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国信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4年第46周):TCE双抗达成多项出海合作,自免是潜力蓝海赛道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研究/报告详情/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4年第46周):TCE双抗达成多项出海合作,自免是潜力蓝海赛道

医药生物2024-11-11张佳博/马千里国信证券喵***
AI智能总结
查看更多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4年第46周):TCE双抗达成多项出海合作,自免是潜力蓝海赛道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医疗服务板块领涨。本周全部A股上涨6.13%(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上涨5.50%,中小板指上涨5.22%,创业板指上涨9.32%,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6.43%,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4.79%,生物制品上涨5.70%,医疗服务上涨10.11%,医疗器械上涨6.37%,医药商业上涨4.68%,中药上涨7.44%。医药生物市盈率( TTM )33.58x,处于近五年历史估值的56.52%分位数。 TCE双抗达成多项出海合作,自免是潜力蓝海赛道。2024年三季度以来,国内TCE双抗分子迎来多项出海合作,其中Merck以7亿美元首付款收购同润生物CD3xCD19双抗,GSK以3亿美元首付款收购恩沐生物CD3/CD19/CD20三抗产品。目前,全球已上市超过10款TCE双抗产品,靶点组合主要集中在CD19、CD20、BCMA等,适应症集中在血液瘤领域,但在这些领域,TCE双抗也受到了同靶点CAR-T疗法的激烈竞争。B细胞驱动的体液免疫异常是多种自免疾病的核心发病机制,针对上述机理,发展出了B细胞清除疗法(Bcelldepletiontherapies,BCDT),通过直接作用于B细胞(如CD20),或通过干扰T/B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如BAFF)间接抑制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从而干预B细胞介导的自免疾病。从机理上看,“CD3+B细胞抗原”的TCE双抗也可以实现持续的B细胞清除,具备自免适应症开发潜力。 国信医药观点:TCE双抗在血液瘤治疗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同靶点CAR-T疗法竞争下赛道趋于拥挤;Merck和GSK等海外药企以数亿美元首付款对价达成TCE双抗合作,自免疾病有望成为潜在蓝海赛道。 建议关注国内布局TCE平台企业,如泽璟制药、智翔金泰、康诺亚-B等。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TCE双抗达成多项出海合作 2024年三季度以来,国内TCE(T-cellengager,T细胞连接器)双抗分子迎来多项出海合作: 嘉和生物:2024年8月,与TRC2004达成许可及股权协议,将GB261除大中华区外全球权益授权给TRC2004。根据协议条款,嘉和生物将获得:1)数量可观的股权;2)数千万美元的首付款;3)高达4.4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4)净销售额个位数到双位数百分比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 GB261是一种新型差异化CD20/CD3双特异性T细胞接合剂(TCE),具有超低CD3结合亲和力和完整的Fc功能(ADCC和CDC)。嘉和生物先前已在中国和澳大利亚完成针对B-NHL(DLBCL和FL)进行的Ph1/2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可显著减少细胞因子风暴(CRS)。 图1:GB261分子结构及作用机理示意图 同润生物:2024年8月,Merck通过其子公司收购用于治疗B细胞相关疾病的新型在研临床阶段双特异性抗体CN201,其中首付款达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亿元),以及不超过6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CN201是基于药明生物WuxiBody技术构建的CD3xCD19双抗,TCR替代CH1和CL,避免轻链错配,根据需要可以采取1:1或2:1价态设计。