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评论 · 发布日期:2024/10/14 分析师:宣宇 邮箱:xuanyu@cdzq.com电话:010-88354721 相关报告: 《财达证券2024年9月PMI点评:经济景气总体改善,未来将持续向好》 《财达证券宏观政策评论: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宜早不宜迟,加快释放3大政策效能》 《财达证券#海外观察》 联系人:贺冰姿 电话:010-88354721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丽泽商务区晋商 联合大厦 邮编:100073 财政政策空间大,短期稳增长,长期优结构 ——10月12日财政部新闻发布会点评 核心要点: 10月12日财政部发布的一揽子针对性增量政策,是对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系统落实和具体部署,真金白银回应社会关切。发布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市场情绪和信心提升的短期影响,也 有相关政策加快落实见效后为经济基本面注入新增长动能的长期性影响。 第一,聚焦化解系统性风险,较大规模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我国中央财政负债率比较低,中央财政加杠杆空间较大。从必要性和承受力来看,增加10万亿左右债务规模,未来几年系统性解决地方隐性债务问题,是有可能的。 第二,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系统性提升实体经济支撑能力。补充国有大 行核心资本,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支持地方化债工作联系紧密。推动专项债券用于支持收购存量房,支持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稳投资、稳楼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中长期意义。 第三,多措并举大力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各项增量政策 “组合拳”,针对性和精准性强,协同聚合效应明显。随着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释放,能够有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第四,更大力度呵护市场主体,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注重把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很好结合起来。 第🖂,实施有力度的预期管理,更好发挥预期管理的牵引作用。发 布会明确表达了财政政策能“管饱够用”,但又留足了预期空间。狠抓落实、尽快见效。各项增量财政举措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长短结合,统筹短期稳增长、长期优结构,随着一揽子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加快落地见效,能够顺利完成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风险提示:本报告是基于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公司不保证该 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 宏观政策评论 · 财政政策空间大,短期稳增长,长期优结构 10月1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上,财政部总结介绍今年以来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并宣布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 全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相继出台系列政策“组合拳”,有力提升了市场预期和信心。当前市场关注的核心聚焦在增量财政政策,因此,10.12财政发布会备受市场关注和期待。 财政部这场重磅发布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对市场情绪和信心提升的短期影响,也有相关政策加快落实见效后为经济基本面注入新增长动能的长期性影响。 这次发布的一揽子针对性增量财政政策,是对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的系统落实和具体部署,真金白银回应社会关切。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各项重点工作均得到具体部署(有的政策前期已出台),释放出主管部门更加注重发挥好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等方面逆周期调节作用的 明确信号。以下作出�点解读。 第一,聚焦化解系统性风险,较大规模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 蓝佛安部长表示,为了缓解地方政府化债压力,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债务风险;同时强调,这项政策是近年来出台的支持化债力度最大的一项措施。 蓝部长强调,中央财政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当前,我国中央财政负债率比较低,中央财政加杠杆有较大空间。按我国经济体量(2023年GDP为126万亿),增加不到8个百分点,就能有10万亿以上举债规模[1]。从必要性和承受力方面看,未来几年系统性解决地方隐性债务问题,是有可能的。 该项政策的落实,一方面,将大幅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资源发展经济,将对后期经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加快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有效解决因政府债务压力导致的企业资金流紧张问题,对改善企业预 期、扩大投资和就业,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中长期视野看,未来2-3年,是衔接“十四🖂”和“十🖂🖂”,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化解地方存量隐性债务,更具有中长期意义。 宏观政策评论 · 第二,发行特别国债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系统性提升实体经济支撑能力。 支持补充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支持地方化债工作联系紧密。存贷款利率调整存在非线性关系,当前利率下调对银行息差收窄 影响较大。补充国有大行资本,有助于持续推动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加快地方 隐债重组与置换,对于提升银行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尤其增加用作项目资本金的领域,最大限度 扩大使用范围,支持收购存量房,支持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对于稳投资、稳楼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具有重要的中长期意义。 第三.多措并举大力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发布会强调,按照“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原则,叠加运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专项资金、税收政策等工具,持续加强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联动、同向发力,打好组合拳、坚定不移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一是,允许专项债券用于土地储备。针对盘活房地产存量土地存在的利用 难、转让难、收回难等问题,支持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促进调节土地市场的供需关系,缓解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和债务压力。 