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一种计算机语言,用以实现您与网页的交互),请解除该禁用,或者联系我们。[中诚信国际]:一揽子化债一周年系列研究之长株潭篇:从长株潭看区域一体化中的发展与化债 - 发现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其他报告/报告详情/

一揽子化债一周年系列研究之长株潭篇:从长株潭看区域一体化中的发展与化债

2024-11-08张蕾、朱航园、贺文俊中诚信国际M***
一揽子化债一周年系列研究之长株潭篇:从长株潭看区域一体化中的发展与化债

一揽子化债一周年系列研究之长株潭篇 ——从长株潭看区域一体化中的发展与化债 政府公共评级一部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 一揽子化债一周年系列研究之长株潭篇 ——从长株潭看区域一体化中的发展与化债 长株潭一体化基于经济集聚协同发展的背景提出,却因三市的投资策略、产业基础及长沙强大的虹吸效应而分化显著。债务扩张与产业发展和经济财政增长的结构性偏差使得株洲、湘潭的压力更快凸显,湘潭更是湖南省债务风险高地。近年来长株潭三市出台了多样的化债政策,迫切的进行自救与他救,中央推行一揽子化债政策以来,三市加快债务化解节奏,受益于大额特殊再融资债券,湘潭迎来了债务化解的拐点,整体来看湘潭和株洲化债成效更为显著,尾部风险得以缓释,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长沙等优质区域平衡化债及发展的难度。流动性风险的缓释并不意味着债务压力的实质性改善,后续三市仍面临漫长的化债和平台转型之路。 摘要 长株潭债务如何演化至今 长株潭一体化的推进使得三市大力推动高速公路、城市间交轨、产业园区等固定资产投资,且湘潭及株洲的投资增速在多数年份要快于长沙;长沙凭借强大的虹吸效应在一体化进程中迅速崛起,三市间的生产要素差距逐渐拉大,形成省内长沙单核发展的局面。投资及举债速度的加快推动地方政府及城投债务迅猛增长,但产业发展、经济财政增速的背离使得湘潭、株洲的压力更快凸显;债务集中度高、融资成本高企及短期债务压力攀升为债务暴露埋下隐患;违规举债等负面舆情频出对湖南省内的信用环境造成扰动,湘潭市城投非标技术性违约使得地方债务问题更加尖锐,区域整体环境弱化下三市间分化愈发明显。 长株潭化债路上的自救与他救 近年来长株潭三市采取了一系列的化债措施,手段多样,主要分为自救及他救两个方面,其中自救措施包括平台整合、争取金融资源、严控投资及成本、融资化债反腐、设立市级平滑基金等,在压降融资成本及控制债务增速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他救则系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政府在建制县化债资金、特殊再融资债券资金及湖南省债务风险化解基金上的支持,是化解湘潭及株洲流动性压力的主要推动力。但自救及他救的措施并不能实际性化解债务,推动产业化债才是根本。“长株潭一体化战略”推行中应逐步释放长沙的溢出效应,通过三市协同发展以达到产业化债的核心目的。 一揽子化债后长株潭债务压力几何 受益于特殊再融资债券资金的倾斜及化债措施的落地,湘潭债务风险得到大幅改善,城投企业在债务结构优化、融资成本、发行利差及有息债务的压降等方面成效显著;一揽子化债亦加速了株洲的流动性压力缓释,但考虑到其较大的债务规模加之在本轮化债中获得的支持低于预期,后续仍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但同时一揽子化债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长沙等优质区域的发展空间,加大了其平衡化债及发展的难度;此外,三市城投债务压力尚未形成实质性改善,短期偿债指标仍然偏弱,面临较大的偿债付息压力。 长株潭化债总结及思考展望 一揽子化债以来,长株潭三市加快债务化解节奏,湘潭市也迎来债务化解的拐点,化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本轮一揽子化债的结果更多的是将城投债务政府化,同时侧重于结构和成本的优化及债务增速的控制,而不是区域债务总量的缩减,在土地资产价值下降、清偿性资产不足的背景下,债务还本付息压力仍很大;化债过程中信用风险更加区域化,厘清政企关系亦面临更大挑战;在退平台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后续城投公司在地方产业资源盘活及挖掘上仍有空间;此外,需关注城投企业退名单后的信用风险变化及融资政策配套问题。 引言 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一揽子化债”至今,全国地方债务化解工作稳步推进。湖南省虽属于化债非重点省份,但历史债务负担偏重,区域内如湘潭等地市债务化解工作起步相对较早,亦取得了积极成效。长株潭地区系湖南省代表性区域,一体化发展历经27年之久,但三市间经济发展及债务压力逐渐分化,其中湘潭更曾因诸多负面事件被网传为债市四大“网红”之一,开启了漫长的化债之路,并在本轮化债后迎来拐点。本文回顾了长株潭地区债务演进及暴露过程,同时探究其成因,并就湖南省及长株潭地区在债务化解进程中采取的措施及效果展开讨论,总结长株潭化债的有效经验,剖析当前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后续债务风险及化解进行了展望。 正文 一、长株潭债务如何演化至今 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中三市大力推动高速公路、城市间交轨、产业园区等固定资产投资,其中湘潭及株洲的投资增速在多数年份要快于长沙。 60.00 % 长沙(固定资产投资额) 长沙(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株洲(固定资产投资额) 株洲(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湘潭(固定资产投资额) 湘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50.00 亿元4000 3500 40.00 3000 30.00 2500 20.00 2000 10.00 1500 0.00 1000 -10.00 500 -20.00 0 图1:长株潭三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增速变化 “长株潭一体化”作为设想和议题由来已久,1984年湖南省就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开始了区域一体化探索,但期间受省内均衡发展思想影响停滞了多年,直至1997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此后中央和湖南省先后在产业规划、轨道交通、国土规划、湘江流域治理、两型社会建设、资金保障、管理协调等关键领域出台了多项方案并逐步实施。伴随长株潭一体化战略的持续推进,长株潭三市大力推动高速公路、城市间交轨、产业园区等固定资产投资。从三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2000~2011年的年均增速在30%左右,虽从2011年起三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放缓,但一直处于较高水平,直至2018年起湖南省出台《关于压减投资项目切实做好甄别核实政府性债务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按照“停、缓、调、撤”的原则压减投资项目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才下降到10%左右。且在此期间,湘潭及株洲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多数年份明显快于长沙。 注:部分年份相关数据未公布;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中诚信国际整理 长沙在一体化进程中迅速在产业、资金、人口等方面与其他市拉开差距,虹吸效应凸显、强省会地位强化。 从三市投资效果来看,长沙不断吸引包括株洲、湘潭在内的周边地区的资源,经历了“抢人”、“抢资金”、“抢项目”的集聚发展阶段,凭借其强大的虹吸效应,产业、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流入趋势明显,致使三市间差距逐步拉大。 