CN201目前正在处于Ph1和Ph1b/2临床阶段,分别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初步数据表明其耐受性良好,可以使得B细胞群持续减少。Merck计划评估CN201作为B细胞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并研究其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可扩展的选择的潜力。 岸迈生物:2024年9月,与Vignette达成协议,授予其在大中华区以外开发和商业化EMB-06的独家权利。岸迈生物将以现金和Vignette股权的形式收取总计6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对价,并将有权收取最多5.75亿美元的开发、上市、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收入分成。 恩沐生物:2024年10月,与GSK达成协议,授予其CMG1A46开发和商业化权益,合作对价包括3亿美元预付款,及不超过5.5亿美元的开发和商业里程碑付款。CMG1A46是一款靶向CD3/CD19/CD20的三抗,用于治疗多种耐药和复发的B细胞血液肿瘤,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抗CD3/CD19/CD20三抗产品,正在美国和中国进行白血病和淋巴瘤的Ph1临床试验 。GSK计划重点关注CMG1A46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肾炎等方面的潜力,并有可能扩展到其他自免疾病,预计2025H1开展系统性红斑狼疮的Ph1临床试验。 TCE双抗在血液瘤治疗领域已有广泛应用 TCE双抗是一类通过在空间上拉近T细胞和肿瘤细胞来实现肿瘤杀伤的新型抗体,从结构上来看,其抗体Fab端一端为免疫细胞激活位点(以CD3为代表),另一端为肿瘤靶向臂(TAA),负责结合肿瘤细胞表面抗原。 目前,全球已上市超过10款TCE双抗产品,靶点组合主要集中在CD3×CD19、CD3×CD20、CD3×BCMA等,适应症集中在血液瘤领域。但在这些领域,TCE双抗也受到了同靶点CAR-T疗法的激烈竞争。从底层机理上看,TCE双抗将T细胞与肿瘤细胞拉近来实现杀伤,而CAR-T通过对自体T细胞的工程化改造,使其能够识别肿瘤细胞表面抗原,从而实现杀伤,二者机理相似,目前CD19、CD20和BCMA等靶点也均有多款细胞治疗产品上市。 图2:主要的B细胞表面抗原分布 自免是TCE双抗潜在蓝海赛道 B细胞驱动的体液免疫异常是多种自免疾病的核心发病机制,当自身反应性B细胞过度激活时,会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及其免疫复合物,这些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会引起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损伤,从而导致多种自免疾病的发生。其中,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较为典型,主要由免疫异常引起,包括干燥综合征、皮肌炎、硬皮病以及系统性血管炎、类风湿关节炎等;此外,还有一些以特定器官受损为主的疾病,包括血液(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神经(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自身免疫性脑炎)、消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乳糜样泻)及皮肤(天疱疮)等多个领域。 图3:B细胞相关自免疾病 针对上述机理,发展出了B细胞清除疗法(Bcelldepletiontherapies,BCDT),通过直接作用于B细胞(如CD20),或通过干扰T/B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如BAFF)间接抑制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从而干预B细胞介导的自免疾病。从机理上看,“CD3+B细胞抗原”的TCE双抗也可以实现持续的B细胞清除,具备自免适应症开发潜力。 2024年4月,NatureMedicine发表了一项研究,在6名严重多重耐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RA)中使用低剂量Blinatumomab(Amgen的CD3xCD19双抗)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患者临床疾病活动迅速下降且滑膜病变得到改善,并降低了自身抗体水平,安全性良好,未出现CRS。 