来的经济波动和银行危机进一步鼓励了银行寻求非利息收入,因为在银行活动中结合利息和非利息收入的多元化被认为具有分散风险的好处(如Stiroh 2004所指出)。2. 有关非利息暴露对银行绩效指标(即风险和盈利能力)影响的文献十分丰富,例如Goddard等人(2013)和Stiroh与Rumble(2006)。然而,相对而言,较少的研究关注非利息收入的决定因素(例外包括Hahm(2008)和Haubrich与Young(2019))。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研究探讨宏观审慎政策对非利息收入的影响。尽管非利息收入通过影响银行的风险和盈利能力对金融稳定具有潜在的重要性,但这一问题仍未得到充分研究。 我们通过评估影响非利息收入水平的因素,并展示非利息收入与宏观审慎政策之间的关系来填补这一空白。为此,我们采用了1990-2022年间全球7,368家银行的数据样本。这使我们不仅能够评估全球银行样本的结果,还能分别估计对费用和其他非利息收入的影响,这些影响存在于发达和新兴市场、大型和小型银行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前后时期。非利息收入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结果还通过三项稳健性检查补充了全球样本。 同时,这些背景信息通过我们广泛的全球数据集得到了补充,该数据集涵盖了非利息收入及其组成部分与银行风险和整体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些补充估计为现有文献提供了更广泛且更新的数据集,并且特别关注非手续费收入和手续费收入在全球及子样本中的不同影响。这些补充估计使我们能够评估宏观审慎政策如何通过非利息收入这一特定渠道传导至银行风险和盈利能力。 我们在关键成果中发现,宏观审慎政策对非利息收入产生了普遍的积极影响,包括其收费和非收费子组件。我们建议,一方面限制贷款供应,另一方面收紧资本要求的主要类型宏观审慎政策措施,与上述推动非利息收入转变的长期原因具有相似效果,即银行放贷范围缩小以及由于资本监管导致借贷成本上升。 我们还发现非利息收入,尤其是其非手续费组成部分,对银行层面的风险(通过Z分数体现)有显著影响,这与Chen等(2017)等先前研究的结果一致。非手续费收入与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也呈负相关。这些结果暗示,宏观审慎政策通过对非利息收入的影响来提升银行稳定性可能是适得其反的,这取决于非利息收入的具体构成。 本文结构如下。第二部分进行文献综述后,第三部分介绍方法论,第四部分介绍数据,第五部分展示主要结果。第六部分对主要结果进行了三项稳健性检验,第七部分探讨了宏观审慎政策驱动的银行非利息收入提升对银行风险和整体盈利性的潜在影响。第八部分进行总结。 2. 文学 非利息收入工作的大部分集中在它与某些银行绩效指标的关系上,特别是盈利能力与风险管理。Goddard等人(2013)发现,在1992年至2007年间,八家欧盟银行在从事更多非传统业务线时,平均而言更具盈利性,这可能是由于范围经济带来的好处。Saunders等人(2020)还发现,对于1984年至2013年的美国银行来说,非利息收入提高了盈利能力。Saklain和Williams(2024)的研究表明,非利息收入和基于市场的金融体系都能提高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