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 从建筑与银行板块对比看当前投资机会 国内建筑企业与银行商业模式对比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周报 2024年11月24日 增持(维持) 国内建筑行业商业模式本质为类金融属性。由于国内建筑行业竞争激烈,建筑企业需 要为业主进行垫资以获取项目,除赚取施工环节的利润外,很重要的盈利模式是为业 主提供垫资服务来赚取资金息差,因此项目的获取以及规模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资金的驱动,商业模式逐渐演变成重资产、高杠杆的类金融属性。资产端看,建筑企业的资产主要是货币资金、短期或长期应收款项,均为金融类资产。其中应收账款、合同资产等短期应收科目相当于为业主提供的短期融资(对应银行的短期贷款);PPP等投资类项目形成的其他非流动资产、长期应收款等长期应收类科目相当于为业主提供的长期融资(对应银行的长期贷款)。负债端看,建筑企业主要是靠应付账款、合同负债等经营性负债融资(可类比于银行的存款),不足部分需要依靠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外部融资支持。 与银行相比,建筑企业信用敞口集中、融资成本高,但经营杠杆低。建筑企业的金融 模式与银行相比的主要差异在于:1)客户集中度方面:建筑央企下游风险更集中于 地产与地方政府,业主中只有少部分制造业企业;而银行除地产、政府客户,还有很 行业走势 20% 10% 0% -10% -20% -30% 建筑装饰沪深300 多制造业、个人客户,风险更为分散。2)融资成本方面:建筑企业需要依靠一部分银行等外部融资,融资整体成本高于银行。3)经营杠杆方面:建筑行业资产负债率低于银行,因此在面对同样规模的减值时,对净资产的冲击比例更小。 建筑行业与银行业竞争格局对比 建筑业竞争激烈、格局相对分散;银行业牌照管制门槛较高,格局相对集中。建筑业 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有施工活动的建筑企业151901家, 同比增长8.7%。结构上看,2022年央企/地方国企/其他建筑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1%/2%/97%,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产值占比分别为22%/14%/64%,央国企产值占比显著高于数量占比,且份额呈现持续提升趋势。银行业:据金融监管总局,截至2024 年6月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总数为4425家,较2023年6月末减少136家 总资产规模上看,截至2024Q3末,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总资产份额分别为42%/17%/14%/13%。存/贷款规模上看,六大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合计份额均为46%(2024Q3末),行业集中度较高。 金融属性下央企及优质地方国企竞争优势突出,市占率有望加速提升。近年来地方政 府因债务管控、地产开发商销售回款偏慢致资金较为紧张,建筑项目融资属性持续增 强。在此背景下,央企、优质地方国企(资质较好、信用评级高、所在区域财政实力强)依托较低的融资成本+通畅的融资渠道,竞争优势相对其他企业持续增强;而民企、资质较弱地方国企(信用评级低,所在区域为化债省份)融资能力偏弱,且融资成本较高,难以在当前市场环境中获取息差,项目承接能力及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我们统计建筑央企2024年发行的10年期的债券利率最低仅2.53%(10年期国债利率2.36%),具备极强融资优势。除了项目融资优势外,央企还具备:1)行政优势:反腐背景下,地方政府更倾向于将项目交给具备较高行政级别的央国企;2)规模及综合能力优势:近年来EPC模式加速推广,以及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大型产业园区等项目类型快速增多,此类项目往往投资体量大、建设内容综合(涉及基建、房建),对建筑企业综合能力要求极高。此外地产开发商市占率也在提升,集中采购规模扩大,也需要供应商提供稳定、优质的施工服务和材料供给。