1、产业布局层面,长株潭三市的产业规划历经几轮调整,主导产业日渐明晰,但长沙市对企业及投资的吸引力更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及利润总额遥遥领先,株洲及湘潭创收增长相对乏力。2002年湖南省首次印发《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基本思路是超越三市按行政区划独自规划、发展 产业的旧格局,三市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统一产业政策、统一整合资源,同时将长沙定位为长株潭的产业增长中心。此后经过多轮调整及地市间主导产业的迁移,至2021年《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进一步明确:长沙重点发展工程机械、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创意产业;株洲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产业;湘潭重点发展能源装备、海洋装备、金属新材料产业,三市各有侧重。截至目前,长沙已有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6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株洲有株洲轨道交通、服饰、电力新能源与装备制造(含汽车)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湘潭则有钢铁材料、新能源汽车、先进电池材料3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同时,园区作为改革开发后的特殊产物,经济发展速度和对外开放程度均处于较高水平,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其中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核心发展区域,拥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重要的创新高地,其中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望城经开区、浏阳经开区(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等国家级开发区,金霞经开区、株洲经开区、雨湖高新区等省级及以下开发区作为城市群内重要的载体,承接了区域主要的重大产业项目。从园区数量及级别来看,长沙拥有1个国家级新区、6个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1个国家海关监管区域和5个省级园区,株洲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5个省级园区,湘潭拥有2个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1个国家级综保区 和5个省级园区,其中长沙多个园区的技工贸收入超千亿,在各类园区排行榜中靠前。总体而言,长沙的园区数量、发展阶段及经济活力相对更高。 由于产业布局以及园区经济活力及发展阶段差距等因素,相较长沙而言,株洲湘潭两地早期引入企业资质较差、部分企业总部落户长沙后再到两地开设分支机构或生产基地的情况较为突出。同时近年来随着长沙省会地位的强化,更有株洲湘潭两地的支柱纳税企业入驻长沙的情况,如株洲中车2022年起在长沙投建中车科技园项目,同时注册成立长沙分公司。就优质企业培育方面来讲,长沙的优势也愈发突出。截至2024年9月末,长沙、株洲和湘潭分别拥有上市公司86家、12家和8家。根据湖 南省财政厅公布的《2023年度湖南省企业税收贡献百强榜单》显示,长沙、株洲和湘潭分别上榜76户、7户和3户,长沙呈现省内一城独大的格局。从三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和利润总额历史变化来看,也能明显指向长沙-株洲-湘潭的梯队性,且长沙市入驻企业的利润创造及增长能力均远超其 他两市。 图2:长株潭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及利润总额变化 家 长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 株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 湘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亿元 3,500.00 长沙(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株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 湘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000.00 900.00 3,000.00 800.00 2,500.00 700.00 2,000.00 600.00500.00 1,500.00 400.00 1,000.00 300.00200.00 500.00 100.00 0.00 0.00 注:部分年份相关数据未公布;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中诚信国际整理 2、资金层面,长沙作为省会城市资金虹吸效应明显,承载量级远高于其他两市,三市金融机构存贷比自2019年以来有显著提升,其中湘潭市尤为明显。伴随着引进的优质企业增多、重点项目不断落地,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不断增强,地方信贷承载能力持续扩容。从总量及趋势变化来看,长株潭 图3:长株潭三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及存贷比变化 长沙(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株洲(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湘潭(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亿元 长沙(存贷比)株洲(存贷比)湘潭(存贷比) 35,000.00 120.00% 30,000.00 100.00% 25,000.00 80.00% 20,000.00 60.00% 15,000.00 40.00% 10,000.005,000.00 20.00% 0.00 0.00%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 资料来源:同花顺iFind,中诚信国际整理 三市的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虽逐年增长,但长沙市的承载量级远高于其他两市,株洲和湘潭的差异则并不明显。从区域的存贷比指标来看,金融资源向长沙的倾斜程度始终较高,虹吸效应显著,但湘潭的贷款投放力度明显高于株洲。此外,三市金融机构存贷比自2019年以来有显著提升,其中湘潭市尤为明显。 3、人口层面,长沙人口吸纳能力不断增强,为其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株洲及湘潭人口增长动力不足,近几年有人口流失现象,且三市在交通上的联通更进一步加速了人口向长沙的流入。基于湖南省的地理位置、产业条件及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多种因素,历年来人口增长动力不足,且近三年人 口流失严重。但从省内各市州常住人口变化来看,长沙近年来吸纳人口较多,尤其是株洲、湘潭、益阳、岳阳、常德等周边城市,同步反映了其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而株洲、湘潭两地的人口在近20余年来并无明显变化,近几年更呈现净流出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