二是,支持收购存量房,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针对当前已建待售住房相 对较多的问题,一方面,用好专项债券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另一方面,优化调整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用途,支持地方更多收购消化存量商 品房。这两项措施,既可以消化商品房库存,促进供需平衡,又能优化保障房供给,更好满足广大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 三是,进一步优化完善相关税收政策。各类税收减免政策是真金白银的支 持举措,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调整优化相关税收政策,持续加强财政政策与其他政策协调、加强政策新老衔接(明确与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相衔接的增值税、土地增值税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持续深度探底过程。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是一项 综合性、系统性工程。相关财政支持政策从需求端、供给端和化解风险方面,与已推出的各项增量政策打出“组合拳”,针对性和精准性强,稳投资、促消费和惠民生的政策协同聚合效应明显。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施见效,刚性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释放,能够有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宏观政策评论 · 第四,更大力度呵护市场主体,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大对重点群体的支持保障力度,注重把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很好结合起来。 一方面,加快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完善实施好各类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抵减和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推动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健康发展 的阶段性政策应延尽延,持续加大助企帮扶力度。 另一方面,加强基层“三保”和重点领域保障,加大对困难群众、学生等重点群体的补助奖优力度,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整体消费能力,加大对科技、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坚持长短结合,切实把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很好结合起来。 第🖂,实施有力度的预期管理,更好发挥预期管理的牵引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预期管理机制”。这次财政部发布会,是个很好的实践运用。蓝佛安部长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 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 可能确实受制于政策程序等原因(相关政策待履行法定程序后再向社会作详尽说明),发布会未给出具体规模性数字。但蓝部长传达的意思非常明确,这就是财政政策能够“管饱够用”:就是将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结合经济形势、宏观调控需要、财政收支状况等因素,合理运用好债务政策工具,促进经济持续向好。发布会明确表达了满满诚意,留足了预期空间。 最后,需要强调,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各项出台政策的扎实推动、尽快落实见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前,各部门正加紧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我国财政政策空间大,各项增量财政举措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长短结合,统筹短期稳增长和长期优结构,与其他支持政策耦合协同聚合效应强。随着一揽子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加快落地见效,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局面将会进一步巩固,一定能够顺利完成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1]刘世锦在CMF的最新演讲:一揽子刺激+改革经济振兴方案,实质性扩大内需。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dZsA1HAdst45lJ0nBR1wg 宏观政策评论 · 分析师承诺 本报告署名分析师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登记为注册分析师,基于认真审慎的工作态度、专业严谨的研究方法与分析逻辑得出研究结论,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并对本报告的内容和观点负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研究人员的研究观点,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研究人员不曾因、不因、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到任何形式的补偿。 免责声明 财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是基于公司认为可靠的已公开信息,但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任何内容引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公司或其关联机构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可能持有或交易本报告中提到的上市公司发行的证券或投资标的,还可能为或争取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或财务顾问服务。客户应当考虑到公司可能存在可能影响本报告客观性的利益冲突。公司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本报告版权归公司所有。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未经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公司将保留随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依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规定特此声明,禁止公司员工将公司证券研究报告私自提供给未经公司授权的任何媒体或机构;禁止任何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私自刊载或转发公司证券研究报告。刊载或转发公司证券研究报告的授权必须通过签署协议约定,且明确由被授权机构承担相关刊载或者转发责任。 依据《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规定特此提示公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不得将公司证券研究报告转发给他人,提示公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及公众投资者慎重使用公众媒体刊载的证券研究报告。 依据《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规定》和《证券经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廉洁从业实施细则》规定特此告知公司证券研究业务客户遵守廉洁从业规定。