而建筑央企具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可更好匹配大型综合化项目需求,项目承接优势突出。我们统计九大建筑央企合计收入占建筑业产值比重自2018年的17%上升至2024H1的25%,依托融资、行政级别、规模能力等综合优势,未来市占率有望继续提升。 建筑央企与银行业基本面对比 营收业绩:近年来建筑央企营收、业绩稳健增长,2017-2023年CAGR分别为 11.9%/8.6%,2024年受地方政府资金紧张影响,基建实物工作量推进节奏放缓,业 绩有所承压,2024Q1-3营收/业绩分别同降4%/10%。2017-2023年银行板块营收/业绩CAGR分别为6.5%/7.1%,增速略低于建筑央企。2024年Q1-3银行收入与业绩分别同比变化-1%/+1.4%,相较于建筑央企业绩的韧性更强。 2023-112024-032024-072024-11 作者 分析师何亚轩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030004邮箱:heyaxuan@gszq.com 分析师程龙戈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8010003邮箱:chenglongge@gszq.com 分析师廖文强 执业证书编号:S0680519070003邮箱:liaowenqiang@gszq.com 研究助理张天祎 执业证书编号:S0680123060030邮箱:zhangtianyi@gszq.com 相关研究 1、《建筑装饰:当前为什么要重视“一带一路”投资机会?》2024-11-17 2、《建筑装饰:10万亿化债规模确定,建筑板块后续怎么看?》2024-11-10 3、《建筑装饰:Q3板块营收业绩持续承压,增量政策有望促Q4边际改善》2024-11-03 请仔细阅读本报告末页声明 资产负债率:截止2024Q3末,9大建筑央企合计资产规模为12.4万亿元,较2017 年增加123%。在国资委放宽对央企资产负债率考核要求背景下,建筑央企整体资产 负债率有所上升,2024Q3末为76.5%。银行板块2024Q3末总资产合计298.7万亿元,较2017年增加102%,扩张幅度略低于建筑央企。截止2024Q3末资产负债率为92.1%,显著高于建筑央企。 ROE:2023年建筑央企整体ROE为9.32%,与银行板块相近(9.45%)。2023年起 国资委将考核指标由“两利四率”变更为“一利�率”,新增ROE指标,显示监管对 央企综合盈利质量重视度提升。近年来受净利率与周转率下降影响,建筑央企整体ROE呈下行趋势。当前建筑央企经营导向已逐渐由规模增长转向质量提升,从项目源头出发,增加盈利质量较高的项目的承接,未来ROE有望逐步回稳改善。 分红率与股息率:银行板块分红率与股息率均高于建筑央企。分红率方面:近年来银 行板块与建筑央企分红率均较为稳定,银行板块分红率明显高于建筑央企整体水平, 2023年分别为29%/18%。股息率方面:2023年银行/建筑央企股息率分别为 6.3%/3.7%。趋势上看,2017-2023年银行板块/建筑央企股息率分别提升2.6/2.0pct,近3年两个行业股息率均实现明显提升,主要因利润稳定增长而估值整体趋势下行。 建筑板块与银行板块行情复盘 建筑板块主要超额收益行情复盘:1)2014/7-2015/6:宽信用政策发力,叠加“一带 一路”强主题催化,牛市中2014Q2-2015Q2板块区间最高涨幅达320%,相对沪深 300的超额收益为178%。2)2016/6-2017/4:2016年初经历剧烈调整后,年中建筑板块在PPP加速落地以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催化下开始上涨,2016年6月-2017年4月区间涨幅达51%,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36%,期间建筑央企、国际工程、园林PPP领涨。3)2021/2-2022/4:地产销售大幅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预期基建稳增长政策发力,区间建筑板块跑赢沪深300,期间最高涨幅33%,相对沪深300最高超额收益约为61%,地方国企在基建投资高景气拉动下涨幅居前。4)2023/1-2023/5:中特估叠加“一带一路”十周年催化,建筑央企与国际工程板块领涨,2023年1月-2023年5月建筑板块期间最大涨幅约23%,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26%。 