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的空间 ——10月12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点评 10月12日上午财政部就“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形”举办新闻发布会,部署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旨在落实9月26号中央政治局会议“加大财政货币逆周期调节力度”、“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会议精神。 一、政策立场:定调积极,诚意十足 会议定调积极,充分显示财政政策年内托底经济、长期推动化险的决心和诚意,并为明年财政政策加码打开想象空间。 一是预估现实挑战,明确达成目标。财政部坦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执行情况低于年初预算设定的目标”,在收入端偏弱的环境下,财政部明确表态要“完成全年预算目标”和“推动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两大任务,发挥好财政逆周期调节作用,将采取有效补充财力、切实保障各项重点支出和用足用好各类债务资金三大措施。 二是沟通增量举措,拓展政策空间。财政部详细部署了加大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本金、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暖以及保民生稳就业这四方面已进入决策程序的增量政策举措,还明确指出“还有其他政策工具也正在研究中”,并特别提及“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意味着未来财政将加大投入“真金白银”,切实回应市场的高度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发布会暂未公布增量措施的具体规模,主要是受制于增加政府债务限额等举措需经过人大常委会审批这一决策流程,预计10月下旬召开的人大常委会将公布更多政策细节。 二、年内思路:总量充足,重在落实 年内或不需调增财政赤字,可以支持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 从资金需求看,财政实现“两大任务”需要约2.3万亿资金。为实现 全年预算支出规模,若以1-8月增速测算,大约额外需要1.3万亿资金。但是,仅支出规模达标并不足以支撑全年经济实现“5%”左右的增长,据测算,即使支出达标,仅能带动全年GDP增速达到4.7%。若要推动经济增速进一步提升至5%,则需要额外0.5-1万亿资金,用于支持投资和消费。 从资金筹集看,现有的增量政策安排和存量资金或达2.4万亿。一是 中央财政从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中安排了4,000亿,补充地方政府综合 财力。二是发改委将在10月底前下达2,000亿新增投资计划项目建设清单, 将在年内形成实物工作量。三是四季度各地有约2.3万亿专项债资金可以 使用,其中包括已发行未使用的2万亿以及未发行的3,000亿,若按前三 季度使用情况,四季度将额外有1.8万亿资金待使用。此外,财政还可通过盘活央地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提高国企央企等特定机构上缴利润等方式筹集资金。截至2023年底,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3,980亿,除年初 计划安排的2,500亿,还有约1,500亿可以安排使用。三、长期方向:积极化解风险,加力保障民生 “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重心,在于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金融机构和房地产三大风险,以及保民生、促消费两方面。 一是加力支持地方债务化险,促使地方腾出更多资源促增长、保民生。一方面,每年从新增专项债限额中安排一定规模支持化债。这是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一揽子”化债方案措施的延续,2023年和2024年额度分别约7,000亿和8,000亿,占当年新增限额的比重分别为18.4%和20.5%,预计之后每年新增限额中将有约20%的额度用于支持化债。另一方面,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标志着新一轮大规模债务置换正加速落地。财政部表示,本轮债务置换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参考过去三轮债务置换的经验1,全国隐债化解任务窗口期临近(2028年底完成任务),估算的全国纳入政府债务信 1过往十年,中央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自上而下推动过三轮债务置换工作。第一轮是2015-2018年累计发行12.2万亿置换债券,置换2014年之前以银行贷款和非标融资为主的隐性债务。第二轮是2020-2022年发行约1.1万亿特殊再融资债券,用于建制县债务化解和全域无隐债试点。第三轮是2023-2024年,发行1.5万亿特殊再融资债,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和归还拖欠企业账款。 息平台的存量隐债规模,本次或一次性增加10万亿政府债务限额(具体 规模需10月底人大常委会审议),未来数年将连续平稳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隐性债务。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债务置换并不是中央对地方债务的“兜底”,中央提供了大规模财政资源支持,压实地方各级政府化债责任的要求并没有放松。新一轮大规模债务置换将有效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和还本付息负担,有利于地方财政由紧缩状态转为扩张,将支撑经济增长和保障民生支出。 二是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在信贷需求不足、银行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下,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有助于提升其支持实体经济、加强信贷投放、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在方式上,预计财政通过向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定向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对其注入资本金,与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向四大行注资相 同。截至2024年6月末,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平均为12.3%,经测算其每提高1pct,需要约1万亿特别国债资金支持。 三是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从供需两端支持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供给端,一方面,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收储和商品房收储,允许以盘活存量资源,缓解房企流动性和债务压力。考虑商品房收储范围或从已竣工待售新房拓展至在建待售新房,若去化周期从当前的21个月降至2019年末的14个月,需降低4.8亿平库存;按当 前的销售均价5-8折收购,需要收储资金2.5-4万亿;若两年内完成则每年 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或需1.3-2万亿。另一方面,优化调整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支持方向,支持地方消化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这部分资金规模较小,2023年该部分资金为708亿。需求端,及时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以来,部分地区已发文响应。本次会议提出研究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将有助于减轻房企税费负担,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并进一步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 四是加大力度保障民生、促进消费。财政部表示,将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激发消费潜能等。其中包括,向困 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针对学生群体加大奖优助困力度以及用好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等工具改善消费环境等。同时,财政部表示今年已较大幅度提高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以及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未来将“顺应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和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加大相关领域的支出力度,更好惠及民生”。 四、资本市场影响:四季度震荡为主,中期A股有望走牛 股市方面,本次财政政策的扩张性转变,精准触及了市场的核心关切,有助于提振基本面预期和稳定市场情绪。尽管如此,A股在9月下旬第一阶段的快速上升中,已经对未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了乐观的定价,预计市场对这次财政政策的反应将更加审慎和理性,市场短期内难再创新高。此外,从政策落地到基本面实质性改善还需较长时间,市场四季度或进入以震荡调整为主的第二阶段。但中期我们对A股走牛抱有信心,政策的系统化性部署已大大降低了市场中期的不确定性,未来随着政策效用显现A股大概率有第三阶段的主升浪。 债券方面,在经历一段时间调整后,债券利率进入震荡行情。财政政策定调积极,基本面短期或有改善,预计债券利率短期向下受阻,大概率仍以震荡为主,10年期国债有望运行在1.9-2.2%之间,利率曲线将保持陡峭。考虑到基本面改善幅度还需观察,利率的长期逻辑尚未被逆转,10年期国债利率再次调整10-20bp,可考虑增加债券配置。此外,本次财政政策提及诸多地方化债思路,有望减轻城投债再融资压力,尤其是对中短期限城投的利好会更加明显。展望来看,信用债预计整体平稳,调整之后的票息更具吸引力。前期理财赎回风波将告一段落,产品继续持有风险不大,净值或将震荡回升。 五、前瞻:明年赤字率或显著上调 本次会议上,财政部特别提及“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经济“稳增长”以及“防风险”“保民生”的一揽子增量措施,都需要中央财政加力支持,未来财政政策或进一步提高目标赤字率,增加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 前瞻地看,预计2025年财政官方赤字率或上调至3.8%,与2023年调 增后的赤字率持平,新增专项债限额4万亿,部分用于债务化解、收储及 收购存量商品房,超长期特别国债增至3万亿,其中1万亿用于补充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金。 (作者:谭卓牛梦琦刘阳张冰莹柏禹含石武斌苏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