Amgen目前已启动Blinatumomab治疗SLE(系统性红斑狼疮)伴随肾炎患者的Ph2临床研究。 国信医药观点:TCE双抗在血液瘤治疗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同靶点CAR-T疗法竞争下赛道趋于拥挤;Merck和GSK等海外药企以数亿美元首付款对价达成TCE双抗合作,自免疾病有望成为潜在蓝海赛道。建议关注国内布局TCE平台企业,如泽璟制药、智翔金泰、康诺亚-B等。 新股上市跟踪 表1:近期A股/H股医药板块新股上市情况跟踪 本周行情回顾 本周全部A股上涨6.13%(总市值加权平均),沪深300上涨5.50%,中小板指上涨5.22%,创业板指上涨9.32%,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6.43%,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强于整体市场。分子板块来看,化学制药上涨4.79%,生物制品上涨5.70%,医疗服务上涨10.11%,医疗器械上涨6.37%,医药商业上涨4.68%,中药上涨7.44%。 个股方面,涨幅居前的是浩欧博(148.84%)、博士眼镜(45.58%)、无锡晶海(39.29%)、东方海洋(36.93%)、海南海药(35.79%)、博迅生物(34.78%)、梓橦宫(32.39%)、普瑞眼科(30.37%)、康美药业(29.80%)、四环生物(29.77%)。 跌幅居前的是惠泰医疗(-10.13%)、双成药业(-8.50%)、康为世纪(-8.12%)、*ST景峰(-7.85%)、复旦复华(-7.57%)、海思科(-5.26%)、荣昌生物(-5.00%)、济南高新(-4.91%)、天新药业(-4.54%)、南华生物(-3.71%)。 本周恒生指数上涨1.08%,港股医疗保健板块上涨2.77%,板块相对表现强于恒生指数。分子板块来看,制药板块上涨1.39%,生物科技上涨3.42%,医疗保健设备上涨0.63%,医疗服务上涨2.98%。 市场表现居前的是(仅统计市值50亿港币以上)昭衍新药(20.27%)、云顶新耀-B(17.10%)、康希诺生物(14.21%)、一脉阳光(13.04%)、微创机器人-B(12.37%);跌幅居前的是QUANTUMPH-P(-26.03%)、金斯瑞生物科技(-7.01%)、美中嘉和(-6.16%)、艾美疫苗(-4.67%)、联邦制药(-4.66%)。 图4:申万一级行业一周涨跌幅(%) 表2:本周A股涨跌幅前十的个股情况 板块估值情况 医药生物市盈率( TTM )33.58x,全部A股(申万A股指数)市盈率18.40x。 分板块来看,化学制药38.64x,生物制品34.02x,医疗服务37.46x,医疗器械33.57x,医药商业19.01x,中药29.84x。 图5:申万一级行业市盈率情况( TTM ) 图6:医药行业子板块一周涨跌幅(%) 图7:医药行业子板块市盈率情况( TTM ) 投资策略 11月医药行业投资观点 Q3医药板块业绩总结:2024年第三季度,A股473家医药上市公司共实现收入5993亿(百济神州、诺诚健华尚未披露),同比0.9%,连续4个季度负增长之后,恢复正增长,实现扣非利润377亿,同比-11.2%,连续8个季度负增长。467家可比公司中217家收入负增长,250家收入正增长,正增长公司占比53.6%; 收入实现10%以上增长的企业为153家,占比32.8%;收入实现20%以上增长的企业有86家,占比18.4%。整体来看,医药行业在去年三季度基数较低的情况下,今年三季度表现整体缺乏亮点,宏观经济偏弱、行业规范化(集采、反腐、DRG)等因素仍对行业的收入和盈利产生了压制。 细分领域24Q3表现:从24Q3收入增速来看,创新药(+18%,仿创+biotech)、医疗耗材(+11%,高值+低值)、原料药(+9%)、连锁药店(+5%)、医药流通(+4%)、仿制药(+3%)、CRO(+3%,临床前+临床)、IVD(+2%)实现正增长。收入增速下滑的细分有:疫苗(-56%)、ICL(-12%)、血制品(-10%)、上游(-10%)、生物制品(-6%)、OTC药品(-6%)、CDMO(-3%)、院内中药(-1%)、医疗设备(-1%)、民营医疗服务(-0.3%)。 药品: 以院内为主的创新药、仿制药、中药24Q3收入分别为153亿、688亿、702亿,同比分别为18%、3%、-1%。考虑到百济神州、诺诚健华的财报尚未披露,创新药板块实际上的收入增速应该超过20%。目前创新药收入占院内药品收入的比例在10%左右,考虑到国产优质创新药在临床上的性价比,随着国家全链条鼓励创新药政策落地,即使不考虑出海和对进口产品的替代,仅考虑其在国产药品中份额的提升,预计国产创新药在院内药品的占比还会持续快速提升,创新药未来将在很长时间内都是成长性最好的细分板块(院内占比从10%提升到30%)。 院外占比较大的OTC、疫苗、血制品、生物制品24Q3收入分别为149亿、92亿、66亿、83亿,同比分别为-6%、-56%、-10%、-6%。刚需属性较强的OTC、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