银行板块行业主要超额收益行情复盘:1)2014/7-2015/1:2014年宏观经济下行压 力较大,为刺激经济回暖,地产调控政策放松,货币政策开启宽松周期,叠加牛市增 量资金入市,14年底银行板块迎来上涨行情,期间累计上涨73%,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约6%。2)2017/4-2018/2:棚改货币化成效显现,实体经济回暖,经济增长态势向好,银行板块基本面迎来反转,期间板块涨幅达36%,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15%。且强监管环境下,存款基础扎实的大行受到市场青睐,涨幅领先。3)2023/12-2024/8:2023年底以来,市场避险情绪下,高股息资产大幅跑赢大盘,银 行作为典型的高股息红利板块期间涨幅达29%,相对沪深300超额收益为31%。建筑与银行的估值相对变化:1)2014-2015年建筑板块与银行板块在牛市中均有较好表现,但建筑行业在PPP、“一带一路”等主题催化下表现更加强劲,pb估值相对 银行板块大幅提升。2)2017年4月后,棚改货币化效果显现,地产销售较好,经济复苏趋势确认,银行资产质量预期改善,估值开始扩张;而建筑板块受PPP、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升级影响,估值开始持续下跌,相对银行估值持续下降。3)2021年下半年地产行业债务违约问题频发,引发市场对于银行的地产相关资产安全性担忧,银行板块估值大幅下行;而在基建投资高景气背景下,建筑板块特别是权重央企主业集中在基建相关领域,因而表现较好,同时有“中特估”、“一带一路”等主题持续催化,相对银行业估值再次提升。4)2023下半年以来,银行受益于高股息属性凸显,估值持续扩张;建筑板块在“中特估”、“一带一路”等行情结束后持续调整,同时受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以及基建投资增速下行影响,板块估值持续承压,相对银行板块估值明显下降。 建筑板块和银行板块行情类似与差异 两者对信用环境变化均比较敏感,建筑早周期属性更加明显:在宽信用政策转向初 期,银行与建筑均属于高杠杆、资金密集性行业,对信用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可能均 有表现(如牛市的2014-2015年中),但建筑行业表现更好,特别是在政策刚转向后、经济尚未确认复苏阶段,建筑相对于大盘及银行超额收益明显。经济确认复苏后,银行板块超额收益通常可以持续,较建筑板块表现更好。 银行与地产、制造业等关联度更高,相比与建筑行业体现出一定顺周期属性:银行资 产除了地方政府相关资产外,还有较多地产、制造业相关资产,因此其资产质量与地 产、制造业行业变化也息息相关,估值也随地产、制造业等顺周期行业景气波动,因此也体现出更多顺周期属性。如2017年-2018年初,地产销售较好,经济确认复苏,银行板块迎来明显行情,而建筑行业反而因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收紧而出现下跌。又如2021年下半年地产信用风险事件后,银行板块大幅下跌,而建筑由于基建属性更强,超额收益开始显现。 建筑板块受政策、主题催化影响更明显、弹性更大:建筑板块在2014年后行情受到政策及主题催化推动的特征明显,比如2014年“一带一路”、2016年PPP、2023年 “中特估”、“一带一路”峰会等,期间行情涨幅一般较大,显著跑赢大盘,相较于银行板块弹性更大。 市值管理、财政扩张、“一带一路”多重重磅利好加持,基本面与政策主题催化兼具,建筑板块有望持续展现超额收益。1)市值管理措施有望催化估值加快回升。证监会正式发布《市值管理指引》,要求主要指数成分股公司披露市值管理制度指定情况, 市净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长期破净公司制定价值提升计划,评估实施效果并公开披露,形成市场约束。建筑央国企多数为重要指数成分股,且长期处于破净状态,估值修复及市值管理成效提升空间较大。该政策有望增强央国企主动市值管理动能,引导其提升经营效率及盈利能力,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分红回购等方式推动估值回升。2)化债修复三张报表,明年财政扩张有望推动行业景气向上。近期10万亿额度明确用于隐债置换,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财政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基建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